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一片天

《跑出一片天》观后感

高淳区实验小学 六(1)班 张榆凡

星期三的时候,六年级的1~4班,观看了一部名叫《跑出一片天》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李小天是一个善于跑步的孩子,从小到大,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小天的爸爸李飞雄因为没文化,一直以卖砂锅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级和学校里能够名列前矛,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长大不要像他一样没出息。在学校里,小天身材矮小,经常被同学们讥笑为“矮冬瓜”,为了不被同学嘲笑,李小天下定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越别人。

于是,他一直勤奋刻苦的练习。偶然的一个机会,小天结识了曾经在400米上跑进53秒的邢风,也就是大眼仔。一次,他们参加了家庭运动会,大眼仔就扮作小天的妈妈,可是,多年“不战沙场”的邢风,,一上跑道,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跑得急速如风。卷发头套被风吹落,小天一家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不久后,大眼仔又带小天去了他小时候的游乐场。参加了“挑战夜跑之王”的活动,成为了“夜跑之王”,也同时让小天重拾信心。为了参加比赛,大眼仔陪他一起训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辛苦汗水,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小天在主任的测试下以59.59秒的成绩,顺利取得了比赛资格。

虽然在比赛刚开始时,小天起跑落后。但是,通过大眼仔,老爸,艺丹阿姨,街坊邻居,还有同学们的鼓励,小天信心大增。在跑道上超过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嘲笑他跑得慢的人。渐渐逼近了马骁。马骁那难以置信的眼光不停地在小天身上停留。被勇气,信心,力量占据了心的小天,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

小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第一要感谢他自己的辛勤努力,第二更离不开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正如邢风所说:“400米赛跑是一个奇特的比赛,它就像人生一样,输在起跑线,却赢在终点”;“小天,这才是第一步。”我们坚信,小天一定会在今后的比赛里,取得更大的成功。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哭、有笑,笑是因为小天在小学生赛跑中获得了第一,哭是因为小天思念妈妈的真情让我感动。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小天有着坚强勇敢、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人生,输在起跑线,却要赢在终点。是啊,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要不断坚持地去追求目标,追求梦想,直到最后的胜利。就像影片中的李小天一样,用自己的双腿也能跑出一片天来。 有梦想,努力去实现。不放弃,勇于拼搏,才是根本。

 

第二篇:还游戏一片天

还游戏一片天

————游戏 渗透 课程

曹艳芬

摘要:

19xx年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施行)》和20xx年试行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幼儿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游戏在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游戏 渗透 课程

一、对幼儿园游戏理解存在误区

1、游戏就是自由的玩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就是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让幼儿自己随意的玩玩,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就可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不管了。把游戏看成是教师短时间的放松休息的机会。有些教师认为游戏可以分为摆弄玩具的游戏和徒手(肢体、语言)的游戏而已。 1

2、游戏中出现“轻重失调”的严重现象。

在游戏中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重游戏的预期结果,轻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重游戏的逼真性,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的发挥;重直接的语言指导,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重游戏的结果,轻游戏的过程体验;重游戏环境创设的规模,轻实际利用的灵活性。正是因为出现这样一种现状,游戏活动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共同关注。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人们习惯于把游戏和教学活动有机分开,觉得游戏是自发进行无结果的活动,而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中进行有结果的活动。其实不然游戏和教学活动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是相互渗透。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点,就说明了幼儿园教学应该将游戏这种轻松、愉快的成分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才是教育者应该去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重建策略

正是因为存在一些教育者对游戏含义的误区,与其说是误区其实更可以说是对游戏理解的不深刻或者说无从下手,如何开展游戏活动。为此我们提供一些游戏活动的策略,仅供参考和借鉴。

1. 混龄共同游戏―――“以大带小”

混龄共同游戏一般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年龄幼儿共享游戏活动。从幼儿发展角度看,增进了同伴间交流,特别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幼儿的分享、沟通。同时也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圈,使幼儿有结 2

识新的朋友的机会 。同一年龄阶段同一小环境中成长的幼儿相互学习的东西远远比不上不同年龄层次下大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正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虽然大孩子不像老师和父母那样面面俱到,但他们的行动经常受到小孩子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孩子之间那种莫名的亲和力,更容易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这种形式的游戏方式,又可以集中全园的不同游戏,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使幼儿的参与性得到提高。

2. 各班特色游戏―――“以点带面”

各班特色游戏方式是指幼儿园每班除有一般性游戏活动区外,按照各班教师和幼儿的特长精心创设一个特色游戏活动,定期全园各班开放,对应班幼儿流动游戏,交流经验。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潜能与特长,极大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时教师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本班游戏特色,如小班幼儿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灵巧的手”游戏活动区:系鞋带、扣纽扣、打蝴蝶结、串珠子等等。中班开展自制棋类游戏活动:如环保类的植树棋、交通类的交通规则棋、知识类的拼图棋。可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如音乐剧表演、儿歌游戏等。大班可以开展一些科学游戏活动。

3. 家园协同游戏―――“以师带民”

家园协同游戏方式是指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能开展的游戏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定期的“家长沙龙”“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游戏,懂得游戏对于学龄前幼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希望得到家长密切的配合。与此同 3

时和家长们一起收集适合年龄段幼儿喜爱的游戏,通过“家长沙龙”“家长会”“BBS”等方式介绍游戏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小班段的“压路机”“风火轮”“我当小司机”等等,这些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都出自家长和教师之手。同时家园协同又弥补了材料不足,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同时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

4. 回归自然游戏―――“以外带内”

回归自然游戏是指幼儿在特定的环境、材料刺激下,所发生的自然情境游戏活动。环境影响着人们发展的需要和活动的需要,随着生活空间的逐渐窄小、高度城市化、技术化幼儿显得更加封闭,远离大自然的怡人、纯朴、这样对游戏环境的自然回归近一步奢望。这时把游戏延伸到室外、园外、社区、社会中显得尤其必要。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所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真实草地、小山坡、小竹林、假山等都是开展游戏的好地方;和幼儿一起寻找活动的游戏材料增强了趣味性,孩子又主动乐意的参与到其中,将孩子带到自然的环境中真正体会游戏的乐趣。

5. 民间传统游戏―――“以旧带新”

传统游戏取材于民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同时活动材料简单,游戏灵活,自由度大,具有强烈的兴趣性、竞争性和无限的再造活力。如运动性游戏:跳方格、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等;技能性游戏:弹球、打三角、挑棍等;益智性游戏:五子棋、七巧板、拼图、猜画谜等;情节性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木头人”等。我们将这种民间游戏作为一个元素推陈出新,进行不断增强、收 4

集、利用、创新,注入新时代气息和新的活力。如“跳方格”我们收集大量的轮胎设置障碍让幼儿通过。又如《老狼老狼几点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传统游戏。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时,老狼没有抓住小兔子,小兔子们又紧张又高兴;第二次玩时,老狼毫不客气地抓住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幼儿园传统游戏可以旧法新玩与其它游戏活动相结合产生更佳的效果,其实民间传统游戏也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6、屏幕剧创新突破―――“推陈出新”

屏幕剧主要是根据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操作表演作品中的形象,幼儿运用语言、表情、操作道具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表演形式它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以移动屏幕为背景或者说是在屏幕上进行的表演游戏。屏幕剧的制作是制作可以移动的屏幕为背景,在后面开一个大口袋并左右开口,表演时可双手同时操作,十分方便。如《会动的房子》有四个不同的场景,我们在屏幕上设计了大树、山脚、大海、草原四层翻版式背景,根据故事情节依次展现。正是由于屏幕剧这种操作性强、参与性高的特点,满足了幼儿活动、表现的需要,这样深受孩子喜爱的表演更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游戏过程。

三、 游戏与课程的相互渗透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游戏没有课程的研究和只有课程没有游戏的活动的研究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相互结 5

合起来,这也是现实教学活动及生活中幼儿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应出自己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

1、现实中我们的幼儿需要的是多方面相互联系、渗透的生活经验。

对于幼儿而言他所生活着的世界是完整的,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并且这些方面全都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这样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渗透在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活动中。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幼儿,同时也让每个活动被幼儿吸引呢?这时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深思的,实践证明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可以激发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我们在选取教育的形式、内容上更贴近、适合幼儿生活、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促进每位幼儿的全面发展。

2、渗透了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是具有生命的课程。

游戏反应的就是幼儿的真实生活,反应的就是幼儿切实需要的教学形式,借助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其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如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认识颜色》如果我们只是枯燥的说教想象的出有一部分幼儿肯定不爱听或者不要听,不是说他们已经掌握了知识,关键是枯燥的说教形式让他们没法认可。如果我们注入游戏的元素,那效果就不同了,我们以《蔬菜宝宝捉迷藏》游戏作为活动的导火线。蔬菜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让孩子在寻找蔬菜宝宝的过程中认识颜色, 6

将游戏和生活融合渗透到课程中来。爱玩是每位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我们没有权利剥夺每一个孩子的权利,我们有的就是帮助孩子拥有和让其更丰富的义务。正是这样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3、课程使游戏变的更具魅力。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丰富又具有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强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如在小班开展的《小主人,小客人》主题活动中幼儿将学到的礼貌用于融入到《走走停停》游戏中将“欢迎”设计为走,将“请进”设计为停,幼儿在游戏中生成许多新的礼貌用语“客气了”“应该的”“多来玩”等等。孩子们还要求分组进行游戏,按男女性别分组;按高低分组;按头发长短;力气大小分组等等方法,这些都是在游戏过程中应运而生。孩子将许多领域的知识自然的运用到他们的游戏中去。自然的融合渗透不仅使课程滋养了游戏,而且也增强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不断增长、蔓延。

四、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和综合性。

7

1、把游戏的思想存在于课程之中

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最直间的体现就是: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自主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决定,换句话说就是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这应该是作为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努力去做的,好的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关键因素之一强调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关注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让每个孩子感受活动的快乐,增强孩子下一次活动的迫切需要这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用这种思想、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它渗透在课程中这就是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

2、将游戏因素充分运用,使非游戏因素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一切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作为手段组织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如体育活动:“揪尾巴”“找房子”科学活动:“猜猜他是谁” 音乐活动:“逛公园”这就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有如语言活动中的“猜图片”等游戏只是在活动的某一环节出现,这时游戏就是作为活动环节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3、运用生成原理将游戏有机融入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多半有教师设计实施,多半是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时我们提倡在活动中找游戏,在游戏中编游戏真正开展一些贴近幼 8

儿需要,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如故事《胆小先生》情节性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游戏,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就可以进行一些故事游戏,这些游戏就从幼儿中产生,由幼儿自行参与、讨论产生一些游戏内容,如在《我的家》主题活动开展中,通过参观周边的房屋、设施等等,从而生成角色游戏的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这样又更好的服务于课程的开展。 游戏的确是一种与众不同“学习”,这种学习就在于它给了幼儿幸福和愉悦。这是幼儿参加任何活动的前提,也是任何发展的终极目标。知识的纽带并不是相互脱离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知识可以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义,课程也同样可以生成新的游戏内容,获得进一步生长的动力,游戏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应蕴其中帮助课程顺利进行。同时游戏也可以因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而不断提升它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胡依青加著.人:游戏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美].约翰.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

9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