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会无期观后感

电影后会无期观后感

电影后会无期>观后感

走进电影院周末早场《后会无期》,初始的原因只是:经历过磨砺,成长成熟之后的80后少年-韩寒,对世界对理想对生活现在的态度和理解是什么样的?已经提前听过了的主题曲,朴树演唱的《平凡之路》实在是喜欢;一个人跑去看场电影的时间、心情和影片不是容易凑到的。

现在,电脑中循环播放的还是《平凡之路》,忽略掉歌词,仅仅是旋律就还能停留在影片带给我的一种氛围:青春,无可避免的就这样走远了,任你怎么追赶,总有人事会及时提醒给你真相,但同时“平凡之路”又何尝不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呢?从接受的那一刻开始,慢慢总会发现生活所给的“欺骗”、“教训”的最里面,总还是有些许>温暖和善意的,爱,在!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不压迫的电影节奏、画面、台词和音乐,没有把我罩住,留开一点点距离,慢慢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带着我一起进入到旅行者的过程中;演员的表演,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克制的释放,少了形体、表情甚至是服装、背景上的吸引性,压住步子,慢慢地表达,是我喜欢的方式,特别袁泉一个难得的通透、敏感的女演员,说出来的气质和吸引力,过目不忘;再有就是最后的片尾致谢部分,因为等着片尾曲,近1/3的观众并没有亮灯退场,也就一起向着整体项目团队诚意敬礼了。包括电影中不当的烟草和驾驶的提示。(当你自己足够优秀时,你的声音才会更多被听到,也更有机会被理解和接受)

记得之前好友分享过的一段话:电影带给你的感动或说感悟,只是借由电影的表达和氛围让你自己内心的那个情绪或说理想被发现,浮现出来被你自己“看到”了而已。再好的导演和演员也不可能传递给你,你自己原本并没有的情感。深以为是,这一段韩寒团队的“旅行者”经历,又令到我有什么新发现呢?

电影工程,就像是管理学,先是技术性的科学,然后才是思想性或情怀性的艺术。片尾处长长的按姓氏排名的演职人员名单,可被想象的航拍、岛上雨景、荒漠行车、空中爆炸等,分分钟镜头后面各工种、各种细节的配合、应变和试错,就像是韩寒自己说的,只有当他默默地、暗暗地准备了很久很久(20xx年),对电影工业的框架和技术都有了基础了解和掌握之后,才敢开始用镜头来讲述和表达他自己最为擅长的东西:关于理想,关于态度,关于生活。然后一趟艰难的旅行之后,也>收获了更多的>礼物:关于友情,关于感动,关于平凡,关于>幸福??

 

第二篇:《后会无期》为何将电影老炮甩身后

后会无期为何将电影老炮甩身后

韩寒的《后会无期》票房还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一个文艺片竟然3天2.2亿票房,首周票房报收2.84亿。

我的微信在几天前做过一个调查:请问在以下中国新锐导演中你最看好谁?韩寒、徐峥、邓超、郭敬明这几个人,得票最高的竟然是韩寒,奇葩吧。

其中很多金句都成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非常火爆的话题,尤其电影中袁泉那句“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韩寒在成都和观众见面时就说,自己这两天被网友的才华所折服,有位网友在他微博评论了一句“有钱就会放肆,没钱才会克制”,让他觉得特别有道理。

当然,也有恶搞体,评论人士方家平在微博上说:说《后会无期》是东极岛的宣传片或大众汽车的广告片还是过了,确切地讲应是一部流氓片,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禁播。宾馆开房被骗,嫖客爱上妓女,三次出现男人野外撒尿镜头,还有什么“命硬不敢说,命根子才真的硬”等韩寒式流氓语言。这部电影怎么审过的,我想和总菊谈谈。

知名影评人韩浩月,有句点评很有意思:有人说,以《后会无期》为标志,传统电影思维已经彻底落伍,电影市场迎来了观众更新、创作理念革新的时代。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从徐峥、赵薇的电影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国产电影市场就进入了谁也看不懂的时期,更多非职业、高票房导演的出现,让电影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件频出。郭敬明和韩寒这两位80后作家介入电影圈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电影营销方面,完全将电影老炮们甩在了身后,电影业正更多地被新人导演所引领,“新电影人”对市场的刺激,正在掀起连锁反应。

又一个外行杀入电影行业,甚至将电影老炮们甩在身后。为什么?

1、不只是讲故事,而是制造逼格。《后会无期》是一个很有逼格的电影,“情怀”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一个很大的卖点。而且,这种外行也有一个标签,那就是代表“新电影”,跟过去传统导演形成了鲜明的区隔。你是不是想到了锤子?

韩浩月:每个“新导演”都能够狠捞一笔票房,在于观众需要新鲜感。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已经带不来新鲜感,单凭片名就能揣摩出他们要拍什么。同样地,北上的香港导演也乏善可陈,对内地市场的迎合让他们失去了自我。而那些从来没当过导演的明星,被寄予了厚望,哪怕公映之后被证实电影质量不过如此,仍阻止不了观众继续把视线投往下一位蠢蠢欲动的新人导演。

2、不是广告轰炸,而是社交病毒传播。

韩寒《后会无期》电影甚至出现了一个“依然体”的造句。7月4日,韩寒在微博上首发电影《后会无期》海报,并配上了这样一句充满韩寒式哲理的宣传语:“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此语一出,立刻在网友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引爆,在24小时内,斩获了16万条转发,3

万评论和12万点赞。估计,韩寒的微博、微信营销也有幕后推手。但最关键的是,韩寒最懂这套新玩法。

“爱过无数女子,依然单身至今”、“饿了很多天,体重依然不减”、“读了很多年书,依然是个学渣”……这些让人欢乐不已的“依然体”,都是出自网友之手。

3、不只是营销,而是参与感。

有人批评:“新导演”的特长不在于电影而在于营销。从赵薇动用多年圈内关系推动《致青春》成为话题电影,到韩寒用尽网络营销新手段炒热《后会无期》,“新导演们”更像一个个营销高手而非创作达人。在整个作品的链条形成中,营销被放在最前端,而作品却成为最末端。

我不太认同,这帮新导演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都特别擅长把握用户心理,特别是80、90后的心理。其实,年轻人看电影跟过去不太一样,他们不只是看一个故事,而是需要参与感,他们需要参与到电影的相关体验中。

这帮新导演其实有三个秘密武器:社交营销、参与感、大数据。

类似的故事也在其他传统行业出现,你说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