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观后感

12月11日,我所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河南四套播出的“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自20xx年以来,“河南省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一届,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道德模范,截至本届已评选出41名“河南省道德模范”,31名“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些平凡的英雄,默默扎根于群众中间,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河南人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全社会所有人的学习。

他们分别是:二十年如一日,不图名、不图利、不求回报、不顾自身安危下水救人的马士友;舍命从卡车下救出三岁男孩的彭秀英;免费培训刺绣学员,接纳残疾人员工作,资助残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民营企业家王素花;三十多年来义务帮助身边的穷困乡亲的李春风;用诚信和善良、勤劳和真情感动了天津人的“信用保姆”付小粉;二十一岁起主动担起十几万债务姬建有;淡泊名利,一心为地方谋发展福利的许光;“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杨奎烈;面对家里的极度不幸,甘心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家照顾多位老人的郭欣欣;面对丈夫病故、小儿子车祸身亡、大儿子患小儿麻痹重度残疾后的家庭重担,以72岁高龄,在工厂打零工,坚持照顾偏瘫的婆婆十七年的赵枝妮。

这些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发人深省。他们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也不是什么大英雄,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的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但是他们心地善良、品行高尚,在这个道德标准逐渐模糊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道德中的优良成分,他们又是伟大的。

我们相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的道德模范没被发现,许许多多的无名道德模范在我们的身边,是他们撑起了道德的蓝天。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标准的多样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道德观念复杂化趋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褒扬道德模范,扬社会正气,树道德新风,构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感动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

推动。不是每个人都有见义勇为的能力,但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尊老爱亲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尽心而已。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传播社会正能量,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大家,用自己的善举去感染大家,社会媒体更应该肩负起责任,不要刻意渲染、放大和集中报道一些负面新闻,而应该尽心宣扬先进事迹,释放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道德模范观后感

道德模范观后感

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观了看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编,在我们身边有着平凡的人,平凡的面容。但这些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坚持。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质朴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高尚的道德,什么是爱。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听完这些道德模范的故事,我深深的被震撼了,在当下对于跌到的老人扶不扶;对于路边的小偷抓还是不抓;对于路人的求助帮还是不帮,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当我看到张涵,张飞,刘元飞三兄弟的事迹后,我感动了。90后的张涵三兄弟,面对陌生人被抢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追击歹徒,被砍成重伤,以英勇行动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彰显了人间正义。他们很平凡,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不顾个人安危,让我们看到了道德精神的伟大。当大家还在讨论救不救时,他们用行为给我们诠释了。以前听别人说,90后是不负责任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我感到了作为90后的自豪,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

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我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向他们学习,虽然当今社会关于“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言论此起彼伏,但看完他们的故事,我还是坚

信,社会中向善的力量是占绝大多数的。道德作为一种至柔至刚的力量,必然可以化解所有猜疑与矛盾,融合冷漠的坚冰,成为指导人们行为与行动准则的心中的标尺。

2014.5.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