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华人华侨博物馆后感

参观华人华侨博物馆后感

今天是周五,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们140704班到华人华侨博物馆进行游玩,据我以前的认识,据了解,江门全市人口420万人,而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将近400万,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美誉。江门五邑华侨华人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 据江门市副市长聂党权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门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达60多亿港币,兴办侨资企业3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在华人华侨博物馆的众多藏品,都书写着一种文化,没错,那就是华侨文化。海外华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其中既有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传统的农业文明,由经验、常识、习惯、天然性情感、宗法血缘关系等自在的文化要素构成,还有以现代工业文明为主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由理性、信息、科学、规则、契约、平等、创造性、主体性等自觉的文化要素组成。当然这两种文化一直作为一种矛盾张力存在于华侨华人文化之中,并且成为推动华侨文化进一步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是华侨华人文化的根源,华侨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变异,离开中华文化这一源头,华侨华人文化也就不存在了。华侨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文化在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传统。这同中国文化模式的转型密切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侨文化有着浓烈的商业文化色彩,这一特点也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越发体现出来。 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来看,人类文化演进的基本轨迹是从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经过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汇而逐步走向世界文化。事实上,华侨华人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激烈的文化冲突,其中既有精英层面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文化精神冲突,也有大众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流变和分裂游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世界文化定义为:由欧洲文化、北美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不同部分构成的有序组合,以及经过整合加以平衡的多样化的产物。

由于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在移民文化的浪潮中显出异质性特征,无论是文化冲突,还是文化融合,都是海外华侨华人生存的真实写照。

海外华人史专家王赓武教授认为, 19xx年以前,东南亚华人的认同意识可以分为历史认同和中国民族主义认同。历史认同强调传统的家庭价值、宗族起源与种族分支的忠诚等原生性元素,是一个导源于华人本身的家庭体系和籍贯的情感核心。海外华人社会都曾随着海外华人侨居国、侨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舞动着。

这种文化认同也因为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而呈现出新的亮点。20世纪70年代以前,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趋势大体上呈现落叶归根(华侨)———落地生根(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同化为当地人)的趋势,诸如很多在侨居地出生的第三、四代移民的成长经历。(如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被称为“香蕉人”。)

数以百万计的新移民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或改变着这种趋势,即延缓同化过程,并成为重新加强与中国联系的重要纽带。

华侨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即一部分在内地,另一部分在海外,具跨地域性质,文化特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

(1)一部华侨史见证了中国苦难史、移民史、革命史,是一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科书,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的华侨史,尤其如此。

(2)华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除了具有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或广东文化)共同特质以外,更富有创新性、边缘性。

(3)华侨文化另一源头是侨居地,华侨文化在异质文化包围中不但没有被同化,反而能在与之的交流中发展、创新,卓然独立于当地文化之中,这其中隐藏着许多深层原因,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

(4)华侨文化所凝聚、反映的人文精神对激励当代人和后人艰苦奋斗、爱国爱乡、建立崇高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都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5)华侨文化存在于各个文化层面,依靠各种关系和联系网络保持自己的发展、传播和进步,而文化和经济又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所以充分利用华侨文化遗产,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侨乡甚至非侨乡的成功经验,已验证了它的意义。

(6)华侨文化遗迹遗址也是一种宝贵文化旅游资源(如开平碉楼、华侨名人故居、华侨名镇、名村等),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匪浅

《华侨文化的价值》

华侨文化遗产不仅为华侨史研究提供新的鲜活的文献资料,更提出一些新的课题,引发我们对学科华侨历史本质特征的进一步思考。华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实性很强,这就在传统学科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乡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东南沿海的变化最明显,而侨乡的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族群关系、消费方式、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在东南沿海又是最显著的,成为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和代表。华侨文化遗产直接见证了这一社会变迁,因此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近代侨乡社会的活化石。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有教会传教渠道、殖民统治者渠道、商贸渠道、民间渠道。第一、第二、第三渠道主要是外来文化向中国进行有组织地传播,第二渠道还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而第四渠道是双向的,具有自发性和自愿性。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最少的,最不受重视的。华侨文化遗产是第四渠道的具体体现和产物。传播主体是侨乡的普通民众,他们既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又将外国文化传回国内。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冲突、磨合非常激烈而和平,它们表现出了自信、开放以及包容的态度,尤其是以我为主的创新能力是第四渠道最显著的特征,因而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特定的价值。

 

第二篇: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20xx年学习党课期间通过党课班委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目之所及尽是文物古迹,让我大饱眼福。 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 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主要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xx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xx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xx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战国的青铜尊盘,19xx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xx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xx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xx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梅瓶。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19xx年江陵望山1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xx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I号头1989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12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2006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郢靖王墓出土,高38.7

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最终离开了海南省博物馆。这次博物馆之行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种历史学习与参观的党建活动,使各位同学得到了人文与历史、艺术与美学的熏陶,对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此次参观目的是对于广大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都具有指导意义。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

对自身的要求,以促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把“感知历史,认识现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这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需要培养的素质,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建设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长达两个来小时的参观令我激情澎湃,参观尤如时光穿梭机把我带到了过去,感受了历史的呼吸声,看见了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个深刻的印迹。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各种精美的工艺文物心中赞不绝口,不仅是因为其外形美观,工艺细致,而且是一种劳动人民智慧的透射。观看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在想,这些文物代表什么呢?它们又能证明什么?在我想来,文物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祖国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也是我们国家将来发展更为强大的深厚根基的见证。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又如何不令人自豪,如何不令人感叹!古老文明是智慧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高深智慧的民族。在历史的年轮中,中华民族的举动令世人瞩目,如万里长城,仅此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活力。在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蹂躏,中华民族面临屈辱不是求全退缩,而是不卑不亢,发奋自强,最终赶跑了入侵敌人.在历史的叉路口,中华民族屹然选择了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获得了伟大决策的改革开放的成功,试想这些,如果没有民族的文化底蕴作根基,没有人民的智慧作后循,国家如何能发展强大,又怎么能有如今的面貌!

至此,我想到了我们国家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国发展的现实的客观要求.当然,科学发展观也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想到个人本身,一个人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成就,那么他必定要在各方面有一定或者说是很好的基础.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生决不会青睐眼高手低,空有抱负的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无论事情是多少细小,都要把它做好,踏踏实实,稳打稳扎,把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的完成.

国家繁荣昌盛要有基底,民族强大要有底蕴,一个科学理论的呈现也是智慧的继承,而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要有良好的基础,比如说身体\信念等等.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更要有较高

的科学文化水平,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各方面良好的修为他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