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演出前做了功课,才发现捡了大便宜,无论歌剧本身or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演出效果都物超所值。

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前二者被改编成了歌剧,最著名的自然是莫扎特写的《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写的理发师,大家一听序曲会表示“原来是这个,我听过”,但看名字未必会买票。

正好8月也买了大剧院婚礼的票,但票价和理发师差别很大,到底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呀。找黄牛买票,黄牛总在问:“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要吗?维多利亚的理发师要吗?”卖票的都搞不清名字,可见这剧得多不受欢迎。

入场之后发现我们位置非常好,歌剧院1层楼座第1排中间偏左。乐池中指挥的动作、台上演员的表情看得都非常清楚。歌剧院偶算去得比较多了,上次看《茶花女》花380只能坐3层后排偏角落,中文字幕都看不到。这次对比太强烈了。

演奏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序曲时舞台大幕关闭,观众可以好好欣

赏乐曲本身。趁机可以好好观察指挥,聆听乐团的水平。就偶浅薄的见识而言,该乐团演奏非常和谐,完全可以独立开音乐会,比在保利剧院骗钱多年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专门忽悠人傻钱多观众的乐团强多了。以前不曾注意,这次认真看指挥,才发觉不同人指挥同样的乐章风格区别还是挺大的。认定了以后有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的歌剧必定是好剧。

歌剧院的拢音效果实在好,每个位置都能无损的听到来着舞台的声音。我连乐手给曲谱翻篇都能听到,真怕耳朵变挑剔后再遇到插电的演出一时间难以适应。1层池座观众的动静,也能听得很清楚。幸好没有频繁咳嗽的、带哭闹小朋友的观众,不然还挺影响效果的。国外看歌剧要穿晚礼,在帝都这么穿会被当怪物,只好随便穿了,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开场前,和坐我边上的一对情侣聊天,伊们知道好多哦,比如哪个B角唱得如何之类的,不明觉厉呀。演出上座率大约70-80%,yapari只有真喜欢的人才会来(偶这种捡便宜的除外)。坐我后方和侧后的两位男士非常会看,总在适宜的时刻大喊bravo。

我看的这场是全B角阵容,但丝毫不影响观感。之前略有担心,因为看过其他剧男1号明显听出是B角,唱得让人十分失望。看了节目单,A角一水老外,B角一水中国人,这显然是只看国籍、不看水

平的安排了,而往往这种情况下,国人水平都会惊艳。

幕起,舞台景观甚是华丽,不知道下了多少本儿啊。群众演员二三十,真是有钱能养得起啊。细看节目单,原来群众演员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那就难怪了哈哈。哪怕不熟悉剧情的观众,看2分钟就会明白,理发师是个喜剧。唱段是死的,表演是活的,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在舞美设计上挺欢乐的。

装13的歌剧嘛,唱必须用意大利语,但还有少量说的部分居然用的普通话。比如,Rosina给情人写的纸条,活脱用中文女声读了半天;Doctor Bartolo数数用“一二三四五”太穿越了。

忘记戴眼镜,看中文字幕不清楚,只好以看英文字幕为主(字大行疏)。场景切换时,舞台拉下幕布,演员在幕布前面唱,但幕布刚好顺带把英文字幕显示屏也给遮上了,无奈只好看中文。 中文意译比较多,更喜欢英文直译,更形象的贴近舞台表演。有些翻译差很远,好几处都忘了就记得Count Almaviva胡乱叫医生为Doctor Idiot,中文写成“拔萝卜医生”,囧。中文的好处是唱词前会注明这是谁唱的,在n重唱时还有点用。快歌看中文比较多,免得英文没读完就下一句了。

眼睛在中英文字幕、乐池、舞台上的各个角色中来回切换,太累了。既然知道剧情,具体歌词就随他去吧,看表演听歌唱比较重要。个人认为的男歌手能力排名:Basilio>Fiorello>Figaro>伯爵>医生。圡人首先根据底气和音量排名,然后听唱腔。偶也不明为喵认为配角比主角好,可能因为唱得少,休息充分吧。全场最好听的是伯爵和医生的二重唱,比男女主角谈情说爱要打动我。 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对剧情做了一些变动(和百度百科上写的那版相比),满意的地方较少。只高兴一点:医生最后只得到了Rosina一半的财产而非全部。最不满意的:把人物黑白分明化,医生本来并非坏人,伯爵和Figaro也不是那么纯的好人。把财产给医生本应是Figaro出的主意;Rosina应该是知道伯爵是伯爵后气愤自己被欺骗,而非惊喜的发现情人是伯爵后一脸献媚;本不该仓促结婚,贵族娶妻应是很隆重的事;音乐课幽会居然还有仨酱油男围观。 细节不吹毛求疵了,最重要的还是歌唱部分。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男声)很震撼,二三十人在台上一齐吼,偶都只能紧贴在椅背上动不了。给婚礼伴唱时,人手捧一歌本,小方那么一排,还能更像合唱团一点么,呵呵。更不用提那些咏叹调了,不知该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最fan男低音。

前一阵看某歌唱类选秀节目,淘汰了一音乐剧歌手,说伊的唱法在这

类比赛中吃亏。要我说,就表现形式对表演者的能力要求而言,歌剧>音乐剧>流行乐。歌剧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唱歌剧不是找个没相关学习经历的草根就能胜任的。也因为如此,阳春白雪的歌剧脱离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变成了一种装13行为。

我最爱音乐剧,因其结合了2种审美;如我最爱国标舞,因其结合了音乐与体育。酱油猫的性格决定了品位。

下个月还会在歌剧院看《费加罗的婚礼》,看当初的热烈追求是怎么变成日后的熟视无睹+意图出轨的。

附伪文青的每月一剧:

12年7月《Chicago》音乐剧@伦敦

12年8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音乐剧@伦敦

12年9月《前科》话剧@北京

12年10月《红玫瑰与白玫瑰》话剧@北京

12年11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北京

12年12月《猫》音乐剧@北京

13年1月《大宅门》话剧@北京

13年2月《破阵子》话剧@北京

13年3月《驴得水》话剧@北京

13年4月《秀才与刽子手》戏曲@北京

13年5月《肥唐瘦宋》舞剧@北京 13年5月《蒋公的面子》话剧@北京 13年6月《白鹿原》话剧@北京

13年6月《一起跳舞吧》舞剧@北京

13年7月《国际芭蕾明星Gala》舞剧@北京 13年7月《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北京 13年8月《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北京

 

第二篇: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费加罗的分析

10090615 唐芹 10级商务英语三班

在歌剧鉴赏课上,我第一次听到《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上网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三部曲》之一,又名《防不胜防》,是法国作家博马舍于1775年所写的剧本,原名《Le Barbier de Séville》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一部优秀喜剧。以此剧本为基础所制作的歌剧,最为著名的是罗西尼作曲,史特比尼作词的二幕歌剧。同样以上述剧本为基础所制作的歌剧还有派赛罗作曲,Nicholas Isouard 作词的版本。虽然派赛罗的版本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最终罗西尼的版本通过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来,并且自它在1816年于罗马首演后一再地被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延续自博马舍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而莫扎特于1786年作曲的同名歌剧就是在这基础上写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城的阿玛维瓦伯爵钟情于富家小姐罗西娜,罗西娜的监护人巴尔托洛大夫也钟情于她。大夫有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为助手,伯爵有足智多谋的理发师费加罗为助手,两人互相较量。大夫对罗西娜严加看管,欲与她强行成婚。伯爵无奈中听从费加罗之计,两次乔装进入罗西娜家,费加罗则冒充征婚人极力劝导罗西娜与伯爵相配。罗西娜终于感受到了伯爵的爱情,伯爵如愿以偿,而大夫则得到了罗西娜的财产,也很高兴。最终以大合唱《爱和忠诚就永远不变》辉煌地终场。

一系列好听的旋律,有的蹦蹦跳跳,有的流畅圆滑,还有的是两者相结合,总之,全都是愉快而美妙的,它们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喜剧气氛之中。而后在各类情境中,费加罗的诙谐,罗西娜的足智多谋,阿玛维瓦伯爵的多情缠绵, 巴尔托洛的愚蠢滑稽,巴托罗的假冒斯文等,都以他们各自独特的歌唱腔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沉浸其中。

尤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费加罗。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亮点,他是塞维利亚最忙碌的人,虽然只是个平民理发师,但通过他的足智多谋精明能干,在他精心设计和帮助下,伯爵和罗西娜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虽然只是处于社会底层,但从他帮助苏珊娜得到爱情到为自己争取幸福的过程中,形象塑造得愈加丰满,可以看出他早已看透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虚伪,在斗争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剧中,他是个开朗活泼的一小伙,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剧中的伯爵转变为封建专制的代表人物,他卑鄙虚伪,荒淫无耻,极力维护封建特权,坚决与人民为敌。罗西娜作为伯爵夫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出发点,也都反对伯爵而站到了费加罗的一边。罗西娜正直勇敢、活泼开朗,不受伯爵的威胁利诱,自始至终和费加罗并肩作战。伯爵夫人对于丈夫的荒淫,既感到愤怒,又有几分无奈,她一心期盼丈夫回心转意,在斗争中表现得妥协退让。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在费加罗眼里,封建社会的“政治”不过就是玩弄阴谋诡计和中饱私囊,封建统治者就是无耻的政客。“收钱,拿钱,要钱;这三句话就是当政客的秘诀”,“知道装不知道,不知道装知道,不懂装懂,听见装听不见;尤其是,有一点能干装作很能干;没有一点秘密,却好像常常有很大秘密要隐瞒似的。闭门不出,说是要写文章,表面上高深莫测,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洞洞??整个政治就是这样。”在这种制度下,真才实学并不管用,相反的,“本事平常,只要会爬,什么地位都爬得上。”剧作中还着重对普通劳动者的悲惨处境作了披露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不认识爹娘,给强盗拐去,在他们的习惯环境里成长,我感觉厌烦,想走诚实的道路。但是,不管什么地方,我都碰钉子!??既然在我周围每一个人都你抢我夺,偏要我做个正人君子,这岂不是去寻思?”在第五幕第三场中费加罗的这段独白集中体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封建制度是剥夺人民大众自由的专制制度,甚至于剥夺老百姓的生存的权利,留给他们的只有失业、

监禁和死亡,而要想改变只有反抗。而这部戏剧正式在这种情况下以舞台为讲坛,来宣扬启蒙思想。相对于之前的那部《塞维勒的理发师》多条线索构成复杂多变的剧情,矛盾冲突也更激烈,讽刺辛辣有力,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故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费加罗以其平民的身份,从平民的角度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毒害。

歌剧中的一个咏叹调《快给本城最忙的杂役让路》,这一欢快的唱段是剧中的男主角费加罗所唱的咏叹调,最为精彩,是一大亮点。“啦啦啦,啦啦啦,我来了,快给全城最忙碌的人让路,大早我就去给人理发,赶快!我活得真开心,我多么高兴。我这个理发师实在是高明。好家伙,费加洛,他真是最好的家伙。我永远运气好,实在太好。我多么辛苦,我每天每夜在东奔西忙,干个不停,人人都尊敬,个个都欢迎。当一个理发师真光荣。梳子和剃刀髪针和小剪刀都放在旁边。听我指挥,业务要精通,说话要漂亮。我伺候姑娘,我招待情郎。我伺候姑娘呀,我招待情郎,啦,啦,啦。我活得真开心,我多么高兴。我这个理发师实在高明。人人都欢迎我,人人都需要我。老头和孩子,姑娘和太太,我是塞维利亚城里的大忙人,人人都离不开我。费加洛,给我剃胡子,给我捶捶背,替我送封信,给我跑趟腿。别忙,别乱,一个个来,请你原谅。费加洛就来。费加洛,是您哪。费加洛来,费加罗去。费加洛上,费加洛下。我这人手脚勤快,好像是一阵风。谁办事都少不了我费加洛,好家伙,费加洛可真是个好家伙。我交好运到,我多快乐。谁要办事情都少不了我。”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

罗西尼将费加罗这一人物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罗西尼的唱功更为费加罗形象添砖加瓦,费加罗形象更加高大。在剧中,费加罗是我的偶像,他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他的反封建思想更令我佩服。作为十大歌剧之一,我真心觉得此剧值得一看,会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感触的。

总而言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个经典的喜剧歌剧, 活泼、快速、充满生气的腔调,优美、流畅的旋律,华丽而富有表情的歌唱技巧,明朗、细致的伴奏,这部歌剧整体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较高的思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