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观后感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东京审判》观后感

林江慧

此时我的内心心潮起伏,感慨万千。长到十八岁,对于发生在半个世纪前中国的这些历史竟知之甚少,我的感觉惭愧羞颜。日本军国主主义者的罪行无须再重复,史册上铭记深灼。腹中翻滚的愤怒的火焰已蔓延每滴血液,对日本战犯无耻的抵赖,死不认罪的美化侵略的恶心辩词,以及他们肮脏灵魂的鄙视,已经到达极至而无可言表。

已经成为成年人,已经切切实实接下了振兴中国重任的自己,此时,更需要对我们这一代进行一番自省。

在看到一幕幕梅汝璈为祖国的尊言而利益而精彩驳辩之时,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掌声已能说明许多。虽然只是几个班的同学,可却代表了一代人的思想风貌。我们时刻怀着热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这是一个民族得以永存的前提!当时,我为梅汝为的英勇表现而自豪,他是中国与列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一名伟大战士,同时,我敢为身边的同胞们能时刻怀有这样强的意识而振奋。一般力量充斥全身,只有铭记耻辱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可是,在几天之后,我竟听到有同学说,当时看的时候悲愤交加,现在看完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听到此,血又一次涌上脸颊,我想大吼,我想斥责她对于耻辱的不屑一顾,可却最终忍住,一股悲凉涌上心底。

看到红火的势头,中国人总习惯于盲目乐观。前途大好,跻身世界强林,胜利在望??可却没看到潜滋暗长的危机。

中国人民被杀害不可惧,正是因此,才激起千千万万爱国英雄站起来。而一个民族意识的磨灭才是真正的灭亡。那是一种无形的,却可以吞噬中华殆尽的恶魔。大屠杀之后,有民众的游行,有奋起的反抗,而在一次次腐朽低俗的思想侵袭浪潮袭来之时,却有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少年蜂拥而上痴迷狂醉。这些人,可是我们中华振兴的有生力量呀!

刚出道的当红歌手、主持人杨丞琳,当有人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时,她面不改色地答道,十一年,别人纠正她说是八年,她一脸纯真可爱地叹,才八年呀!又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杀害了中国30万同胞时,她笑容甜美地答,才三十万啊?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顿时骂声铺天盖地卷来,而杨丞琳什么也没表示。她甚至还说,她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日本人,对日本的崇拜痴迷不可自拔!

听罢心寒不已,被日本的铁蹄这样践踏之后,居然还有中国人厚颜无躯到这种地步!可畏可悲啊!

当下的青少年,也没少比杨丞琳更无耻的,《蜡笔小新》等腐蚀灵魂的影视文化传来时,各电视台争相热播,青少年们一边被腐蚀荼毒,一边振振有词,中国的漫画比起日本的漫画,简直不能叫漫画。

我想起东京审判中,当检察当问及日本战犯东条英机如果历史重来,是不是还会选择侵占中国,东条英机义正辞严地回答:“是!”

文化侵略就是日本在文明时代对中国发起的又一场无形的毁灭性的侵略啊!而此时,多少人麻醉其中?

战争才刚刚离开我们50年哪,我们就把耻辱忘得一干二净?我不是泛泛无心的呼号,是出自内心的反省啊!东京审判有一句台词:“要真正经历和体验,才能感觉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残忍。“可是,还要再经历一次残酷的战争,当代的人才会明白吗?可是再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止不住的骨寒哪,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这样迫在眉睫。我不否认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可是,没有人文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再高的技能也是白搭。尖端人才大量外流,看吧,当初高分的学生多少留在外国不归了,再高的升学率,也升到外国去了。中国是没有外国尖端的项级实验室,是没有那么高的待遇,可是,这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啊,哪有翅膀硬了嫌弃老巢的呢?

我在想,等到我有了小孩,他一懂事,我就会给他看《东京审判》,否则,当他长大我教不听他的时候,又成为一个像杨丞琳一样无知的国人。

我不是鼓抵制日本。当初日本人民也是被统治者蒙骗。并且当今社会,只有国际间相互协作才能更快地发展自己,实现共赢,闭门造车只有让自己落后。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我只是针对当前中国许多让我骨寒的现象,告诫当今中国的青少年,看看,梅汝璈是怎样做中国人,而你们又是怎样做中国人?

洋务派的一句话,我觉得至今还很受用于中国,“师表长技以自强”!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东京审判》----重温历史

曹吴伟

上个世纪最令世界人民欢欣鼓舞的事,非二战结束莫属,面对中国人民而言,日本投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无论过多少年,这一历史事件都不应被忘记,东京审判是这个胜利的后续,它的重要性就在于, 它决定未来人类的走向,它是正义人民代表上天对法西斯分子的行为的严厉谴责,是对亚洲无数亡魂的一点安慰。

在这个歌舞升平的年代,东京审判又再次被人们记起,电影《东京审判》是对当年这场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审判的艺术再现。

影片一开头,从参加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视野角度,描绘出日本战后衰败的景象美国的两枚原子弹落在日本岛国的土地上,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是长时间的灾难,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被侵略国还是侵略国,平民百姓都会因战争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梅汝璈法官一开始就表现出中国人的骨气以及知识分子的魄力和坚持。为了中国在国际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同,即使是各国法官座位的次序,他也力争合法公平,相信许多观众者到这,都会拍手叫好:中国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气势!

记者肖南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但通过他,我们能够知道,日本民众当中也有善良的人,他们愿意与中国人民友好和平地相处,日本女子芳子就是这类日本人民的代表,而日本民众中也存在着另一类人,他们仇视中国,盲目地维护日本,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影片前段里那个喝醉的日本军人的台词,就已经明白地道出许多日本人的心声:“支那猪!滚出日本,我们是被美国打败的,不是被你们打败的。”当时日本民众受到思想蒙蔽,许多人都认为侵华战争是正义的,而对于被中国这个弱国打败的现实,一向过分自尊的日本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他们不肯承认中国,把中国称为“支那”,而且也不肯承认“大日本帝国”是败在了“支那人”手下。

北野是仇视中国的典型,其实这个人既可恨又可悲,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如果中日没有矛盾,我会觉得他是个好人,尤其是他最后那句充满爱意得话很令我感动,可是战争是真实存在的,他又无法得知这场战争的真相,弟弟弘二死在战场上,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的仇恨,于是他对芳子的爱因民族矛盾而走向毁灭,他虽然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但说到底他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而这样的牺牲品,在日本军国主义政策的宣传下,在日本当局政府的蒙蔽下,何止千千万万!

同样地,如果那位小老头儿不是口口声声为东条英机等法西斯分子辩护,我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业务水平很高的好律师,在亚洲受害人民看来,日本侵略分子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容辩解的,南京大屠杀、天津大轰炸等日军所犯下的一系列滔天罪行分明证据确凿,可是日本战争发动者不承认自己有罪,一个个站起身来理直气壮地用日语说道:“无罪”,他们称侵略战争说成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说侵华是为了解放受苦的中国人民,甚至还将之称为“哥哥对弟弟的爱”真是荒谬至极。

幸而正义一方总能有力地驳斥日本法西斯分子,李南先生、倪先生通过掌握充足的证据,一次次证明了这些战争发起者的罪行,还有许多证人也直接证明了日本侵华的真实性,这些证人中,有中国普通市民,有外国人,也有日本人,用一句中国古话来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法西斯已渐处于孤立地位。

值得一提的证人是中国皇帝溥仪和日本陆军中将,溥仪作为中国人,却曾同日本勾结,当他几乎落泪地说出那句“都是儿戏”,我想他已感到深深地悔恨,作为清朝末代皇帝,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也是身不由己,而日本陆军中将出庭作证,直接指证东条英机等人策划侵华战争,是最令我震惊的,日本人的固执和盲目是出了名的,他们不顾一切地拥护军国主义,而这一名日本军人抵住国内上下的压力,为正义作证,是十分难得的,日本律师面对如此铁证无言以对,只痛斥了一句“我想问你还是个日本人吗?”我真想为这名日本军人回答,他不仅是个真正的日本人,而且是个有良心的日本人!

和田正一郎,另一名良心发现的日本军人,从中国回到日本,带着对中国人民的满心愧疚,他其实也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从他不忍看弘二杀人而杀死弘二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国内进行动员,日本国民受日本当局欺骗,不少人积极响应号召,男人入伍;女人,如樱子一样的,也跟到了中国战场上,在女作家丁玲的一个话剧本中,也反映了这种现象,日本军人虽不愿意离家,但为了这声“正义”的战争,他们还是来到了中国,日本军人,还有留在日本国的人民,都以为“支那人”是野蛮的,日本人必须去解放和帮助他们---因为日本政府是这样告诉他们的,然而不少日本军人来到中国以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高考三轮复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他们对中国人民充满愧疚,所以近几年来也有日本老兵愿意帮助中国指证当年日军罪行。

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能够确定东条英机,板垣征二郎等人有罪,可几个法官又因是否执行死刑而展开争论,我们不敢去想,假如今天会是什么样,现今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首相公然拜靖国神社,已足够令亚洲人民愤慨,要是当初让那些战犯活下来,今日的日本军国主义岂不更放肆?对当时日本法西斯的判决,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

通过梅汝璈法官的努力,最终投票结果为5:6,以一票的优势将日本法西斯送上绞刑架,这,又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梅汝璈代表的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不不屈不挠的,我们团结一致,就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抗日战争结束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当局拒绝承认当年的侵华史实,对国民进行蒙蔽教育,企图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过错,中国人民必须再次团结起来,竭力阻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四、效果反思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后放映了《火烧圆明园》、《东京审判》、《大国崛起》等历史题材的电影和记录片,观影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写电影观后感。在这过程中学生们被电影的情节所感染,国家民族危难和巨大胜利对学生的强烈震撼,认识到了自己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感悟到了做为21世纪中国人肩上的重任。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电影中人物的遭遇有了切身的体会,能初步利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也相应提高了。可见利用历史电影来进行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目的初见成效,但这只是初步尝试,形式单一,还须进一步完善提高。

20xx年12月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第二篇:审判读后感

《诉讼》读后感

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美国》、《诉讼》、《城堡》是其仅有的三部长篇小说。卡夫卡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的巨大的洞察力,他那源于犹太血统、动乱年代和炎凉世态的无家可归感,他那对人类苦难的战栗的眺望,他那对人生的崩溃的现场目击,都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现代启示录,构成现代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三部小说都突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批判。《诉讼》是部非常抽象、离奇、纯粹卡夫卡式的作品, 卡夫卡是生活在矛盾之中的,一方面他是个谈吐风趣、彬彬有礼、为人友善、外表讨人喜欢的职业公民,另一方面他却内心孤独,感到难与社会相容相处,是个生活上的失败者,这两方面的矛盾及其在这种矛盾中的痛苦挣扎造就了他的这种“卡夫卡式的写作风格。”

卡夫卡有付忧郁的面孔,我相信那是他灵魂底片的显像。照片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写真,但是照片透露了许多真相。Thomas Mann有一次形容卡夫卡的照片说,他的眼睛就像在做梦一样,但却带着穿透力。他长了一对招风耳,所以他的耳朵也就成为许多漫画家经常着眼的部分。Kafka是个矛盾的人物,他的身量高大(六呎以上),但是他却是个十足害羞隐藏的人,他的内在和外表刚好形成对比。卡夫卡犹豫不决的个性,使得卡夫卡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了未完稿,《城堡》如此,《诉讼》更是一篇未写完的残稿。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出自卡夫卡创作能力,而是出于卡夫卡写作过程中的心情。在写作的过程中,一边是

强力的创作欲望,一边是敞开心灵的恐惧,这一矛盾的心情,贯穿于卡夫卡的整个创作过程,也就是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卡夫卡的作品成为了未完稿。《诉讼》的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名银行襄理,一向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并且充满上进心。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早上,一个奇怪的执法组织无端宣布他被捕了。没有任何的指控的证明,而且前来逮捕他的人也没有任何的证件的呈示,一切都来得十分的莫名奇妙。经过审查,这个执法机构允许他继续照常的上班,像往常一样生活,但随后又通知他,审讯时必须到场,而且审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是他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刚开是他并没有想过寻找律师的帮助,但在叔叔的坚持下,他意识到自己的无名的指控将会对家庭造成影响,这使他不能不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案件。但他慢慢地意识到在如今的法律制度下,律师的地位是极其的低,除了那些与高等法官甚有交情的出外。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多方打听,他才得知是一个极为秘密的法庭在审理他的案件。他始终也见不到法官,许多可疑的迹象是他终日惶惑不宁、心绪不宁。他决心反抗,并在一次审讯时当众抨击了司法机构诬陷好人、草菅人命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四处申诉,并试图再次寻找帮助,他找过画家和谷物商等,但他们对他的案子不以为然,有的本身就是法院的人,有的则用自己对律师和司法人员卑躬屈膝的例子开导他。他跟法院整整周旋了一年,终于明白,他斗不过这个庞大的机构,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徒然的挣扎。在他三十一岁的生日前夕,他被两个男人带到采石场用刀刺死。

作者写这部小说虽然影射的是当时奥匈帝国的司法制度的内幕,讽刺了法的荒诞,揭露了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但对与我们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正确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动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无章。从我们熟悉的辛普森案件中,尤其看出程序正义的重要性,美国由为推崇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保证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确保被告人等的诉讼权利得到维护,可以使裁判者从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认识案件事实真相,从而实现公平的定罪和量刑。保证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可以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公正的审判程序无论是否有助于公正裁判结果的形成,它都具有一种独立的意义:使那些受裁判结局直接影响的人与代表国家进行追诉和裁判的司法官员一起,拥有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能够平等地进行理性的辩论、说服和交涉,并对裁判结果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官方对自己命运的判定,消极地听从国家权力机构对自己权益的处置,由此使其作为人的尊严得到承认和尊重。

首先我们关注小说的开头。K在三十岁生日那天早晨醒来时突然被宣布有罪。生日意味着什么?生日意味着我们出生了,但是出生并不是我们的意志,我们是被动的,我们被出生(be born),我们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考虑到卡夫卡对世界的悲观态度,那么我们可以说出生是一种抛弃。但丁在《神曲》的开头说,他在人生的中途,30岁时步入歧路,前有狼,后有狮,在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地狱、炼狱,在女友的引导下游历了天堂。因

此30岁是个很有意思的分界,中国的孔圣也说三十而立。三十岁似乎是一个人智性觉醒的时期。如果说三十岁之前的人是做为一个自在的人而存在的话,三十岁以后的人做为一个自为的人而存在。在这个“新生”的早晨,K被宣布“有罪”。在被宣布有罪之后,由于早餐被黑衣人享用了,K只好找点东西当早餐,他先是找到了一只苹果,然后又喝了点酒。请注意在文本中卡夫卡对苹果的形容:“漂亮的”,这是在小说开头灰暗的文本中间唯一一个温暖的词。苹果而不是其他的水果让人想起《圣经》中的相关描述,苹果是知识之树上的果子,人类之祖因受到蛇的诱惑吃了这个果子后被宣布有罪而赶出了伊甸园。因此,苹果代表理性的觉醒,是人对自己无辜的一种自觉。吃完苹果后K又喝了点酒,这不禁让人想起尼采,K不但是康德以后--信仰的上帝被杀死以后,而且是尼采之后--道德的上帝被杀死以后的人,是自知自己的无辜而要求上诉的人。本来在上帝的法庭上没有上诉的可能,末日审判是绝对的终审判决,古人的罪是自觉的罪,是道德堕落意义上对上帝所犯的罪。现代人的罪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所感到的是生成的无辜,是某种自然意义上的欠缺,是面对生命的偶然时的终究意难平。正是这种关于罪的感觉的颠转,造成K上诉的前提。整部小说因此很象<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在上帝面前对生存感觉发生变化的人类所做的辩护,或者说在上帝的法庭上辩白人生成的无辜。但是小说整个阴沉的格调显示了这种在神义论面前为人义论辩护的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整部小说的倒数第二章是K与教士的对话,然后,

在最后一章,K在31岁生日那天被秘密处决。与生一样,远离上帝,现代人的死也变成了一种”横死”。 古人一般都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鬼者,归也。死亡是一种回归,对有永生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判决,或者入地狱,或者进天堂。但是对于魅祛后的现代人来说,死亡没有意义,死亡是诸种偶然性中的一种,死亡不再是一种判决,死亡下面是无尽的虚无,死亡是对人生无意义的最深佐证。小说的最后,K仍然想着是否有改判的可能,秘密处死是不是必然的命运,黑夜里对面楼里的灯光昏暗,黑衣人的刀插进K的胸膛,并转动了两下,灯光逐渐模糊。

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过多的时候很容易凭借自己的感情来判断事情,做出一些错误或无效的行为,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理智的判断与冷静的头脑,我们往往认为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需要时间来接受事实、重获理智,但在这段时间内思维可能更加混乱,就象约瑟夫·K起初认为他那无中生有的案件是个朋友对他所开的玩笑那样荒谬无比,更何况在很多事件里拖延意味着临近毁灭。但很多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与不同,认识事件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做出的反应同样会有千差万别,而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尽量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机敏,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本身是我们无力左右的的时候,凭借我们成熟、理智的头脑来调节我们的心态,在冷静的状态下做出有效的行动。

其实像约瑟夫·K的这种情况不单是在他的那个特定的时候才拥有的,在现在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拥有着这样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经以

往更文明、方式更隐秘、行动更诡异罢了,司法的黑暗不健全是在跟随时代脚步前进着的,它的完善是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的,它的黑暗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因为它是人的机构,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黑暗和阴谋的,而卡夫卡的这部小说不但揭示了当时帝国司法的黑暗更说明了人的无奈。正如作品最后所说“月亮的光芒正以别的光线所没有的纯洁和宁静映照着万物”这不是他对这个社会的心声吗? 打破传统小说形式的《诉讼》,与《城堡》一样,同样没有清楚的时空定位,也无明显的结构和情节发展,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事件,莫名其妙被控的约瑟夫?K,渴望获得一个公正的审判。K却始终见不到最高法官、进不了最高法庭,随后K荒谬地被杀身亡。藉着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铺张缺乏特定时空的场景,卡夫卡营造出人类脱离上帝之后的失序、失灵,他急于说明远离上帝之现象的感觉,凸显人类一旦离开了「那不可摧毁的」,生活就只会剩下荒谬与虚无,丧失生存的意义。《诉讼》和《城堡》的主人翁,终生和官僚的「中间阶层」打交道,始终到不了最高层,中间层次无可救药的错综复杂,正是卡夫卡悲观绝望所在,是阻隔在人与上帝之间巨大的鸿沟,甚至使人失去看见上帝的可能。卡夫卡的遣词用字是极为平凡的,当我们在阅读他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时,就会很轻易地发现他总是运用着那么简单而写实的笔调,彷彿这些故事是绝对真实合理的。不错,「真实合理的荒谬」这句话在卡夫卡的作品里一点也不矛盾。他把最真实的人性隐藏在最不可思议的情节下,不夸大,也不渲染。不可否认的,卡夫卡的作品中偶有一些意识流的手法,也有晦暗而沉重的压迫感这些都

是他和一般读者之间产生距离的原因。﹙他不但生前与人有疏离感,连死后也是如此﹚。不过,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卡夫卡作品中趣味的一面。譬如说,除了讽刺现实的甲虫之外,在他笔下的鼹鼠也会在纷歧的穴道中焦虑不安,狗则会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这些都是存在主义的先兆。当然,最大的特色就是犹太式的自我嘲讽﹙或是对人性的嘲讽﹚以及荒谬诱人的情节了这些都足以让读者的想象力恣意驰骋。于是,卡夫卡就这样地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