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镜头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我在这里稍作窥探。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才能快速发展,振兴我国的大国梦?这部电视剧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人类社会也就越发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发展史表明,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代,实践表明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有效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是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矗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办学模式等,但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可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的 与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日本,原先比欧美国家落后,现在不但赶上,而且还超过了欧美国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是最大的债权国,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得到了遵

重,消除了对抗,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在这部纪录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自15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到达一个转折点,15世纪以前人类生活与交往的环境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主要表现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特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缺乏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但从15世纪起,尤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欧洲人试图到亚洲所在的东方去寻找发展的推动力。西方人对于神秘莫测的非洲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铺满黄金”的东方和一块“未知南方大陆”更令他们着迷。于是,他们凭借着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突破地中海区域的传统活动范围的限制,使世界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搭这趟顺风车而崛起的国家,纷纷出现,我们的邻国日本就位列其中。

日本崛起,得益于善于学习。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使日本的封建制度迅速发展。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同时也让日本看到了除中国外的另一个世界。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有限,正因如此,日本整个民族都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的学习与进步。由于这种善于学习,热爱学习,懂得学习的态度,在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为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隐患。日本开始成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世界经济第二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此同时的中国,同是遭受着侵略,而清政府、清朝的统治者和官员们,还一直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且,对先进的外国技术以一种蛮横的态度进行拒绝,拒不睁眼看世界,直到鸦片战争打了很长时间,道光皇帝竟然问大臣:英国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距离中国多远。这种错误发生在清朝的统治者身上,就让人无限地难过:为什么我们国家就是让这样一种人统治的...总之,清政府从上到下在闭关锁国几百年后,夜郎自大,不知国外发生了什么。如果是国家为了防止人民了解外国先进的思想而反抗,而对人民封锁外国消息,也可以理解,但是统治阶级竟然对外国的巨变一无所知,我认为这就是统治者的失败。终于,戊戌变法出现了,但仅仅就维持了一百多天,就被愚昧的统治者镇压了下去。

日本崛起,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而我们中国呢?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次充好,导致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极低,现在虽然我们开始

注意这方面,但都是把质量很好的物品卖到国外,而把次品留给国人,导致国内矛盾加剧。

日本崛起,还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虽然中国现在也在不断的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很大的原因是经济,没钱供孩子上学。就连上个幼儿园,费用还高的吓死人,这样还要挤破头才能进的去。中国的教育还呈现出不公平化,名校制度导致教育资源不普及化,很多学生享受不到好的资源。

不仅是国家从日本的发展中获得经验,我们学生也要吸收好的东西。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学习一直都是学生最头疼的话题。有个笑话是这样的,90后的学生除了对课本不感兴趣,对其他什么都感兴趣。这说明,现在的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缺乏兴趣,所以我们要善于学习,把学习转化为兴趣,产生了兴趣才有动力学。学还要学的精细,不能泛泛而学,要弄懂、搞懂,要有钻研的精神,但我们缺乏这种探索、钻研的精神,只一味的跟在老师后面,只求考试过了就好,是中国的创新型人才缺乏,当然这也跟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关。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日本区区一个岛国,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曾经中国的学生俨然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怀着虚心严谨的态度,向他国家学习,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