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观后感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观后感

双乳镇中心小学六(2)班:廖卫欣

指导教师:王传兰

今天,王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叫做《兵临城下—-决战要塞》的二战电影,引得我感慨无限啊!

电影的内容说的是一九四一年苏联卫国战争初始,在现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界的布列斯特要塞,德国人不宣而战,突然袭击,而苏联人毫无防备,开始被打得晕头转向,后来英勇抵抗,最终八千人在外无救兵,内无弹药粮草的情况下,除了部分妇女儿童及少数人投降活命外,全部战死的悲壮,惨烈故事。虽然是失败,但仍然让人唏嘘不已,真实的展现了战争的场面。

战争是什么?那就是瞬间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就是到处的残垣断壁,一片废墟;那就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那就是残肢断臂,血肉横飞;那就是哀嚎遍野,命悬一线;那就是生死搏杀,你死我活。战争通常都是无情的,但人却绝对不是没有感情的动物,为了烘托人性在战争中的伟大,影片在有限的时间里,也给观众呈现了父女之情,夫妻之爱,战友之义。这些情感在整部影片中展现的时间并不多,却让人唏嘘不已,凸显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

有些同学在影片快结尾时,听到旁白说少女阿莉亚和她的家人以及要塞内的老弱妇孺都在被德军俘虏后枪杀了,不禁唏嘘道:原来他们最后都没有活下来啊,这竟然是一部悲剧啊!是的,战争从来都不是一部喜剧,让我们共同祈祷这世界还是多些阳光、多些和平吧! 1

 

第二篇:兵临城下观后感

前天晚上看了苏联关于二战的影片《兵临城下》,感慨许多,现在写一些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实,两年前我就看过《兵临城下》的海报宣传,了解剧情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一个杰出的苏联狙击手华斯理射杀了大量的纳粹德军,使德军士气造成重大挫伤,更重要的是使德军士兵心理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德军为重振士气,从柏林调来一个枪法百发百中的狙击手教官高宁少校,来猎杀华斯,于是一场惊心动魄,顶级狙击手之间的剑锋对决开始了,这不仅是枪法高低的较量,更是机智和意志力之间的决战。

但前天,我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留下印象的不是两个猎人之间的厮杀,而是倒在血泊里的苏联士兵。

在那场激烈残酷中,一大群奔赴前线的新兵,像非洲奴隶一样拥挤在破船里,被军官“看押”着运往战场。中途德军战机来袭,炮弹,子弹如雨倾下,而船上的苏联士兵毫无掩体,不少人像靶子一样被击中,这时,有好几个士兵因害怕而往河里跳,军官凶狠的呵斥士兵不要“逃跑”,还用抢打死了那几个跳水的士兵,看到这,我心里一惊颤。

新兵运到了战场,军官们给新兵发枪弹,可武器不足,有的士兵只能领一条步枪,有的士兵只能领几发子弹,军官高喊着,“冲锋的时候,没枪的士兵跟在有枪的士兵后面,有枪的士兵倒下了,没枪的士兵就拾起枪,继续向前冲。”

战斗打响了,军官叫嚷着为保家为国而战,新兵英勇向德军的阵地猛冲,可他们的对面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苏军的武器相比太落后了,德军机枪横扫,新兵们还没冲上德军跟前就倒下了一半,剩下的新兵知打不过就往后退,苏联军官们骂他们是懦夫,叛徒,就用重机枪扫自己的士兵,那些退回来的士兵差不多被自己人射杀光了,看到这,我的心很沉重,感觉那些军官是一群冷酷无情残忍无人性的家伙,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没有一点善良之心,没有一丝人情之意,竟拿自己的同胞下刀。

我知道临阵脱逃是懦弱的,但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靠硬冲,靠拼命中用吗?那是把士兵往绝路上逼。

所以我还是欣赏中国的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原则是自己不吃亏,保存实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求子身之发展壮大。

也许苏联靠着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向前硬冲的精神打败的强大的号称天下无敌的德军,但苏联红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军民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多么沉重的数字啊!就连斯大林就说:“我们战后平均每个家庭少了一双筷子”。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是一个个悲痛的家庭,那是一个国家永远的伤痛。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和平是可贵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希望大家能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珍爱时间吧,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