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自我剖析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自我剖析

姚村乡中心小学 田福霞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就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过这样的概括: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是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清晰,思维更深刻,想象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教学。

首先,通过利用一段导言创设一个紧张、激烈的战争情境,既是对前文的回顾,又引发了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在体味人物崇高精神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用这种美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次,课堂上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学生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他们无法理解战争的残酷,也就无法理解董存瑞“舍身”的做法。因此,在学生对董存瑞“舍身”产生质疑的时候,我利用影片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帮助学生了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经过,体会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

最后,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都予以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优点:

1.虽然上课伊始有一些紧张,出现了失误,但能及时调整情绪,走出失败的阴影,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教研使我在成长!

2.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写的时间,力图体现以读促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堂上有生成,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不足:

1.备课不够充分,预设的不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不能及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引导。表现出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缺少锻炼。

2.课堂上随意性的语言较多。

3.语言训练较少

 

第二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

、 今天我读了《董存瑞舍

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解放了隆化。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了。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绝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

《董存瑞炸碉堡》读后感

读了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后,我的心里一直不能平静,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董存瑞出生在现在的河北省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上几年学就辍学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八路军,在当兵的生活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机制勇敢的小战士,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在一次我军与敌人的战斗中,为了炸敌人的碉堡,他抱着炸药包到桥下,可是没有支架,他想用枪挖洞放炸药包的时候,这时冲锋号响了,许多战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为了减少战士的伤亡,他不顾一切的用自己的双手举起了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献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虽然我们现在处在

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还有我们的任务,为了我们国家以后的繁荣富强,为了科技的发展,为了以后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学习,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