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21009022061 10级园林【2】班王涛

今年暑假我和几位同学一同去了位于长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馆-这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部物化的历史文明发展史,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通过与历史的对话,俯瞰过去的风风雨雨。在观看完这些已经成为文物的文物时,我在崇敬与热爱之后我更多了一份担忧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数量非常大,就是自己将整个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都大致看一遍都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就是那些分类的展厅:佛像展厅,玉器展厅,瓷器展厅等等,这让我认识到博物馆的存在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价值的要点,正如到的4要点:(1) 真实性; (2) 情感价值: 惊叹称奇、认同性、延续性、精神的、象征的和崇拜的; (3) 文化价值: 文献的、历史的、考古的、古老与珍稀的、古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审美的、建筑艺术的、城市景观的、风景的和生态学的、科学的; (4) 使用价值: 功能的、经济的(包括旅游) 、教育的(包括展览) 、社会的、政治的。首都博物馆将这4要点贯彻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文化的延续,社会的演变。再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我觉得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国民的支持,我们需要通过参观来了解历史,通过保护文物来传承历史,开设历史文物陈列展览不单单是为了研究古代的历史,更是让我们认识到保护这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首都博物馆原馆是19xx年就正式对外开放了,但首都博物馆新馆才刚刚建成4年,但新馆内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为前来参观和欣赏的人们提供了一场场绝美的视觉盛宴,让北京这座“历史名城”“文化中心”“国际化大都市”更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博物馆更是以它独有的中国特色,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了中国的遗产和文明。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

我印象中文物都是残破不堪“晚景凄凉”的,但在首博如此光鲜亮丽的文物前,我反而以为是现代人的仿作。馆内的圆形展馆和方形展馆的两大部分,分别进行古都历史文化篇,城建篇,民俗片,瓷器,玉器,佛像,书法绘画等十几个展览。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学习者,我对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和京城就是-老北京民俗进行了详细参观。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的展览运用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想我们展示了北京自史前原始部落开始,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过程,各种青铜器,东胡林人的项链,古镯,经书,科举考试的试卷,清代皇帝的龙袍等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中国古代的文明。加上馆内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的运用,再现了元大都积水潭码头,明北京保卫战,五四运动,开国大典等历史画面和经典镜头,见证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见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北京作为一个千年古都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博物馆应用人类学的基本原则,关注文化多样性及其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的过程展示和研究,还关注人类学知识的社会实践与应用。同时以其对地方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其擅长的整体观,协助北京制定出更好的发展计划,并提出有利于变革的主张。正是这种高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让整个博物馆内充满了历史的味道却不乏现代的生机。

城建篇则是从一个理性的角度,用规划的视角对北京的演变进行了介绍。上百件的文物,大量图表,照片构成的展厅记录这北京在城市建筑的历史沿革。在专题展览-洞房花烛美姻缘、降龙诞凤添人丁、古稀大寿福如海、爆竹辞旧迎新中,我看到了老北京的商业文化和胡同文化,这是老北京生活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看到了那些在古代建筑史课上老师讲到的门楼,四合院的实物、门墩、上马石等胡同实物,让我更直面的感受到老北京的神韵。在这里还有儿童游戏区,里面充满了孩童时期的回忆-毽子,兔儿爷,九连环陀螺等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民俗气息很浓厚的书也是免费供小朋友们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它巩固了个人的和国家的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少数名族地方见解的尊重。首都博物馆则将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和文化认同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为公众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虽然不是佛教信奉者,但我对佛家文化也很感兴趣,于是就满心虔诚的参观了佛像展厅,佛像展厅共展出佛像262尊,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艺术。看过这个展厅,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让观众了解到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的发展、演变。展厅中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造像头像,健陀罗式涡旋状发型,身着右开左合式袈裟。胸前衣领折带纹,与云岗大佛饰纹相同。面颊丰腴,神态威严。跏趺端坐,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作怀抱姿,意蕴无穷。佛座为四足座床式,刻有飞鸟、蔓叶、卷云及胡人装束的供养人。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

中国作为佛教盛行的国家,对于佛教的传播与保护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佛教文明的保护更需要通过对文物的保护以及对寺庙的合理利用得以实现。

我觉得中国的瓷器是最美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中华文明的象征。瓷器展厅中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170组件,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铜器“堇鼎”,通高62厘米,重41.5千克,内壁有铭文4行26字,对研究北京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

建馆以来,首都博物馆广泛征集各类文物,馆藏文物已达二十五万件,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各类文物总计 8.3万余件,其中一级品305件。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其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携带着历史情感、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及信仰,巩固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任何博物形态均可因其形貌、影像及能被感知而成为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文化资产,从而有可能被世界人民世世代代所共享。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表明人类对进步社会业已确立起来的学理和实践的谦逊态度。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该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力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明,同时作为即将投身于城市规划行列的我们如何将城市建设和遗产保护有机的结合,对历史古城的改建与保护等等,这些很重要且很有意义的课题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的,我们总是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录上的一个个列入保护的名单,却没有看到身处在历史名城里,需要我们悉心保护的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为了城市的发展而牺牲那些遗产,不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我们不能让历史在我们手中断送,历史不能重来,是时候让我们投身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指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多一些保留,少一些纪念,多一些补救,少一些遗憾

 

第二篇:内蒙古博物院观后感

内蒙古博物院观后感 7月1日至23日在呼和浩特参加了一个由内蒙古公安厅举办的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班,学习之余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该馆建成于20xx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政府附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分上下四层,其中包括8个基本陈列展厅和8个专题陈列展厅。8个基本陈列展厅陈列内容包括内蒙古地区远古生态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古代北方民族史、内蒙古革命斗争史以及近现代民族民俗等,展出内容非常丰富。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彻底的了解一个地方,那么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把去当地博物馆作为旅程的第一站。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人文风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后面的游览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避免人们戏称所谓的“中国式旅游”了!

我欣赏内蒙古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地理环境,更对馆内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情有独钟。这里汇集了内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进化的历程、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里的恐龙化石了,据说保存在这里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已经修复装架的亚洲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体长12米,身高6米多,有4层楼高。这种庞然大物在6

千万年前不知为何就消失了,有的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有的说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有的说是疾病流行的原因。不管如何,生命的出现以及人类的出现,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一种苍桑感油然而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