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要来了观后感

观后感

本集主要讲述了Justin Rowlatt来到南部非洲,考察这里的中国移民现象以及中国对该地区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客观的角度讲述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融入他们以及中国崛起改变非洲。

当中国工人移民到那,建筑基础设施,国企返修铁路,签订合同,获取石油,中非双方贸易来往密切,中国也帮助着非洲筹资重建家园。除了大项目,还有小型实业家帮助非洲人就业生活,大部分非洲人赞可我们的帮助与付出。 中国人已经让英帝国的殖民基础建设复生,给非洲带去了贸易,繁荣,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实现中非双赢,但纪录片也暗示性给出,中国的崛起不是福祉,而是“变相侵略”,中国人的到来引起了许多争议。旅游业给当地野生动植物带来破坏,例如象牙买卖,政治敏感问题,鼓励暴政,无视津巴布韦的人权问题,赞比亚的本土产业被摧毁,中国矿场的不但安全条件不合格,还存在虐待工人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和谐的声音。

毋庸置疑,非洲只是中国政府全球化战略的一小部分而已,以小见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大国崛起必经之路。经济格局,外交政治,文化“入侵”除了会推动他国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他们感到恐慌。自然我们也将引火上身,引起西方国家多中国的诟病,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思维方面,价值观,信息又不全面,对整个中国缺乏了解,中国背后又没有强大的价值观支持,被西方以“威胁论”来解读,中国将会面临被孤立防范的境地,因而中国政府有必要一直对外强调

“和平崛起”,同时就盟友非洲而言还要具体做到:

第一、在中非问题上中国媒体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二、完善对非洲的援助机制,指定相关法律约束监督华工、华 企的行为

第三、提高驻非洲的企业、工厂和机构应该的开放度

第四、加强中非两地区文化的交流 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祖国复兴的重任,因而中国崛起对我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户籍制度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学业完成,踏入社会,面临各种威胁,我们要做到

一、理性看待中国崛起发展,既要看到我们前途光明,又要了解道路曲折 二、毕业生应该积极调整求职观念,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更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向中小城市,投向中小企业,更多地关注自我创业。

三、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分认识。

总之,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

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篇:《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英国BBC出品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电影描述了中国人的全球化战略在世界局部地区(非洲、南美)的表现以及这些国家和其他国家对此的看法,虽然在整体基调上稍许有些偏激,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个人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二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威胁论”。下面就结合影片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 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

非洲、南美洲历来都是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全面而平等的合作伙伴,也是种我国主要的投资和援助的方向之一,包括我国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个人等在内的主体都在这些国家有很多投资项目和扶贫等援助项目,然而,我们所做的一些别人是否认同呢?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以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一问题的视角。纪录片中,这些国家对待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态度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的肯定,如安哥拉。他们认为:中国的建筑公司正在改变着他们落后的基础设施,这些建筑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中国,他们勤劳朴实,在安哥拉贡献着自己的热量,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可以获得在中国双份的工资。他们在安哥拉是很欢迎的。中国人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另一种是不同程度的质疑或否定,如赞比亚、巴西。赞比亚人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敌视。因为中国人在赞比亚的经济活动扰乱

了当地的经济秩序。他们认为中国人在当地生产的商品廉价但是劣质。在自然环境方面,中国人在野生动物方面的需求是当地野生动物被残杀的重要原因。中国是此类奢侈品的最大消费市场。巴西人认为中国的确给巴西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但是廉价劣质的中国货同样扰乱了当地的市场秩序。片中以当地最有特色的比基尼为例。同时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出口国,开采铁矿和炼制铁矿破坏了当地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影响了以亚马逊森林为生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整体上,在巴西的上层社会在中国和中国人在巴西投资的问题上是比较欢迎的,但是在下层民众,尤其是印第安人看来,中国人简直是强盗。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分歧与矛盾的根本点在于我们在推行全球化战略时能否做到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与改善当地的民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某种程度讲,这同一些国内深层次矛盾的引发是如出一辙的。因此,在推行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时不应该片面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否则,人家会认为中国帮助非洲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并不关心非洲人民的福利。中国应该在对外政策上高擎"道德旗,让他国的人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诚意,其他国家才可能诚心的欢迎和接纳中国。如果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粮食、工业化、卫生和就业问题,当地人民对本国政府的支持程度就会提高,非洲的政局会更加稳定,政府治理会逐步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自然会更快更好。民心所向,中国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显著提高,因为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实惠。非洲国家的政府在民众的支

持下,会更加支持中国。

二、 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威胁论”

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也提到了美国人对待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态度,与近年来的的态度保持一致,即“中国威胁论”: 美国人认为中国在一些老工业上的发展势头迅猛,加速了美国钢铁的产业的落寞。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以孔子学院为代表,在美国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美国民众认为这是在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念,将会导致美国价值观的沦丧。在美国上层更多的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将在十年内超过美国;中国的军事实力在扩张,超过了正常的国防需要,冲击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

虽然我们常常说美国人老爱用“中国威胁论”去拉选票什么的,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但客观的说,中国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必然会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秩序造成相当的冲击,其影响必然是世界性的,多领域的,各国政府和人民都会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世界上一部分人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当更好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协调,以合作共赢的结果证明“中国威胁论”的错误。同时,中国威胁论”是冷战思维鼓吹者的产物,我们应当提高警惕性,对此进行批评,但是不能以冷战思维应对冷战思维。此外,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战略的制定与实行,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人民更多地认同中国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理念,最终实现我们在良好外部环境下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