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读后感

读《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有感

李彦福教授主编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一书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际出发,对教师课堂教学不当行为寻找原因,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细心分析并总结得失,并提出纠正建议,为一线教师不再犯此类不当之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书中列举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少问题:有教师的师德问题,如语言暴力问题,对学生的偏爱问题,惩戒无度问题,不给学生自信心问题,对学生无亲和力问题,有偿补课问题等等;有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造成的问题,如为教教材而不用教材教,“三维目标”严重脱节(或生硬结合),课堂教学设计不科学,课堂教学不真实、花哨作秀,不注重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无差异化教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不注重转换教学活动,提不起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走过场,重“文本”轻“人本”等等。

掩卷后,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主要列举以下三个:

1.拖堂。有时,因为教材内容多,我在备课时没有做好剪裁取会,怕学生不会,于是非抓紧时间说完不可;有时,对课堂节奏、时间调控把握不足,不得不拖个三、五分钟??完全不顾学生想利用短短十分钟休息一下或去厕所放松。其实是完全不把学生的感受放在心上,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喜欢上海一中学的“三段式铃声”治拖堂奇招,“预警(15秒)——缓冲(20秒)——下课(25秒)”,15秒的预警铃声是一段柔和舒缓的舞曲,接下来,则是一段20秒的空白间歇,最后的25秒由颇具气派的进行曲来收尾,节奏急促、强烈,仿佛在向老师传递信号:“现在必须下课了!”“三段式铃声”既留给老师弹性的收尾空间,又提醒老师要准时下课。

2.不懂得问题设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改指出,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用精巧的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融洽师生感情。可是,由于

我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学生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造成设计的问题不当。问题的难度过大时,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全场沉默无言,不得不把问题分解,显得总是非常琐碎;而有时为了保证教学顺畅,我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表面上看,我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而这些虚假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书中,张媚芳老师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能启发学生思考,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太浅白,没有思考的空间,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学生无从学到新知识,只能“原地踏步”;太艰深,新旧知识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从“已有的经验区”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

3.作业布置无自己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布置作业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单一化。有时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抄生字词多遍,现在想想,这样的作业有什么意义呢?(2)作业布置笼统。如在复习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复习第几课到第几课,准备测试,既没有具体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布置了等同于没有作业,学生无从下手,干脆就不做了。(3)作业布置绝对化。全班学生一样的作业,一样的标准,不分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的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无动力,学困生吃不下。由此可见,我常布置着无效作业,学生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师生都痛苦不堪,疲惫无比,做着无用功,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呢?第一,作业趣味多样性,让学生乐于研究。第二,作业探索性,给学生锻炼提升的机会。第三,作业层次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今后,我将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坚决克服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应试本位的教学观和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教者教得愉悦,学者学得快乐。让课堂方向、课堂行为、课堂道德、课堂生命和课堂文化更加健康,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第二篇:《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的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的心得体会

教师是花园里精心培育幼苗的园丁;是细心雕塑人的心灵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手执金钥匙打开儿童心灵大门的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学生面前取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甚至内心要经历痛苦的工作。如果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当作一种指令性、改造性的工作来做,流于简单甚至粗暴的形式,不仅会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做人的信心,而且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仇视的心态。还可能会让孩子们从中接受到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我也可以用老师对我的方式来对付令我周围的人。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啊!换一种做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用自身的言行宽容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这个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每个人都长处和短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全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教师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寻找到闪光点。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有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来说是属于优等生,但在发展方面却是处于中等生或甚至更低的水平。”所以,现在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评价一个学生了,而应用合理和发展的标准来评价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一好应百好,一错变百错。对待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这个孩子不足的一面。所以很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却很少拿着放大镜努力地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论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

二、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特别是学生犯的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宽容是处理一些事物关系的艺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严格要求不能实现的境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确,一个正直善良,胸襟坦荡,公正为人的好教师必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他本身就是活的教材。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需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用崇高去培养崇高,用真诚去换取真诚,只有宽容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富有爱心的灵魂。”用教师自身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去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这才是一名教育者最大的成就。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