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EC广外分会主席Yoyo分享

AIESEC广外分会主席Yoyo分享

又是开始准备招新面试的时候了,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那样彷徨,在网上搜索面经,或者是问起周边的朋(尽管那时候我认识的AIESECe很有限),或者是进EP群,加了名字前有[AIESEC]标志的人的QQ,也不知道自己能问出什么。总之,和刚认识AIESEC又很想进入AIESEC的人没有什么不同。直到今天,我从一个面试被待定,到现在广外的分会主席,开始了被人面试到面试别人的转变,一路走来,觉得不过是短短的一年多里发生的事罢了。现在想把我自己本身的一点点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面试也好,对面试别人的AIESECer们也好,有些许帮助。

作为被面试者,如果要去参加AIESEC的面试,首先有几点是需要弄清楚的,

1)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在做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样子的项目,怎么样子的人是可以参加的?

2)如果你了解了上面的几个问题,觉得自己符合条件,那么,你就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去了解它们是怎样运作的,架构是怎么样的?如果你认为这样的项目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那么带上你的兴趣,准备申请吧!

首先,第一步,是要听宣讲会。在宣讲会里面,AIESECer们都在努力把AIESEC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AIESEC DANCE,AIESEC HISTORY,AIESEC CULTURE,还有项目的介绍还有实习生的Sharing等等。以及申请方式还有联系的渠道。这点很重要,有不少的申请者都是在Deadline之前决定要申请,或者是在最后一秒才决定要递交申请的。其实,如果你觉得AIESEC是有意义的,你喜欢AIESEC,一张申请表和简历已经足够了。申请AIESEC不需要所谓的深思熟虑,有太多的东西,只有真的做下去了,你才会明白里面的意义在哪里。连申请都没有递交的人,不必过多的思前想后。

然后,请下载一份申请表和准备自己的简历(中英文都是需要的,建议用PDF的格式)。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经济条件,项目要求,自身能力等等,不要写一些太Fancy的话。其实,AIESEC的申请表一般涉及个人信息,还有programe introduction,culture awareness等等方面,问题不难,但是都很实际。没有标准的答案,大家应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作答。尽量做到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就可以了。

在简历方面,有的同学在申请AIESEC之前从来没有写过简历。因为会问很多类似“英语简历怎么写?”“有没有固定的模板?”“我没有什么经验,简历会不会很空洞?”等问题。实际上,AIESEC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NGO,不会因为你的经验不足而删除了你,如果你的新生,你也可以参加LTM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参加EP的面试;即便你的经历很丰富,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好配对项目的学生,并不能证明什么。所有AIESECer做的事都是无偿的,那么,我们需要的是:尊重我们工作,了解自身,敢于相信自己的人加入我们。”

尊重工作,就是认真制作你的简历。可能你的经验不足,但是你的诚意要体现出来。排版简洁大方,表达清晰规范,不要有错别字甚至非主流的语言就可以了。AIESEC的简历没有固定的模板,大家选择怎么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和诚意的格式就足够了。

了解自身,就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了解。想想自己在大学里都做了什么事,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写简历也是一个对自己反省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参与到你过去的经历当中,了解到你的能力,强项,还有兴趣爱好等等。如果要申请ET项目的,当然应该有一定的教育类经验,想去管理类的实习,可能就要求有相关的背景或者实习的经验等等,如果是志愿者类的要求可能就没有这么严格,比较适合想改变自己但是经验不足的同学,或者是已经有一定能力但是很想做志愿者工作深入社会研究的同学。

相信自己,是在制定简历的时候,尽可能认真和仔细,负责地把一份申请递交上去的心态。要相信自己已经展现了最真实和诚意的一面,要有自信去尝试每一个机会。就算是失败了,也要有主动找问题根源的心。这点很重要。

然后就是第二步,群面,简称AC。AC其实就是小组活动,无领导小组。经过简历筛选的同学,会分开几个小组进行面试。形式我就不便透露了。但是大家可以从无领导面试几个字得出,这个面试实际上是测试大家的领导能力,而领导能力又是与teamwork,positioning挂钩的。整个过程中,AIESECer是不会有任何形式地提示或者是帮助的,全部都要靠大家的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去表现。其实,无论是是优秀的领导者,还是负责任的合作者,还是踏实努力的贯彻者,只要你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就可以了。You are always the unique oneJ

AC过后是SRB,也就是我们说的单面。主要会由LC的EB层,也就是主席或者副主席,以及外教或者external的人组成。面试的问题主要侧重大家的CULTURE SENSE,SELF-AWARENESS,MATURALITY,CAREER PATH等方面的考查。当然,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考查面试者。实际上,大家在AC过后,对自己的基本能力应该有肯定,在SRB中,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的了解还有对自身条件的认识。其实就是更深层次去了解这个组织,了解组织提供的项目,我能为此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问题。多一层思考,现实的经费问题和请假问题都要考虑。

经过了这几轮的面试,成功的申请者会成为我们的海外实习生,后期就是进行配对实习的工作了。即便是成为了实习生,也要参加ORIENTATION DAY,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同国家的需求和特色。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美好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要做的是怎么从自身做改变,去调整我们的expectation ,怎么主动make some change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ociety,怎么用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知,面对不如意,面对失败和困难。怎么真正融入一个国家的生活,怎么冲破往日的自己,面对一个新的自我。

AIESEC的面试是全英的面试,不过,它不是一个考察英语的面试,所以各位同学只要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简单明了,simple is just the bestJ

以上就是我对EP面试的一点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进入AIESEC大家庭,IT IS COOL TO BE AN AIESECER!!!

AIESECLY,

Yoyo

2009-9-13

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是一个为青年人提供发现和发展自我潜能机会,并对社会积极贡献的国际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AIESEC在9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有分支,在全球共有700多个城市或高校级分会,在800多所高校校园中开展项目。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国大陆区人力资源总监——来自澳大利亚的Natalie,希望来自这样的资深学生社团leader的指导能够对参加社团甚或职场面试的你有些许帮助。

1 It is said that you can judge one person within 7 seconds (7 second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view). 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

The Western saying: you can never judge a person from his appearance, Seven seconds isn?t long enough to know a person, but it is long enough for him to approach and for us to see if he is confident to communicate with us. If you are confident at first, then it will be a best start to your interview.

2 @ think highly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how can you determine one have this quality during the interview?

We find the competence model through talking. We review what people have done in the past. We ask them to give example of when they?ve taken responsibility, maybe in team environment or maybe in a school, a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at they were in. To tell how well they did, to show his past performance, that is a good way to see whether he is responsible or not.

3 @ devote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younger, how can you make sure whether someone has potential during the few minutes?

We ?d like to let them talk about themselves at first. We will see whether they are self-aware, or they are genuinely interested in trying to develop themselves by their description. It says that one should on potential in AIESEC sense.

4 AIESEC would absorb those who are passionate about this organization. In fact, everyone would try to be as passionate as possible during the interview, although he/she is not like that in daily life. How can you distinguish it?s true or not?

I have 150 interviews during my fore years in AIESEC. When you are looking for Passion—you looking for somebody that gives you clear examples. I want to find the people who aggressive when responding. For example, when we asked, “Why do you want to join us?” If reasons that he gives are not logical, or unclear, it?s quite easy to see that he is not passionate at heart. He is not genuine enough

另附问题:在团体面试中,即小组面试中, Is the more you show yourself in the interview, the more the interviewer admire you?

If someone appear himself too dominate during the interview, he finally will lose. Everyone get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We want you to share y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other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but you don?t know how to be a team player, you don?t give the others opportunities, then you won?t join in us. )

5 There are many group games (in AIESEC, it is called team simulation) during the interview, do you think highly about whether win or lose? Will the winner find more favor in your eyes?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winners usually are good at cooperation or they often have some good ideas.) In AIESEC sense it doesn?t matter at all who wins or who los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n the process. What was that team doing during that time? How your team performance during that point? How much is the person participates? In AIESEC there?s no winning or losing. When given the timing to do a certain activity, it?s not very long, but it?s long enough for the observers to

see the role you play in an simulation and whether you?re solution-oriented or task-oriented. And it?s also long enough to see if you have sills or abilities.

2006-11-20 15:56 回复

202.204.130.* 2楼

6 Now we can find so many tips about the interview, which are the sole secret for the interviewer to judge people, but now it becomes open secret, each one can show him like this, does it have a bad influence to your judgment?

Sometimes there are a lot of guide book informational about how to prepared an interview, if standardized answer are presented there will be follow up questions answered (e.g. describe@ in your own word, what?s AIESEC to you). You could not rehearse the interview. In the interview, just be you as nature as possible.

7 During the interview, there are only 2-3 interviewers. How can you avoid the unfairness and try to be just? (Some interviewers are emotional and not very objective)

That was not base on personal judgment. We have training for the entire interviewer, and they are all competence model. We try to balance that out.

8 Now most of the people are asked to give a self-introduction, which lasted for 30 seconds, or 1 minute at firs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it? Which qualities can one show during the short time? So can you remind us w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preparing our curriculum vitae?

To give a quick self-introduction, we want to make sure that if you?re comfortable, about past achievement and your plans in the future, and we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etails of your experience.

9 We know you are quite experienced compared with us in the field of people development, so can you tell us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prefer (look to further increase)? And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about it?

I prefer who strongly want to develop themselves, who have strong personal value that match AIESEC value. It?s a good sign if you always do the best you can. Finally one advice: to know the corporate culture you?d like to apply for.

附加问题What is the role between interviewers and interviewee.

We perform in a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We just want to make sure that you take the interview seriously and be comfortable too. We hope to get natural answers, but when stuck in answering questions, we?ll say” take your time” and you have time to describe yourselves. So it?s a good idea to be friendly and professional too.

机会不是没有的,它就站在你的面前,是你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去。

辗转反侧,终于收到了AIESEC的二面电话,让我最后一个面试。今天又忙得不行。早上和经理去电脑城,顺便溜出去见了本科同学,然后从电脑城转车回学校,到三食堂吃了盼望已

久的冒菜,但是一路的奔波让我吃得很想反胃,回到寝室赶紧准备了下午AIESEC的面试题目,自我介绍,为什么加入AIESEC,你怎么看待AIESEC,你的优势,你的劣势。。。。到了一点半赶到教室排练,刚好教师有人改为晚上九点半老地方。然后冲到同学实验室继续准备面试的英文资料。什么都查了,连leader和teamwork都准备了,连culture shock都准备了,一路转车到川大,在车上竟然睡着了,还好及时下了车。又遇见了本科的同学,沿途打听了七八个人才找到东区二教,上楼,将黑框眼镜换下,整理衣服,紧张的等待面试。

前面一个财大的mm被面试了很久,我和我前面将要面试的大三小mm聊天,她说那个财大的师姐肯定可以成功了,因为按照经验面试的时间越长,越有希望。小mm进去了,二十分钟后出来了,我想这家伙希望不大,时间这么短就聊完了,应该没戏了。我忐忑不安的走进去。坐在椅子上,两个本科稚嫩的小孩子坐在对面冲我淡淡的一个微笑,一个奶油气的小帅哥接了电话走了出去。我有点紧张,很怕在这些小孩子面前丢人。结果面试的问题和我准备的一点都没关系,全是我没有想到的。

第一个问题: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还好,大概说了下自己的情况。第二个问题:talk about your intern。乱讲的,英语有时候真是,我那么喜欢他,每天都花两个小时来听,可惜说起来就是语无伦次。混乱过去。第三个问题:if you and a foreign live in the same house,and she takes shower once in a week adn she smels,what will you do ?半天没听懂,什么smel的,结果后来才反应过来,小丫头不爱洗澡,身上太脏了。我的回答让我自己都汗颜:i quite unstand her behave because i do the same(那是一个汗啊,不知道自己说什么)第三个问题:a foreigner told you that taiwan is a country,what will you do?我已经汗得不行了,结果就说:i will tell the history of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but if he refused to accept my opoin ,i can understand for it will take time.as time goes by.最后一个是想起来王力宏的歌。小mm估计都没听懂我说得是啥。于是又问了第四个问题:if you work with a taiwamee ,he thinks that taiwan is a country,will you argue with he or will you just go by?我迷迷糊糊的,说:i will tell he the history betwee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as time goes by。估计小姑娘已经看出了我的功底,stop asking.另一个中文小mm开始发话,你要不要做技术的实习?我违背了良心说愿意,其实一点都不想弄。她说你的实习经历都是经管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说,技术是我的背景,但是作为计算机的研究生,我当然可以继续做我的本专业。看出来,他们估计就是想

作为一个AIESEC新人,大概没有资格做什么指导或榜样吧,只是希望可以分享一下这次的过程,感谢在这短短一个星期见证我所有喜怒哀乐的人。

THANK YOU FOR

My dear 妈咪,在我犹豫不决不敢递申请的时候,你说:“什么都要去尝试一下。” 肥霖,虽然你在遥远的ZH,但你的支持Means a lot to me.

杨小姐,对于你的鼓励和打击我都照单全收,只因I LUV U

昕,因为有你在背后,我不会再怕失败了

黄先生,虽然你常常和我斗嘴说我进不了,可是在重要关头你给我了最多COMFORT,LUV U!

TIFFANY,so much support from u!!

Jaycee, you are so gr8 and provided me useful information.

面试外教“开心”,you help me to know myself better.I have learned a lot !

话说一切都要从那天星期四和杨小姐去中大吃饭说起。因为她无意中提起了AIESEC的六月招新,我才会上网看这次招新的信息。当时是20号,而申请表递交截止日期是22号晚上,本来以为两天填好一份APPLICATION FORM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当我打开了AIESEC那一份ALL ENGLISH LONG FORM的时候,就有点傻了眼,这不像是一般的申请表,更像是一份文字版的面试题目,里面涉及了许多个人经历的问题,例如“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worked as part of a team,what role did you take on ?What did you contribute to achieve the goals in your team?” 像这样的问题,往往是需要很多fact去support你的观点的,不是想办法吹嘘一下就可以蒙混过关,因此在完成这份申请的时候实在费了很多时间去回忆和总结过去的生活,把其中有代表性的经历和感受写进去,还要注意英语的表达方式,的确有难度,可幸本人最后还是在星期天下午把申请送走了。

交了申请之后,就是两天的等待过程,其实自己当时没想那么多,感觉自己的申请写得还不赖,起码可以进第一轮吧。可有时候天意就爱弄人,当星期二晚上我终于苦苦等来了AIESEC BLOG上的名单时,我之前的所有设想都被推翻了,因为上面并没有我的名字。一番挣扎后,冷静下来,我发现我HOTMAIL里面一封通知邮件都没有,实在奇怪,于是问起了AIESEC的师兄师姐,当师姐说找不到我的申请表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原来我的申请表只是被漏掉,而不是真的被OUT。之后的一切就很戏剧化了,在星期三中午我惊喜地发现我邮箱里面静静躺着一封AIESEC GZ的信,打开里面第一句就是:congratulations! 上帝保佑,我曲折之后还是如愿进入第二轮了。

其实第二天,星期四就是面试了,说起来,第一次穿正装的感觉还真奇怪,咋看咋不像自己,anyway,在一点多的时候我已经一身OL LOOK到了新觉青年公馆教室。哈。。等待面试的时候,认识了也是第一个面试的卡拉同学,聊得甚欢,以至于进去面试之后都没什么很紧张的感觉。话说,面试分两组,卡拉去那一组面试官是一位师兄一位师姐,而我那组,我数了一下,居然有三位面试官,其中一位还是广外的外教,however,既来之则安之,我坐下之后,便开始了这次interview.

刚开始,师兄师姐们进行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也让我describe myself。在这之后,没想到,便是传说中AIESEC的传统问题:Tell me about your fam

ily.其实看上去很simple,但要说出彩真的很难,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回答也还不怎么样,没有什么个人的色彩。接着,他们还追加了一个问题:In what way have you inherited from your father and your grandma? 这个问题,实在让我confused了很久,方向错误了几次,最后才答出那个point,汗颜。除了career plan, why do you wanna join AIESEC,等等regular问题,有几个提问真的很出彩,很厉害的面官,不过这些特别的问题都是根据各人CV上提供的经历提出的,所以没有很典型的借鉴意义,其实只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有过深刻地考虑,都很容易随机应变。当时,外教看了我的CV,知道我爱Photography,便问我:Describe 3 imaginary pictures of you to me.One is taken at your childhood,one is taken at your uiniversity,and one is taken 5 years from now.这个问题,貌似就是所谓的发散性思维问题吧,大概想通过这样的pictures了解你是怎样认识你自己的。记得我的回答是1.在大街上,我指着街上的招牌问我妈妈是什么意思,什么字(小时候的我还真多疑问,问这问那,算是学得蛮多的)2,在美国大学里面和一群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在一起,sharing a happy moment,这算是我对多元文化的偏好体现吧。3,我说我在美国做volunteer work teaching chinese,临时想到的,受三下乡启发,哈哈。 另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问题是,面官发现了我的家庭背景和我过去的career很不相符,看出了家里人对我的期待和我自己所追求的有那样的分歧,问我怎样处理这个关系,哈,其实这个问题我至今都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在最后,外教给我做了一个评价,这个过程大概是我收获最大的吧。因为我第一次被其他人那么直接而准确地指出了我的弱点,帮我把cv上出现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全部勾出来,又提醒了我要听完问题再回答才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后来想下,这些都是我平时没有留意到的缺点,外教看人实在太准了,或者我真的不了解自己。当然也有说我的strength是很懂得express myself and presented very strong points。最后我和外教握手之后向staff说了thank you便结束了这次的interview.

回来之后,我真的有认真考虑过很多,考虑是否自己还有很多缺点需要克服,更要学会去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只是相信自己什么都行,光有信心。今天早上一直没有消息,跟许多人诉了很久苦,说什么大概就被out了,害得好多人白安慰了我一场,对不起大家。有时候想想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很confident的人,尽管有时表现得有点proud。成长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是亲,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真实的一面,学会去接受自己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然后勇敢地去承认,去改进。如果只是在别人面前一直掩饰缺点,自己也会不去在乎甚至逃避面对这些问题的。

FOR NOW,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010-02-23

by 中山大学 AIESECer 【给我四年】- []

按:时间回到20xx年7月20日。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惜这份喜悦持续不了多久,如影随形的担忧让我陷入了苦恼。环顾家中,家徒四壁。大学似乎近在咫尺,却又如此遥远。

庆幸的是,上天帮了我一把。我的大学四年有三个重要转折点,而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获得社会的支助,让我有条件走进大学。20xx年8月,广州市团委发动了“燃点新希望——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四年学费全免的资助,从此我不需要再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我还记得,当时的心情除了感激之外,就是我暗自给自己定下的努力的誓言。这后来化为我QQ上四年一直没有改过的签名:

给我四年。

20xx年10月~20xx年7月:AIESEC篇 (我特意写得详细一点,供AIESECers参考)

自踏入大学的第一刻起,我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艰苦奋斗。很多人说大学四年是漫长而美好的,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各种事情。但我深知,我的起步点比很多人都低,因此入学之后我一直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丝毫不敢懈怠。可能正是由于我这份认真吧,军训的时候我表现比较突出,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而意想不到的是,我大学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军训之后、正式开学之前就到来了。

时间是20xx年9月28日。我第一次踏入中大南校区,那天是去教务处申请拿学费#5@p。正好,我的同学欧晓献(Gigi)给我发短信,说她所在的学生协会刚好在南校区进行招新的第一轮面试,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参加。此前她已经跟我提过一下那个组织,但缺乏社团经验的我怎么听不懂那是搞什么的,她没办法就只好说那是学英语的。英语当时是我的短板,特别是口语。按我高中英语老师的说法是,我不开口还好,一开口说就尽是错误,我也因此对英语十分没有自信,总想逃避。但我心里又很清楚英语的重要性,知道哑巴英语说到底是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而Gigi的英语是很厉害的。这位湛江英语二状元在中大入学英语考试中排名全校第二,在入学之前已经展现出卓越的实力。因此,当时接到短信的我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是知道英语是很重要的,希望可以在大学四年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去参加全英语面试的话,只能是出丑。幸运的是,当时抱着从头开始不怕跌倒的我最后还是压倒了内心的怯弱,去参加了面试。现在想来,如果当天不是突然有那份勇气,我这一生将会被完全改写。

到了面试的课室,听了介绍,才知道那个社团叫做AIESEC,中文名叫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学生联会,据闻

是全球最大的学生协会。我当时倒是对此闻所未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确是说英语的,刚进门就见到有个外国人(Thomas,AIESEC Guangzhou第一位CEED,一个拥有超过10年AIESEC经验的德国人)在组织面试了,其他中国会员的英语也是惊人的流利。还没由得我惊讶,Gigi已经把我安排到一个小组,同组的只有我一个大一新生,其他的都是大三大四的前辈。其中一位行管的师姐(后来才知道她是Constance)更是刚刚保研成功的,雅思考得很高分,所以英语说得特别好。当时我面试的题目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当时是乱说一通,所谓的小组辩论都是在我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的情况下自己说自己的,所以面试完之后我就觉得是死定了,还发了个短信多谢Gigi说:我知道自己够差的了,不过谢谢你给我一次见识的机会云云。

但想不到居然被我蒙过去了。数天之后,我接到了二面的通知,心情很是激动,可是一想到又要跟那些传说中人进行全英面试心里就觉得又要出丑了。果然,二面的人比一面的更厉害,同组的有当时岭南学院排名前十的牛人(蔡卓斯,James),学生会、团委的骨干成员等等,所以在小组游戏的时候我根本连开口的机会都不多,于是就干脆采取他们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战略,想不到这种“听话战略”又凑效了,我进入了终面。但我想运气毕竟不会帮我一辈子吧。果然,最终面是面对面英语面试,面试官是一位大二的师姐(Verona)和当时AIESEC的主席、中大研究生学生会副主席(Jay)。虽然面试前我已经准备好稿子背了几个晚上,一开始自我介绍之类的还勉强能应付过去,但最后一道题实在怎么也答不出了——“How can you persuade a very conservative person to dye his hair orange?” (你如何劝服一个非常保守的人把头发染成橙色?)一句话里面有三四个单词都听不懂。面试官很友好的用缓慢的语速重复了题目两次,但我还是听不懂。“很对不起,我实在听不懂问题,我的英语太差了……” “啊,这样吗?为什么你不早说呢,我们可以用中文进行面试啊!”我大吃一惊,然后面试官就用中文重复了问题。在此情况下,我用中文给出了很完整、清晰的答案。“其实你的回答很不错啊,为什么之前你显示不出这样的水平呢?”他们最后问。“因为我的英文实在太不行了……我想如果一直用中文的话,我会回答的好一点,可是我知道你们是国际性的协会,不会英语是不行的。也没办法,我是不够资格,但我总不能骗你们吧……”

面试就这样了,我想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了吧。虽然我是表现得很差,但我总算有努力过,并且我很坦诚地面对了我的不足,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一步了。料不到的是,几天之后我还是收到了录取通知。他们认为,虽然我英语实在是不行,不过从军训中她觉得我做事情比较认真负责,并且为人比较老

实肯干,又是广州人,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AIESEC来说,应该用得上的。而且我才大一,还有培养的空间吧。

误打误撞之下,我成为了AIESEC广州的成员。虽然如此,我对AIESEC还是一点都不了解的,还是以为只是学英语的地方。后来分部门,尽管各部长很耐心地用英语介绍情况,可我还是一点也听不懂,最后就随便被分到了ICX(入境交流部),我的AIESEC经历从此也就正式展开了。

虽然当时的我可以说是完全跟不上其他成员的水平的,但所幸的是,AIESEC里面的前辈对我都很关心和包容,而这也是我最感激AIESEC的地方。他们虽然都很厉害,但从来没有架子,对于明显跟不上的我从来不责怪或者埋怨,反而总是耐心地向我解释各种事情,并且不断地鼓励我去想、去做。以学英语为例,记得一位英语系的师姐(Sharon刘晓瑜,现在在美国读研)曾跟我说,我的英语底子其实不至于十分差,只是平时缺乏练习,也就没有信心了。她还鼓励我借助AIESEC多点使用英语,即使刚开始的时候水平跟不上,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了。我被这种友善、关怀的气氛所深深打动,也暗下决心要抓住这难能可贵的机会锻炼自己,好好干下去。于是,我总是积极参与AIESEC的各种活动,无论风吹雨打、路途遥远或者无法沟通……虽然当时不是很清楚知道这有什么意义,更多的是抱着善始善终和报答关心我、鼓励我的前辈们,也是给个机会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吧。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AIESEC这个组织。AIESEC是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性学生协会,主要运营的是一个国际交换生项目。AIESEC期望通过创造海外实习的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学生有机会以实习的形式到全球各地进行交换,从而促进各个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我在AIESEC负责的是入境交流的工作,具体的任务就是联系本地的企业,游说他们招募AIESEC的外国学生作为实习生。整个项目是非盈利的,但实际操作跟运作一个商业项目没太大区别。入境交流部的人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从前期的市场调查、推广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协议的制定、与公司经理面谈到后期的安排网络面试、协助外国学生办签证、接待海外的实习生等,一套流程下来牵涉到很多实战的地方,因此非常锻炼人的各种能力。当然,我一开始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只是记得,第一次部门会议的时候,当时的部长(Fenson,蔡华锋,第一任的AIESEC VPICX)叫大家思考一下广州哪些行业需要外国人才。我就举手说,我有个亲戚在一家酒店工作,说不定有机会呢。

于是,我第一个Company Visit就发生了。时间是20xx年12月14日,正式进入大学二个月的我第一次穿起了正装(还是问爸爸借的,所以十分不合身),拿着精心准备的文件,俨然一副商务人士的样子跟着几位师兄来到了广信江湾大酒店会见人事部经理陈先生。当时并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机会,也没有人教我应该如何应对,只是我做事一贯比较认真,在会面之前做了好几天的市场调查。这次会面对

AIESEC来说不算成功,因为最终酒店没有跟AIESEC建立合作。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重大。因为在会议中,我有大概十分钟的机会向陈经理陈述AIESEC的卖点。我详细列举出我的调查成果:广州当时有多少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在建的有多少家、每年广州要接待多少外宾等统计数据,试图指出外国实习生对酒店来说是多么重要。虽然在经理的眼中这显得有点班门弄斧,但我却受到了陈经理和AIESEC前辈们的肯定。Fenson好奇我是不是读市场营销的,我说我不知道市场营销是学什么的,我只是把我认为合理的观点说出来而已。他说,这就是市场营销,现实中大企业也就做这些工作,只不过更专业和细致而已。

我不知道,原来这些就是大四和毕业后的前辈们所做的事情。后来我十分庆幸,我在大一已经开始被接触这些事情,这些不少大学生读了几年书都没碰过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刚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在AIESEC工作,我身边的圈子就不是同龄人,反而是一群经验丰富、眼光开阔的师兄师姐。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很早就知道了未来的路是怎样的,于是我便能及早地进行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这群前辈可都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眼界比一般大学生要开阔得多,他们所走的路也跟平常人不一样。但他们却没有遥不可及的架子,反而会耐心启发我怎么去做好事情,引导我少走弯路……

我从大一入学便开始接触社会,面对现实。在AIESEC的三年当中,我就这么穿着正装、提着文件,走访珠三角各地的企业。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跟一位经理人或企业家接触,都让我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这些是我在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并且,通过AIESEC的平台,我认识到了全国AIESEC所在的十多所一流高校的学生甚至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在AIESEC的环境下,每天用英语给不同国家的人写邮件、聊MSN甚至打电话早已不自觉成为我生活的习惯。在前辈们的帮助和鼓舞下,我慢慢地克服了不够自信的缺点,而自信心建立之后,我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我还记得,入大学之前我很是羡慕学校招新手册里面的一幅图的学生,他们坐在学校的大草坪上,用英语跟留学生自由地交流。想不到,在我大一的时候已经这样做了,甚至在大二开始之前就用英文跟欧盟商会珠三角的主席洽谈业务呢,而这些对于之前的

我来说,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除此以外,AIESEC自由的平台还能让人充分实践其创造力。AIESEC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因此我有很多机会能发挥并实践自己的想法。一个我经常说的例子是,我当时经常需要向陌生的公司打电话介绍AIESEC的项目。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安联大众保险公司,我用普通话恭恭敬敬地跟对方解释我是干什么的,想不到对方没等我说几句就挂了。我不服气,隔了几天再打过去,这次用的是粤语,对方的态度也就好了起来,但还是没说多几句又被挂了。我还是不服气,又隔了几天我尝试用英文打过去,结果对方被我吓到了,结结巴巴地说叫我等一下,找个英语好的人来对付我。又如,大二的时候,为了接触公司,我想到了利用招聘会的方法。于是在我的带领下,我跟我的团队穿着整齐地去参加为大三大四的同学准备的招聘会,目的倒不是为了帮自己找工作,却是为别人找工作。但这种方法又不显得突兀,因为面试官问及我们的经历时,我们必然会提到AIESEC的,提及AIESEC的话就有机会推广项目……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不是很清楚对我以后有什么价值,我从来都是抱着不论结果如何,都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去做事,但现在看来,这种心态以及这些经历,正是为我日后铺路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当然,大多数AIESEC成员在获得这些机会的同时,都会面临着各种困惑、迷茫和痛苦的抉择,我自然也不会例外。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是如何平衡AIESEC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贫困生,获得入学的机会本来就不容易。然而AIESEC的机会越多,就意味着我学习的时间就越少、开销也就越大。当时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有好几次我想我实在没条件继续在AIESEC呆下去了。幸运的是,在我面临困惑的时候,AIESEC的前辈不仅没有抛弃我,反而是不断给予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我,也慢慢学会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挑战。当时我想,我是怎么也没办法像那些有条件的同学那样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也不会像那些特别聪明的同学那样可以轻轻松松获得很好的成绩。既然如此,那我只好将勤补拙,别人打游戏、去旅行的时候,我就工作学习吧;别人每天睡7个小时,那我就睡4、5个小时就起床吧;别人每顿饭能吃7、8元,我就4、5元也咽下去。我努力把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在自我的提升上面去,利用每个月除了吃饭外所剩的一两百元做最多的事情。能走路的话我就不坐车,可以坐地铁我就不打的……当时的日子是非常艰苦的,经济的负担、学习的压力和旁人的不理解,有时候差点让我垮掉。不过,正是因为面对过这些历练,我很早便养成了笑对困难的心态。每每遇到困难,我总是首先想办法去克服、去解决,做好吃苦的准备,而不是去逃避。我坦然我的起步点比很多人都低,但我明白到面对现实才是改变现实的前提。所幸的是,

困难没有把我打败,我却把困难打败了。由于经常通过AIESEC接触社会,我获得了很多实战的经验。带着这些经验去读书,让我感觉豁然开朗。很多理论结合我的经历的时候,显得如此明了,而由于有很多现实的经历,我在课堂讨论和实践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在课堂上和书本上花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但学习的效率却在不断提升。这样,我不仅没有耽误到在校的学习,并且因为习惯了高强度、大压力的生活,走出社会的时候就不会显得不适应。挑战往往也意味着机遇,在乎如何把握。我自己给自己上了很好的一课。

生活的困难后来倒不是最大的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选择的确是一种痛苦,但太多选择也不一定就是好事。AIESEC成员很多都会经历一个阶段——浮躁与迷茫。经历的迅速积累和视野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思想也能理所当然地提高,当思维成熟度跟不上成长步伐的时候,就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很多AIESEC的成员都有丰富的AIESEC经历,但却很少人认识到:AIESEC既给人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却又把人限制在这片天空之下。到了一定阶段,越是投入到AIESEC,跟AIESEC以外的世界接触就越少,思维方式就越是被AIESEC所限制,所有的事情都从AIESEC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更糟糕的是,不少人取得一定成绩后就心生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同龄人都要优秀,认为自己就在超速成长而别人都在原地踏步。对学校和书本上的知识越发不屑,甚至还有不少人为了做AIESEC而逃学、休学甚至辍学,每天想着去哪个国家实习、旅游,到哪个企业干一段时间后又跳到别的企业……这样,人的视野和心胸就越来越狭窄,步伐越来越浮躁,目光越来越功利和短浅,渐渐地忘掉了脚踏实地、冷静规划的道理,总是以为选择很多,样样都想去尝试,却不知道,即使机会再多,如果没有能力去把握,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事实上,阅历和能力总是厚积薄发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我有很多非常优秀的AIESEC朋友就是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又或者到了毕业后才醒悟,每每想起,都不禁为之惋惜。

大二的好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样浮躁的阶段,也差一点就陷进去出不来了。当时的我以为自己是超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无限的,在读本专业和在AIESEC工作之余,还学起了日语和法语。经常流连在各种社交场合,以今天又结实了谁而沾沾自喜。从来不考虑就业的问题,心里想着大不了毕业后就继续做AIESEC或者通过AIESEC去别的国家实习去……所幸的是,我困窘的家庭条件没有让我过分地不切实际,尽管明白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的时候让我沮丧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不过,现在想来,能在大二就有这样的困惑反而是一份财富。当时,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我开始了大量阅读哲学类的书籍,尝试从先哲的智慧中找到平衡理想与现实的方法。当心慢慢地平静起来的时候,就不再觉得身边的事情总是那么的不顺

眼了。课堂不再显得那么枯燥,同学不再显得那么不济。笑容多了,抱怨少了,跟其他人交流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而我又是那么的幸运,身边总是有一群视野开阔、思想成熟的朋友,越是深入与他们交流,越是发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顿时才醒悟,当初自己之所以能飞跃发展,正是因为有一份谦虚、踏实、好学、向上的心态。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不自信,但这样反倒让我更卖力地去做去学。能力的提升背后必须有足够成熟的思想作为支撑,而思想和能力积累到一定阶段以后,做事情就会得心应手,这是一个自热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急不来的,厚积才能薄发。就这样,我的思想第一次经历了从平静到浮躁、再由浮躁归于平静的转变。这一次转变不仅让我从当初的不济和不自信成长为有一定的实力和阅历,更让我慢慢变得踏实和长远,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想不到的是,果真在我具备了这些思想基础之后,下一次飞跃的机会也就悄然而至……

在开始叙述我走出AIESEC后的经历前,在此先对我在AIESEC的三年作一个小结,因为这三年对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其实,虽说我是渐渐从组织上离开了AIESEC,但实际上我以后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在AIESEC积累的能力和资源,日后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如前文所述,尽管我在AIESEC走了很多弯路,经历过一个非常浮躁的阶段,但总的来说,这份经历确实是我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命运转折点。我在AIESEC所收获的实在很多,即使再写几千字也无法叙述完。因此,我将写写最重要的几点感悟,以抛砖引玉,让各位奋战在AIESEC的朋友有借鉴对比的材料,也为文章后半部分的叙述作铺垫吧。

在AIESEC最明显的收获首先当数个人能力的提高。从一句英语都不敢开口说的人到后能与外国人自由的交流,这对于很多英语基础本来就很好的人来说

按:时间是20xx年1月。当时我正在申请AIESEC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的一份实习。由于这份实习能提供足够支撑我在国外生活的待遇,甚至允许我能不花一分钱就获得一段海外实习的经历,因此我对这份申请十分重视。

在Dounald以及加拿大的AIESEC朋友的帮助下,一切似乎很顺利。但就在面试之前,西蒙菲莎大学突然跟AIESEC取消了合作关系……我正在为希望的落空而苦恼,想不到几日后突然收到一个电话,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金志舜先生(Wilson)打过来的,内容是问我——

“要不要去美国啊?”

写在踏出校门前的话 中篇 给我四年(下)

就像当初回答Gigi“要不要学英语”的问题一样,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上文结尾提到第三位对我有关键影响的人,就是这位美国领事馆的Wilson。初遇Wilson也是跟AIESEC有关的。那是在20xx年6月2日,跟我非常要好的美国实习生——也是我第一位负责接待的AIESEC实习生Allison介绍了我给一位美国领事馆的官员Mark认识,当时Wilson也在场。那时对Wilson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觉得是一位比较沉静老练的广外师兄。想不到他却把我记在心上,并且一直保持了联系。

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有什么过人之处让Wilson发现了我,所以我也许只能从主观上总结说是因为后来Wilson有几次找我帮忙协助办一些讲座,我都很用心去帮忙,所以觉得我还算不错的人选吧。

于是我就在为失去到加拿大实习的机会同时,被推荐参加了访问美国的项目。当时我也是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去申请,尽管Dounald一早就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免费去美国访问一个月的机会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直到踏上飞机前,在北京美国大使馆的指引会上才知道,这原来时美国国务院教育部的访问项目……我才知道,又一次自己不是在做梦。

在我成功获得参加资格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早在20xx年,Allison就告诉我有个组织叫Hash,是搞定向越野的,有很多外国人参与。我对定向越野也很有兴趣,可惜一直忙着从来没有去过。直到20xx年2月16日,相当苦闷的我第一次参加了Hash的活动——那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的参与。在那里,我见到了一位美国人。我跟他打趣说,我可能会在暑假去他的国家。他问我那是为什么。我说因为美领馆有个访问项目。他继续追问我项目的名字是什么,我很奇怪但还是告诉他了,但想不到他竟然说——

“你好,我就是项目的面试官!很高兴认识你。”

这位名叫邓艾德(Edward Dunn)的领事原来是Mark的室友。后来他还主动给我留了卡片。在好几次的接触中,他发现了我的能力,因此在后来面试当中我基本上没有说太多就通过了。

一个连大学学费都交不起的人,却受到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了美国一个多月,期间受到了国宾级的待遇。不但没有怎么花钱,还收到了800多美元的补贴。这段经历至今回想起来,还是相当的不可思议。

美国之旅的收获可谓相当丰富,写起来又将是长篇大论,但重要的还是让我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华盛顿的三天峰会。那里我见到了来自其他十三个国家的学生代表。他们当中,不乏有很多是充满朝气、富有领导气质并且能力过硬的人,尤其是最后的各国Presentation,实在是终生难忘。我还发现,这群世界各地的精英中,很多都有一段相当可敬的奋斗经历。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可算是与我同行的中国女生杨兰。这位来自农村的女孩虽然因为身体残疾且家贫而存在很多生活障碍,但她那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让我由衷敬佩。可能是因为背景相似的吧,她是我在同行的中国学生中最投契的一个,而这份投缘想不到为我下一阶段的飞跃埋下了伏笔。

从美国回来之后我主要努力的方向是出国留学。虽然之前三年因为家里条件所限,我对留学是想都不敢想,但拥有了三年的国际经历、特别是去美国访问的经历之后,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让我去争取,即使我家里还是拿着低保。我当时想,出国留学应该是最优的选择了,而以我的经历和能力,获得奖学金去国外一所学校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于是我便埋头准备各种考试,其他事情都不管了。

但后来回想这段经历,其实是比较不理性的,因为当时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出国,更多是希望通过留学来证明自己。很快我就尝到了一心只为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的苦头了。20xx年9月中,我在瑞士的AIESEC朋友给我发了一则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实习的消息。当时我没有怎么理会,因为我想留学比一切都好。但目光锐利的Dounald却给我当头一棒。他说,以我的能力要去外国读书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能有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的经历的话,那我就更有机会可以去到更好的学校了。并且,他提出了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到底我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留学?留学之后又要做什么?如果我去留学还是为了去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工作的话,那我为了留学而放弃到联合国实习的机会岂不是笑话?

我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急忙把申请资料发到瑞士,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申请最终是失败了。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开始恶化。我冷静地寻找各国的奖学金项目,发现符合我期望的少的可怜,甚至连AIESEC可提供的机会也锐减。以我的经济条件,出国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相当勉强。怎么办?难道要我留在国内找工作?——这倒是我没有想过的事情了。后来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发现我当时是陷入了第二个浮躁的阶段,单纯地认为到国外就比在国内好,留学就是比就业要强,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理性地思考过——

为什么?(What for?)

到了大四才蓦然发现,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没有长远地规划过我的人生。我总是很幸运地一直不断有各种机遇来敲门,并且通过把握住这些机遇而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可以走得更远。然而,到底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毕业之后的五年计划又是什么?即使真的让我成功留学海外了,正如Dounald所问,我又要做什么?总不能一辈子等上天给我安排吧?深入思考之下,我发现其实我一直都只是活在上进却不踏实、努力却是为了虚荣的状态之下,很多问题我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或者说还没让我静下来好好思考之前,运气和现实的改变已经把我推到新的阶段。我活着为了什么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不断出现的机遇中把握好自我,又是另一个大问题。我想,这也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吧。

但机会总是在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吧。正当我为以上两个问题陷入困惑不得其解的时候,转机出现了。20xx年10月5日,希望通过假期散散心的我去拜访了与我一起去美国的好朋友杨兰。我来到了她所就读的学校,而想不到就是因为这次拜访,我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虽然是第一次拜访,但这所名为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Guangzhou English Training Center for the Handicapped,下文简称残培)的学校还是一下子把我震撼住了。小小的一所学校,隐没在古老的街区当中,一点也不显眼,但内里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包容着几十名残疾人学生。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国唯一的一所免费为有志残疾青年提供高等教育学校。办校之初的背景是,由于受到当时教育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优秀残疾青年,因身体条件的限制得不到进入高

校深造的机会。19xx年,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副教授卢守荣先生提出建议:免费为有志学英语的残疾青年办一所高等教育的学校,让那些高考成绩优秀但仅仅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大学拒于门外的考生圆大学梦。于是残培就这样被筹办起来。十多年来,每年都有20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青年得到资助从而获得与身体健全的学生一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残培的学生多数来自比较贫苦的家庭,几乎每位学生背后都有一段艰苦的遭遇。然而,他们却没有流露出自怨自艾、颓废沮丧的气息,反而都散发着乐观、积极、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在我看来,这学校虽小,却代表了自强与希望,让人感动。

拜访完残培之后的一段思考对我尤为重要。我回想起在美国的日子,回想起大学三年多以来我的种种经历。我明白到,其实我并没有任何了不起的地方,唯一值得称道的不过是那份上进、积极与自强。我的成长很大部分源于我有运气,让我能有机会去努力改变命运。但我深知,比我更有天赋、更为努力、更加自强不息的人实在太多,但他们就缺乏那么一点运气,可能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说不定,如果他们有同等的机会,在他们当中会走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深思一层,古人的话确有道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固然不常有,但能让千里马改变命运的条件除了是机遇以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让“马”能成为“千里马”,那归根结底就要通过教育。我回想我的经历,其实所有让受到启发的良师益友、有思想的人,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受到教育。而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和品格的培养。不可否认运气帮了我很大的忙,但若不是受到家人潜移默化的教导,让我每做一件事情都很认真努力,若不是受到目光远大、有思想的导师启蒙,让我懂得把握好机会,我相信所有的机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再扩大一点来说,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也是整个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是否强盛的根源。我到美国访问,固然羡慕其国力之强盛,科技的先进,但我更明白在这些硬实力的背后,更重要的是造就这些强盛的教育体系。倘若人人都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能够被激励去探索、发展其独有的才华,获得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懂得理性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也许就不会因为贫富悬殊而引起嫉妒、不会因为不能互相沟通、理解而导致仇恨吧?

我又想起了Dounald的那个问题:我这么渴望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只是因为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出国留学了就意味着比在国内要好、意味着我能有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社会认同吧?既然只是为了这些,为什么我当初不努力一点争取去联合国呢?去了联合国不就是更名成利就么?想到这里我不禁叩问自己:难道上天让我有幸能读上大学,就是为了让我获得一份高薪的工作?难道我能在众多大学生当中被挑选成

为美国国务院青年访问学者,仅仅就是为了可以出国走走、沾点虚荣?若我真的只是这样想的话,那我就太让人失望了,包括我自己。无可否认,一直以来出于生存的压力,我都很努力地为自己拼搏着。但我慢慢发现,我终究并不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我渴望生活能富足一点,但我对金钱与物质并不存在疯狂的崇拜;与很多人一样,我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但若要真的让我冷静地在获得荣誉与做点实事之间作出选择,我最终还是认为后者比较实在。行胜于言不正是我的原则吗?否则,我为何四年来一直保持低调、为何连我的成长都没有记录下来?我又想到了我的那些良师益友。我明白我能跟他们成为朋友,不仅仅因为他们都有独到的能力,更是因为他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欣赏他们不会为眼前的浮华而随波逐流、不会因为其他人的庸俗而改变自己的追求。而这些,不正就是中大一直倡导的人文关怀吗?在中大苦读四年,若到头来还只是为了在毕业后一两年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那我就实在愧对学校的教育了。并且,这也未免太肤浅了吧。首先学历不一定意味着能力、留学生也不见得一定比没留学过的人更有素质;其次,刚毕业的时候也许薪酬是就业的首要因素,但十年后,当大家不再为两顿饭而折腰之时,所追求的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满足吧。多少师兄师姐从高薪厚职中跳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例子我是见过不少的,怎么当时就忘记了?

我当时想,我似乎找到了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多年的教育与自身的经历,让我深信其实人总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生来都总有某方面的才华,都是独特的存在。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拥有发掘和发挥其才华的机会,很多潜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就是缺乏一个机会,一辈子就埋没在人群当中。那不仅是对其个人的遗憾,更是对整个人类而言的遗憾。我深知我生来并非就比他人优越,只是有幸获得让我努力的机会而已。我还记得美国国务院教育部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倘若一个可以走在前面的人,能愿意回过头来,帮帮那些同样有能力却需要指引的人,那不是一件很让人激动的事情么?我当时很有共鸣,因为我明白到一个渴望获得机会的人,他们的眼神会是多么的坚定和期待。

带着这番感悟,我开始向着通过教育改变他人命运的愿景努力。不过当时还是有点急躁,我是想马上成立一个NGO,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什么留学啊、就业啊都不要紧了,反正我不在乎那些。当时我的计划是,首先以残培为起点,运用我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因为我发现,虽然残培的学生接受了三年的英语教育,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跟我大一入学时差不了多少,而这样是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残疾人学生虽然都有着令人感到的自强精神,但很缺乏社会经历,光靠别人的同情是

不够也不行的,还需要切实地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今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于身体健全的学生而言,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相当不容易,更何是残疾人学生。但让人苦恼的是,残培的设施实在也是有限,即使我能帮到一两届的学生,更长远来说,要帮助到更多的人,一定的人力、物力合财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怎么可以寻找到这些资源呢?

于是我想起了我在AIESEC的经历。我认为AIESEC的模式不仅能很好地锻炼一个学生,而且也能整合很多资源。像我以前那样差劲的人也能有如此改变,其模式是值得肯定的。我便打算重操旧业,通过给本地企业介绍外国人才(主要是我在美国国务院项目认识的朋友),并从中收取一定介绍费,再把这些介绍费的一部分直接捐助给残培或类似的学校,而余下的资金则用于资助残培的学生去接待外国来的实习生。通过这样的模式,这些残疾人学生就可以在接待、导游当中获得与外国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锻炼到英语,并且了解到广州这座城市,积累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而对于本地企业而言,能通过我招聘到一位高素质的海外人才,对其全球化的推动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AIESEC的合作伙伴一直对此予以肯定。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来到中国,亲身体验到中国经济到底如何运作,也是一份相当宝贵的经历。最后,对于广州而言,虽然广州是一座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非常独特的文化,但在外国人所知道的中国城市往往就在只有上海和北京,很多外国人对广州是闻所未闻。让青年学生能通过英语导游来介绍这种城市,对于提高广州的国际知名度还是很有意义的。

有了计划之后,我开始寻找各方的帮助。我把这份计划告诉了不少身边的人,其中一位对我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帮助。她就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的总领事夫人——Sally Werner,又一位重要的伯乐。

初见Sally,是在08年9月18日在总领事官邸接待美国国务院助理副国务卿Goli Ameri女士的欢迎会上。但其实我在此之前我就与Sally有渊源——她是我的朋友杨兰的外教。在华盛顿的时候,杨兰曾邀请我跟Sally三个人去吃饭,但我当时因为跟别国的学生在一起所以没有参与,所以在欢迎会上我才跟Sally第一次见面。欢迎会那天,Sally跟我讨论了一下如何帮助残培学生的事情,当时我还没有参观过残培。后来我把上面的计划告诉了Sally,她没有完全赞同我的计划,但认为导游外国人的主意很好。她问我要怎么导游、让外国人看哪些东西,我说其实广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例如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西关。

第一次带Sally游西关非常成功。Sally来广州两年多,其实早就自己到西关走过。不过我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关人,并且对这个地方有着特别深厚的热爱,因此能告诉她一些发生在民间的趣事以及我成长的经历,让她觉得非常特别。我在AIESEC做了三年接待、导游的经历所锻炼出来的口语和沟通能力派上用场了。Sally很喜欢我的导游,便问我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我非常乐意,毕竟作为一个广州人,能向外国人展示西关文化是我的荣幸,况且这也在我帮助残培的计划当中。

于是我便抓紧这次机会,精心策划了一条能集中反映西关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路线,并设计了一本全英文的导游小册子。同时,我还拜访了路线上西关有名的民间艺术家,例如著名的天程铜艺店的老板苏哥,銮舆堂的梁师傅等。在他们的协助下,那次西关之旅不仅仅只是旅游观光,而且还能让外国宾客看到各种充满生气的民间艺术表演,例如在銮舆堂的小朋友打功夫等。第一次西关之旅非常成功,得到了出席贵宾的肯定,后来便有了《羊城晚报》在20xx年12月14日头版《使节夫人游西关》的报道。

西关之旅的成功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Sally问我有没有兴趣把导游作为一份兼职做下去,我想这也不错,毕竟我快要毕业了,应该为家里打算一下吧。不断有外国宾客找我导游,到09年三月为止,我已经导游过美国、德国、印度、比利时、瑞士、意大利、挪威等国驻穗的总领事以及其他各国的使节、商人和教授。但我知道,导游仅仅是一个切入点,重要的是我获得一个能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一个广阔的平台。在导游当中少不了跟外宾的交流,也意味着我有机会向他们展示我的想法、能力和品格。而在AIESEC三年的锻炼,让我总能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即使没有马上的合作机会也能一直保持联系。于是机会便接踵而来。至今,我没有为我的导游、设计等项目做过广告,却不断有客户找上门来。相反,经常有企业让我帮忙招聘,还有各种社会活动邀请我参与……一下子,我的视野又大大地拓宽,资源和机会多了很多。

事情似乎发展得很顺利,我不仅不断获得各种新的机会,并且通过帮企业做设计、给外国人当导游甚至教外国人学电脑等散工获得不错的收入,我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帮助到别人,并且还有收入。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吧。可惜问题总是伴随而来的,没做几个月,我又陷入了新的困惑,而对这次困惑的思考则最终让我走上了现在的道路——创业。

20xx年2月22日是第二次西关之旅的日子。这次找我的是广东国际妇女会,一个由广州重要外宾组成的妇女协会。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想正式为残培的学生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学会到导游。然而问题来了。我的出发点无可否认是好的,但我没有考虑过很多实际的问题。首先是残培学生的问题。我没仔细考虑到残培学生的水平问题,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因为人生而平等,所以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他们也能干得像我和我上次找的朋友那样出色。但我没想到,这些学生对广州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确实缺乏认识,并且他们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让他们很好地解释一些事物,特别是非常地道的东西。尽管我给他们做了两周的准备,亲自带他们走了几遍并且不断地鼓励他们,但现实是,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尝试推广西关文化的出发点也是很好的,但我没有很好地站在西关和外宾的角度上考虑。是不是我想推广的就是对方想知道的?是不是本地居民的热情招待就是他们想要的呢?而我所推广西关文化的方式,又是不是西关人所愿意接受的呢?由于我导游外国人到西关参观越来越频密,本来态度很好的本地居民和民间艺人渐渐对此觉得疲倦。因为西关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旅游点,接待这些外国宾客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甚至会打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所以也难怪他们会渐渐失去热情。最后,我自己本身也遇到了困惑。虽然我从没开口向我帮忙的外宾收费他们也会给我不错的报酬,但不断修电脑、做导游、搞设计的自由工作方式让我活得非常被动且不稳定,我越来越不能支配自己的时间,并且由于长期同时处理5、6种工作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疲惫。我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我又再一次因为有太多选择而陷入了一个浮躁的状态中去了。

我又再一次开始沉思。这次,我才认识到,一直以来我问题不断是因为缺乏稳定的模式,把资源和机会有效地整合起来。我一直天真地认为,有了资源和机会就等于强大起来了,实际上资源就只是资源,不等于财富;机会只是机会,把握不住也就没用。没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再多的机会和再好的理念,最终都只会什么也干不成。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必然需要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和可靠的团队,并且这个模式的产出必须是共赢的,以保证运行模式的团队能有持续的动力和热情,也保证外部环境不会因为模式的长久运作而产生厌烦。就个人而言,我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模式,我有一定的能力把一定的资源和机会变为效益。但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单打独斗、打游击战的方式毕竟不能长远。我不是超人,即使是,我一个人也做不成大事。我需要一个团队,去处理我没有精力处理的事情,并且这个团队的发展

目标应该是即是我不去管理,他们也能有效地朝着愿景自行运作。同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纯雷锋方式也是不够现实的。一个人要做好事不难,要做一辈子的好事就不容易了,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