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肥博物院观后感

安徽博物院实践调查

(一) 实践时间:2011/11/16

(二) 实践地点:安徽博物院

(三) 实践感想和内容:

2011/11/16号的今天,在毛概课老师的提前安排下,我们今天的毛概课改为去合肥新博物馆的参观,我们都很开心,新博物馆我们还没去过呢,只是听说!

下午两点钟,校车准时出发,开往合肥博物院,还没到目的地时,就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巨大建筑,新馆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那就是安徽博物院,很有韵味。顿时,感慨万千啊,合肥的发展真的看到了眼里,心中不免对里面的建设有了很多的猜想! 刚进大门就看到一个巨大的艺术建筑映入眼帘,古色的墙壁,在大门前有个假山似的建筑上面写着“安徽博物院”很是特色!继续往里走,真正的进入博物院里面,通过安检后,看到墙壁上巨大的铁画,具体也没看清,好像是一副山水画!

看到了安徽博物院的简介安徽博物院位于省会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是安徽加快实施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安徽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有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20xx年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将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其中,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将是重点,主要包括“史前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时期的安徽”和“元明清时期的安徽”五个单元,集中展示安徽历史文化的亮点、特色及安徽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浓郁的安徽地域特色。老馆则是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安徽建设成就及潘玉良作品为主,以临时展览为辅。新老馆各有侧重和相互补充,将给我们带来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队旅游团,跟着导游参观新博物院,了解了安徽的历史和文化,很多的文物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一些陶瓷和铜器非常的完美和上面的图案很精美,当时感觉由原来古代的人民的头脑很聪明,很有创意,为现在的我们也提供了很多信息和资料才会有今天的文明,所以一个城市的博物馆的成败和完美直接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文化素养。 新的博物院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里面的里面不再仅仅是陈列一些文物,还有视频介绍和一些模拟建筑,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里面有一个生动演示古代人民的生活的一段3D小故事,里面的人物很生动,会说话,有情节,感觉很新鲜,还有大禹治水的模型,一些古代人民水利工程的模拟场景。后来看了一些金器和玉器都非常的精美华丽。

据了解,安徽省博物馆目前有馆藏文物22万件,已鉴定珍贵文物近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近1000件;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到了五楼就看到了一些宗祠建筑和一些古建筑的模型很是精美,当时就在想这不是现代

人又从新建筑古代的一些建筑特点,虽然只是模型,但感觉挺用心的,更直接的给参观者更逼真的视觉体验,所以新博物馆比以往的博物馆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一些文化要点。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只有1个小时50分钟是远远不够来完整的体验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以后没事打算常去那里,了解自己身在的城市的文化是每个市民的义务。

当从博物院里面出来时,才发现在建筑的周围还有很多好看的风景,只不过这次没有时间去观玩了,上车后同学们都在讨论他们看到的新鲜的展品,我看着窗外的古色古香的巨大建筑心中升起了敬畏感,可能是对在这个建筑里陈列的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敬畏,也许是对人民智慧的敬仰!

2011/11/22 电科一班 马晓峰

 

第二篇:合肥博物院

论加强和完善校园化建设

班级:10级市场营销本科二班 姓名:高婧莹 学号:1006198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学生成长与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开发智力,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必要前提,精神文化是主要目的,制度文化是机制保证;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别是如果能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合理的有效的相结合起来,将会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推进整个学校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各类学校首要和急切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我想对如何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的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与见解。

一、物质文化是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为实施更好地教学与育人而配置的相关硬件设施和实体;而各个实体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有力的阵地,这将有助于校园人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精神,约束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发展。目前在各大高校,尤其是私立学校,由于建校历史时间较短各类费用支出又得自理,所以在物质文化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学的硬件设施和实体有所欠缺。第一,教学楼的质量与数量远远跟不上校内的师生需求;作为一所不管是公办还是私立,有完善的教学楼,尤其是博览群书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安静优雅的求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大学里有很多专业的老师授予学生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和资源的短缺,学生不是能更好更深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许多大学教师的授学方式过于粗显,大多仅局限限于点评的基础之上,所以很多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和其他专业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校能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图书馆非常之必要;这样的话,可以为更多学生求学提供有力的帮助;如今很多大学生趋向于市场化,眼高手低,看重实践和快速回报,所以在仅仅有限的求学期间,大多高校大学生并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我个人认为虽然实践很重要,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正确指导,实践也不过犹如大海里失去航标的轮船;如果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完善,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更多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相信大多毕业生能够找到自己人生的合适定位,发挥自己生命的精彩。第二,多媒体电子等硬件设备短缺是现在很多高校的普遍现象,物质文化作为建设前提,如果教学在物质上严重短缺,会影响施教的水平与质量。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一些馆楼配置一些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会有助于老师更好的授教,而学生也能更形象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如果能有相应的实训基地,效果更是不可估量,会为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学校为学生提过吃饭、住宿的地方应该加以完善。这与校园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现在很多高校为节约经费开销,对学生的宿舍楼建造极为极为简陋与粗糙,甚至还停留在

中小学的水平上,而且男女宿舍选址更为不当和群居现象,虽然群居能加强交流与互助,但是群居会引起“一哄而散”的现象。我认为这些现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宿舍楼建设提供完善的居住条件,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一个方便合适的居住环境。总之,完善好校园物质文化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将会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二、精神文化是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的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第一,重视道德建设。学校地快速发展,靠的是老师们的勤奋、团结、敬业、奉献的拼搏精神,这些优良的品质铸就了教师丰富的精神文化。在学校的组织下,老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通过学习,努力创设爱岗爱校、乐教善学、德艺双馨的人文氛围。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丰富其文化修养,提升其文明程度。第二,要创造校园文明氛围。环境气氛对人有感染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文明对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很有益处。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明环境建设,增加投入,改善校园的各种设施,绿化、净化、美化育人环境,使校园随时保持卫生、整洁、美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氛围。要不断加强文明细胞建设,设置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名人名言、文明礼貌宣传牌、黑板报、宣传栏,建校园广播站。设置严格的门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文明行为监督岗,使校园井然有序,杜绝脏、乱、差的现象。学生在文明的环境中学习活动,耳濡目染,就自我调整,自觉适应环境氛围。第三,要坚持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活动是教育人、造就人的重要形式。丰富多彩、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总是蕴含着进取的精神。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动、充满活力,学校针对他们的特征,开展系列活动,对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很有益处。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文体科技活动,节日组织具有新内容新意义的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特别能使师生有新的生活内容,增加文明用语、行为规范、使师生的作为体现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学校还应该多组织些有利于提高师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活动,诸如读书、演讲、专题讲座、辩论赛、参观先进单位、歌唱比赛、征文活动、艺术品展览等,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综上所述,学校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文明素养,是他们成为文明的带头人;必须要建设文明的环境,形成文明的氛围;必须要开展精神文明系列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文明教育,增强文明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进步。

三、制度文化是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保证。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一种无意识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效进行。先用制度来强化,而 2

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第一,学校应该进行教育组织变革,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领导制度变革;主要是建立民主、科学和规范的学校管理体制,启动校内活力形成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不要把学校的教育与决策的权利交给一个单独的、垂直的、有等级的机构,是这种机构组成学校中的一个独特团体。相反,所有集体、团队和人中间组织都必须参与教育活动与承担教育责任;在教育决策上要多多开发教师的而价值和潜能,促进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成员的互动与交流,让更多的组织成员参加学校决策与管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第二,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是机制保障,而在制度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交流与讨论,最后再以条文形式定下来,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而且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第三,应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组织领导好学生社团发展。在现在很多高校中,由学生自发建立起的学生组织很多,如社团、协会、学生会。虽然组织较多,但是缺乏引导,学校既不知道社团的宗旨,也不知道社团活动的内容;有些社团虽然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无人过问,效果如何也不曾检查,有时甚至出现娱乐化、形式化的现象。所以我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组织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授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助手,是学校领导及部门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必须充分完善学生组织制度,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伯慧﹒谈高校和谐宿舍文化的建设﹒网络财富﹒2009,(10):135·137.

﹝2﹞陈蕊,马宁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科技资讯,2009,(01):190.

﹝3﹞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