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

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附:《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阅读一个王朝,可以知道一个王朝的兴衰史;品读一个人,可以知道那个人的个性,读曹操,感受到的是一种大气,还有许多取之不尽的启迪。他的所作所为所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胜枚举,令人深思。

曹操的家庭出身不太好,他父亲是曹嵩,而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东汉末年,“乱国者,宦官也”但是曹操从来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依然为荡平四海,一统九州的理想而努力。他始终都相信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是何等的自信与大气呀!电视剧《三国》里曹操经常这样子说:我不怕别人看错我,你们今天看错了我,明天还是会看错我,但是我曹操始终还是曹操,没有变。”反复咀嚼他的话,我不由得生出对他一种肃然起敬的佩服之感,如果我被人误解的时候就想想曹操的泰然处之的态度吧,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要去理睬别人的眼光,不然会很累很累的。生活很现实,有太多的不理想,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情。

鲁迅和毛泽东都曾经说过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曹操在《置屯田令》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曹操的军队都丰衣足食的时候,当时很多诸侯的军队在吃桑葚,河蚌,甚至争相吃人。曹操的奉天子,屯田令,存储军资体现了他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渐渐的,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扩大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在三国那个乱世,他提出用人“唯才是举”

的重大策略。那就是,只要你有才,不管你有没有德,有没有地位,都可以来做官,都可以为国做贡献,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而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胆识与大气,不为常规所束缚,敢于做出世人几乎想不出,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我想,在封建统治等级阶级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这是何等的大气,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他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了。他认为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以民为本,取信于民,丢掉官架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官渡之战时,曹操为许攸的投靠顾不上穿鞋子;关羽投降时,虽然过五关时斩杀了他六个将领,可是还赠锦袍,为他送去过关文谍。我想说,从这些角度来看,曹操是一剂让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是一位能让部下为其拼命地好君主。至少在封建社会中,就需要多一些这样的人物出现,才会更快的让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与和谐。 曹操终其一生都是很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时还手不释卷,他尤其爱读兵书,他很推崇《孙子兵法》,他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用兵是出神入化的,不可捉摸的,他的行军布阵常常使敌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是非,经常被打的分不清东西,甚至不攻自破。曹操的诗句都是我们熟悉与喜欢的。《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看来,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譬如朝露,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仔细想想,我们一生除去吃喝拉撒睡的,是不是真的如小沈阳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再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吗?而曹操珍惜生命,其目的还在于“志在千里”,他一生都是戎马从军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为了他的理想而奋斗。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掷地有声,表现了他的理想追求。我们的一生那么漫长而又短暂,不要缺乏了斗志,不要迷失了方向,昏昏沉沉地度日。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老大徒伤悲”。我们得惜寸阴,我们得努力!

读曹操,如读一部巨著,如舔一个舔不完的香糖····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短歌行》可以说是曹操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中多是反映政治家的抱负和热情,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他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汉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也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如《不出厦门行·龟虽寿》;还有一首体现曹操渴望得到天下贤才的《短歌行》,我们通过赏析这首诗来体会曹操那种思贤若渴的意愿。 浅析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赏析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思想突出,中心明确。在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渴望拥有贤才,希望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短 歌行》原来有“六解”,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但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发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曹操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在这首诗中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读后不觉思接千载,荡气回肠,受到强烈的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文学史》(五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汪德羞;从《短歌行》看曹操的抱负[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xx年03期

3

| 评论

 

第二篇:赏析曹操赋作短歌行

《赏析曹操赋作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凌云雕龙草译:

喝酒唱歌吧!人生还有多长呢?

就像清晨的露水,很快就消失。

过去的日子,可惜已经消逝太多,应当把握现在,慷慨激昂而精神奋发。

但内心的忧愁却很难忘怀,用什么可以消解忧愁呢?只有美酒可以释怀。

想起你身上所穿的青色衣襟,令人悠暇地思念,因为你的关系,深深怀念,一直到今天。

小鹿呦呦地鸣叫,吃着原野上的嵩草;有贵宾来访,一定要弹奏琴瑟、吹奏笙乐来接待。

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想到这里,忧愁就不禁从内心涌现,无法断绝。

经过无数阡陌,有劳尊驾专程前来探望。

不管离别或相聚,一起共同谈心宴饮,想念着昔日的情谊。

月色非常明亮,星光显得稀疏;

鸟鹊向南方飞去,绕着树木,环飞三圈,不知要停憩在那个枝头。

山永不嫌太高,水永不嫌太深,明君永不嫌贤士太多;

像周公中止用餐,迎纳贤士,使天下的人,都能诚心归服。

有几点可以参考:首先是对酒当歌的当字,不应作「该当、应当」解释,而是作「临当、面对」解释,像当场、当起、当头之类;对酒的对,接上当歌的当,正好词性、意思皆相同;而酒与歌亦同样对上,比较合乎词韵。若是「面对着酒,应该歌唱」解释也行,但是应该唱歌而未开始,还不如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意境比较好。

传说周代有个叫杜康的人善于酿酒,因此杜康可作酒的代名词。至于文中怀念的人,可参考的人很多:像郭嘉、刘备、孙权或是袁绍。

「青青子衿」通常形容同窗、同学或是同事,因此袁绍的资格比较符合,郭嘉及刘备则投效在曹操麾下,要说共事,只能说勉强可以。「心念旧恩」方面,袁绍曾在曹操荥阳讨董卓失败时曾接纳,以及后来陈表曹操成为东郡太守、兖州州牧等,对曹操比较有恩。至于郭嘉官渡庙算或是其它的献策,或者刘备协助曹操收拔吕布等,要说是对曹操的恩情,两人也算勉强。而曹操与袁绍多次相合离别,正是「契阔谈燕」,反而是屡次击溃刘备造成逃亡,而郭嘉虽在赤壁之后被曹操提起,诿过的可能极大,算不上曹操因此对刘备或郭嘉产生专门的怀念。至于曹操欲拉拢招贤,只有刘备及孙权机会极大,因袁绍与郭嘉俱死,所谓故人,则不属之。因此是比较倾向于曹操怀念的人是袁绍,郭嘉、刘备及孙权的可能性比较小。

若怀念的人是郭嘉,曹操会想起过去郭嘉对战争的献策,只是「契阔」谈不上,郭嘉一直在曹操身边,没有生死离合的经历;至于刘备也有可能,缅怀以前对他的恩惠,想想为什么刘备还不投降,按曹操曾收容刘备(前被吕布击败),而刘备也曾与曹操共同「青梅煮酒」,符合「枉用相存」及「契阔谈燕」,只是就漏了「青青子衿」不符。但若对象是袁绍的话,从「青青子衿」起,中间的「相存」及「旧恩」、还有屡次「契阔谈燕」,全部符合。变成曹操从时光消逝,对映感叹过去征战时的故人,再来是盼纳贤臣,希望孙权及刘备等人投降,刚好前后文语意非常流畅。

从全文大意来看,主旨为嗟叹时光消逝、怀念故旧及盼纳贤臣,刚好是对平定天下不易、时光流逝骤去,因而产生无奈的哀叹,所以及时行乐,在歌声伴酒中沈思,故作《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