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感想

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感想

石家庄市裕华区金马小学 二年级一班 王思淼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

故事大道理》的书,里面写

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故事,通

过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

多的大道理。其中有一篇让

我记忆深刻的是《邓亚萍学

英语》的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邓亚

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

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

是一张白纸,经过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然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去突击英语口语。她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以她的好胜心理,不甘心的劲儿去努力拼搏,后来终于戴上了学士帽,而且在毕业典礼上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感受到在成功者光彩照人一面的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要想有所成就,成为别人仰视的对象,就要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才行。很多成功者,他们的起点并不比普通人高,有的甚至身处逆境,经受着压力和羞辱,而这恰恰成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看一看他们,我们真的没有偷懒的理由。

读邓亚萍学英语的感想

 

第二篇:广读学英文

廣讀學英文

2007/10/11 17:05

前言

以台灣的環境而言,要想把英文學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廣讀。以現代知識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英文學習方法仍然是廣讀。廣讀所需的工具,一是字源分析、一是句型分析。妥善運用這兩項工具、持續進行大量的廣讀,可以突破英文學習的瓶頸,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會有顯著的進步。

英文學習方法概述

先來看看英文教學法的歷史沿革,以便了解廣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領域中正統的英文教學方法,主要有文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句型練習法(Pattern Practice)、溝通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閱讀法(Reading Approach)、綜合法(General Approach)等五種。以下分別說明。

文法翻譯法

這是在英語教學史上沿用最久、影響最大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產生自十六世紀──自十六世紀起才有英文文法,在那之前只有拉丁文法。而一旦有了英文文法,就開始有人採用文法翻譯法來進行英文教學。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上用母語教授一套完整的文法系統,講解範文時則大量採用母語翻譯。

文法翻譯法對文字英文(讀與寫)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這種方法對口語英文(聽與說)似乎幫助不大。以這種方法訓練出來的學生,英文的讀寫能力通常不錯,聽講能力卻往往不足。

句型練習法

二次大戰時,美軍派駐世界各地,必須能夠和當地人溝通。各國採用的英文教學法長期以來都是以文法翻譯法為主,英語聽講能力普遍薄弱,結果軍中翻譯官人才嚴重不足。美國國防部於是委託美國語言學專家規劃設計出一套針對聽講能力的速成訓練課程,希望能夠由美軍帶到世界各地去、在短期內訓練出足夠的當地人才充當軍中翻譯官。當時設計出來的那套產物就是句型練習法。

就美國國防部而言,句型練習法的好處在於可以操之在我:避開母語、完全採用英語教學。它每次的課程分成上、下兩節課:上節進行代換練習(Substitution Drills),下節進行實況會話。

句型練習法的教學完全捨棄文法翻譯,而是把英文句子整理歸納成為有限的幾種句型。學生在課堂上先採用代換練習的方式來熟悉某個句型。到了下半節課,教師就要動用教材教具、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分組去進行實況會話的練習,藉以活用剛才學會的句型。句型練習法的理論基礎是「內化」(internalization):學生經由句型練習與實況會話,將某個句型「內化」(也就是「習慣成自然」)。將來碰到相關的會話情境,只要將恰當的單字代入已經內化的句型中,就能夠充份表達各式各樣的意思。

句型練習法經過美軍在世界各地的使用,成功訓練出一批軍中翻譯官,這種教學法也因而風靡一時。一九七○年代我在師大英語系唸書,我的班導師陳須姬教授教我們的就是這一套她從夏威夷大學取經回來的教學法。另外,像 Intensive Course in English 以及 English 900 等等一直使用至今的教材,也是這套教學法的產物。而且,各級學校紛紛興建語音實驗室(language labs),這個風潮也是句型練習法造成的。因為句型練習法中的代換練習部分是「一個提示、一個反應」,師生之間的互動相當機械化,可以用機器取代人力,所以才要興建語音實驗室來取代教師。

不過,句型練習法雖然盛極一時,日久之後仍然曝露出一些弊病。首先,它的代換練習部分太過死板,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更嚴重的是:新一批的學者經過實驗,推翻了句型練習法的「內化」理論。換言之,句型練習法的基本理論有問題,應該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可是,當初採用句型練習法確實獲得了成功。學者觀察這中間的矛盾,因而注意到句型練習法的「實況會話」部分,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法也就應運而生。

溝通法

句型練習法的課程分成代換練習與實況會話兩個部分。既然代換練習的部分,理論上有問題,那麼句型練習法的成功是不是因為下半節課的實況會話造成的?學者於是仔細研究實況會話,因而研發出了溝通法。

所謂溝通法,強調語言以溝通為目的、語言的學習也在溝通中進行。它把語言的使用,區分為一些「功能」(functions)。學習者由最簡單的功能開始,學習如何用英文進行溝通,逐步進展到越來越複雜的功能。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大量的教材教具與設計活動,上課時教師則居於從旁輔導的角色,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而達到學習目標。例如,「如何在自助餐廳點菜」就是語言學習者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能,因為他很可能每天都會用到。教師先教一些必要的單字與用語,然後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真正用英文去點菜、結賬。下課之後學生可能就得真正上陣、到自助餐廳去自行點菜。

溝通法是英國研發出來、在美國發揚光大的英語教學法。它和句型練習法一樣,注重的是口語英文(聽與說)。不同點在於:句型練習法是針對 EFL 環境設計出來的教學法,溝通法則是針對 ESL 環境設計的方法。

ESL,代表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語作為第二語」。例如一個剛從台灣搬到美國的新移民,英語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是外語,但也不是他的母語,而是「第二語」。他可以選擇參加美國政府為新移民辦的 Adult English Program「成人英語課程」,在課堂上接觸到的很可能就是溝通法這種針對 ESL 環境設計的方法。重點在於: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譬如「自助餐廳點菜」這種功能之後,下了課真正得進入一家自助餐廳去用英文點菜。課堂所學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用語,但是不足以應付所有的可能狀況──這位新移民最愛吃的一道菜可能就不知道英文該怎麼說。但是,他在課堂所學至少讓他不致於餓

肚子。而且,每天要進自助餐廳點菜,遲早他會知道那道菜的英文是怎麼說的。

在台灣的情況就不同了。雖然政府朝向雙語國家在努力、想要制訂英文為第二語,但是事實上英文在台灣還是外國語,台灣的英文學習環境仍然是 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語作為外語」的環境。我們的教育部雖然大力在台灣各級學校推行溝通法,但是這種作法忽略了一件事實:溝通法是英美國家的 ESL 教學法,並不適用於台灣 EFL 的學習環境。換句話說:在台灣的學校採用溝通法、教學生「自助餐廳點菜」這種語言功能,下課後學生卻找不到可以用英文點菜的地方。他在課堂上所學都變成無用武之地,不僅無法在反覆使用中去拓展學習,反而是現學現忘。上課時師生打成一片、玩得很開心,一下課就全忘光了,下回來上課又是一片空白。在台灣,真正採用溝通法上課的教室,不論是學校還是補習班,大部分面臨的就是這種惡性循環。在台灣這種 EFL 的學習環境中硬要套用英美的 ESL 學習方法,若無配套措施,往往是徒勞無功。

閱讀法

要彌補 EFL 環境的不足,必要的配套措施就是閱讀法。學生在外頭的環境找不到練習聽講的機會,但可以很容易進入文字英文的世界。這個世界比口語英文的世界更廣大、更豐富。而且,因為英文是拚音文字,所以文字英文的世界可以涵蓋口語英文的世界。只要方法正確,閱讀法可以一舉解決英文聽、說、讀、寫的問題。

閱讀法的作法,是將英文閱讀分成四個步驟:精讀(Intensive Reading)、廣讀(Extensive Reading)、略讀(Skimming)、掃描(Scanning)。第一步是精讀:藉助文法翻譯和句型分析,把一篇文章從單字到句型、甚至是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時代文化背景,各方面全部要弄清楚。

精讀是很重要的基礎,但並不代表閱讀的全部。大部分人閱讀英文一直都停留在精讀的階段,所以閱讀速度緩慢,閱讀的份量因而也相當有限。結果就是一直有個無法突破的瓶頸,聽、說、讀、寫各方面一直無法達到真正「流利」的程度。

要突破這個瓶頸,以台灣的環境與現代知識份子的需求而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入閱讀法的第二階段:廣讀。所謂廣讀,簡單講就是跟隨個人興趣,持續進行大量、快速、不求甚解的閱讀。作法將在下文中詳述。

閱讀法的第三個階段是略讀,也就是快速翻閱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抓重點。如果你為了寫論文在找資料,在圖書館中找到五十本書、或者在網路上找到五百篇文章,想要快速了解一下哪幾本書、哪幾篇文章對你寫論文有幫助,值得借閱或印出,那麼你就得略讀這些書籍或文章、快速掌握它的主題。閱讀法的第四個階段是掃描。這個工作很像搜尋引擎的搜尋功能:以最短時間在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當中搜尋出你要找的內容在何處。考試時(如閱讀測驗)掃描能力會很有幫助。略讀與掃描都是後話,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廣讀。

綜合法

綜合法,簡單講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它強調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不能勉強要求學生適應同一種教法,而是要針對學生設計適合他個人的學習方法。

採用綜合法的教學理論,學生第一步的工作是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可以上網用 Learning Style Test 做關鍵字進行搜尋,就能找到一些免費的學習風格測驗。在網上自我測驗一下,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文字導向還是口語導向等等。

以你周遭接觸過的朋友、同學為例。有些人很擅長 K 書、背單字,考試都能考得很好,但就是不敢開口講英文。另外有些人看到書就想睡覺、考試常常不及格,但是喜歡聽英文歌、到天母的 pub 交老外朋友,英文會話沒有問題。這兩種學生分別屬於兩種類型,學習風格不同。勉強前者去開口講話,就跟勉強後者去 K 書一樣,都是很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事。

綜合法不排斥任何一種學習方法,但是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認識本身的需求與環境的限制,然後順勢而為。老師還得了解自已的教學風格。

以上是 TESOL 五種正式教學法的簡介。接下來看看廣讀的作法。 廣讀的定義

網路上有一份給英文教師看的期刊 JALT,裏面給廣讀下了一個不錯的定義:

“Our working definition of ?extensive reading? as a language teaching/learning procedure is that it is reading (a) of large qua

ntities of material or long texts; (b) for global or general understanding; (c) with the intention of obtaining pleasure from the text. Further, because (d) reading is individualized, with students choosing the books they want to read, (e) the books are not discussed in class.” (JALT)

廣讀的做法

從這個定義來看,廣讀是大量的、長篇的閱讀,不求甚解,一切以興趣為依歸。

常常有學生要我推薦廣讀的材料。我在下文會列出幾個網站供讀者參考,但是並不特別推薦哪些書。因為,廣讀要能持久進行才會看到效果,而要想持續的話就絕對不能有絲毫勉強,必須讀得「津津有味」才行。所以,廣讀的材料必須是讀者個人喜愛的東西。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有人喜歡小說類、有人喜歡知識類。同樣是小說類,又分成文藝、偵探、驚悚、科幻等等類別,各有其喜好者。什麼樣的內容能夠吸引你持續閱讀下去,這只有讀者自己知道。

要注意的是,廣讀的材料在難易度方面必須適合讀者的程度。一般學生因為從前受的是文法翻譯與精讀的訓練,習慣於閱讀超出自己程度的文章。靠著逐一查單字、分析文法句型,慢慢把一個個句子翻譯成中文來了解。這是精讀的作法。廣讀的作法不同,必須讀得快、讀得多,而且要能夠長期維持閱讀的習慣。基本上,廣讀時不查單字、不求甚解,只要大致看得懂文章在說什麼、能夠維持閱讀的興趣就好。

在這個前提之下,廣讀的材料不能太難。如果閱讀的文章超出自己的程度太多,必須大量查單字、分析句型才能夠了解,那又會變成精讀。 要判斷一篇文章的難易度是否適合自己做廣讀之用,不妨先翻開第一頁試讀一下:不查單字、不暫停、不回頭,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把這一頁文字看完(這就是廣讀的作法)。如果根本不知道它在講什麼,那麼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太難。如果有幾個單字不認識、有幾個句子看不懂,但是基本上看得出來文章在講什麼,這就是適合你使用的廣讀文章。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來檢驗:你覺得這篇文章好看嗎?如果以不查單字、不求甚解的廣讀方式閱讀,仍然覺得它好看、能夠吸引你繼續看下去,那麼它就是適合你的廣讀材料。

廣讀的材料

優良的廣讀材料,內容方面要五花八門、適合各式各樣讀者不同的興趣,程度方面又不能太難。市面上有一些供人作廣讀使用的材料,包括小說類與非小說類,採用的單字句型難度都有經過篩選,讀者可以考慮購買。不過,廣讀的動作一旦開始進行,消耗閱讀材料的速度相當快,如果全都要靠購買的話可能經濟方面會不勝負荷。其實在網路上就有一些免費的廣讀材料可以使用,以下介紹幾種給讀者參考。

1. VOA Special English ()

VOA 是 Voice of America,美國之音廣播電台。它肩負美國政府對外宣傳的任務,冷戰時代曾大量對鐵幕國家播音。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VOA 有許多節目採用 special English 播出,也就是經過改寫、

單字與句型特別簡單、唸得既慢又清楚的廣播,務期讓英文不是很好的聽眾也能夠聽得懂。

VOA 的網站就是配合廣播電台的網站,站內 Special English 的部分有大量的文章,分成各式各樣的主題,大約都是半小時一篇的報導,有文字檔與聲音檔可以免費下載。因為它的主題無所不包,讀者很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且它的英文難度有控制,很適合一般程度的讀者拿來當作廣讀的材料。

2. CDLP ()

CDLP 代表 California Distance Learning Project,由加州政府教育部出資、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經營主辦,Sacramento 縣政府負責網路版的管理營運。

這份網路雜誌旨在推廣成人教育,採用的英文也是低難度、適合廣讀的英文,主題分成工作、法政、家庭、學校……等計十一項,底下各有許多文章。主題豐富、難度適中,很適合廣讀之用。

3. The Key ()

這是 Milwaukee Area Technical College 這所大學專門為所謂的 new readers 出版的雜誌的網路版,裏面的文字也都控制在比較低的難度,適合作為廣讀材料之用。缺點是更新的頻率不是很高,不過也累積了相當份量的 archives 可供使用。

以上三種都是改寫為 Special English、便利閱讀的版本。讀者花一段時間看這些東西、逐漸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之後,便可

以嘗試去閱讀一些未經改寫的英文原著了。有一個網站值得介紹給各位讀者:

Project Gutenberg ()

這是規模最大的一座網路電子圖書館,完全免費。缺點是它的東西大都比較舊。國際版權法規定版權保護時間大都是作者身故之後七十年。七十年之後,著作品的版權自動消失、進入公共財的領域。Project Gutenberg 裏面大都是這種已經沒有版權的東西。這座圖書館不但歡迎免費下載,還可以向它索取寄送光碟片──裏面有它全數幾萬本藏書的電子版。

Project Gutenberg 裏的東西雖然比較舊,但是主題方面無所不包,讀者感興趣的題材都可以找得到。缺點是裏面的藏書都是原著、沒有經過簡化,一般程度的讀者很可能會看不懂。請先通過前面介紹的三種 Special English 的廣讀訓練,然後再來嘗試挑戰 Project Gutenberg。

廣讀與知識份子的需求

台灣教育部推廣的溝通法,一方面不適合台灣 EFL 的學習環境、一方面也不適合現代知識份子的需求。因為,溝通法蛻變自句型練習法,都是以口語英文為主要學習重點。但是口語英文的領域其實相當貧乏。身為一個現代知識份子,需要的不只是英文聽講的能力──任何一個美國文盲都具備這個能力──更重要的是讀寫的能力。

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有八成以上都是以英文儲存的。現代人要查任何資料,最快的做法就是上網。為了寫篇報告或論文而上網查資料,不

怕找不到,怕的是消化不完──動輒查出幾千幾萬筆資料,不知該從何看起。這時候,堅強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廣讀與略讀──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一個現代知識份子要有能力在短時間消化掉大量的文字資料、從中拮取出自己需要參考或引述的部分,然後加上個人的觀點而寫出自己的報告或論文。這種能力,不是簡單的會話訓練可以應付得了的。必須經過大量的廣讀、吸收大量的資訊、培養出紮實的廣讀與略讀能力,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或學術界勝出。

廣讀與聽講

讀者可能要問:廣讀做的是文字英文的訓練,那麼口語英文要怎麼辦?其實這是無謂的擔心。只要廣讀做得夠多,口語英文的問題也會同時迎刃而解。

聽講能力不足,可能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聽不懂、但是寫下來慢慢看可以看得懂。這個問題在於理解的速度太慢,可以靠廣讀來克服。正確的閱讀,速度應該比開口說話要快得多。但是一般人習慣的都是精讀,一個句子要翻來覆去看好幾遍。如果養成了廣讀的習慣,閱讀速度會比一般人講話速度更快,這時候你已經在進行英文思考──這種速度並不容許自己有時間把每個句子變成中文。打通了閱讀速度的瓶頸,也就打通了英文思考的瓶頸。而且,英文是拚音文字,閱讀的時候所有的聲音都在裏面。只要能夠習慣廣讀的速度,聽力理解的速度自然就一併解決。

另一種情況是:聽不懂、寫下來慢慢看還是看不懂。這表示整體的英文程度還不夠。要怎樣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呢?在台灣的 EFL 學習環境之下,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廣讀!

發音的問題

用廣讀來學英文,只有一個盲點:沒有練習到口語的發音。大量閱讀而沒有機會開口講話,造成的結果很可能是發音不夠標準。

不過,因為英文已經成為國際語,各國人士講英文帶有自己本國、本地的口音,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英文發音標準,頂多是讓別人誤會你是個 ABC,沒有什麼好處。與其追求發音的標準,不如去追求表達的流利通暢。語言只是個溝通的工具。能夠通暢無阻地表達意見,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帶點口音又何妨?各位應該都聽過 BBC、CNN 的記者操著標準的英式、美式英文去採訪專家,那些專家講的英文往往都很難聽,口音重、發音又不標準。但他們是專家──因為他們看過很多書,這比較重要。

廣讀與單字

廣讀的作法是不查單字、不求甚解。讀者可能要問:不查單字,那麼單字不是永遠都不認識嗎?這倒不用擔心,只要學會了字源分析,不必查單字也可以看懂英文、學會單字。

英文單字大約有六十萬個,這是牛津英文大字典第二版(OED II)裏面收的單字總數。不過,六十萬單字當中有許多都是沒有用的冷僻字。以台灣教育部頒佈的高中英文單字表為準,高中畢業生應該認識的單字大約有七千多字。

美國大學畢業生平均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 250 字。以這種速度閱讀,每小時可以看進一萬五千字,足足是高中英文單字表的兩倍!這只是一個小時的閱讀量。如果養成了廣讀的習慣,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看到的單字量會相當驚人。

廣讀時碰到的單字,如果是沒有用的冷僻字,那麼沒有必要去查它。它反覆出現的頻率甚低,去查它也沒什麼用,因為以後這個字你用不到。如果碰到的單字是常用字,那麼也沒有必要去查它。因為所謂的常用字,顧名思義就是經常使用,所以只要你廣讀的工作持續下去、每小時看到一萬五千個單字,那麼有限的常用字(如七千多個高中英文單字)你一定會經常接觸到。

廣讀時看到的單字都有上下文、出現在句子中,所以可以依據上下文去「猜」這個字大約是什麼意思。另外,如果讀者受過字源分析的訓練,就能夠把不認識的單字「拆」開成為字根、字首的組合來理解。在「猜」與「拆」之間,就算是陌生的字也會有個籠統的概念。如果這是個常用字,那麼只要你廣讀的動作持續做下去,這個字你一定會碰到十次、二十次,甚至一、兩百次。看到這麼多個例句,再加上字根字首的拆解,這個字的意思與用法你一定會很快熟悉。所以,廣讀與字源分析的組合是克服英文單字的最佳利器。不必查單字、不必背單字,你認識的英文單字還是會自動地、持續不斷地增加,而且一再複習、不會忘記。

廣讀與寫作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讀與寫是一體的兩面,閱讀的量累積到夠大,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寫。

不過,能夠寫是一回事,寫得好又是一回事。美國人一生中大都做過大量的閱讀,但是英文寫得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美國人寫的英文都是錯誤百出,不符合高級知識份子學院派的要求。要想寫得好,必須受過良好的文法句型訓練。

文法句型的訓練對精讀有很大的幫助:碰到看不懂的句子,藉助文法句型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敲出句子的意思來。另外,文法句型的訓練幫助最大的就是英文寫作。

在聽、說、讀、寫這四項工作中,寫作是最後、也是最困難的一項。如果你沒看過幾篇英文文章,那麼到任何地方去上寫作課也沒用──那等於是在做無米之炊。正確的作法是先做一段時間的廣讀,累積許多的 input,自己就會有感覺英文該怎麼寫才對。然後還要通過文法句型的訓練,建立起從單句到複合句到減化子句的架構,寫出來的句子才能夠正確又富於變化。

正如廣讀與字源分析是征服英文單字的最佳組合,廣讀與文法句型分析就是征服英文寫作的最佳組合。字源分析與文法句型分析可以上課學、可以買書看,廣讀的工作則要靠自己去做。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去閱讀,不查單字、不求甚解,一旦體會出了閱讀的趣味,那麼不再需要任何人的鞭策,你自然會一路走下去,英文也自然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