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

我是一个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团坐桌边,挂灯笼、吃月饼、赏明月,很是温馨和谐。却殊不知,在遥远的北方,中秋节除了吃喝玩耍外,还有卖“兔儿爷”的。这就是我读了《兔儿爷》后的收获。

文中说:这“兔儿爷”是一种用来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脸,人身,有各种各样的服饰、坐骑,很神气。不同的“兔儿爷”大小、身高也不同。“兔儿爷” 的起源大约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从祭月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随之有了更多的种类、形态。“兔儿爷”大的有将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着沉甸甸的。“兔儿爷”一般都是粉白面孔,抹上一层淡淡的胭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亲切。

从《兔儿爷》这篇短文里,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所不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而华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叹的。从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体化,做成了各种玩偶、物品,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我还感受到民间的艺术的丰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儿爷,在北方,还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网上,我还查到关于兔儿爷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呢:

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

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

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

兔儿爷洗澡--一摊泥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兔儿爷带胡子--假充老人儿

不觉中,兔儿爷在我心中已经变得亲切可爱起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发现更多象兔儿爷一样的民间艺术,生活和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

 

第二篇:中秋有感

《今年中秋,你与生活,差了一盒月饼的距离》

乙未近中秋,欢饮达旦。大醉,突然苏仙附体,作此篇,

纪念逝去的诗(zhuang)意(bi)生(ren)活(sheng)。

应酬几时休,把酒问青天。

不知虚伪寒暄,还须几句足矣。

我欲脱离俗世,又恐生存压力,酒局多不易。

辗转多孤眠,真的在人间。

浮躁的生活方式也冲淡了传统节日的氛围。行色匆匆的我们慢慢适应了工业与信息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就算中秋的月亮圆出了历史新高度也只是大家在朋友圈里一张简单的图片配合一句词穷的“卧槽、好亮好圆”草草结束了这N年不遇的天文现象。哪里还有什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流芳千古的佳句名言。

中秋不再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不再是一个享受生活惬意的节日。

母亲的一通电话“今年中秋回家吗?”瞬间觉得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

20xx年的中秋,让我们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稍微放慢一下生活的步伐,带着轻松与欢乐,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一顿团圆饭,让这个本就“话团圆”的时光镌刻出最美的记忆。

中秋佳节自然不可少团圆礼——月饼。工业流水线的的发达造就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除了赠送给肚满肠肥的大人物倍有面子以外,这些月饼实用性真的是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