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尔街纪录片有感

《华尔街》观后感

趁着学期初的空闲机会,我观赏了由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等筹拍的《华尔街》。该记录片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梳理了现代金融的来龙去脉。

第一集和第二集中介绍了华尔街的基本概况。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不仅是20xx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华尔街是英语“Wall Street”的中文音译,它起初就是一道墙,是由最先买下纽约曼哈顿的荷兰人建立的。因为成功打通了北美和亚洲海上贸易通道,世界上的第一个金融中心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诞生,他们发明了股票,创造了股票交易模式,并建立起了现代银行体系。但因为郁金香泡沫而引发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中心的航船开始起航,在绕道伦敦后,奔向纽约。华尔街的历史完全可以代表纽约的历史,华尔街墙的建立与消失,以及后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都在着力塑造着纽约这座资本之城。

第三集介绍了纽约的发展道路的那次选择。停留在广袤的土地上,依赖着纯朴的美德,过着平静而优美的田园生活,是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国描绘的明天;而另一位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希望,美国将是一个运用理性,不回避人性弱点的未来世界,它将是由现代金融业支撑起的工业强国。 本集通过对美国建国之初的债务问题,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时存时亡的中央银行,华尔街上的强势人物摩根,以及当下的金融危机等典型历史片段的描摹,呈现了在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与制衡下,政府与市场的博弈。琐碎的历史牵连,轮回的人性善恶,使得今天的美国人依然挣扎在这些选择中,寻找着回馈他们的天赋与激情的方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道路。

第四集介绍了改变纽约城市历史的是一条贯穿美国东西的人工运河——伊利运河。200多年前纽约州政府通过华尔街发行工程债券完成了这条投资巨大的人工运河,运河的开凿使得纽约成为美国第一大港口,而债券的发行也让华尔街备受关注。 四年的美国内战中,华尔街给北方军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金,战争结束后,一位南方的将军说我们不是被北方的军队打败的,是被北方的金融打败的。当JP摩根出现在华尔街上的时候,就注定华尔街的历史和地位将被改变,摩根时代美国没有中央银行,摩根以一己之力担当了这一特殊的角色,化解了华尔街与华盛顿政府的诸多矛盾,摩根还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并购狂潮。19世纪,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华尔街的镀金时代。

第五集介绍了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帮助美国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硅谷创造了美国的现在,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硅谷的现在?硅谷对世界科技具有巨大影响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

住要问一声:硅谷有何奥秘?在这里我们将以硅谷为例揭示华尔街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以及加速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到底要靠什么?政府、市场、企业、资本家、科学家如何分工。

第六集介绍了华尔街所影响的人群范围的发展。早期的华尔街是富人俱乐部,投资对于普通人而言望尘莫及,在此后的200年时间里,从19世纪妇女投资群体的出现,到19xx年第一位女交易员,美国的投资文化逐渐遍及普通家庭。 道琼斯指数的出现第一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信息,此后诞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投资方法,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指数投资,人们从混沌的股票市场中,总结出投资之道,也诞生了如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然而各种投资方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风险,在学习大师的同时,对风险的承受力,更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

第七集的主题是阳光交易。麦道夫曾经是纳斯达克的创始人,是慈善机构的积极捐款人,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成为金融诈骗的麦道夫,华尔街人的贪婪始终成为人们诟病华尔街的理由。 回顾华尔街历史,华尔街最初的100多年并没有监管。于是出现了德鲁和掺水股,当人们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才有了财经报纸和股票指数,19xx年大萧条之后,华尔街开始受到真正的法律约束。安然事件的财务造假事件再一次重创华尔街,塞班斯法案的出台是一次对华尔街的及时修复。华尔街每一条监管法案的出台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这些监管法案制定的唯一原则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八集介绍了20xx年秋天,华尔街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整休工程。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在对自身进行着深入的反思,在纽约佩思大学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银行家、学者正在举办“梧桐树下再聚首”的研讨会。期货定价模型的创立者、诺贝尔奖得主休斯教授与华尔街资深投资银行家布克斯泰伯正在围绕金融创新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本集从美国移民的历史入手,对美国移民的冒险创新精神和美国信贷消费文化进行思辩式梳理,并以此为依托对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景式表现。通过对次贷危机的形成和根源的揭示,表述金融创新的两面性,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关系。

第九集涉及到了众所周知的那次金融危机。20xx年3月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低价收购,成为金融危机的第一滴血。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正式登场。面对危局美国政府宣布了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却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个人失业,公司破产,国家经济动荡,让拯救的过程极具挑战。 而就在80年前,正经历战后繁荣的美国,同样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19xx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灾难性的一年。在80年前的那次危机中,从个人到国家,是如何面对危机,拯救危机,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否能为今天提供方法与思考?在这条危机不断的街道,人们该如何做好准备。

第十集介绍了资本之河在世界范围内的汇集。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座城市——上海,成为远东金融中心,而将资本之河引入中国的是当时的“日不落帝

国”——英国。 17、18世纪是英国的时代,随着英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地的畅销,强大的经济实体支撑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而英国也为资本之河注入了

全新的元素:英国人确立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第一个世界货币,英国银行家在世界各地布局,英国人将世界通过金融之手联为一体。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地位开始受到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挑战。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19xx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彻底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xx年金融海啸使得人们对世界金融格局有了更多的展望,既然金融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制高点,那么国家应该如何寻找金融坐标?资本之河又将流向哪里?

华尔街诞生的两百多年里,从《梧桐树协议》,美国的南北战争,美国的重工业化,一战中资本的迅速扩展,19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联邦证券法》,《证券交易法》颁布实施,再到20世纪美国的经济转型,引领新一轮的经济浪潮,可以说华尔街是美国经济的象征和缩影。华尔街依托于美国经济,服务于美国经济。从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纽约从美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通过《华尔街》这部纪录片,通过央视解读的资本市场。我想能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首先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崛起,甚至大国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从运河的兴起,铁路的兴起,到重工业化,再到最后的科技产业的兴起。甚至它的南北战争,无论是从何平还是到战争。它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并规范化。

其次,我们看到华尔街的兴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两次非常重要的调整。一次是它意识到上市公司没有真实的信息披露。市场是要崩溃的,不可能长期发展,于是进行革命,修正了这一点。后来它发现,一个缺乏政府监管的市场,也是非常不稳定的。随后就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修正预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错误。

我国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发展经济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正是因为我们起步和发展的晚,还有许多经验教训来吸取。

如今,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完成中国市场经济的塑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xx年的金融海啸,第一次让中国真实地体会了什么是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中国已经走在建立成熟、开放的证券市场的路上,然而与世界上发达的证券市场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由此,面对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只能选择走认识它、学习它、融入它、影响它这样的道路。关照华尔街,关照世界的金融格局,关照它们的昨天,它们的今天,借此瞭望未来成为社会在当下的迫切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华尔街》恰逢其时地接过时势赋予的使命,站在此时此地,厘清彼时彼地,遥望中国未来。它旨在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

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因此,这部纪录片没有在做华尔街的传记,也没有在做世界金融史,而是在中国完善资本市场过程中一次寻找“他山之石”的行为,探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尽力在华尔街与美国经济的成长历程中,在世界金融发展的历程中找到可供借鉴的方法。不断的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希望我国有一天也能发展出一条能影响全世界金融的中心。

 

第二篇:纪录片华尔街观看感悟总结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译音,原本指的是一道由荷兰移民建立起来的墙,用来防范土著美国人的进攻,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街道。然而,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华尔街的长短宽窄虽然基本没有改变,但它的作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现实意义中的华尔街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地理概念和传统,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追随其源头,是荷兰人在移民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股份制、股票交易所和货币汇兑银行;英国的移民则给美国带来了国债、跨国银行、中央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这些现代金融的种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资本之城——纽约。而华尔街这张渗入世界各地的金融之网也为美国崛起的神话贡献了不可忽略的力量。

众所周知,金融是美国成为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基础,也是关键。而华尔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东部商业的快速发展对西部农牧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当时东西部之间的运输成为最大的阻碍因素。直到1817年纽约一位新任州长上任时开始着手解决东西交通——修建伊利运河。在新任州长没有从联邦政府获得任何资金援助时,这时候华尔街凭借其充裕的资本和开始发挥作用。随着工程的进行,伊利运河债权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另外一方面,伊利运河的成功同时也鼓励和刺激了美国各种偶纷纷发行债权。此后,铁路债权的发行也是一发不可收,逐渐呈现出兴旺之势,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来到美国,他们为美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铁路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商品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这一切都为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了有力条件。

美国成为经济霸主后,逐步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美国内战时期,北方由于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权巧妙地把民众的爱国热情和购买债券结合起来,于是林肯政府筹集到了足够的战争资金,以取得整个持久战争的胜利。而以农牧种植为主的南方,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融资渠道,到战争后期,资金严重不足,几乎被战争拖到了破产边缘。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避免了破裂,维护了联邦的统一,这也充分体现了金融对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作用。

但即便是华尔街为美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在全球范围内它还是备受争议,因为它不像其他事物一样有明显的黑白分布的界限,它在人们的争议中走的是一条灰色地带。在一些人眼里,华尔街这里,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它就是一个吞噬你金钱和血肉的地方;而另外一些则认为这里是人间天堂,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所有想要实现的梦想。确实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在资本运作和金融的国际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爆发的不少“丑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纳斯达克的创始人麦道夫,是慈善机构的积极捐款人,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成为金融诈骗的麦道夫,也正因为这些“丑闻”,华尔街人的贪婪始终成为人们诟病华尔街的理由。

文中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在美国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历史上,美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形容“分分合合,分久必合,久和必分”。有放任自由的“重商主义”,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凯

恩斯主义”,尤其是20xx年的金融危机一来,美国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和控制也丝毫没有放松过,甚至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政府认为一切危机是源自于华尔街的投机和贪婪,给整个国家也蒙上了阴影。华尔街的一些投资家们则认为他们是最无奈的,在他们的投资给大家带来收益时,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他们的错。

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控制程度这个问题上,个人的观点是:不管现在政府和市场是什么样的格局,但是政府对市场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应该呈现出一种放松和减少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市场经济,但如果另一方面政府又把市场的权利握在手中,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在资本日益国际化得今天,一个国家对资本的控制会对整个世界资本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许,国家与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关系,我们可以不称它为监管或者控制,我们可以认为是督促或是促进,通过国家手段来督促市场的自律,形成合乎国家法律也合乎市场规律的相关规范,进而形成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