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该片还有另一个译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谁取的电影片名啊,太坑爹了

还以为是插科打诨消遣时光的喜剧片

其实是一部相当不错不错的励志片呢

这三个白痴,都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

一个总在学校里挑战学术权威,不按规矩行事

一个放弃了大好的工程师前程,拾起当摄影师的卑微梦想

一个在面对获得锦绣前景或陷朋友于不义的两难选择时,毅然“自尽”以谢天下

他们傻么?

是的,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他们的确很傻

好的大学意味着获得好的敲门砖,敲开社会这座复杂的大门

获得房子、票子、车子、女人等等一切身份地位的象征

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

什么梦想、什么朋友、什么初衷都可以牺牲

这样好吗?

其实影片真的给予我很多启发

比如思考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为他人而活还是为金钱而活

据说在医院有个关于“临死前最后悔的事”的调查

排在第一位的是后悔自己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却成为了他人想成为的人

我们都知道,社会很复杂,生活很无奈

有时为了父母的期待、为了迎合社会的主流

一步步着朝着“成功人士”的方向努力

权力和财富在手,固然能带来一定心灵上的满足和自豪

但却也使许多人放弃了很多内心深处的渴求

其实,对大多普通人来说

人生的终极目的不是无私奉献,也不是掠夺索取,而是快乐

为了快乐,面子难道真的那么重要么

影片里有段话挺好的,大意就是

现在做了一件看似很丢脸的事

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也许这个状况会持续好几年

但如果现在为了不被人嘲笑

而选择了大众“期待”的结果

你的内心有可能后悔一辈子

其实直到现在

我内心深处依然隐隐作痛

我明白我的职业也许给我带来一生衣食无忧

是很多人都羡慕不来的

但我当时若有更多的勇气

去不惜一切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

我一定没有这么深的遗憾

回到影片上来

看来填鸭式的古板教育体制已不仅仅是我国的事了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

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

仿佛读书就是一种谋生、求职、发财的手段

为了得高分、获得学位证书而学习

而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学习

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扪心自问,你现在能回想起自己亲手做的第一件手工么

你能回想起第一次靠自己的思索解出的数学题么

能回想起第一次化学实验带来的新鲜和刺激么

我都记得的

那种获得了新的知识,靠自己的“发明创造”做出的乱七八糟的玩意 真的是无比的喜悦

让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

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书本中、在课堂上、在实验里感受新知识的乐趣

比起死记硬背获得高分,在排行榜上长脸

比起为了获得好的前程而将读书视为手段

感到奇妙快活许多

如何把学生读书引导回学习本身的魅力上来

这除了要体制改革、提高老师素质

更重要的在于本人的觉悟和认识

其实影片教会我们的更多是有关“勇气”的事

有勇气挑战传统和权威,在道德底线上,活出真实的自我

有勇气抛开世俗的偏见,在心灵选择上,迈出渴望的步伐

有勇气抛开多重的压力,在人生道路上,露出坦然的笑容

象男主角说的一样,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孩子,需要去哄

面对一起困难危险,告诉自己Aal izz well(一切顺利)

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这才是处事的最佳办法

影片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励志

虽然有人也觉得不少情节实在过于理想化了

兰彻这样做的后果也有可能被退学、被社会排斥

法涵那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从此默默无名,一事无成

莱俱那样做的后果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落败,买不起房子、养不好家人 而那个死读书的尖子生查图尔像极了生活中我们身边周围的某些优生

虽然他爱攀比、重名利,在本片的行为很可笑,

但这类人反倒是我们现今世界中崇拜羡慕的对象,

他有豪宅、有名车、有娇妻,

活在沾沾自喜的优越感里,

对他自己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标准各有不同

切记快乐才是生活的本源

看完影片依旧要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

但我还是希望收看影片的你我

都能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重拾勇气,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好好为自己活一次

PS:

1、男主角已有45岁高龄了,娘啊,装大学生装的天衣无缝,人才啊,有些角度还挺像香港演员吴彦祖呢

2、女主角真的不符合我的传统审美观,不漂亮啊

3、试验男主角小时候的那个正太,实在太可爱鸟~

4、又来学文化了,印度女子出嫁后也是象日本一样要随夫姓的

5、看来在印度成功人士的标准就是男的为工程师,女的当医生

6、那位自杀的兄弟唱的《Give Me Some Sunshine》真的哀伤好听啊

7、影片学习了不少化学、物理应用知识,比如说如何惩治随地小便的臭男生

8、男主角最后建立的那所学校,鼓励学生发明创造,不按部就班死读书,这样理想化的学校可能还需要多年的探索,真的很想去那里就读呢

9、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有点糟糕啊~

10、影片里法涵说服父亲让他不当工程师而当摄影师的那段话挺打动我的

 

第二篇:如何写观后感

作文指导:如何写观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观后感。

2、掌握写观后感的方法。

3、学习根据具体事件正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写观后感的方法;学习根据具体事件正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1、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 、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