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驴迹:北京植物园游记

记录驴迹:北京植物园游记

难得空闲,便随了早就想去北京植物园看看的心愿。植物园位于香山脚下,西山卧佛寺附近,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区组成。

我坐上开往香山的公共汽车,一路春花烂漫,阳光明媚。来到北京植物园南入口时,我不禁感叹这座植物园的雄伟气势:北京植物园三面环山,依偎在香山的怀抱,就像山中一颗璀灿的宝石,园内古朴幽静。

大门不远的地方,有几株参天大国槐,墨色的树干苍劲有力的支撑着葱郁的树冠,疏密有致。北侧台地建有一座六角亭,座下潺潺流水在几组巨石中流淌而下。中部一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这就是“国色天香真牡丹”的牡丹园。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以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增加了园林古朴高雅的情调,四周翠树环绕,让喜阴的牡丹茁壮成长。园中的牡丹依地而种,一丛丛,一簇簇,株形端庄,花姿典雅,雍容华贵。牡丹花大小不一,或如盘锦,金黄的花蕊跳跃其间;或如玉碗,雪白的花瓣若雪莲绽放;或如蟠桃团团紧裹,只在顶端露出一抹淡淡的粉红,晕染开来。牡丹园里牡丹颜色很多,“脂红”雍容华贵,秀韵多姿;“魏紫”好似娥娇,妩媚动人;“姚黄”粉嫩如绸,花团锦簇;“白鹅” 皎如月光,宛若白玉;“赵粉”翩若仙袂,粉紫如纱;“二乔”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垂头蓝” 翘首凝思,蓝中带紫。置身于这芬芳吐艳的花丛,我也目不暇接了。

出了牡丹园,便到了热带植物园和月季园,园内松柏参天。吸引我的倒不是那些热带亚热带的阔叶植物,因为这些植物在南方看到很多,对于自从生长在南方的我,温室里的绿色植物和鲜花确实让我没有什么意外惊喜了。走廊里的那一树紫藤让我停下了走马观花的脚步,一串串的花瓣垂在错综复杂的藤上,远远看去就象一道粉紫色的门帘,粉紫中又带着一抹雪白。月季园以展示不同类型月季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配置形式为主,造型别致的花架、新颖的布置手法,形成花带、花团和花溪,倒是与古柏苍松相映成趣。

一直以来我的概念中黑色郁金香应该是黑色的,直到我到郁金香花园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郁金香,才知道黑色郁金香其实不是纯黑色,而是深紫黑色,但在花朵盛开时,黑中透红,它有一外美丽的名字叫“夜皇后”,昔日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赞美过她“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在这缤纷的郁金香花园里,她显得那么高贵和独特。园子里其他颜色的郁金香有如火如荼的红色,灿若碎金的黄色,妩媚多娇的粉色,冰清玉洁的白色,郁金香的花冠就象一个王冠,它的茎叶就象一把宝剑,这代表着爱情的花儿此刻正迎着春光尽情绽放。

在搜索攻略的时候,下载了一款驴迹导游,看介绍早就知道昆虫馆里展览着各种昆虫标本,所以我顾不上继续欣赏五彩缤纷的植物区,直奔昆虫馆。昆虫馆里娄蝴蝶馆最精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虽然静静地呈放着,但透过它们飞舞状的翅膀,能想到它们宛如快乐的精灵,翩翩起舞。蝴蝶标本的品种很多,我不时用数码相机拍摄喜欢的蝴蝶。

植物园内的名胜古迹不少,有卧佛寺、樱桃沟、隆教寺遗址、“一二·九”纪念亭、梁启超墓地、曹雪芹纪念馆等。我看着驴迹导游图想着到哪里,心里最想去的是曹雪芹纪念馆,因为那是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地方,多少红楼儿女的情长意短是在此写就的。那就去看看吧,后来又去了 卧佛寺,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寿安山麓,它创建于唐贞观初年。走进卧佛寺,古树参天绿影婆娑,树下绿草如茵。寺院三进三层,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到了卧佛殿。寺内已没有佛家弟子,但殿内的造型布局却能让人看到昔日的繁华,上方的匾额写着“得大自在”四字。殿内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佛祖安卧在正殿的床榻上,神态安祥,他正在向弟子

们嘱咐着后事,或许他临终前仍在惦记着需要普渡的芸芸众生吧!

从卧佛寺出来,已快到夕阳西下的时分了。远眺着这绿叶成荫的植物园,我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驴迹导游的温柔解说下,我走出了大门,回头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深深地印在我心里。

 

第二篇:北京植物园简介

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近150万株。收集栽种植物3000余种,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全园以植物展览温室为中心,共

北京植物园简介

13个展室,栽有15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石头花、光棍树、舞蹈兰等珍贵植物。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区组成。

牡丹园

该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栒子园。牡丹园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牡丹品种,保存牡丹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类、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知识。园内收集栽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芍药220种、6568株,分别引种自山东荷泽的赵楼、李集、何楼、洪庙、邓庄以及河南洛阳和甘肃天水等地,为北京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牡丹专类花园。园中的建筑和小品富于变化,使该园颇有自然山野之趣。此种设计满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需要。

本园南入口处有三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国槐。北侧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组山石,上镌“粉雪千堆”四字。园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烧瓷壁画,壁画长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于《聊斋志异》中“葛巾.玉版”篇。壁画对面为一两层阁楼,名为“群芳阁”。

芍药园

位于牡丹园西部,园内于西北高坡处建红柱朱顶“挽香亭”一座,并点缀有仿木花架、浩态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势改造,形成芍药畿、倚红坡和精品赏花区,在较小的面积内,创造了富于变化的赏花空间,展现了芍药花“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的独特观赏性,形成专类芍药园规模。截止到19xx年,收集了220个品种,种植了3568株芍药。 月季园

该园位于植物园东部南端,南邻香颐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到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公顷,建成于19xx年5月。 中部是音乐喷泉广场。广场为沉床式,圆形,直径

40米,面积1256平方米。中间为暗设的喷泉,喷水高达7米。造型别致的花架、新颖的布置手法,形成良好的垂直绿化效果。植物配置注重整体效果,品种区、月季演化区,形成花带、花团和花溪。藤本区在轴线上矗有月季园主景雕塑--花魂。月季园除展示各种月季外,还配植有新优植物金山、金焰绣线菊、紫叶矮樱等15种。

木兰园

位于卧佛寺前坡路西侧,南接海棠栒子园,与宿根花卉园隔路相望。19xx年始建,19xx年建成,面积0.84公顷。此园北部,以高约5米的挡土墙为屏障,形成了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木兰园采取规则式的设计手法,布局整齐,园路十字对称,中心一长方形水池,东西主轴线上置两个带状花坛。沿绿篱以十字对称的种植手法分隔空间。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白玉兰、紫玉兰散植在绿篱后的草坪上。草坪上还栽植了华北落叶松、白皮松等针叶树,以增加冬季绿色景观。北部背风向阳,靠山坡栽植了大叶黄杨、广玉兰、蚊母等几种常绿阔叶树。南半部的草地上,19xx年栽植了自美国引种的新优植物红王子锦带、金边紫叶小檗、雪山八仙花、贝雷茶条槭、花叶锦带、金叶西洋山梅花、欧洲卫矛、金叶风箱果等。南下坡还种植了紫叶稠李、金叶接骨木等。本园收集栽植了木兰14种,118株,其中珍贵品种有黄山玉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宝华玉兰、凸头玉兰。南下坡有长春玉兰、紫玉兰等。4月初,木兰盛开,玉树银花,似碧玉雕成。

梅园

梅花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极其悠久。梅园是正在建设中的以栽植、欣赏梅花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梅园始建于20xx年,占地6.1公顷,分5个区域:入口区、水景观光区、山林游赏区、庭院精品区、退谷访胜区。本园利用樱桃沟三面环山、北阴向阳的独特小气候栽种抗寒梅花20余个品种,有垂枝梅、单杏梅、丰后梅、美人梅、绿萼梅、重瓣跳枝梅等。梅园的建设因地制宜,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并结合周边环境,以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卧佛寺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寿安山麓。创建于唐贞观初年。寺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筑。走进卧佛寺,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内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身长5.3米重54吨。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这尊塑像表现了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这组佛像,铸造精致,体态自然,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樱桃沟

位于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园”,因富于野趣而著称。沟内溪流清澈,怪石林立,鸟鸣声声,平添了山谷幽静的气氛。樱桃沟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北京近郊一处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在这里蔚然成林,还栽有玉铃花、青檀、红松等珍稀濒危植物;“红叶招鸟”工程更是为保护区增添了几多生机。尝一尝樱桃沟清凉的泉水,听一听“石上松”、“元宝石”神奇的传说,会令您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美意境。

科普馆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建于19xx年底,座落在植物园的南半部。总占地面积0.5公顷,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可布展墙面近600平方米。总体分为教育区和服务区两大部分,其中教育区分为展览区、培训区和参与制作区;服务区分为后勤区和休息服务区。馆内由主展厅、资料室、电教室、实验室、标本室等组成。是向人们普及植物知识、宣传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

主题:

北京植物园植物科普馆致力于普及植物和环境科学知识,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认识植物园在保护物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环境、生态问题的关注。

科普馆还是人民群众学习园艺技术的场所。

湖区

20xx年建成的植物园湖区景观,水域面积约10余公顷,蓄水达10多万立方米。湖区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运用了叠坝、溪流及浅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连为一体,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换景。20xx年北京植物园为了恢复樱桃沟自然风景区原始风貌,又进行了北京植物园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绿树间出现了八湖争秀,流水淙淙的难得景象。尤其是断流多年的京西名胜樱桃沟,又重现了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这一堪称人间仙境的优美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叠水、溪流等动静结合、大小不一、空间富有丰富变化的难得的优美水景。 梁启超墓

位于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墓园,西部为附属林地。

墓园由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墓园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100米,面积4300平方米。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栽满松柏。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故又称梁新会。1889年中举,次年入京会试未中,此后始注意西学。1894年再次入京会试中,适逢清廷割地赔款,与康有为一起联合1300余名来京会试的“举子”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1898年6月参加戊戌变法,成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清亡后曾出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晚年著书立说,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平生著述约在1400余万字之多,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19xx年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后即葬于此。

墓园内北墙正中平台上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高1.08米,宽2.75米,长4.52米。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宽2.18米,厚0.71米。?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个大字。碑阴刻“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女适周、思顺、思庄、思懿、思宁,媳林微音、李福曼,孙女任孙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两侧各有一段带雕饰的直角形衬墙。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是梁启超生前遗愿。梁曾嘱咐他的子女,将来行葬礼时,

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题新会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阴记我籍贯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妇名氏、孙及外孙名,其余浮词不用。平台下的柏林中,甬路东侧为其弟梁启雄之墓,甬路西侧为其子,炮兵上校梁思忠墓,女梁思庄墓。梁思庄为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其墓碑的碑座为八册巨书石雕,设计颇具匠心,寓意深刻。甬路再西侧有一精美小巧白色的八角石亭,四周辟有洞门,周围建有平台,穹顶雕花瓣图案,亭内空无一物。原设计亭里立一尊梁启超纪念铜像,后因财力不足未果。

在墓园的前方不远处,砖砌甬路左右各立一座造型优美、挺拨凝重的清康熙年间的皇族墓碑。这本是梁家从没落的皇族墓地买来的废碑,准备磨掉旧碑文重刻新字,后也是因财力枯竭无力镌刻碑文而弃置于墓园内了。后植物园将石碑立起。

梁墓于19xx年2月24日由其后人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全部无偿交给北京植物园。移交的内容包括:土地1.8公顷、各种树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竖起的碑石及碑座两套、围墙380米。植物园接收后,按规划对梁墓进行了整理建设、绿化美化,使这座荒凉的墓园,恢复了昔日的幽静肃穆,供人们凭吊瞻仰。

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红楼梦》已流传两百多年。根据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诗人的描述,曹雪芹晚年著书的“黄叶村”,与正白旗附近的古迹极为吻合。为了表示对曹雪芹的敬仰,我们择正白旗一隅,将黄叶村艺术地再现,供游人参观、游览。黄叶村占地1.8公顷,矮篱环护,石径蜿蜒,小巷幽深,别具风韵。村内辟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箭场、古墩,建有茶馆酒肆,一派山村农家气息。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蓠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曹雪芹纪念馆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红楼梦》的成就、研究、影响,力求做到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 展览温室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占地5.5公顷,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其面积比昆明世博会温室还大一倍,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大手笔。

温室分为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和四季花园等,展示热带、亚热带植物3100余种,展示独木成林、绞杀、板根、老茎生花等奇特现象。展览温室是进行植物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进行植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国50周年的重点工程,位于植物园中轴路西侧,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占地5.5公顷,投资2.6亿元。展览温室建筑设计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以“绿叶对根的回忆”构想为设计主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根茎”交织的倾斜玻璃顶棚,仿佛一片绿叶飘落在西山脚下。展室植物布展设计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承担。展览温室地下基础于19xx年3月底动工修建,主体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将于19xx年5月完成,20xx年元月1日对外开放。展览温室划分为四个主要展区:热带雨林区、沙漠植物区、四季花园和专类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种60000余株,为群众提供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学习科学知识、具有较高品位的游览点。同时,又是进行园艺研究和国际交往的场所。展览温室工程荣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20xx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北京市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大型展览温室植物引种与设计的研究”课题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