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之观后感

《新三国演义》之观后感

第一集

曹操乃宦官之后,出身低微,任职校骑都尉,文武百官皆看不起曹操,而曹操韬光养晦,得到了董卓的信任。曹操为人务实不务虚,看不起文人的寒酸,心怀报国之志,只身刺董,一举刺董而名扬天下。一个人有没有胆识,通过一件事就能反映出来,曹操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胜过那些只会说不去做的文官百倍千倍。

刺董失败后曹操在逃亡途中至中牟县被陈宫所捕获,正当别人都在敬佩曹操刺董之举时,曹操已痛定思痛,看到刺董即使成功,也改变不了乱世,刺董实乃匹夫之勇。曹操不为失败所困,能已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并能吸取教训,确立新的方向,这是做人极大的优点。为人都需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迅速成长。

第二集

陈宫当时被曹操的远大理想抱负所折服,愿意与曹操一同创造一番事业,但是在二人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其无法忍受曹操多疑、奸险的性格而选择离开。俗话说:‘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而他们却是志向相同,而为达目的道路不通,分道扬镳也是自然。我们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共事,否则必不长久。

在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曾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无不让天下人寒心,但在当时的惨剧已经发生,后果已无法挽回,曹操也感到惋惜,而其所言也是发自内心,这也说明曹操敢于讲实话,已经承认错误,不愿做伪君子,而是真小人。就今天的社会而言,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数量也更多。

第三集

曹操回到故乡,欲干一番事业,他已经认识到想要有所作为,成就功名大业必须得到有志之士的相助,自言:“得一英雄豪杰,胜得十万金”,随散尽家财,广招义士,短短数日内拉起了一支队伍,建立了自己的团队。想要成就伟业,少不了智囊出谋划策,少不了忠义之士舍生忘死,作为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威望甚高,其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而十八路诸侯虽然打的口号都一样,但是却各怀鬼胎,都是想趁机扩展地盘、增强实力。曹操在联盟之初就已经看到了联盟瓦解的结局,只有深谋远虑,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确立方向。联盟合作是需要基础的,没有稳固基础的联盟,办大事是绝对不行的。

第四集

袁绍虽为盟主,但无指挥才能,在十八路诸侯不知道怎么打的情况下,反而是曹操对战场形势作了很好的剖析,制定了详细的进攻战略,表现了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也是在借助平台展示自己,实现战略目标,借势而为。群龙无首之时,能站出来为大家指引方向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领导者,观一言一行可得知。

大战‘华雄’时,关羽想主动请战,被刘备制止,后‘华雄’无人可敌,关羽出战,一举成名。曹操也没让自己人出战,这个告诉我们在应对棘手的问题时,不要盲目出战,看清形势,选择时机,才能彰显功勋。做任何事不要急于出头,如果你想表现自己的实力,当别人不可为的时候,你再去做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第五集

袁绍让自己的表弟袁术负责联军粮饷,袁术为一己之私,利用职务之便,克扣各军粮饷,造成董卓还没有灭,就开始各为其利,内讧四起。这件事警示我们用人不能任人唯亲,否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惨剧,任人唯亲便会袒护,引起不公,挑拨离间,对孙坚的态度便可知。在这一方面曹操做得很好,招揽人心,雪中送炭。

在联盟中表现最主动的三支势力团队为:孙权家族,曹操势力,刘备兄弟,正因为无论

大环境如何,他们都积极主动应对,虽然没有改变联盟的结局,但是就做事态度而言就已经注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局。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积极主动态度,只有具有这种素质,才能成就大事,否则像联盟其他鼠辈,都将被灭之。

第六集

曹操追杀董卓,半道遭遇伏击,各路诸侯无一人驰援,曹操归来痛斥袁绍等人,曰众人不足为谋。至此,曹操终于明白: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而孙 曹 刘三人虽无前缘,却心心相惜,都乃英雄也。当我们做大事的时候,要是依靠一些唯利是图之人,结局将会很惨,只能找有理想有抱负之人共同合作。

孙坚攻取洛阳,获得传国玉玺,在返回江东的路途中,遭到刘表的伏击,惹来杀身之祸。刘表虽被世人尊为君子,也作出如此阴险之事,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福祸相惜,我们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得意,更要防备小人,不要轻易相信伪君子,因为不经人在大事大非的问题上这些人往往靠不住。

第七集

孙权九岁博览群书,思维敏捷,才智超群,在其父遇袭身亡后其勇气可嘉,只身前往刘表大营领回其父尸首,为世人敬仰,也展示出了一代帝王之风。从孙权的身上我们终于理解七岁看老的古训,凡成大事者必有其长,我们应该多多积累,凡是成功者我们不要只看其光环,要学习其优点,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

董卓祸乱朝纲,秽乱后宫,荼毒天下,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真理,伦理,道德都是建立在拳头和实力上的。宦官的肆无忌惮,文官的臭味相投,在实力面前一文不值,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王道。乱世军队和核武器是王道,盛世权利和金钱是王道,企业中现金流才是王道。只有认清这些,我们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第八集

王允,王司徒,一心为汉,不惜让自己的义女献身董卓,使得美人计离间吕布与董卓。在此安排中,王司徒清楚的了解了吕布的为人,认识了董卓残暴的本性,使其反目成仇,吕布怒而杀董卓。王司徒可谓君子,却干出禽兽之事,展示出在利益和权力争斗的过程中,不惜利用或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赢得胜利。

董卓可谓残暴,但在貂蝉离间其父子的过程中,董卓也认识到女人于天下相比相差甚远,吕布的价值不可小觑。可谓其人还是识大局的,但是没能经住美色的诱惑,最终引来杀身之祸。董卓的命运给我们巨大的警示:“得一人安天下,失一人丢天下。”。想做大事,美女钱财都乃身外之物,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第九集

吕布被王司徒利用其钢性率直的弱点,杀了其义父董卓。吕布为了一匹赤兔马杀了丁原,为了美人貂蝉杀了董卓。吕布自小无父无母,导致人生性格缺陷,无做事之原则,虽有一身武功,但终因缺点大于优点而被别人多次利用,终而命丧黄泉。我们一定要使自身避免这种悲剧,同时要在从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貂蝉貌若天仙,聪慧丽智,与吕布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正所谓‘宝马配英雄,美人爱英雄’,然而上天也仅此将此传为佳话。貂蝉为了所谓救汉的大义,舍弃了自己的爱情,献身于董卓。天下并未因貂蝉的牺牲而免遭祸乱,貂蝉的命运再次向我们宣示:才华越出众,责任就越大,命运越悲剧。

第十集

王允利用美人计成功除掉董卓后,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逼使‘李傕’‘郭汜’二人谋反,最终以身谢死。宦官灭了,来了何进,董卓死了,上了王允,历史重演,让我们明白,谁掌握了权利,谁就会迷失自己,这将人性展示的淋漓尽致。权利最好掌握在强者手中,纵使暴政,却总有理有序,弱者掌权,觊觎权利者甚多,早晚祸乱。

陶谦徐州刺史本想讨好曹操,却因用人之误,导致曹操父亲被杀,得罪了曹操惹来大祸。张闿本是黄巾军投降之人,属穷苦造反系列,一身贼气,素质觉悟不高。作为领导,查人不明,用人不当乃是过,而像张闿这种无才无德之人是坚决不能用。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慎重,特别是高层或重要岗位,否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十一集

曹操得知其父被杀,痛不欲生,痛苦数日,众人不知所云,荀彧一眼道破玄机。曹操欲借此事攻占徐州,哀痛是给天下人看的,欲盖弥彰,领众诸侯不愿帮助陶谦。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陷于悲痛之中不可自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找到事物的积极一面,从容应对反而是件好事,有失矣有得。

陶谦陷于危难之中,求救于袁绍、袁术、公孙瓒,他们都垂延徐州,却无人愿意援助。其相互观望,不做无利可图之事,让刘备有的徐州的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事物与此完全一致,强者从不会怜悯弱者,只有弱者才会可怜弱者,强者与强者之间不做无利可图之事,而弱者最好依附于强者,但是危难之时却得不到强者的帮助。

第十二集

刘备在无人愿意帮助陶谦之时,伸出援助之手,顺手又得赵龙,可谓是用心良苦。其实在此事中,刘备比任何人都想得到徐州,此行之目的也在得到徐州,在对形势认真分析准确判断后不费一兵一卒得徐州。此事真正的显示了刘备城府之深,大智若愚,大伪似忠的为人之风,能够成就一番伟业也在情理之中。

吕布败于曹操后投靠徐州刘备,众人皆认为吕布不可留,但刘备素有仁德之心,其实是仰慕吕布骁勇,爱惜人才。吕布此时的表现实在是有勇而无谋,不光不谋,而且愚蠢之极,对形势和环境没有任何判断,自高自大,惹得众怒,只好暂居下邳。收留吕布是养虎为患,似农夫与蛇,告诫我们爱才之心可有,虎狼之人不可交。

第十三集

李傕、郭汜二将反目祸乱长安,汉献帝携众臣逃离长安,中途命各地诸侯前来救驾,众人无人重视,唯独曹操欣喜若狂,日行千里救驾。自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的扩张,统一北方墓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事告诉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塑造良好的环境和形象,所谓名正则言顺,言顺泽事成。

许攸、田丰辅佐袁绍,其二人为是否营救天子而争得面红耳赤。许攸足智多谋,自命不烦让袁绍有所反感;田丰才智不如前者,却心胸狭窄至使袁绍决策错误。心往一处使则事半功倍,相互嫉贤妒能则事倍功半。许攸告诫我们,在向上级进言时绝对不要扯后腿,当众大言不惭,轻则招致反感,正确决策不被采纳,重则丢失性命。

第十四集

刘备受天子令出兵讨伐袁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恩威并施,离间他人,使鹬蚌相争,坐收渔利。刘备此次出征,留下张飞守护徐州,虽识得张飞本性,留下三道禁令,但张飞还是因贪酒暴躁丢了徐州。此事反映刘备团队人才组建的不完善,刘备明知此人无能用之,此属靠感情,事后对张飞也没加责备惩罚,靠感情治军害人害己。

吕布夺取徐州后,使刘备失去了根据地,针对此事刘备从容应对,忍辱负重返回徐州暂居小沛。我想常人是忍受不了这种屈辱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此事的刘备表现出的是何等的英雄豪气。这种人在生活中也更让人害怕,曹操就遇上了这样的对手,我们自己也可能遇见这样的对手,要慎重处之。

第十五集

袁术觊觎徐州,贿赂吕布二十万担粮饷,使其攻打刘备时不要出兵相救,可陈宫早就看破了袁术的诡计,可谓唇亡齿寒。因上次承诺吕布的金银绸缎未兑现,此次吕布辕门射戟帮助刘备退兵,未让袁术得逞,袁术吃了个哑巴亏。此次也让我们看到,不要得罪小人,对小

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否则会被小人算计。

孙策丧父后,失去依靠,寄人篱下跟随袁术,卧薪尝胆之后偶遇周瑜,为成就大业,周瑜为孙策献计,以玉玺换取自由之身,携‘周瑜’‘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回江东开创大业。此举展示的是孙策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袁术并非英主,只有离开袁术才能有所作为。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要改变自己,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十六集

袁术擅自称帝,曹操以天子之命,征讨袁术,命各诸侯出兵相助,形势完全在曹操的意料之内,各诸侯奉诏皆不出兵。出兵路上,曹操马精践踏麦田,削发代首,传示三军,明证典法,强调军队的纪律性,从自身做起,可谓楷模相应。做人做事,必须先正其身,而后群起效仿,大事可成,做领导更应该如此。

众诸侯无人祝曹,刘备率军前往,此举可谓大智,在势单力孤之时,只有接近强者才能快速成长,败时方可保存性命。曹操欲杀刘备以除后患,曹操之智囊荀彧、程昱、郭嘉三人给曹操三种不同的建议,三人虽见不同,却思虑周全,曹操取其中,可谓正确之举。此次重大决策时,曹操一一征求意见,避免意见不合而争持,可谓很好的领导艺术,

第十七集

曹大败袁术,并没有直接攻取徐州,而是使用离间计是刘备与吕布反目成仇,趁虚夺取徐州。刘备早已成为心中的大敌,可曹操却胸怀宽广,目光长远,善于利用敌人为自己创造价值。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在展示着其大智大勇,善于利于敌人的矛盾,或制造矛盾,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在乱世之争则算不上无耻,只能体现其智慧。

陈桂、陈登父子本性不改暗通曹操,奉承吕布,挑拨陈宫致使吕布大败,丢失徐州。这让我们看到,人心本恶,无可改之,遇到此种阿谀奉承小人,要疏之远之。陈宫遇此无才无德之主,甚是懊恼,其性格也甚是傲慢,进言之态犹如父教其子,惹得吕布反感。作为臣下或下属,无论是贤明之主还是平庸之主,都要主仆分明,行事有度。

第十八集

吕布的口头禅:“我有赤兔马、方天画戟、、、、、、”,在遇到困境或展示自己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但也只是孤胆英雄。其目中无人,做事没有原则,自己无谋又不愿事事听从他人的性格导致其死无葬身之地。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用他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成就伟业。

曹操杀吕布、收张辽、斩陈宫处处展现了曹操爱才之心。吕布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不可留;张辽威名远播,忠君事主终被曹操爱将之心感动而归降;陈宫虽智,却不懂‘天下’二字的大义,选择一死。我们能看到曹操的爱才之心,心胸宽广,但却为陈宫可叹,如果陈宫懂得乱世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才能使之太平,就不会悲恨而死。

第十九集

自古红颜祸水,貂蝉落入曹操之手,荀彧觐见曹操不要招惹貂蝉。曹操曾因睡了张绣之嫂而差些惹来杀身之祸,牺牲了典韦的性命,此次为阻止曹操重蹈覆辙,荀彧利用许褚的憨厚率直,使其杀了貂蝉。我们知道,虽有衷心事主之心,有时并不能替主决断,而曹操手下智囊,猛将皆一心,衷心事主,可谓战无不胜在情理之中。

曹操班师回朝对刘备甚是不放心,其三智囊同时规劝不杀刘备,使之留在徐州,但曹操看到万民书,知刘备甚多人心,决议带刘备回许昌圈禁,此乃上策。刘备将仁义二字到处宣扬,来赢得良好的形象,其实曹操也懂得民心所向的力量,爱民,爱兵之心比任何人都不差。这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很重要。

第二十集

曹操打败袁术,斩杀吕布,立足中原,可谓文治武功,荀昱劝曹操称帝。曹操与天子群臣涉猎,执天子之弓箭射杀鹿,众将士皆呼万岁。曹操以此观人心,发现反对者甚多,现在

执天下牛耳,需务实不务虚,放弃称帝之心,一心对付袁绍。以此观之,曹操此人甚有自知之明,该收手就收手,行事有度,此真英雄。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通过杯酒斩华雄,刘备救援陶谦,出兵助曹讨伐袁术这三件事,就足以证明刘备是英雄。曹操在刘备身上也看到仁义的力量,以仁义为剑杀人于无形,刀兵未至,其仁义之‘师’已到。刘备并非池中鱼,只要不杀之,早晚成就大业,在汉献帝的帮助下,曹操一时疏忽,放虎归山,其后患无穷。

第二十一集

曹操放虎归山,造成大患,刘备在诛杀袁术后,夺取徐州。在此事中,曹操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口上却不承认,找借口说让刘备替他阻杀袁术。当程昱为曹操不认错不解时,荀彧说到,为人主者要知错、改错、不认错,程昱顿时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追根溯源,妥善处理。

董承身为国丈,与皇帝一样容不得曹操独揽朝纲,唆使太医吉平刺杀曹操,刺杀败露惹来杀身之祸。身处乱世,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智者、强者、英雄的辅佐才能安身立命,因看不惯强者独揽大权而除之,可谓是庸者所为。即使刺杀成功,天下依旧是乱世,甚至亡的更快,我们要明白何为大义,何为私利。

第二十二集

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兵多将广,发兵征讨曹操。曹操出兵迎敌,变防御为进攻,先攻徐州后御袁绍,可谓上上之策。在曹操眼中,袁绍势力虽强,但却是庸者,不足为率,刘备才是强敌,只有攻克强敌,袁绍不足为虑。事态正如曹操所料,袁绍因小儿患疾,丧失了许昌空虚偷袭的大好时机,可见袁绍真乃庸主。

曹操率军攻取徐州,刘备殊死抵抗,曹操早有良计,引诱刘备来袭,被打了埋伏,全军覆没。刘备兵败后,曾轻身自裁,被许攸劝下,投奔袁绍。由此可见,刘备和曹操同是英雄,但其才其智远不如曹操。我们也值得庆幸,刘备在很多打击下,虽不如曹操表现的坦然自若,但也能屈身等待时机,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十三集

关羽中曹操之计,被困于茫荡山上,曹操求贤若渴,希望的到关羽这位猛将可谓煞费苦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曹操答应关羽归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关羽才跟随曹操回到许都。曹操之所喜欢关羽,不在其武艺高强,而在其忠义,这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本性和品质尤其的重要。

孙策在曹操南征北战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在周瑜的协助下他已在江东之地巩固了其势力。自古英雄爱美人,孙策与周瑜取得大乔小乔两位绝代佳人,也成为千古佳话。也许曹操从未将江东孙策放在眼里,但是只要心怀大志,在长期的积累下也会创造大业。孙策南征北战,巩固其势力范围,孙权周游四方,寻遍名仕,后才有江东人才辈出,称霸一方。 第二十四集

曹操厚待关羽,羡煞旁人,关羽虽受曹操恩德,但却一心牵挂刘备,曹操为此痛心不已,但却舍不得斩杀关羽。越是英雄越让人敬佩,越是忠义越令人折服,无论别人说曹操送关羽金银财宝、美女,甚至是赤兔马是作秀收买人心,我们都不能否认曹操爱才之心,关羽的忠义经受得住考验,以此来看曹操关羽皆英雄。

袁绍发布讨贼檄文,征讨曹操,而许攸、田丰则争持不下,二人观点不一,而袁绍优柔寡断,发布军令朝令夕改,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刘备建议袁绍于曹操开战,也只是考虑兵马数量,不知统帅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许攸与田丰的政见不同,二人相互诋毁,为袁绍的决策提供了不良的决策气氛,导致其错误决策。

第二十五集

程昱为曹操献计,用关羽斩杀颜良、文丑二将,借袁绍的疑心除去刘备,刘备险些丢了

性命,终于关羽取得联系。关羽欲离去,曹操等人皆避而不见,关羽去意已决,曹操出城相送。这是曹操十数年来最大的挫败,自己的厚礼相待也没能留得住关羽,他进一步意识到,忠义赢得人心的力量,并断定刘备将成为人生大敌。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归心似箭,急于与刘备相见。在前往河北的途中,关羽没有过关文书遭到处处阻拦,曹操得知此事后派人送来过关文书,可见曹操的胸怀非同一般。各守将勇于阻拦关羽,足见他们对曹操的衷心,尽忠职守,可见曹操治军之严,将士上下同心。不过关羽名声大噪,杀的关羽自己也可扬名立万,可见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第二十六集

刘备认识到袁绍并非明主,以迎接关羽、张飞之名离去,袁绍确信以为真,实属查人不明。许攸的劝进,并未被袁绍接受,但尽其所能,坦言相建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合力征讨曹操。我们能看到有时我们的建言并不能被领导采纳,但只要是对的我们应尽力改变局面,许攸的坦率、忠诚、积极应对值得我们学习。

袁绍出征曹操,其三子袁谭、袁熙、袁尚争做先锋大将,都渴望建工立业,实属争夺世子之位。袁绍此时显示的一点也不糊涂,宣布自己亲自担任先锋大将,可谓明智之举。袁绍三子其智其勇都值得称赞,但是他们的特长都一样,这样为夺得继承权容易反目争斗,而曹操三子各有所长,分项培养,才是深谋远虑。

第二十七集

曹操集团在面对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其文臣表现的跟以往一样,主张求和,而曹操的表现惊若旁人,曹操从八年前已经为此战备战,并自信以七万大军对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虽然大战在即,但是这场战争已在八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此时战争的成败已不言而喻。做大事之人,目光长远,未雨绸缪,战事初开大局已定。

袁绍大军七十万,甚是骄横,曹操面对袁绍大军,先是示弱,赢得战机,一盏茶的功夫就连续使得四个连环计,占据了先机,赢得首战大胜。正所谓骄兵必败,不能说曹操太聪明,只能说袁绍太愚笨,大敌当前,占尽先机,未开战战前言和,是曹操钻了空子。在你占据优势的时候一定要击倒敌人,否则后悔不已。

第二十八集

曹操首战袁绍得胜后,袁绍势力尚在,坚守不出,而曹操粮草不足,在进军与退军之间难以决断。荀彧接到曹操来信,识得曹操意图,但却背意觐见,曹操果断接受建议,坚决迎战。曹操能够得胜实在是天助,上下一心,都能不为一己私利进献谗言,我们应该敬佩学习荀彧能够忠言直谏的精神。

袁绍大败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起田丰所言,要释放田丰,许攸与田丰素来不和,唆使袁绍杀了田丰,田丰临死也不放过许攸,留下遗言诋毁许攸,正好许攸之子犯错,被郭图觐见给袁绍,许攸失去信任。袁绍昏庸无段,多疑而心胸狭隘,其三位智囊也彼此容不下对方,内部不合,不团结,实在是团队的大忌。

第二十九集

许攸深知反复无常,为保性命投向曹操,此事曹军军中已然开始断粮,可谓苍天助曹,许攸建议曹操偷袭乌巢,出兵直取袁绍大营,官渡之战胜负已定。袁绍听取建议优柔寡断,谋而不决,曹操思虑周全,当机立断,几乎从未遗失过战机。由此我们看,想要成功,主要是明主,臣要是良臣才行。

刘备对袁绍的大败深感震惊,为谋得立身之地,刘备准备投向荆襄刘表,虽是皇亲但也许探得虚实,派孙乾前往。刘表世居荆州,胸无大志只想保的荆州太平,也怕收留刘备惹来大祸。在孙乾的尽力劝说,晓以利害后,刘表决定接纳刘备,共同抵御曹操。当时实力不足时,我们一定要联手,增强实力,共同御敌。

第三十集

曹操攻克冀州,许攸居功自傲,口出狂言,被大将许褚所杀。许攸的性格造成了他今日的悲剧,说话一定要讲究方式,管好自己这张嘴,实在是祸从口出。曹操得知许攸被杀,痛心不已,欲斩许褚,大家都知许褚性格耿直,屡立战功,忠心耿耿,都为许褚求情,曹操心知肚明,只是苦于损害自己形象,曹操更懂得收的天下人心。许褚为主背的罪名,受的惩罚,是值得的,这是历练,终将受的大任。

刘备居于新野,深的刘表信任,刘表向刘备征求立嗣建议,刘备所言正好被蔡夫人听到,险些惹来杀身之祸。寄人篱下是很不好受的,刘备一项谨言慎行,但是所言所事还是可劲忠义之道。但这也让我看到,在利益之争面前,没有奸恶,没有正义,我们必须小心自处,只有自己有实力有地位才能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第三十一集

刘琦帮助刘备逃过一劫,刘表虽得知此事,知道乃夫人所为,但也无处置蔡瑁等人。由此可见,荆州内忧外患,刘表外不能驭将士,内不能治家政,终将导致荆州落入他人之手。自古外戚干政为之大患,今日也是,干事业亲朋好友一定要慎用,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刘备偶遇水镜先生,得水镜先生点拨,知其缺少一位智囊军师,两翼缺少一翼。我们知道想要成事是需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行的,必须的到弥补,在得到徐庶的相助后,才赢得了人生的转折。作为人主,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纵观大局,收拢人心,建立良好的团队,协调发展才能成就大业。

第三十二集

曹操欲取荆州先征刘备,命曹仁为大将,李典为副将,临行前嘱咐李典,要适时阻挡曹仁的莽撞之举。曹仁不听李典劝阻,冒然进攻,正好刘备有智囊徐庶的的相助,曹仁大败,丢失樊城。因曹仁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所以用兵处处学习曹操,但未得精髓,不能活学活用,冒然迎敌,必定大败,也可见曹仁才智一般。

徐庶刚刚赢得新野大战,取得各大将的信服,可曹操得知徐庶之才不在荀彧之下,变以徐庶老母相逼,使其归顺。徐庶在忠孝之间选择了行孝,辞刘备而去,但终不为曹操出一策,献一计,临行前将诸葛亮的荐于刘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是为人臣,虽有大智,但也有软肋和弱点,曹操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而我们也要规避弱点。

第三十三集

苍天如圆盖,大地似棋局;荣者自安安,庸者定碌碌。诸葛亮身处乱世,能够居身自安,实在是大智之人。孔明先生十五年静观天下,不为所动,择时待机,终的其主。较之陈宫而言,诸葛亮的心态,智慧远在其上,陈宫建功心切,未得良主,功名不成身先死,真所谓差事易寻,良主难求。

刘备深知要想有所建树,龙生两翼,缺一不可,必须得到大贤的相助。其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终的与诸葛一见,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个考验,也大大的提高了诸葛亮的身价。从这一刻起,历史发生了巨变,隆中对成为千古名典。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但其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终其一生心血,而未得天下一统,

第三十四集

孙策造仇家暗算,其命休矣,在临死之前,其子尚年幼,不能担当大任,将大权交予孙权为上上之选,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定问周瑜。自古在权利的交替时最容易出现大乱,孙策的决定虽正确,但依然留下了极为被动的局面。作为一方之主,务必深谋远虑,纵观大局,能够处理好意外事件。

孙权虽年幼,但熟读史书,遍访名仕,才智超群,在一系列事件中,他都从容不迫,镇定应对,显示出其少年老成。孙权受命提携江东,就已经认识到了其服众,稳定局面的重要性,先是张昭劝大乔退出稳定内部,然后孙权向周瑜释兵权稳定外边,让我们对这个年仅十

八岁的少年心生敬意,他也注定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帝王。

第三十五集

诸葛亮辅佐刘备尚未建功,关羽、张飞对其甚是不服,对其不恭不敬。正好曹操命夏侯惇领兵进攻新野,给了诸葛亮展示的机会,关羽、张飞以计行事,大获全胜对孔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骄兵悍将都难服他人,要想管理好团队务必要扬名立威。但依靠亲属关系而张扬跋扈,一定要杜绝,否则定坏大事。

刘表病重,蔡氏一族独揽大权,刘琦为保活命,向刘备求救。孔明不愿干预荆州政事,但在附楼抽屉的逼迫下,为刘琦出的一计,令其退居江夏,以谋大计。后来刘表去世,将荆州托于刘备,刘备不受,这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而后诸葛亮火烧新野后建议刘备退居江夏,由此看来这是诸葛的一步大棋啊!

第三十六集

曹操亲率大军五十万征讨荆州,蔡瑁卖主求荣,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而得荆州,遂答应刘琮为荆州刺史,但终使其为傀儡,命蔡瑁为水军提督,为灭东吴做准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向强者求,如果你失去了价值,就一文不值了,虽有缺点,但慎用之,使人尽其才,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赵云于万军之中营救少主,其勇可见一斑。曹操看到赵云英勇,想活捉以留为己用,但赵云誓死抵抗,逐下令斩杀,幸而脱险。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但对自己的敌人,在控制局面之前,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否则日后必将成为大敌。赵云归来,刘备弃子以示对爱将的喜爱,刘备收的人心很有一套。

第三十七集

刘备退居江夏,孤城难守,孔明为之计,孙、刘联盟共抗曹军,曹操败则顺势取荆襄,孙权败则顺势取江东,定而谋求大业。当危难之时,应结为联盟共拒曹操,可依然心怀异智,面对此时的联盟关系,一定要慎重。在生死关头,千古霸业面前,仁义已被人抛之脑后,任何联盟都存在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矛盾。

孙权面对曹操的百万雄师,可谓坐立不安,彻夜难眠,诸文臣皆言和,这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但是一旦归降,孙权的命运将和荆州刺史刘琮一样。面对这样的选择,孙权绝不会放弃求生的机会,于是孙刘联盟有了基础。诸葛亮舌战群儒,为孙、刘联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才也引起了众人的嫉妒和恨。

第三十八集

诸葛亮出使东吴,欲联吴抗曹,其在东吴的言谈举止,舌战群儒让人赞叹。无论何时何地,诸葛亮都能找到关键点,不能从正面加强,便从反面激将,以促成想要的结果。与智者交流,不需要费什么心机,因为大家都晓得其中的厉害,点到为止,需要的只是加强其信心,使即成的局面得以巩固,更好的达到目的。

周瑜其才其智不亚于孔明,是战是和,其心中早有定数,诸葛亮的激将法让周瑜明白诸葛非凡人也,必将成为东吴大患,其战略联盟的结局也昭然若揭。高人与高人之间的交流,是何其的简明扼要,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细节,从微小的事物了解他人,就是他人不言,也要对形势的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做好应对的准备。

第三十九集

周瑜智勇双全,在认识到诸葛亮的才学在其之上后,为避免日后成为江东大患,急于除之。周瑜令孔明夜袭曹营粮草,欲借刀杀人,孔明深知其用意,再次应用激将法,令周瑜收回成命。看似平常的事却暗藏杀机,铲除对手是必要的,但是急于消灭对手,反而造成不好的结果,目光虽要长远,但也要有度量。

蒋干自荐说服周瑜,反被周瑜将计就计,设计斩杀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大将。蒋干之才远远逊于周瑜,派其说服周瑜可谓异想天开,其才智一般,反被周瑜所利用。曹操用蒋干

可谓查人不明,用人之过,听的其汇报,不加以详查,加上其疑心慎重,战事未开先斩大将,自断其臂膀,也是赤壁大战失败的重要因素。

第四十集

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顿时醒悟中了周瑜奸计,但形势毅然至此,只能顺势而为,对外宣称二人通敌。曹操处死蒋干,使其子曹丕为蔡瑁戴孝,以示其过,为蔡中,蔡和二人赐爵封侯,使其二人诈降周瑜。曹操在一念之间为我们上演了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君王之道,深深的值得我们的学习。

鲁肃夹在周瑜与孔明之间,为维护孙刘联盟,他不能让周瑜杀了孔明,但其又不能得罪军中主将,身处两难境地,好不苦恼,但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置身局外,看清大局,维护大局,才能提升自我。鲁肃一直让孔明不要表现的太优秀,让周瑜心生嫉恨,终显示的其自身的大智若愚,心为大局的为人。

第四十一集

蔡和、蔡中来降,周瑜已看破其中玄机,施的苦肉计,让黄盖诈降曹操,有人卧底曹操深信不疑。鲁肃质疑诸葛为何不劝周瑜痛打黄盖,使周瑜明白孔明未看破此计,意从中调解两人关系,诸葛笑而答疏忽了。我们能看到诸葛之智,但鲁肃夹在其中已有大智,只是大智若愚,其心非善,保孔明只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共抗曹军。

诸葛亮巧借东风,是其观天时而定,神坛祈祷只是增加了其神秘色彩,蛊惑人心。东风即来,周瑜认为诸葛亮已失去其价值,务必除之,可其夫人小乔却私下帮孔明脱身,周瑜得知勃然大怒。自古女人不得干政,其女人有其自身的弱点,对于立场不同的敌人,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而心善就是男人的软肋。

第四十二集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却也在重重杀机中看到了一丝生机,虽有数万追兵可都不奋力追杀制曹操于死地。以此来看,孙刘联盟是利益的需要,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巨大的间隙,有很突出的利益矛盾。火烧战船已成为孙刘联盟抗曹的经典战役,而因联盟利益的需求不同,不存在长久的共同战略目标,从此开创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念起旧情,放的一条生路,这让人对关公的仁义更加起敬,这也是诸葛亮根据自身集团利益而特意安排的。周瑜欲将杀死曹操的罪名归于刘备,使战后的局势有利于自己,可孔明早已识得此计。此段仁义之举已流为千古绝唱,但是其中的联盟、政治、军事战略布局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十三集

孙刘联盟刚刚击败曹军,便开始为不同的战略利益而争斗,鲁肃前往刘备军中指责关羽放过曹操一事,这本是周瑜设下的圈套。由此可见孙刘联盟危难之时他们会抱成一团,同仇敌忾,一旦取胜他们就会明争暗斗,就会尔虞我诈。战争的胜负都是一时的,甚至战事未开,他们都在各自筹划更远的路了,联盟必为之计深远。

曹操经此大败,能客观分析其战败原因,从战败中汲取教训,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其心胸气魄无人能及。曹操的一番败后总结,先是告诉大家败不可怕,找回信心;其次分析失败的原因,知错能改;然后分析当前敌我形势,着眼未来。能够在如此大败后,如此坦然应对着,古今维曹操一人儿,甚是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十四集

司马懿等上历史舞台,正好在曹操赤壁大败之后,其才智不亚于诸葛孔明,孔明出师得其主而不得其时,而司马懿出师既得其主又得其时,在选择主公和时机上,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略胜一筹。选择曹操是因为曹操独霸北方、积累雄厚、成就霸业的几率大,而出师之时又是曹操大败后正值用人之际,以此来看为大智者。

曹丕在曹操班师回朝的过程中的表现,以充分显示了其良苦用心,为争得世子大位,处

心积虑费劲心机。自古帝王之相,在其年轻甚至年幼的一举一动上都有表现,曹丕在城门日夜等候三天,不仅是为了给其父亲看,也是给满朝文武,乃至天下的百姓看的,显示其仁孝之心,我们也要多多学习,凡事多用心才好。

第四十五集

曹冲称象被被世人所知,由此可见其年龄虽小,却有成人不及的智商,然而英年早逝,却给人留下了诸多猜测。曹冲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得到曹操的关爱最多,赞赏也最多,被立为世子,继承大业众所周知。正是因为其表现太突出,尚无心机,无自保只能,害死了自己,真正的聪明应该是外表憨厚、内心坚韧,不张扬。

司马懿为名门旺族之后,其才智不亚于周瑜、孔明,曹操通过与司马懿的短时间接触就对此人了解甚深,其一个比喻:脚为什么比脸和手都白,就道破了其为人,深藏而不漏。其作为曹冲的师傅,在曹冲死后自愿为其守灵三年,也显示了其内心坚韧,择时待机的至深城府,司马家的霸业也由此开始起步。

第四十六集

周瑜与刘备休整军队后,必取荆州,而一地之主只能有一家,导致其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欲取荆州必先取南郡,双方都想让对方先出击,而后当双方相持不下,两败俱伤后再出兵,最终周瑜还是被孔明摆出的假象而迷惑,与孔明约定30日内比去下南郡,若取不下有刘备来取,这已经把国家的利益与个人恩怨结合起来了,实在是大忌。

曹仁、曹洪奉命镇守南郡,曹仁多受曹操教诲,临敌后舍小取大,夺取先机杀的先头部队片甲不留,继而又使出诈降计伏击了周瑜大军,射伤了周瑜。周瑜恃才傲物,此行损兵折将也是必然之势,正所谓骄兵必败。虽有大功,但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前,不能小觑任何敌人,一个小小的疏忽,轻则导致败局,重则丢失性命。

第四十七集

周瑜炸死诱的曹仁夜袭大营,此战机被孔明得知,派赵云夜取南郡,又让关羽、张飞攻取了荆州。刘备觉得此举不仁不义,就将此事托于孔明,这实在是趁人之危之举。无论刘备之前是多么的推崇仁义,而此举完全显示了其本性,诸葛亮利用他人的计量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大的利益决策面前,从无仁义可言。

曹仁大战周瑜后将城池丢给了刘备,向曹操请罪,而不知这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就部好的大局。荆州距许昌远,离东吴、刘备远,早晚是守不住的,所以只留下2万军队驻守,明知不是两者的对手,但却可以消耗其战力,之后刘备夺取荆州,这就打破了孙刘联盟,使其两者结下了不解之仇,长期有利于北方。

第四十八集

周瑜心高气傲,容不得刘备钻了空子,占据荆襄,请求孙权派兵增援,一举拿下荆州,一雪前耻。孙权与鲁肃都远观大局,认为攻取荆州实际不佳,但劝周瑜退兵也不是一件易事。周瑜的文治武功和声望可以说还胜孙权一筹,在孙权下令撤军后,周瑜觉得失去信任,很是伤心,其功高盖主,孙权能容他,但是周瑜是跟自己过不去。

鲁肃为劝的周瑜退兵,可谓费尽心机,向刘备讨要荆州一事,将鲁肃的为人、性格、才能一一展现。他眼观大局,保护孙刘联盟,但在荆州归属问题上,立场甚为坚定,逼使孔明露出了真面目。鲁肃做人大智若愚,但是老实人也有被逼急了的时候,在关键问题面前还是要与理惧争,保全自身集团的利益。

第四十九集

刘备占据荆州,但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处四战之地又无战略纵深,欲稳固根基必扩充地盘,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成为必争之地。在收复这四地之前,刘备已将其看成囊中之物,令不能滥杀无辜,正所谓收城池易,收人心难,纵使刘备假仁假义,但一个两个人如何看不重要,但是世人怎么看很重要。

为出战桂阳一事,张飞与子龙争持不下,两人抓阄,孔明将两张纸上都写的不去,张飞性急先来,看到不去甚是失望。赵云得到此次出战机会,感到不是很光明磊落,孔明如此安排深有用意。性格暴躁之人,你让他去干些收买人心的活,他肯定不能胜任,所以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古今一个道理,职场上也是如此。

第五十集

关羽看到张飞、子龙攻城拔寨建功立业,自荐只带五百将士攻取长沙,其傲视群雄,自傲不已。在攻取长沙的战役中,与黄忠苦战数日,胶着不下,如不是长沙太守疑心太重,诬陷黄忠通敌,逼使魏延谋反,也不能顺利拿下长沙。这也是关羽人生中的最后一场胜仗,只靠个人的英勇,只可勇一时而不可勇一世。

魏延杀了长沙太守,现城投降刘备,此人险恶之心,众人皆知,诸葛亮恩威并施,先是要杀了魏延,然后又成刘备之意,放过了他,并加官进爵。在用人之时,有才无德之人一定要慎用,如无其威能够震慑住,万不可用。在管理团队时,我们也要对犯错误的人打一棒子,然后给颗糖吃,恩威并施,才能稳住人心。

第五十一集

孙权自言其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御敌之策,但其虚怀大度,心怀天下之志,知人善用。其在合肥大战中,数次被张辽所败,与周瑜相比相距甚远,信心有所不足,但鲁肃之言甚佳,曹操、刘备等人都会死在孙权前面,年轻便是资本,定要有耐性与坚韧,志气长存,定能成就一方霸业,孙权听后觉得甚有道理。

孙刘两家为了荆州这个胜利战果争持不下,两家动刀兵并非上上之举,鲁肃看似忠厚老实,但在这件事上也是多次向刘备发难,讨要荆州,虽说都没有取得最终的结果,但是却为日后夺取荆州打下了基础。我们要知道,对于一件明知道达不到目的的事还要为之为何?因为我们必须要向他人表明那是自己的目标,以正其名。

第五十二集

刘备欲赴江东成亲,迎娶孙小妹,明知是周瑜设计,意在图谋荆州,但为的维护孙刘联盟不得不为之。在出兵前,关、张二人对孔明威望甚高感到不安,刘备为稳定后方,给孔明留下密令,以约束二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顾全大局,若不以大局为重,为一己之私,或亲朋之利,早晚事业和前途都将毁于一旦。

周瑜为夺回荆州,使的调虎离山之计,以成亲之名将刘备骗离荆州,然后向荆州用兵。刘备借题发挥,让世人都知道其与东吴联姻,迫使孙权改变初衷,而周瑜擅自用兵之事,孙权甚是感到不满,罢了周瑜的兵权。也许大家感觉周瑜太过自作主张,但是我们要看到大局,周瑜只看到了荆州的得失,而没有看到将来东吴的存亡。

第五十三集

鲁肃与周瑜政见不合,对荆州用兵一事大起争执,一人主张以霸制人,一人主张联盟抗曹。两人争执之后能把酒言欢,深入分析原因,周瑜自知身体不佳,时日不多,希望速战速决,而鲁肃认为敌强我弱,应弱者联合共拒强敌。每个人都会从自己或大局出发看待问题而主张不同,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政见不同而彼此敌视。

孙权为缓解与周瑜的紧张气氛,转而支持周瑜的主张,疏远了鲁肃,看似昏昧,可心知肚明,这是孙权惯用帝王权术之道。太夫人不主政,但当着周瑜的面斥责孙权,堪称一绝,因孙权身为周瑜之主,周瑜擅自行事,孙权难逃其责,这明明是在斥责周瑜吗?在管理中,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技巧来管理居功自傲者。

第五十四集

刘备明知甘露寺举亲凶多吉少,却义无反顾的坚持前去,其已入虎穴那有不顺势的道理,迎难而上顺应天意。与东吴联姻后,想立刻回荆州已无可能,依然接受东吴的糖衣炮弹,但其心中暗藏韬晦,择时待机。有时候我们无法决定外部环境,必须顺应它,让对手看到他想

要的结果,然后寻找机会逃出险境。

在太夫人的规劝下,孙小妹顾全大局,委屈下嫁比自己大30岁的刘备,也被称为千古美谈。孙小妹虽性情刚烈,却终被刘备的英雄气概所折服,自古美人爱英雄,他们一般不在乎其年龄、外表、富贵,主要的是他们的内在。我们也看到,男人只要能哄得女人心,也能笼络天下人心,中间的道理息息相关。

第五十五集

刘备入赘东吴,东吴用奢华的生活腐蚀刘备,其不知英雄之知岂是金钱美女能够魅惑的。刘备将计就计整日饮酒作乐,寻求逃生的机会,最终使得苦肉计是赵云与荆州取得联系。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性格才能对其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赵云在刘备面前放肆,刘备斥责赶走赵云这与二人的为人作为格格不入,必然有诈。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太夫人在字里行间已经发现女儿即将离去,但也无有点破,没有阻挠,反而为其提供便利。张昭得知刘备逃离东吴的信息后不做主张,任由事态发展,因为他对此事的前因后果已十分明白,将责任推于主上是最佳选择,而且告诉我们不要随意为自己承担不了的责任的事而做主。

第五十六集

关羽、张飞乃性情中人,在刘备被困江东之际,两人为兄弟之情多次向孔明发难,置大局于不顾,欲救刘备,致使孔明左右为难。性情中人为将可以,但要为帅统领万军,如凭一时之气必将至万军将士于死地。为将者必须虚怀若谷、坚忍不拔、虔诚待士,还要像韩信那样受的胯下之辱,否则的话,早晚要吃苦头的。

孙刘联姻已成定局,为表示宽容大度冰释前嫌,东吴上表刺刘备为荆州牧,可曹操老奸巨猾,另外敕封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当你向别人宣示和睦的时候,别人就已经看到了间隙,投石问路使得离间计,聪明人一般不会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我们要尽可能的看到或猜到别人的真是意图,不要被假象所蒙骗。

第五十七集

周瑜执意要攻取荆州,欲借道攻取西川然后转道攻取荆州,此意图被孔明看透,而孔明担心的却是周瑜攻取西川,调整战略布局,得西川五十一郡后两面夹击荆州。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战略布局很重要,只看见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收益的话,路会越走越窄,不要让眼前的障碍和困难阻止你的最终目的。

周瑜在荆州大败后,郁郁而终,留言‘既生瑜何生亮’,与其说被孔明气死,倒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我们说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孔明,但是其临死之间将大都督一职留给与自己政见不合的鲁肃,也可见其胸襟宽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周瑜的性情也许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孔明是他迈不过坎。

第五十八集

周瑜死后孔明前来吊孝,众人皆知周瑜因孔明而死,而孔明却失声痛哭,哭的痛彻心扉,由此可见孔明不光巧舌如簧,而且脸皮很厚。在对手的立场上看这些都让人觉得恶心,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是成功的优点。在职场上,我们也会与同事发生矛盾,也会与对手相持不下,厚一次脸皮,低一次头便能化解一场矛盾。

庞统庞士元出现在周瑜的祭礼上,并口出狂言,此时正被孔明遇见,接着上演了一场夺才之战。孙权中了孔明的离间之计,又因碍于母亲的面子,错失了凤雏;而刘备以貌取人,后又做出求贤之态,才险些失去庞统。真正的人才,多是待价而沽,如遇到不识货的主,又有何前途,而主稍有懈怠既可能失去救危济世之才。

第五十九集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而刘备得到卧龙后,依然对凤雏恭敬有佳,屈尊以示其诚,终而感召庞统的辅佐。我们可以看到大才所需的并非高官厚禄,而是诚心以对,展示才华的

平台,甚至说是主上的态度。天下之大,才俊诸多,但是能为己所用的却寥寥无几,如果遇上一个千万不要放过,诚心以礼相对终有所获。

铜雀台赋被人相传二千年,但是我们更应该向那日蒙羞的一代帝王曹丕公子学习。以铜雀台为题做赋乃是曹操对群臣的考验,也是对天下人心归属的一次摸底,曹丕公子深知此意早已准备了两手对策,相机行事。那日曹丕公子虽未赢得表彰,但是却赢得了一心向汉的士子之心,如其父亲一样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六十集

司马懿为曹冲守孝三年后,通过细心观察考量,选择辅佐曹丕公子,但是曹操没有答应。司马懿是曹操想用之人,但对于扶持世子之人要格外慎重,曹操没有答应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时机未到,不愿引起诸公子之争;二、曹操还未下定决心立何人为士子;三、为了考验司马懿对曹氏的忠诚度,也是考验其心志。

杨修可谓是聪明绝顶,其先后两次当众猜中曹操心意,令众人惊叹不已,而司马懿却说聪明到如此地步人,其命不久已。为人主者,不喜欢完全不明白自己心意的臣下,也不喜欢完全看破自己心意的臣下,两者相比,人主更记恨后者,因为臣下处处看破主上心机,那主上还有何恩威,恩威难测才是真正的恩威。

第六十一集

黄奎反咬曹丕,曹操疑心慎重,但他也不会相信曹丕勾结马腾,对曹丕的一番质疑逼问,是在考验他的儿子。看似曹丕做了错事,一旦曹丕承认,曹操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反过来要是坚持到底,死不认账,他就会认为你是能成大事的人。我们也要为曹操考验儿子,教育儿子的方式而感到惊叹,更值得学习。

苗泽举报了其姐夫黄奎勾结马腾一事,为曹操立下大功,但是当曹操得知举报黄奎是因为苗泽与其黄奎小妾有染,直接命人斩杀。曹操多次杀掉自己的这些‘恩人’,是因为这些背主弃义、卖主求荣的人能救你一次乃是天意,如有二次就是直接杀之,以警示身边的人来保全自己。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人,希望能慎重处之。

第六十二集

曹操帅十万大军迎战马超,麻痹大意,首战失利,其狼狈而逃,先是扔袍然后割须,险些丢了性命,而逃生后迅速调整状态,临危不惧,找到方案改变大局。面对数倍于己大敌,曹操从未畏惧,总是能以少胜多,而八十万大军失于赤壁,其中不难看出轻敌必败,兵不必多少而在勇,将不在勇而在智,帅不在智而在谋。

曹操离间马超与韩遂,先是与韩遂单独谈话,然后又送去涂抹的书信,引起了马超的极大猜疑,两人反目。马超虽勇而无谋,而韩遂也犯了兵家大忌,战前单独与敌军商谈必引起盟友的质疑。阵营不同,一定要避免发生解释不清的事,最好的结局方案就是不去做或者一定要有令主家信任的决策人,否则百口莫辩,残局已定。

第六十三集

张松与法正都认为刘璋无能不能保全西川,愿将西川四十一郡之地献于明主,法正认为应献于贤主刘备,而张松认为于乱世之中献于雄主曹操为上策。人生中顺势而为,择主而事,若人尚置身事外,一定要准确判断当前形势,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面对生命中的重大转折与决策时定要慎重。

曹操应对张松的朝见有所傲慢,导致失去了夺取汉中,攻取西川的大好良机;而其猜透张松来意,认为不能改变其养民休战的战略决策,又表现出不能朝令夕改的严明之举。刚刚打了胜仗难免傲慢,安逸必滋生腐败,故而错失戎机;在面对得与失时,常人往往选择得,而放弃未免是不智之举,曹操之举供我们参考。

第六十四集

刘备早期的战略就是攻取西川作为根基,他比任何人都想得到西川,然而面对张松的进

献却表现的不动愚忠。我们不难看出刘备的假仁假义,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断然的攻取或窃取都是不得民心的,必须寻找合情合理的方案才能顺理成章,为后期乃至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真假达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为使刘备合理入川,张松向刘璋进言让刘备带兵进川帮其抗击张鲁,在众人看来这无非于引狼入室,但是刘璋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迎刘备入川,由此可见,刘璋胆小切昏庸无谋,根本不配拥有川蜀之地。我们也要看到‘董卓进京’、‘刘备入川’都非善类,当寻求帮助或联盟时一定要慎重决策,且不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第六十五集

刘备入川意在夺取益州,而刘璋却被刘备的假象所迷惑,刘备自以仁义立本,也正因为如此丧失了许多机会。庞统为其军师,与孔明一样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辈,其令魏延设的鸿门宴被识穿,未能先斩后奏。作为臣下,有些事是主上欲为而不能为之事,那么就需要属下主动而为之,为主上排忧解难。

周瑜死后,鲁肃多病,欲取荆州必提拔人才,孙权极善用人,提拔吕蒙为副都督,掌管水师。吕蒙引其目不识丁被人戏称为吴下阿蒙,但受周瑜多年教诲提拔,终有上将风范。人之所能,非与生俱来,乃后天所学、所见、所识而成,若我们身边无可用之巨才,又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那我们要趁早提拔培养才是。

第六十六集

刘备替刘璋抗击张鲁,而意在图取西川,可刘备素以仁义立本,取西川师出无名,取之不义,即使攻取蜀地也会尽失仁义,尽失民心,尽失立身之本,所以迟迟不敢卖出这一步。两者相矛盾水火不容,凤雏知道主公的为难之处,擅自做主计杀张松令刘璋反目,而后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刘备换取了仁义之师之名攻取川蜀。

刘璋请刘备带兵入川抗击张鲁,而后反目又献城割地让张鲁对付刘备,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人者如果自己不强大,事事依靠他人则必亡,没有谁是能靠的住的,这世上本就是弱肉强食,弱者终要被强者所灭。在工作职业生涯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强调我们自身的价值、素质和能力,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十七集

马超与张飞数战不分上下,胶着之下为收服马超推进战局,孔明使得离间计,贵金贿赂张鲁的军师杨松,使杨松离间张鲁与马超,最终马超走投无路归降刘备。杨松乃贪财如命之徒,我们可以利用他人的弱点达到目的,但是也一定要防止自己的属下贪财、贪色坏了大局,我们自己做人也不要让别人抓住自己的软肋。

刘备取得川蜀之地后,一改以往以仁义为本治理百姓的方针,认为应施以严刑峻法,恩威并举,使蜀中上下有节,功过严明,是非尊卑辱,皆有尺度,官吏百姓皆依法从事,数年之后川蜀大治。今日不同以往,地盘大了,人员多了,如还靠仁义而无法度,必将生出祸乱,刘备此时已以帝王之态处之,非往日仁义之辈。

第六十八集

刘备得川蜀之地后,孙权以诸葛瑾全家性命为质使其前往益州索要荆州,孔明帮其向刘备求情,换的零陵、长沙、桂阳三郡,而关羽拒不奉命,此乃打太极之术,可谓上策,却终因鲁肃的忠义之举感动关羽,而做出让步。人活在这个世上,认清事故是少不了的,合乎情理的事可以做,但是违背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做。

曹操趁刘备立足未稳,率军攻取汉中十一郡,而后众臣为表其功,请天子封曹操为魏王,而高祖皇帝有令,非刘性不得封王,群臣只有荀彧反对,终未能阻止。荀彧一心向汉,与曹操不同道,纵使戎马半生,屡建奇功,而不得善终,自古伴君如伴虎,君臣同心是帝王的基本要求,而此举也成为了曹氏必将称帝的前奏。

第六十九集

曹操被封为魏王,又因荀彧又死,激起了一心向汉之人的激烈反对,火攻凤凰楼,曹操脱险后,将自称当晚前来救驾的文官三百余人全部斩杀,曹丕因为其救驾的英勇表现而被封为世子。这是一场彻底的清洗行动,将与曹氏不同道的人全部铲除,看似心狠手辣,但这也是这些人站错队的结果,此举为曹丕日后称帝登基打下了稳固的根基。

刘备与曹操在汉中激起大战,都欲联合孙权制衡对方,而孙权都答应与之联盟而不出兵,趁势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多方势力集团的复杂形势下,没有仇恨,没有同心,只有共同利益的需要。鲁肃死后留给吕蒙的战略决策是,在自我实力不足时,联合弱者抵御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此时二虎相争,最好坐山观虎斗。

第七十集

夏侯渊被刘备围困于定军山,请求曹操发兵支援,曹操接到禀报后并未发兵至使夏侯渊全军覆没。夏侯渊虽为曹操同室宗亲,但刘备已在关外设下伏击等待支援大军,此时若曹操一时心软失了方寸定会大败。我们要敬仰夏侯将军至死不降的精神,更要学习曹丞相舍小取大顾全大局的心智,为帅者应不惧一得一失。

杨修擅自揣测曹操心意,暗语鸡肋实指汉中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让众军士准备撤军,终惹来杀身之祸。杨德祖自恃才高,屡屡道破丞相心机,这样的臣下岂不是犯了主上大忌。天威难测,自是再聪明也不能擅自揣测主上的意图,就是明明知道也不能讲出来,更不能擅自替主上或领导作出决策,否则绝无容身之地。

第七十一集

关羽得知汉中战役大胜,急于建功攻取樊城,欲取洛阳、许昌,此时正是兵骄将带,出军前夜前军将领傅士仁、糜芳饮酒至大营起火,二人免于军法被命据守南郡公安,结果二人在东吴来犯荆州之时,弃城投降。委待罪或受重罚之人以重任,肯定是出要大问题的,领导者定要拥有较高的情商,了解人性,方能知人善用。

曹操汉中新败,面对关羽的进攻,诸将皆闻风丧胆无人愿意应战,庞德主动请战,因庞德亲属尽为刘备所用,庞德以死请战,终的曹操同意。曹操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终庞德被关羽所俘,宁死不降,证明曹操没有看错人。面对众人皆畏惧的敌人时,要敢于善于启用新人,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会卖命的完成任务。

第七十二集

关羽遭庞德的暗箭,刮骨疗毒眼都不眨一下,可见其勇,但其性格极为狂傲,目中无人,特别是在水淹于禁十万大军后,更是大意轻敌,加上吕蒙的迷惑至使荆州空虚,丢失荆州,败走麦城,丢了性命。人虽有所长,但切记目中无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迟早有一天会棋逢对手,若大意轻敌必将一败涂地。

曹操与孙权联盟共击关羽,孙权为夺荆州,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消弱刘备势力,但是两人都知道不能斩杀关羽,杀了关羽必然引来刘备的复仇大军,都想接对方之手斩杀关羽,这与曹操当年败走华容道如出一辙。为帅者,都是深谋远虑,顾全大局,不能为一时之快而招来后患无穷,为一时之利而毁一生前途。

第七十三集

吕蒙攻克荆州,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可因违背孙权军令斩杀关羽而惹来杀身之祸,陆逊得知吕蒙死因,主动向孙权请辞,交出兵权。孙权自执掌东吴十余年,一直受掌兵都督的制约,可迫于战事不得不委曲求全,荆州已克,便无所顾忌痛下杀手夺回兵权。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高盖主不得善终。

孙权上表劝进曹操登基称帝,众大臣也极为劝进,可曹操人之将老一点也不糊涂,他万不会将自己置于水火之地,至死未登九五。曹操的人生格言:无论别人如何看我,我依然是我。世人都骂曹操,可世人都不了解曹操,伟人是孤独地,不被常人所谅解,作为一代枭雄曹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使命、责任、功过。

第七十四集

曹丕继承王位,欲嘉奖司马懿,任其选择职务,而司马懿既不愿做太尉,也不愿做丞相,而选择做一王室主簿,曹丕又将静珠赠与司马懿。为司马懿加官进爵乃是曹丕的试探,选择主簿一职,看似虚职,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在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能舍美女者维曹丕一人,静珠虽是眼线,但也彰显了曹丕帝王之志。

曹丕得以继承大位后,曹彰一时激愤,后交出兵权,相安无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流传千古,曹植七步做诗免于一死。自古君王无情,对于手足之间的争斗,他们必将痛下杀手。曹氏的权利交替也同样是一场风波,如今的社会和家庭也是如此,遇事何必要赶尽杀绝,而曹氏基业也有可能正是人性的善,终而复灭。

第七十五集

司马懿建曹丕称帝,登九五之位,这是曹丕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帮助曹丕登基必将成为开过功臣,但司马懿不去做,而让急于建功心切的华歆去做。此举真乃明智之举,大汉气数已尽,但逼迫汉献帝禅位也是悖逆之举,看似能为主上立下大功,但也将成为千古罪人,遭世人唾骂,有些功劳是不能去强的,否则终将惹祸上身。

曹丕未有文治武功,想要协服有功之臣是件难事,只有其称帝建立功勋,敕封群臣才能上下同心,东拒孙权,西抗刘备,而继承帝位自古便有三辞三让以彰显其谦恭,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新官上任三把火,最重要的莫过于人事调整,树立威信,巩固领导核心地位,为日后的发展,方针政策的执行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七十六集

汉献帝刘协自九岁被董卓扶上皇位,历经磨难,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日惶恐度过二十五年,而后被曹丕所废,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掌中。曹丕仁慈封刘协为山阳公,此事的刘协才找到自我,其实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人生一大幸事。虽贵为天子又如何,如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抉择命运的权利,终不如一死。

刘备为关羽之死,痛病多日,后得知曹丕废帝自立,群臣劝谏刘备称帝,而刘备欲称帝却坚决推脱,后经孔明详加劝谏,分析大局刘备才顺应时势继称汉帝。刘备虽一心向汉,但汉已亡,三足鼎立之势已形成,想要进取中原,实现统一必须正其名,名正言顺才能完成大业,但改写历史之事也必顺民心而可为之。

第七十七集

刘备登基后下的第一诏就是伐吴,可受到了孔明与赵云的阻挠,刘备为实现自我政治目的,寻求李严的支持,李严虽也反对伐吴,但是他知道主上心意已决,阻挠无益,支持反而能得到重用。为王者,要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无论对错都会有人反对,必寻求支持方可为之,当主上绕过反对者执行主张时,大家就应全力支持。

张飞性格暴躁,为关羽之死,不能出兵伐吴而终日饮酒,范疆、张达无辜受罚险些丢了性命,两人斩下张飞头颅逃亡东吴,二人之举非但未为吴王建功,反而下了大牢。张飞性格暴躁必惹来大祸,关羽傲慢丢了性命,我们也要改掉自身的缺点,否则早晚会吃亏。范疆、张达二人无政治敏感性,自投罗网,终而丢了性命。

第七十八集

刘备因关、张之死,更加坚定了其伐吴的决心,此时复仇之心决定了他的军事战略,而在所有的人看来这都非明智之举,孔明、赵云因反对此举而未能跟随刘备出征,李严、黄全因为支持刘备而受到重用。掌舵人若果决定了方向,大家定要全力为之,否则上下不一心,内部不团结,必达不到目的,甚至败的极其惨烈。

孙权闻刘备大军来犯,不寒而栗,自夺荆州后善用权术,独揽军政大权,至兵临城下竟无人能迎敌,孙恒请战,孙权命其坚守秭归一个月,谁知坚守三个时辰便被攻破,只得再搬出其妹言和,可谓自作自受。乱世之中,群雄未灭,自身又才智不足,又怕功高盖主,独揽

大权,临危之时无将为之所用,终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第七十九集

秭归尽失,东吴门户大开,为扭转败局,解彝陵之围,孙权不顾程普劝阻,命韩当、周泰帅十万大军迎战刘备,这正好中了刘备的围点打援之计,陆逊不惜装疯卖傻以求孙权改变决策,可孙权一意孤行,终至十万大军顷刻无存。无论做什么事,成败都掌握在决策人手中,不听劝阻,采纳众意,众将士只能白白送死。

为全歼韩当十万大军,黄忠献计以身诱敌至富士口全歼之,此乃舍生取义之举。黄忠已年过七旬,至六十岁才遇到刘备,后被封为五虎上将,倍感恩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可见黄忠对刘备之心。其实做人最成功的事莫过于有人愿意为你舍弃生命,而人生最大的幸遇莫过于遇到你愿意为之牺牲生命的人,两者相互付出。

第八十集

孙权并不会打仗,反战必败,但他有一条好处,就是有知人之明,知道谁是良将,知道该用谁为自己打仗,其囚禁陆逊十三天,就是在等战报,如胜就制陆逊之罪,如败就启用陆逊为帅。孙权并不想事事受制与人,但又知人善用,敢于启用年仅二十七岁的陆逊为大都督,又为其立威放权,此乃为人主者的最大优点。

陆逊挂帅后依山险建立营寨,阻挡刘备进军,已连败四阵,东吴文臣都请求换帅,可孙权识得大局,陆逊所败只是丢失了几座空营,兵力未损志气尚在,择时待机总有反击的机会。败也是陆逊的策略,使众将知耻而后勇,退至无可退之地背水一战,必将扭转战局。为帅者不能以一得一失而乱了方寸,保存实力择时待机必能成功。

第八十一集

傅骏乃孙权之侄,违背军令擅自出战致营寨丢失,陆逊当众行使军法,正好孙权前来犒劳三军,并没有责备陆逊,反而当陆逊之面烧掉了众大臣弹劾他的奏章,陆逊当场立誓报效吴侯。此乃为将者军纪严明不徇私枉法,为人主者关键时刻用人不疑,上下一心必能战胜困难,最终以结果论成败,彰显英雄本色。

吴蜀交战相持不下,但蜀军决策失误,战局扭转,司马懿向曹丕请战出兵攻取荆州,但曹丕没有答应,反而派曹仁、曹洪、曹真自家人出战,害怕司马懿掌兵。司马懿已屡建奇功,威望甚高,尚若掌兵立下大功对于曹丕便是极大威胁,自古君王都会将兵权牢牢的握在自家人手里,至于司马懿也是务实不务虚,乱世手掌兵权才是王道。

第八十二集

陆逊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异常坚忍,败而不乱,蒙羞含耻而无动于衷,将刘备陷于危局之中,可见其谋略胆识不在周瑜之下。刘备自登帝位后固执己见,听不得逆耳忠言至七十万大军于危难之中,致火烧连营七百里。遇到年轻而不知名的对手且不可轻敌,自古英雄出少年,普天之下人才辈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孙刘交兵战局已定,东吴虽胜但双方实元气大损,纵观天下大势,孙刘弱而曹魏强,若孙权乘胜追击,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时孙刘虽交恶但也不得不罢兵言和,恢复联盟共据曹魏。三足鼎立之势,局势一旦发生改变,外交政策也将随之改变,摒弃前嫌化敌为友之举常常发生,此乃生存之道,商场如战场亦如此。

第八十三集

刘备彝陵大败,退守白帝城,其子刘禅软弱无能,为使刘氏基业得以延续,刘备使其子拜孔明为亚父,并托孤于孔明,如其子不足以担大任可取而代之,孔明对天立誓力保刘禅。孔明曾让其弟为陆逊带话,彝陵大胜切莫功高震主,而此也用到自己身上,孔明之功、之智无人能及,白帝城托孤也表现出其功高盖主。

刘备病故,曹魏欲兴兵伐蜀,司马懿制定了五路大军围剿川蜀的作战方针,并请愿担任第五路大都督,可曹丕谨记其父遗言,要成就霸业必用司马懿,但要防着司马懿,终未允其

领兵出征。曹丕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司马懿暗藏韬晦一直在寻找掌兵的机会,司马氏为百年大族,声望颇高,且人才辈出,得势必成大事。

第八十四集

曹魏五路大军伐蜀,历经数月无功而返,司马懿五路伐蜀之策震惊孔明,而魏臣皆认为伐蜀失败乃是东吴之过,马谡赴东吴说服孙权联蜀抗曹并烹杀魏使臣。司马懿主动请罪,是其方略有问题,而五路联军伐蜀乃是上上之策,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战略执行者不是战略设计者,让不懂得战略与战术的人执行他人的战略方针必定失败。

曹丕伐蜀失败后,建功心切兴兵伐吴,司马懿未能阻止,伐吴大败。曹丕未听劝阻,是因为其身患顽疾,希望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不料未建功业身先死。有时候人做出常人认为不可理解的事,必定有其特殊原因,无论得与失都不是因为其智能够左右的,因此我们要能够理解他人的苦衷,我们自身也不要为有些所为而后悔。

曹丕为防止司马懿掌兵后,无人能制,临死之时为保曹氏基业,才令司马懿掌兵辅佐其子曹睿,司马懿掌兵后遭到曹氏亲贵排斥被贬到雍凉,司马懿为之大喜。司马懿等到五十岁才掌兵权,若留在京城,定遭他人陷害,离开京城如鱼入海,龙出升天,既能保全自我,又能建功立业,此乃明哲保身,以退为进之策。

第八十五集

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后,为报刘备兴汉之志,托孤之恩,尽其蜀军出祁山,开始第一次北伐大业,蜀军一出,天下震动。魏延献策出奇兵越秦岭直取西安,而诸葛亮生平谨慎,从不弄险,认为应步步为营稳步进军,错失良机。做人过于保守,瞻前顾后,必定丧失戎机,纵无大过,也不能建立大功,此也注定孔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

曹睿听信谗言,弃贤用奸,曹氏亲贵更是屡战屡败,情势危急,幸得曹睿有自知之明,听信忠言,重新启用司马懿,而司马懿心态坦然,在家等候召唤。丰功伟绩彰显于危难之间,此建功立业待机之道,司马懿虽屡屡被猜忌、排斥,但其意志坚韧,屈辱保身待机建功,终得建功立业之机,其心智我们定要学习。

第八十六集

司马懿出任平西大都督,掌中原兵马,魏国生死尽掌手中,其有两种选择,其一可拥兵自重,坐视天子被擒,而后角逐天下,可称王为帝;其二便是救天子、护朝廷、战蜀军、尽忠勇,功成之后再度遭到曹真等亲贵的诋毁、陷害,再度被贬。司马懿断然选择其二,此两条路皆可达到目的,借曹魏之力争夺天下为上善之举。

街亭为蜀军粮道必经之地,乃根本之地,马谡自荐前往把守街亭要道,其自恃熟读兵书,目空一切,好大喜功,不听王平之谏,失守街亭,致伐魏之举功亏于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流传千古。刘备曾言马谡虽机智,但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果不其然,孔明识人不明,铸成大错,正所谓一招之错全盘皆输,关键时刻用人做事亦当小心。

第八十七集

诸葛亮兵败退往西城运粮,被司马懿大军困围,孔明只身一人于城墙之上抚琴,司马懿见状退去,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此计虽然成功,就常人看之就有许多破绽,司马懿岂能不知虚实。孔明与司马懿可谓天敌,但也是知音,心心相惜,司马懿深知如果没有诸葛亮为患,其断不可大用,孔明这是为其留后路,也是为自己留退路。

司马懿率军击退诸葛亮为魏国立下悍马功劳,其统兵有方,用兵如神也令曹睿心惊胆战,对其防备有加,罢其兵权,圈禁于京城。司马懿心痛不已,但其坚忍不拔,暗藏韬晦继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曹休战死后,司马懿称病推脱雍凉大都督之职,担任此职乃过己功他之职,与其如此不如等待真正的施展之机,

第八十八集

曹睿继位以来惯用曹氏亲贵,而曹氏亲贵皆无能之辈,先是曹休败于樊城,后是曹真败

于陈仓,屡战屡败,此任人唯亲之过。欲成大事应任人唯贤,而若处处提防贤臣,于危难之际才想起,岂不让人心寒,甚至招致异心。人固有自知之明,但为人主者更要有知人之明,知道该用谁为自己效力,用人所长,避其短。

郝昭奉命固守陈仓,使蜀军寸步难进,可见司马懿识人用人之明,而曹真误上孔明奸计,下令调动陈仓守军,才至陈仓失守,郝昭含恨自裁以谢司马懿。司马懿虽掌兵只有两年,但其子弟、故友、门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任用锻炼,培养出了一批愿意为其效命的部众,郝昭就是其中一,声望无人能及,此乃司马氏百年积累所致。

第八十九集

诸葛亮设计围攻武都,围点打援,司马懿虽知有诈但不得不派兵前去救援,命孙礼救援武都,郭淮救援孙礼,救武都乃假救,救孙礼乃真救,此二举皆在告诉各城守军,其不会见死不救,使其坚守城池,稳定军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作秀,但其起到的实际作用不可小视,要善加运用才能稳人心保大局。

孔明诱敌不成终以身为饵引司马懿上钩,其诱使司马懿前去武都截杀,而将钩设于大营之内,将张颌前来劫营的两万精兵全歼。司马懿杀坐骑为张颌裹尸,披麻戴孝,魏军虽败但士气未衰,无一降卒逃兵。司马懿治军严明军法,赏罚分明,稳定军心,为抗击蜀军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做事也要以团队人心为重。

第九十集

司马懿因中孔明之计兵败,再次遭到曹真的弹劾,曹睿命曹真接任大都督一职,降司马懿为副都督,临阵换帅乃大忌,况且是一庸帅,任人唯亲,焉能不败。反观陆逊抗击刘备,连错数阵,群臣弹劾孙权坚持用之,终大获全胜。为人主者,心性狭隘,尽信他人谗言,自无主张,早晚必亡,我们定要借鉴。

曹真接任大都督,司马懿敷衍趋势、含恨忍辱、择时待机,而曹真求功心切,冒然进军,中了孔明的圈套,司马懿见势将计就计,故作冰释前嫌,借孔明之手除去曹真。司马懿屡遭弹劾,次次皆与曹氏亲贵有关,如此良机借刀杀人以除之,为其掌军彻底扫清了障碍,此真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九十一集

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兵败,继续坚守不出,战前不利,其闻李严与孔明政见不合,就出下策离间诸葛亮,此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一个团队在必定存在一定间隙,如不能从正面击垮敌手,就应从内部瓦解敌人,此乃上上之策。自古便有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今毅如此,我们要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才能成事不败。

李严抓住把柄弹劾诸葛亮,其明知是离间之计,但其主和防御的方针与孔明北伐自保的决策政见不一,为其政治主张而为之,而其子李丰不赞同其所作所为,与诸葛亮见解一致,最终李严被贬,李丰继承父位。昔日曹操清除了功勋荀彧,今日孔明罢免了功臣李严,此足以证明,政治路线不一致,必将分崩离析。

第九十二集

孔明回成都期间,司马懿为消灭蜀军主力,趁机使得诈降计,诱使魏延两万铁骑深入敌境,魏延虽小心谨慎,但查之不详,掉进了司马懿的圈套。兵家有云以静制动,必须牵动敌人,才能诱敌致胜,所以当对手不动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否则会被对手找到破绽,设计制我们于死地,另外查人需细微。

司马懿堪称第一守将,自知与孔明交战占不到便宜便坚守不出,为诱出司马懿诸葛亮使得激将法,遣使送去女人衣服视其为妇人,以激怒其出战,可司马懿皮厚赛过城墙,当众试之,主帅受辱,众将蒙羞,大家纷纷请战,司马懿认为坚守不战恰恰就是制胜之道,孔明终未得逞。能受奇耻大辱者必将建立叹世之功勋。

第九十三集

诸葛亮诱使司马懿出战不成,战事旷日持久,蜀道被毁,军粮无法运出,在被迫撤兵之际,用木牛流马运输军粮,诱劫司马懿粮草,可谓防不胜防。孔明远征千里,占线太长,补给困难,又不求速战,步步为营至十载而无寸功,劳民伤财,每每此时便想起荆州,这证明其战略部署,战术路线有问题,而至六出祁山而无所成。

司马懿数败于蜀军,又丢失粮草,致曹睿降罪,令其限期建功,孔明恰以粮草诱使司马懿出兵,上方谷伏杀司马懿,此乃两者斗志斗勇之际,而天佑司马懿逃过此劫。双方虽都费尽心机,但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成败与否乃天时地利人和所致,出于常理,乃是天意,我们有时候做事也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即可。

第九十四集

诸葛亮病危欲将三军交予姜维,而魏延手握重兵,自持功高,而孔明一死,无人能震慑,其必反,诸葛亮试之,魏延早已将三军视为己手,为日后留下大患,即除之。魏延乃有才无德之人,当年诸葛亮曾言必震其胆方可谨慎用之,如无人能制,属于极大的危险必除之。今日若遇有才无德之人如不能降服,断然不能用。

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壮志未酬,薨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因其智慧忠诚,鞠躬尽瘁,为后世永远赞颂。水镜先生曾有言诸葛亮得其主而未得其时,终其一生操劳,也为完成统一大业,含恨而终。孔明晚年公务缠身,日理万机,不得片刻闲暇,少睡而事多,不能长久,人必得先清心寡欲,方能高枕无忧。

诸葛亮死后蜀军退入汉中,撤军途中死诸葛惊走了活仲达,司马懿自视受奇耻大辱,此辱远甚于羞辱其为妇人,证明其智远逊与孔明,此生再有雪耻的机会了。孔明与司马懿虽是百年不遇的天敌,可也是千年难逢的知音。孔明死后司马懿岂不寂寞,天敌一死,己身岂能存,看似孔明略胜一筹,实乃司马懿会打败仗。

第九十五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孔明已亡,司马懿的价值皆无,而其建立的功勋和威望足以功高震主,曹氏遇危每用之必,功成必制止,而司马懿又暗藏韬晦、极其坚韧、明哲保身,使曹氏亲贵无借口除之。司马氏历经十余年的征战,在军队中的威望甚高,实已掌控魏军,自古功高盖主、居心不良者必处之,否则必为患。

曹睿死后,曹爽掌握朝政,而司马懿知道其断不会容他,狠心除去静姝,诈病赚曹爽,绝地反击,尽掌魏国朝政。司马懿暗藏韬晦数十年才建立功名大业,其心志可叹古今,而其以险求存之道更令人敬佩。司马氏虽暗藏大志,但若能早信而用之,天下可定;曹氏虽制之,但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天下尽落司马氏之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