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观后感

一、剧情介绍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二、艺术手法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城南旧事》中,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使用是得当的,英子(沈洁)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语言逊色;宋妈的朴实、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

清代文学家梁廷楠在《曲话》中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影片《城南旧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国美学传统中这一最高境界。??

三、观后感想

英子是童真正气的,于是有了她小大人似的对宋妈说着“人家丢了东西你还热闹”; 英子是纯真真诚的,于是那位“哥哥小偷”把这位素昧平生的小姑娘当好朋友当小妹妹拉家常;

英子是生动而性灵的,于是她会自己跑去医院看爸爸,也能够体会宋妈对小栓子的思念,也愿意在小栓子来的时候把自己的板凳借她,亦会在得知小栓子爸爸非人的所作所为后对他吐出一句:我恨你; ??

时隔多年,再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点滴——不过高中看的是书这次是电影。电影的穿透力对我而言更强一些,也许是我道行还不够,书里很多东西没来得及好好品味呢。 而电影里英子真的十分童真可爱,那个小偷还是张丰毅初入行不久饰演的吧。 那一小段让我尤其感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又要维持一家生活,尤其有一个很乖的小学

刚毕业的弟弟,身不由己当起了小偷,碰上了捡球的英子,“你分得清天和海吗?我分不清天和海,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风声正紧却愿意对一个小女孩到处自己处境,也许是由于心中苦水无处倾倒吧,也许是英子

的纯真让人不忍用谎言糊弄,也许??总之他们就这样几次见面,有点老朋友悠悠的恬静。 高小毕业那天,英子几次碰见那位哥哥和弟弟,无论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那天的哥哥很快乐,看到英子妈妈在旁边掏出钱袋买东西而画面切过的另一边哥哥在给弟弟套小玩意,我突然很感动,也许自己给不小亲爱的人最好的东西,但总会给他们自己力所能及之内的所有,这样的融融亲情便是人间至暖吧,我想。

可最终小偷还是被抓了,因为英子给无意中给便衣警察的钟件,英子和那位“弟弟的哥哥”的最后一面就像是两个久远的朋友,一切尽在无言中。

生活总是会有让人无奈的地方。

宋妈长期在外帮工,对自己孩子的思念可想而知,夜半哄英子的弟弟睡觉时口口念着“要弟弟不要我家小栓子”??这一切都在宋妈没看见小栓子而后又得知栓子死了,丫头给了人,宋妈的眼泪一下喷涌而出。

英子对栓子他爹说:恨死你!

英子是个很聪明很爱问为什么的小女生,灵动精致。可有时候她也会对一些一属于大人的情感与事故有点敏感,也不知这样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好还是不好。

英子和小栓子有截然不同的家庭,最终宋妈还是骑在骆驼背上回到乡下,不知道他们找到丫头了没,或者,很快就能再生出另一对小栓子和小丫头了。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象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第二篇:影评城南旧事

评《城南旧事》

之前,只是依稀知道,这是一部很盛名的电影,却一直没有看过,因为我有一种逃避旧事的情结。旧事,回忆起来应当都是悲伤悲凉抑或悲戚的。

《城南旧事》是以主角小英子的视觉,讲述可曾经发生在北京城南的一些故事,都是小老百姓的故事,以小孩子的感官来感受,曾经听一个文人说过,小孩子看不见悲欢,不懂离别,其实,我觉得,对于悲欢离别,小孩子永远是敏感的,只是小孩子亦有小孩子的无奈。

这部影片以小英子的视觉,讲述了秀贞、妞、宋大妈、贼几个的故事,当然,还有她自己家的家事,看起来不显凌乱,就好像是坐在北京胡同口,听着天桥下的说书人抑扬顿挫,老北京的风情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城南旧事》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特别好,就像秀贞跟小英子讲她心上人那段,镜头随着秀贞的讲述移动,秀贞心上人并没有在整部片子里面出现过,却让我们仿佛看着他,提着箱子跟着秀贞的父亲走进了秀贞家的院子住下来。秀贞讲这些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幸福,然而,她是“疯”女人,没人愿意听这些胡言乱语,只有还是小孩子的小英子听,也只有她相信她说的话。那一段,秀贞幸福的表情和小英子瞪大眼睛好奇的样子用蒙太奇手法剪辑在一起,更有一种一个在回忆,一个在窥视回忆的感觉。

有人说,《城南旧事》,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是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深深赞同的。在教室看到老师放这部片子的片段的时候,我是被那骆驼的铜铃说吸引了,回来看整部片子之前,便上网查阅了一下大家对这部片子的评价。著名影评人凌梦的说法在我看完整部片子之后与我内心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凌梦说,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我觉得,整部片子,其实是诸多个离别的故事组接在一起的。各种离别,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显得无能为力。一个个人物在小英子的生活历程中出现,相熟,然后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离开。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

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那个离别场景的表现我尤其喜欢,电视剧名字叫《逆水寒》,在最后,戚少商没有跟息红泪回毁诺城,他说自己要留下来接替铁手的位置,当神龙捕头,说自己的命早已不是自己的了,是那些死去的兄弟的。息红泪明白,戚少商是要用自己的余生去偿还顾惜朝造下的那些罪孽,所以,只是很悲戚的对戚少商说,毁诺城永远站在他身后等他。不过是短短的几段对话,生离得让人无奈,一个大公无私的大侠和一个痴情的江湖第一美女跃然于我们的眼前。我是喜欢这个离别的,因为我从中看到了那种淡淡的忧伤,不重,刚刚好。

《逆水寒》的那段离别是用主角的语言搭起来的,然而,《城南旧事》的离别却没有一句对白,画面以静为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对北京城南的不舍,父亲死了的悲痛,对未知的迷茫与担忧。没错,一个小孩子,她是有这些情感的,不过是大人从小孩

子变成了大人,便忘记了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的情感。戚少商和息红泪的离别是台词堆起来的惨烈而哀绝,小英子的离别则是画面与声效组合起来的钝痛,一丝一丝的,毕竟,离开后,或许又是一个新天地,会有新的朋友新的生活。戚少商和息红泪的离别是一种绝望,小英子的离别是怀着不舍难过的心情在和过去,说再见。

《城南旧事》全片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也造就了《城南旧事》的老北京韵味。

这只是我看《城南旧事》第一遍的观感,我打算还在多看几遍,第一遍主要看的是故事,结构、拍摄手法、特效运用、剪辑等我只看到了一些皮毛,我想,再多看几遍,便会更深层次的理解整部片子。总之,这是一部好片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