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低俗小说影评

专业:2011级广告学 姓名:黄梅冰 学号:122612011091 班级:(2)

《蝴蝶效应》《低俗小说》《罗拉快跑》都是情节设置巧妙、结构独特的影片。

《蝴蝶效应》离奇的为埃文设置了闪回的特异功能,由此引发一连串的耐人寻味的改变命运的故事。其中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以后的巨大差别。但是,埃文不是上帝,他只能对自己做出改变,而不能直接改变别人。片子里不断地出现矛盾冲突和转折,来折磨着主人公埃文,也使故事更加曲折,让观众有更多看下去的欲望。刚刚觉得改变完美了,就会出现一个强烈的消极的转折,让埃文重新陷入现实与过去的矛盾中。接下来的就是新一轮的改变,新的一轮的期待。时序上,片子总体说应该是插叙,但又不是完全的插叙,埃文的每个命运都是用顺序的方式进行,但几个命运的衔接就成了标准的插叙了。

《低俗小说》采用的是“环状叙事结构”,影片中各个部分不分首尾,互补结构,开头和结尾相连。例如,开始的小南瓜与小兔兔抢劫的场景,在片尾有呼应起来。这样的结构,被导演用来暗示暴力故事的周而复始,不断出现。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类似影片中的情节总在发生,永不停歇。《低俗小说》还运用了“多角度”,举几个例子:在“香艳故事”中作为男主角的文森,相对于蜜亚在故事中的形象是保护者,可以说是相当正面的角色。但是到了“拳击手的故事”中,文森变成了一个只露了一面就被射杀的无名之辈。再比如:朱尔斯在与文森一起射杀公寓中的人时,毫无疑问其形象是一个“杀手”,但是在影片的后面,邦尼和南瓜头抢劫餐馆时,很明显朱利斯的形象已经不再是“杀手”而是一种拯救者的形象。这样的“多角度”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一起事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有其自己参与到该事件中一系列原因和自身的状态,而处于不同时间和状态中的同一个人,其角色也是大相径庭的。偶发事件对人命运的改变。蜜亚的吸毒过量、布奇和马沙的巧遇、朱尔斯经历的“神迹”以及餐馆里的抢劫等等都是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而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人物的命运。 《罗拉快跑》虚构了罗拉在拯救男友过程中三种不同命运,每一种经过都是虚构,但却都有可能发生。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联系。如在第一段中罗拉不会开枪的保险栓,是曼尼教会她怎样开保险栓,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父亲的时候她已经会使用枪了,这体现了与第一段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片子中,我们看到被罗拉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绑架婴儿,最终被警察拘捕,走向监狱;她同时也有可能因罗拉的擦撞一时驻足,接着偶遇慈善团体,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义工;也有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接下来去买了彩票,竟然幸运地中了大奖,成为富翁,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是未知的。

《蝴蝶效应》《低俗小说》《罗拉快跑》都展现了某些相似的地方,如果过去某种细节被改变,接下来的事情完全会出现另一个结果,从而改变人的命运。但不同的是,《蝴蝶效应》还是太过于严肃,而《罗拉快跑》则是具有相当的娱乐性和可观赏性的,他的娱乐性就在于将严肃的哲学命题彻底的游戏化,甚至包括刻意使用了娱乐性非常强的音乐和节奏。

 

第二篇:蝴蝶效应影评

蝴蝶效应影评

电影讲述一个人患有间歇性失忆,某一天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日记,回到过去,改变记忆从而改变现状。不过,他的每一次回去,都会发现事情会变得更糟,周围的人会活的更痛苦。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其实只需要改一个细节,一切灾难都可以避免。那个关键点就是,电影里的女孩爱他。于是,他就回到了他们最初相见的地方,告诉她,他不喜欢她。等他回来之后,就发现,大家都生活的很好,但他和她,只能擦肩而过,形同路人。

听完这样的简介,我恍悟,原来一直以为会惊悚、恐怖、悬疑、血腥从而一直拒绝观看的《蝴蝶效应》居然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而且还有着日记、记忆、过去、现在这一类的自己格外感兴趣的关键词,如果还悬置不看,实在有些可惜。于是,没隔几天,就打开了这部电影。

一边看着,一边暗暗的感觉到了可惜:我怎么又被剧透了这么多,从而又丧失了一次极好的观影体验。太早知道答案了,真不是件好事!没有悬念,没有猜疑,一路看下来,只有等待,等待看他选择怎样的切合点回到过去,等待看他如何改变过去,等待看见这样的改变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和现状,等待最后的结局——看他如何颠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丽回忆、如何完成现实里的交错,从而铸就一场爱情经典。可是,很意外,也很幸运,我居然看到了另一个结局,在我一直都比较平静比较客观、一直将情感置于电影之外的时候,最后几分钟的不同,却瞬间让我入戏,看完之后又唏嘘不已。

然后,开始查资料,知道了《蝴蝶效应》的结局原来有四个版本,最经典的就是同学告诉我的那版和我现在看到的这版。刚看清楚这一点之后,就很激动的告诉那个同学:我看《蝴蝶效应》了——这一句尚能保持平静,之后就是语发连珠——但是和你告诉我的结局不一样,还好不一样,我这版比你那版的强悍多了!你看的是剧场版的,我看的是导演版的,他最后一次回到过去的时候看到的录像是他出生时的那一刻,于是,他自己把自己杀死了,他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其他人就很正常很幸福了。这也呼应着中间时女巫说,你没有生命线,你根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结局比较残酷,不过,更好一些!说完之后,他先回了一句:貌似是的,不过我更喜欢擦肩而过的。我说:大家都喜欢先入为主的。他解释:不是的,我喜欢看爱情片,擦肩而过的是爱情,你说的那个,就是人生了,好可怕!——你也好可怕,竟然看那样结尾的!

我当然不可怕了,可怕的是导演。短短几分钟的不同,就完全改变了电影的主题和观众的关注点。然后,一个是爱情,一个是人生。我当然是喜欢人生版的这个了,除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外,最根本的还是觉得这样更合电影所想表达的,

一个完整的环,很深刻,当然也很疼痛,可是,却更值得回味和思考。存在还是灭亡,生命是否就是一场徒劳?应该做怎样的选择,维持现状,一直向前走,还是,回头,去探寻一下真相?可是,真相是什么呢,就像那句有名的解释,真相就是剥洋葱,一层一层,眼睛被刺痛的泪水直流,而剥到最后,其实还是洋葱,其实,什么都没有!其实,电影也完全可以在埃文打开录像之时结束,就是电影刚开头的那一幕,只是,我们都不希望看一个没有结果的片段,只是,我们都更渴望得到一个交代。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两个、乃至四个的不同版本的结局。可是,不管怎样,这个本来只有少的可怜的记忆的人,已经拥有了比别人多了很多倍的记忆,然后,要么被记忆压倒,要么将记忆放逐。

最后,两人结局有点俗套,因为同我想的一样,在大街上两人擦肩而过,两个人都是成功的的成人了。想起了苏轼的词,纵使相逢应不识。虽然俗套,却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其实本来就是一辈子。

这就是蝴蝶效应,那个细节,那一年,将一生改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