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白方礼》

电影《白方礼》观后感

在看东方直播室的时候,知道了《白方礼》这部电影,在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感动之余,我认真的看了这部电影,获得了不少感慨与感动。

白方礼,一位普通却又伟大无比的老人。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正是现实中这位感动了无数人的亲切又固执的大爷。一位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工人在退休之后回到老家,见到了村子里的孩子因为没钱上不起学,见到校舍因为没钱破损而不能修葺。于是在他74岁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不仅将自己积攒的5000元养老钱全部捐给学校修校舍,今后还要继续蹬三轮赚钱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88岁,年近九旬。

电影里其实将白大爷的状况稍微修饰美化了一些,他和女儿住在一起,多数时候能够和女儿一起吃饭,中午就随便吃点。而纪录片里更真实的反映了白大爷的处境。他为了尽可能多的攒下钱支教,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衣服鞋子袜子很多都是他到处捡来的。有时他的鞋子和袜子都是左右不同色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伴去世后,大爷就住在一个无比狭窄的铁皮售货亭里,阴暗寒冷而且还没通电。白大爷身边唯一的电器就是一部收音机。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方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据不完全统计,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白大爷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

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白大爷的强大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壮举。

20xx年,白方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车站上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他到天津耀华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

当看到白大爷为了多赚点钱支教,接下了别人都不愿拉的活,在漫天大雪中艰难蹬车最后导致生病住院的时候,我哭了。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个别白眼狼拿着白大爷的钱心安理得挥霍的丑陋,但是更多的是看到了白大爷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到白大爷93岁去世时,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零。

35万,对于有钱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这35万是白方礼老人的全部所有。过去看过一个叫“两文为满,千金为半”的佛家故事。这位老人就是做到了两文为满的真挚无比全心全意的公益,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最后我想引用东方直播室里一位学生说的话,代表的也正是我的心声。“不一定我们每一个人,到最后都能成为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都可以活得很有意义。在我们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地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对这个世界说我来过,并且我没有白活,我觉得够了。人生就该做有意义的事。”

白大爷,感谢您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一切,您的精神将会感召更多人来关注中国教育,向您致敬!!!

 

第二篇:《白芳礼》观后感

《白芳礼》观后感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支教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支教。”然而,白芳礼做到了,从他开始支教起,这种行为和信念就伴随他走完了一生。教育注定要历经风雨,而不能一蹴而就。

白芳礼,一位被人们在口口相传中记住的蹬三轮老人。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了35万元人民币,都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在我的心里有这么一幕:一位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惊异的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大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位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雨雪,他从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7、8点才回来。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耄耋之年坚持十多载也无怨无悔。我在想,白爷爷在用怎样一种毅力在克服着透支的劳动量,一位老人的精神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呢?现在我明白了——奉献并不一定需要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舍己为人。奉献,

更多地来自平凡和普通。它是一种善良的情怀,坦荡的心胸,真诚的相助,忘我的境界。奉献的力量,来源于本性,是节操,是精神,是人格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