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战火中永生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纪实

【教学立意】

宝山地区是当年淞沪抗战的主阵地,留下了许多遗迹、遗物。罗泾死难同胞纪念碑、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当地的场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校馆合作,采用多种形式,来加强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

【教学目标】

为配合市教委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了利用上海本地红色资源,向广大民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本课对两次淞沪抗战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抗战中体现的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主题,结合纪念馆陈列的大量图片和数字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增进了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上海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起自尊自强、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和发奋图强,实现民族振兴的雄心壮志。

【内容摘要】

一、血雨腥风同胞泪(参观《侵华日军暴行馆》)

1、商务印刷馆被毁

2、罗泾血案

二、浩然正气英雄谱 (参观一楼《淞沪抗战史掇英》

1、小英雄方塔就义

2、巾帼英雄茅丽英

3、八百壮士四行壮歌

三、众志成城抗敌寇(参观二楼《抗日战争与上海》) 1、十九路军奋起抗击

2、第五军英勇抵抗

3、上海民众和海内外人士支援

4、宋庆龄战地慰问

四、民族精神代代扬(登塔)

【主题特色】

讲身边的历史,感受民族的灾难,领悟坚强的意志,继承前辈的精神,珍惜幸福的生活,激发崇高的情感,立志民族的振兴。

【德育落实】

通过实地参观讲解,学生抚今追昔,感受着历史的变迁。大量触目惊心的 图片和骇人听闻的数字,加深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死难同胞的缅怀,从抗战将士和军民的英雄事迹中,感受着民族的自尊与坚强。而那一切都发生在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通过活动,学生们对身边熟视无睹的道路、公园有了不同的感受,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多了一份关注,明白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这样在我们一代一代人中传递,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当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如何缅怀那些英烈,如何记忆我们民族的过去,如何传承民族的精神,这些仅靠课堂上简单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就地取材,课堂内外结合,从身边的历史开始,把历史学科的德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历史学科德育的渠道,还增进了学生对自己乡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爱国从爱家开始!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来加强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

战火中永生

——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纪实

临江公园湖边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凉爽的初夏,我们来到宝山区临江公园,对面的是淞沪抗战纪念馆,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上一节特别的历史课。

纪念馆门前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70多年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略)

教师:70年前的这里曾是一个血与火的战场,英雄的人们用血肉之躯,抗击着外来的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浩气长存的英雄赞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历史。

二楼《侵华日军暴行馆》门前(师生一起看《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请看地图,19xx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

学生问:“日本为什么进攻上海?”

教师: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对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施加压力,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

(旁白)19xx年1月28日,日本人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开始了这段血腥的历程。这是一二八日军在上海的暴行:大批工商企业被轰炸,公交设施被破坏。民房、学校、文化机构被毁。(字幕:血雨腥风同胞泪)

二楼《侵华日军暴行馆》馆内

(师生参观商务印刷馆被毁的图片)

教师:你们有谁知道商务印刷馆吗?

学生:“我们用的新华字典就是商务印刷馆出版的。”

教师: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抗战期间被毁,抗战结束后,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承担着一些重要辞书的印刷出版。

(旁白)19xx年七七事变爆发,另一支日军从上海发起进攻,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抗战开始。在上海的日军大肆烧杀,工厂、学校、铁路被毁无数,大批难民死的死,伤的伤,或无家可归,或背井离乡。

(师生参观“罗泾血案”和“罗泾死难同胞名录”图片)

教师:19xx年8月23日,一支日军在罗泾小川沙登陆,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

学生1:“认识”

学生2:我爷爷家就住在那,我曾听我爷爷说起过这件事,而且我爷爷的爷爷就是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的。

教师:随着日军的登陆,罗泾成了蒙难之地,据后来统计,罗泾一地死难同胞就有2200多人,这位顾庆珍老人(照片)就是当年这场灾难的幸存者。这是宝山区公证处出示的公证,老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堵墙。这是当年罗泾一地死难的同胞名录,透过这堵墙,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1:死了这么多人;

学生2:好多人没有名字;

学生3:太惨了!?

教师:我没有去统计这当中有多少老人多少年轻人,有多少妇女有多少孩子,有多少有名有姓的,有多少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的。可是我看到的是2200多个鲜

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这不是地震,也不是海啸,这是战争,这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场屠杀呀。

(旁白)同学们,血债血还,日军屠杀了我们的同胞,烧毁了我们的家园,他们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肆无忌惮。俨然把这里变成他们发泄兽欲的场所。我们岂能容忍!(字幕:浩然正气英雄谱)

一楼《淞沪抗战史掇英》馆内

(师生参观“小英雄方塔就义”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这位小英雄名叫夏秋生,同学们猜猜看,他牺牲的时候才多大? 学生回答:(略)

12岁,12岁的你们在做些什么?

学生1:上小学

学生2:看动画片

学生3:玩超级游戏

教师:12岁的你也许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面对的却是日军的惨无人道的暴行。

学生:“他怎么啦?”

教师:松江沦陷后,日军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夏秋生虽年幼,也对日军产生了强烈的仇恨。民国二十七年(19xx年)腊月某日,在方塔墙身上写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个大字。不久,被日军发现。当天下午,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三公街,强逼居民交出写这标语的人。日军官又把一批少年儿童集中起来,哄骗威逼,可是谁也不说。就强迫写字,终于对出了笔迹,把秋生拖到会星桥上,逼迫着说出是谁指使写的,但始终一言不发。被日军掷入河中,由姐姐救回家。日军官又冲进屋来,把秋生拖到方塔下,背倚塔身,面向南方,被端着刺刀的日军团团围着。日军官用手枪对准他的胸膛,用生硬的中国话威逼秋生,要他讲出是谁叫干的。秋生怒目而视,不发一语。日军威逼无效,就用刺刀将他刺死。时年12岁。

(参观“巾帼英雄茅丽英”图片)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位巾帼英雄是谁?

学生:“茅丽英”

教师:19xx年12月的一个晚上,茅丽英下班后走到南京路附近,被汉奸特务杀害,年仅28岁。

学生:“为什么杀害她?”

教师:她是当时一个妇女俱乐部的主席,年轻的共 产 党员,她利用租界特殊的环境为抗日募捐,却遭到汉奸特务的杀害。

(参观“四行仓库的战斗”模拟场景)

(学生齐读“八百壮士四行壮歌”歌词)

教师:八百壮士的故事是发生在淞沪抗战的后期。谢晋元率领的88师524团第一营于四行仓库阻击日军,保护部队撤离。四行仓库位于租界边缘,日军无法使用重炮及轰炸,谢晋元率部队在此与日军激战五天四夜,后退入英租界。随即被英方软禁于孤军营。八百壮士虽不得行动自由,但仍每日举行升旗仪式,后日英关系紧张,英方惟恐激怒日本,遂禁止孤军升旗,于是谢晋元带领士兵每日举行注目升旗,假想国旗升起飘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你能想象出只有注目礼,却没有国旗的场面吗?那是何等的悲壮!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壮士们只能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埋在心间。

(旁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在保卫这片土地,捍卫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灵魂,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英雄,我们永远铭记!而这样的英雄有何止这些呢?(字幕:众志成城抗敌寇) 二楼《抗日战争与上海》馆内

(参观“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抗战”图片)

教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在上海参加淞沪抗战的主要军队有两支?是哪两支?

学生:“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

教师:对,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参战的是国民党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和张治中的第五军。

(旁白)在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英勇抗战的同时,上海民众,和各界爱国人士都加入了抗战的行列,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浪潮。上海出租车汽车司机举行示威游行;学生抬了担架,驾了汽车,冒炮火到前线抬伤兵下来,大批战地难民,也由上海救济收容。上海租界中医院、舞厅和不少公共场所收容了伤兵,文化界人士也都出来慰劳。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

(参观“上海民众和海内外人士支援抗战)

教师:一二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宋庆龄和何香凝一起带着满卡车的物品,在大雪纷飞中赴市郊真如十九路军指挥部慰问。后多次亲临前线慰问官兵。

学生:“前线在打仗,宋庆龄去那儿不是很危险吗”

教师:是呀,国难当头,对宋庆龄女士来说,个人的安危已经不重要了。宋

庆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作为国际反帝同盟的领导成员,还曾呼吁各国著名人士主持正义,谴责日本侵华。这在当时国际上产生很大反响。

(参观“抗战胜利”组图)

教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长达八年的抗战结束了,19xx年8月15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学们,对待这样的战争狂,你们认为我们该怎么去惩处他们?

学生1:处死她们;

学生2:要他们向我们道歉;

学生3:让他们把欠下我们的一起还我们,把毁掉的房子一个一个建起来。??

教师:战后,盟国方面成立了远东国际法庭,设在日本东京,审判了战犯,宣判了他们的罪行。

教师:回想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罪恶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馆外的临江塔上(字幕:民族精神代代扬)

(师生一起欣赏远处的江面)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那是什么?

学生:油轮码头

教师:这是一个国际级的油轮码头正在建设,日军当年就是从这里沿江而上,发起对上海的进攻的。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洗去了战争的创伤,正发奋图强建设我们的家园,以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馆外纪念钟边

历史已经渐渐远去,如今的这里,幢幢高楼迭起,路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城市正在宝山悄悄兴起。历史不能忘记,未来需要我们去开拓,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回眸历史,在历史的回音中,我们缅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我们感受民族不屈的尊严,这是我们民族之魂,我们要继往开来!

【主要参考文献和网络】

1、《抗日战争研究》19xx年02期“‘孤岛’时期的上海抗日进步报刊”

2、《辽沈晚报》20xx年7月7日“毁家业办大学的东北‘武训’——冯庸”

3、宋希濂、黄维等著《淞沪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 中

国文史出版社

4、陈诚著《抗日战争回忆录》20xx年10月 东方出版社

5、邓贤著《帝国震撼》20xx年08月 湖南人民出版社

6、徐志耕著《浴血淞沪——“八一三大上海保卫战》 20xx年05月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7、百度百科

8、中国黄埔军校网

9、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10、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网站

 

第二篇:走进教学案例研究

走进教学案例研究

作者:陈启浩 文章中心来源:明珠小学 点击数:861 更新时间:2009-3-8

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故事),是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背景理广大教师较为流传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方法之一。面对理论研究的深奥和复杂,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实践工作的教师对从事教育研究常望深长叹,而案例研究的推广、则可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都有大量的“故事”在发生,这些故事蕴蓄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适当的反思,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结论,这些结论不同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结论,它是没有接受现成理论模式的包装,因而带有鲜活生动的生命气息。所以说,案例研究成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育理论中去,再回到

教学中。

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解除疑惑,指出问题,明确方向,这一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案例研究是与同行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提高观看、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水平和实效。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一、教学案例及教学案例研究的特征

1.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育教学事件”,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教学案例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教学案例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是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案例研究的特征

教学案例研究具有微观性、个体性和行动性的特点,易于操作,符合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实际和教研能力。它并不使用特定的假设,也无须验证某种因果关系,研究过程不受限制;教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个体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案例研究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与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二、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

对于教学案例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风格因人而异,形式多种多样,而教学案例研究常见有以下三种。

1.意外式案例研究。在教学教学教师对学生或课堂中出现生成性问题,如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计划变动等,出呼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其问

题比较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的案例研究。在教学中包含着教案或教学过程的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的案例研究。在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教学案例研究的程序

在教学中,除了意外式的案例研究之外,主题式、综合式的案例研究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案例的策划阶段(准备部分)。发现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价值度,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通俗说指定研究方向及研究的方法。

2.案例的展开阶段(实施部分)。尝试解决问题。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解决问题。可随时调整方案的某些环节或删改方案的内容,以求解决问题的效果达到最佳。

3.案例的总结阶段(提炼反思部分)。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把它总结深化,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达到质的飞跃,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4.案例的撰写阶段(定型部分)。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案例要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理合理,材料选取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生动。

这四个环节中,前两个是自我实践的环节,后两个是实践后的认识,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艺术,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案例的撰写

1.目前撰写教学案例没有固定形式,常见的有两种

(1)针对教学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描述。在事例描述过程中,就包含了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反思与评析。案例的标题,就是故事的名称,案例的背景,也就是故事的名称,案例的背景,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原因,故事的描述,是故事发生的过程、矛盾的产生、解决方法和结果,案例的反思与评析,也就是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感受或是经验教训。这种撰写形式常见用于意外式案例研究,文章一般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2)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一般是由案例的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以单独的标题和段落存在。案例标题,是写研究什么问题;案例背景和问题提出,是写问题的来源和分析与选择;案例的描述,是写解决问题方法与过程;案例反思与评析,是写对解决问题反思、评析、总结、提炼等。这种撰写形式一般用于主题式、综合式案例研究,文章更趋于理性。

2.选择教学案例素材的要素

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体育老师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既

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也可以是在教学音像中寻觅;还可以从电视、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中观看、收听中去收集素材。

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什么样的教学才能作为案例素材呢?

一是要典型。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着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

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三是寓意要明确。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提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3.撰写教学案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容要真实,情节完整。教学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教学案例表述方案要流畅,详略地描述一个教学事实,而且要有典型教学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观点。当然在这中间,对事例的点评与分析也是必要的。

(2)主题要鲜明,要有启发性。教学案例描述的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主题要鲜明突出,不管是教学策略还是关于师生关系或学生行为都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要求,具有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使大家要更愿意接触这样的案例,并从中受到启发。

(3)评价要合理,分析要准备。教学案例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要有对以往行为决策的评价,包括自己的反思或集体讨论分析的结果,以便为新的操作行为决策提供参考。可见,教学案例需要对面临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

撰写一篇好的教学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以实际教学情景中出现的为基础所展开的讨论。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境的记录,是教师教学成就与成长的记录,是进行教学学术探讨的支点,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源头。

要保证课程改革在操作层面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核心的问题依然是一线教学的理念问题。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以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为专业,因此,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不是为了理论的本身,而是以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落实和推进课程改革为目的;不是为了求证某些教育命题而研究,而是为了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学习。因此,以叙事的方式,再现教学实践时空中发生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反思中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是一线教师最适宜的研究思路。

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学习新的理念,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要善于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身边的“故事”,捕捉教育教学中的灵感;要善

走进教学案例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