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被嫌弃的一生影评

电影松子被嫌弃的一生有感 by 库里

经朋友的推荐,看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里,是长女,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妹妹,父亲是在电影中没有交代是何职业,但从性格气质以及装束上猜测应该是知识分子,母亲在家中似乎没有什么地位,出现的镜头极少。松子的被嫌弃其实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也许是妹妹的出生以及患病,让松子成为了一个在家中被忽略的孩子,妹妹的患病使妹妹必然得到了家中绝大多数的关爱,而松子其实这时候正是出于心理学上俄狄浦斯时期,即此时需要从父亲的身上得到认同以及关爱这样一个时期,并需要解决此时期对父亲的性幻想的时期,而父亲对于松子长时间的忽略使松子需要通过不断的讨好父亲才能从父亲那儿得到一点点的关爱,造就了松子形成了一种讨好型的人格,也形成了她的低自尊,通过与父亲之间的互动,可能她心中内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我需要不断的讨好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点点爱,我是个坏孩子,所以不配得到父亲的爱。松子在于父亲的互动中学会了一个鬼脸,对于此鬼脸我的分析和理解是,这是由于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来舒缓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所以松子只能通过行为上的不协调来舒缓以及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攻击性,这就像电影随后所提到的每次在紧张或者受刺激时松子总会做出这样一种奇怪的鬼脸,而这种对自己的感受以及攻击性的压抑又是在家庭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即我不配说出我的感受,我的需要(由于在父亲那里不断的索求却一直得不到)。

松子长得非常美丽,并且职业是一名中学教师,有非常动听的歌声,在常人眼里应该是令人羡慕的人,但是可以这么说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毁了她的一生。她想要快些解决小店老板的钱被学生偷窃的问题而为学生顶罪,假装是自己偷了钱,最后被学校开除,是她悲剧的一生的起点,虽然儿时的家庭关系已经为她的悲剧一生埋下了伏笔。其实松子在人际关系中一直在重复着家庭中与父亲的互动模式,即低自尊的不断的讨好对方,就像在学校偷窃事件中为了讨好校长和管理层而顶罪。在与男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松子由于极低的自尊,形成了一种融合饥渴型人格,总是迫不及待的和对方融合,想要依赖对方,极度的需要一段人际关系来使自己避免孤独,而不管对方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对象,就像是她生命中的那些男人:颓废的作家,混混古惑仔等。而电影中松子的一任男友理发师是一个例外,他给了松子在父亲那里所失去的一切,理想中的温情和爱,而当松子离开理发师入狱后,怀着一种理想化的假想,把这当成了在出狱后的所有希望,而并没有发现其实理发师在松子入狱后一次都没有来看过自己,她把理发师完全的理想化,就像是充当小时候没有被自己所理想化过的父亲一样(理想化父亲是童年时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出狱后理发师的理想化形象瞬间破灭的时候,松子对人生也失去了希望。

也许观看影片的朋友们会辱骂松子傻,不理解她的选择,或者表示一种理解和哀悼。但我想说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松子的一生其实就是在重复着在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的模式,与好坏无关,她自己的意识可能也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像人的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实是由潜意识所控制的,而松子的潜意识模式正是在家庭中与父亲的关系中不断的形成,也正是家庭教育塑造的一段悲剧,希望即将有孩子或者将来准备要孩子的朋友们不要重复这样一种悲剧的模式。

 

第二篇: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

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

摘要:松子的一生是令人讨厌的,而不是单纯、善良的松子令人讨厌。本电影《令人讨厌的一生》以一个女孩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阐释了悲哀与虚伪,同时揭示了伴随人一生的孤独,以及因孤独而产生的堕落,体现了女性的归属需要与爱的需要,并且也对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面貌进行了严厉的讽刺与抨击。 关键词:命运、归属需要与爱的需要、堕落、男尊女卑

某天,在看一大批电影名称时,一个令人压抑、沉闷的电影名出现在我的眼前,这部电影便是《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这不禁让我疑惑不解,这里的“令人讨厌的”指的是“松子”还是“松子的一生”?带着这个疑问,耐心的一口气看完了长达接近三小时的电影。 日本电影《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是有日本作家山田宗树写的小说《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改编而成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担任国中老师的女性川尻松子,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不断被残酷的命运捉弄但仍不气馁的继续追求爱情的故事。松子的外甥遇到她的杀人犯前男友,以及松子过去的好友,轮流通过这两个人的讲述描写松子从小到大的一生。川尻生是一名在东京生活的大学生,有一天父亲纪夫突然造访,告诉他的一位三十年前离家出走的姑姑最近在东京被杀害,这位姑姑便是松子。川尻生接受父亲的委托,到松子的公寓整理她的遗物,进而对松子究竟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产生兴趣。此外,又遇见了被警察锁定为松子命案嫌疑犯的男子,他也是松子的前男友,并真的曾经犯下杀人案。之后川尻生渐渐了解松子充满波折的一生。 纵观松子的一生,不难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也体现了不可违背的命运。松子家中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妹妹,因父母对妹妹的偏爱,松子从小便感到缺少爱与归属感。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希望归属于某一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希望有知心朋友,和同时保持友好的关系;渴望得到爱并把爱给予别人。松子因从小感到不被关爱而产生孤独的感觉,她觉得家人不爱她,甚至抛弃了她,因为松子无法很好的融入家庭。之后因为学校的事件导致松子离家出走,与一系列的男人同

居,只为寻找到一份“在一起”不孤独,可是松子知道死的那一刻也没有摆脱孤独,这不得不说松子有着与《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王相似的命运,越是努力逃脱命运的安排越,是深陷命运的罗网而不可自拔,越是真诚地消除灾难越是临近毁灭的深渊。松子虽然感觉不被父母喜欢,但她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她一直努力用功读书并且按照父母的意愿当上了一名大学老师,完成了父亲对她的期望。从这里可以看出松子对于眼前的现实,她不是默默地接受,而是努力的反抗,然而,松子的人生因想保护学生而被人误会偷窃急剧转下,从此一波三折直至一蹶不振。善良的松子因相信学生而受到牵连,松子不明白现实不会因为你是否善良而对你厚爱三分,现实只是肉食强弱,适者生存。松子这般的不觉悟必然导致悲惨的命运。 松子的命运是一部堕落史,体现了她的堕落与人性的虚伪。松子在学生龙洋一偷窃之后,单纯糊涂的她处理不明,被反诬为小偷,被学校辞退。又和父亲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开始了坎坷多舛的一生。她经历的男朋友最先是怀才不遇的作家,她受尽作家的欺凌虐待和弟弟的不理解,使她无奈之下与家庭更加疏离。之后男友自杀,她成了前男友的朋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的情妇,她以为幸福降临,可事后知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报复工具而已。此时绝望的松子开始自暴自弃当上浴室女郎,纸醉金迷倚门卖笑,虽然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但内心空虚阴冷,并不快乐。后来松子与花花公子小野寺同居,可是后来却发现此人居然用自己辛苦挣来的所有钱保养情妇,一怒之下的松子杀死了小野寺,并因此坐牢八年,这便是松子在愚弄生活的同时反被生活愚弄。杀过人的松子想到了自杀,可是一名面向老实本分的理发师劝阻,松子又与其同居,想要过安稳的生活,可因为警察的抓捕,松子的幸福憧憬又被打破,又绝望到希望又到了绝望。可是松子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向命运抗争,她想着理发师是爱自己的,她又开始了乐观的奋斗。八年的铁窗生涯,松子靠着回忆坚强度日,考取了理发师从业资格,一心憧憬着出狱后与爱人长相厮守的生活,可出狱后,松子看到爱人已有家室,只轻轻说了一句:我回来了,便默默离开。由此,松子的希望又被无情破灭。松子的最后一任男朋友是松子的学生龙洋一,即陷松子一生于坎坷的人。此时的龙洋一已经加入黑道沦为赌徒,但再也不想一个人孤单生活的松子仍与他相爱了,即使挨打即使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仍对他不离不弃。深爱松子的龙洋一最终

锒铛入狱,想到自己未能给松子幸福,甚至只会给她带来痛苦和灾难,刑满释放后的龙洋一没有解释地毅然离她而去,而不知情的松子彻底对爱情失望,不再对任何人敞开心扉。再加上得知妹妹离世与弟弟的残忍、虚伪,她悔恨交加而又心痛万分,同时她明白自己再无归家的可能,她尘封过往独自远走,孑然一身地租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中。从此再没有人生目标,直至死亡。由一位大学教师堕落成为一位令人讨厌孤独的老太婆,这不仅是命运的安排,同样也是松子自我堕落的结果,因为能拯救松子命运的人除了松子再无他人。

影片中同时也体现出了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面貌。所谓男尊女卑便是男性的地位崇高,而女性的地位低下。在影片中,松子面对好色昏庸的教导主任总是意味唯唯诺诺,即使面临性侵的行为,她也是默默忍受而不敢反抗。在之后的校长处理偷窃事件中,本是无辜的松子反倒被教导主任反咬一口,因为有苦说不出,校长也只听取了教导主任与学生龙洋一的话便判断松子偷窃,这种思维无疑是对女性的轻蔑。之后的与作家生活中,即使作家要求松子去做色情服务挣钱养家,松子也是一口答应并付出事件,面对吃软饭的作家,松子也甘愿被打而不敢违抗,因为在松子的观念中,男性永远都是崇高不可侵犯的。影片对于理发师的薄情寡义没有过多的批判,然而呈现的是对松子杀人被抛弃的理所应当,同时呈现的是理发师在知道松子的真实便抛弃给予赞许,毕竟后来理发师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最后的龙洋一,影片中也给了他痴情的好男人印象,这样的坏人给人好印象似乎对于女性的松子不公平,人们同情甚至赞许龙洋一,因为他的痴情;人们嫌恶松子,因为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样是对爱的追求,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很难与日本的男尊女卑没有关系。

《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以琐碎的生活描写告诉我们的是命运、追求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堕落与男尊女卑的社会面貌,从这些反面的刻画中,我们慢慢明白:令人讨厌的不仅仅是命运,更是身处命运中的人。现实总是残酷的,但比现实更残酷的是面对现实而失去信仰时的绝望,孤独总是伴随人的一生不离不弃,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而堕落,人不是因为迎合他人而生活,而是应有自己的信仰,即使孤独也得勇敢的航行。单纯善良并不是一味的懦弱资本,要想留住单纯善良,就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此来保护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摘:《文艺心理学教程》(第二版)童庆炳 程正民主编 第5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