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日本全民环保观后感

在危机感中永生

——《日本全民环保》观后感

首先感谢白岩松,用他那朴素而真诚的语言让我见识到日本人的全民环保生活。也佩服cctv,终于有勇气深入日本内部,报道他们的真实而美好的生活。

对于生存,人类不该有国别之分,种族之见。面对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日益恶化生存环境的我们应当反省自己,积极学习,省的以后必须要跑到人家那儿去上生物课。

把环保做为民族文化并使之代代相传的,全世界恐怕只有日本了。在次我就有一个小的疑问:为什么日本人会将环保做到如此地步?

思来想去,查查资料,个人觉得应该将其归咎为日本人的岛国危机感所致。

日本岛面积不足38万平方千米,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却高达1.27亿,但年人均GDP却高达4万多美元。简单一句话,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岛上住着一群衣食无忧的人。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可调节的矛盾: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人幸福追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日本人开始侵略周边国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不让天灾人祸并置,毁灭自己,日本又投靠了美国,虽然以前被他修理的最惨。今天,同样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日本人从自我改变做起,全民环保于是顺利推行,深入人心。

这一矛盾,也就是日本人的危机感所在,他们虽然现在生活富足,却每天被危机包围着。想想刚刚过去的日本大地震、海啸,还有日本电影《日本沉没》,你就能理解这种危机感的真实存在。

这种岛国危机感,也促成了日本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如闻名世界的新干线、地震预警系统、超高的森林覆盖率等等。当然,也同样存在危机感下变得畸形的社会群体,比如恶心全球的东京热。

不得不说,这种危机感使得日本人过上了好日子。如果换了其他民族在日本岛上生存,恐怕没多久差不多都移民了。

反过来思考一下,我国现在存在的很多怪现象都能够解释了,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恶化问题、高速城市化建设??基本上都和我们没有危机感有关。中华民族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5000多年,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自我的毁灭,更不用说危机感。至于像元朝、清朝这种被侵略的历史事实,也被56个民族是一家的博大思想包容成自己家里换了管事的,还是没被灭族。8年的抗日战争,更深坚定了我们不可毁灭的信念。所以呢,我们可以在奶粉中掺三聚氰胺,可以给转基因食品大开其道,可以让地沟油重回餐桌,可以在太湖中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可以在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语数外,更可以把一个城市拆了建,建了拆,把婚姻法解释成男女合伙关系??

所以说,我们缺乏危机感,我们能够大无畏的前进,尽管前面是万丈深渊。

居安思危,思则又备,有备无患。古人早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危机感的重要性,但却早以被我们抛之脑后。拥有危机感,方能发挥出求生似的无限力量去做事。生是人最本能的渴求,因求而生产生的动力,是能够客服一切困难、超越一切的动力!

要想拥有美好的环境,我们需要环境危机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只有迁徙。而我们祖祖辈辈所生存的这块土地,已经被我们破坏的满目苍夷。蓝天白云,繁星点点,绿水长流,都将成为画中景,梦中境。我们要建立环境危机感——环境继续恶化,我们只能远离家乡,迁徙远方。这样我们就拥有充足的动力去保护我们的环境。

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拥有食品危机感。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不得不说还是因为人们的无法认识到有害食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有多深。健康且安全的食品,是民族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想要挺高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使得江山代有才人出更得提高我们的食物档次,改善我们饮食习惯。而现在食品生产商的所作所为,恰恰背道而驰。以牛奶为例,

远的不说,印度的在校小学、中学生每人每天能够免费领到250ml牛奶,而我们不说免费了,自己花钱订的牛奶,要不稀的跟白开水一样,要不就是稠的一口面粉味。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口味,各种加工工艺严重降低牛奶的营养含量。自己家的孩子喂不好,出去肯定被人欺负,难怪“非洲兄弟”都看不起我们。建立食品危机感,这样就拥有十足的动力改善我们的饮食环境。

同样的想要建立清明的政治环境,党需要政治危机感。想要建立稳定的经济环境,我们需要经济危机感。要想建立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需要社会危机感。想要民族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民族危机感。

没有久盛不衰的神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建立生存危机感,然后为安定这种危机感而奋斗,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在这么课中最想学到那些知识

1、 世界各国环境的基本概况。学习别人,认清自己嘛。

2、 个人如何应对环境的恶化以及怎么样尽自己之力环保。

3、 城市规划中,环境问题何去何从。

工设090226 高维柱 2011-10-10

 

第二篇: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观后感 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阐释了苏联共 产 党诞生、发展、壮大,特别是如何 走向溃亡的过程,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给我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共下台后,竟然没有一个苏 共党组织、一个党员公开对此表示反对或进行抗争。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 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 70 年执政史和 2000 多万党员,曾建立 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 党。然而,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肉相 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 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 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当时的苏共领导人不仅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还在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此时的苏共已 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 阶层的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 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 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 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建国以来,尤其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 成就固然欣喜,但我们也不能头脑发热,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居安思危,认清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党 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 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 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 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 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我党对于现在国际 形势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 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 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 福祸。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富 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定地拥护中国共 产 党,热爱祖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将祖国的命运与自 己紧密联系起来。

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 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 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 更好地为党和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迎接科技和知

识经济的挑战。四、积极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取其糟 粕、推陈出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