《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读《洛阳伽蓝记》有感

高中接近高考那段时间,心情郁郁,压力难消,迷上了听音乐,特别是周杰伦的那首《烟花易冷》,凄迷温婉的歌词,让我心里越加坚定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无比动人的故事,于是便上网搜了一下这首歌的背景,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洛阳伽蓝记》这本书。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伽蓝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美,就去书店把它带回了家。 读过这本书之后,才明白《烟花易冷》和这本书没有直接的关系的,方文山借的,不是里面的故事,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感情。

伽蓝,是天竺语音译过来的,指的是寺庙。《洛阳伽蓝记》介绍了北魏的首都洛阳城里上百座寺庙,作者杨衔之借着无数的伽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王朝一个宗教的繁华盛衰。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潜心信佛的皇帝汉明帝开始,佛教风气就在中国大地上越演越烈,到了北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明百姓,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首都洛阳更是成了佛教圣地。王公贵族纷纷捐钱建庙,于是洛阳城内寺庙相连,佛塔林立,“京城内外,凡有一千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与洛阳城相比,数量上却是大大不如了。

作者杨衔之写这本书的时候,洛阳城已经经历无数的硝烟战火,成为了一片废墟,只剩下残垣断壁,孝静帝武定五年,杨衔之借着为朝廷出差的机会,得以故地重游,可是那日思夜想的洛阳,已经不复存在了,“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阶,山鸟巢於庭树。”昔日的繁华,已经化成了荒芜,当年的红砖碧瓦,已经被埋没在杂草里,满目山河都成为了记忆,就如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草青青,就作了《麦秀》一诗,平王东迁,国都蔓草,遂有《黍离》流传于世,而在很多年后,杨衔之路过旧日王朝的故都,这一幕又在重演了,《洛阳伽蓝记》一书,就这样流传于世了,一样的故事,换了主角。

《洛阳伽蓝记》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描述,对寺庙的缘起变迁、建筑规模以及相关的轶事传说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不只是宗教的文化记载,在很大程度上,这本书可以当史书读,书中为我们记载了许多政治问题,在对佛寺的勾勒之中,反应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俗,作者不止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座寺庙的兴衰,还让我们看到北魏的人文风貌,再现了那消失在历史烟河之中的繁华。

在另一个角度来说,《洛阳伽蓝记》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奢靡之风,书中展现了很多豪门贵族以及佛门僧侣竞豪奢的场景,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贵族竞相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在那样一个政治苛刻的社会背景之下,作者能以那么明净的眼光看世界,能够举世皆醉而独醒,并且敢于评判,也算得上是一代英豪,有君子气之人了。

读《洛阳伽蓝记》,仿佛置身于北魏故都,于那一座座寺庙之中走过,看到钟鸣鼎食的王朝繁华,看到青灯残烛的佛门清净,也看到了那一个站在夕阳下看着那满目疮痍的洛阳城的身影。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180xxxxxxxx

邮箱:1576210894@qq.com

卡号:6227xxxxxxxxxxxx28

户名:刘贵平

开户行:云南省昭通市分行

 

第二篇: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多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