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班级:机械114 学号:08030511436 姓名:程明杰 今天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潮澎湃。电影中的烈士一个个鲜活起来,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对于革命的解读在今天听来仍然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这段历史其实我们都从历史课本中学习过,那时的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意义理解的并不深刻。今天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一段历史,没有这段历史,我们今天可能依然生活在封建社会,受人欺负,卑躬屈膝,一直是别人的奴隶。

这部电影,细腻,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喜欢影片开头宁静的那段告白,她带着脚镣走向断头台的那一刻,出影时间最短,但是却让我最为感动,她在牺牲前说的:“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顿时,我有一种眼泪要冲出眼眶的感觉。 今天的我们其实就是她当年说的孩子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真的不要忘记那些流过鲜血和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坚定的信念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欢笑和幸福。战争的场面看着让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勇敢的抛弃家中的妻儿和一切,拿起捆绑的手弹跑向敌军的那边。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牺牲的事迹,一幕幕不能忘记的场面,深烙在心底!

我常常在心中向自己发问:这场革命所谓何事?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温和的世界??”林觉民说:“革命是给天下人谋求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一句句,无不感人肺腑,而我所感动的真正原因,其实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美好愿望——这是多么美好的、直到现在仍尚未实现的愿望啊!以至于我在心里怀疑,他们的愿望,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的、美丽的愿望而已。那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结果,我迷茫了,迷茫得流下了眼泪。

我们知道,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孙中山,当然,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还是一名医生。他从一位医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发动11次武装起义,失败了再起义,越挫越勇,百折不挠,历尽磨难,其坚定的爱国信念,深深地感动我们。为了给国家留下一个光明体制,为实现最高政治目标推翻帝制,他毅然辞职让位,以总统一职换袁世凯叛清,实现共和制度,其伟大的人格令人景仰,这样的情节只能是由伟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电影情节塑造出来的!可是回到我们的现实,我们扣心自问,现在的生活条件照当时相比要优越得多的多,可我们是否能够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不畏艰险困苦,不畏挫折,为了自己的信念、信仰而坚持到底呢?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无私呢?要知道,在当时,大总统的位置可是相当于皇帝宝座啊,这在现实社会中,还不要说什么大总统的位置,有多少鸡皮蒜毛之事又让多少人为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所以说孙中山先生的境界和觉悟,那是难人可贵的,更非等闲之辈所能及也。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才会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追随于他,为之而献出生命。

也许我们当中的有人会说,自己生错了年代,如果也生活在那种乱世,说不定也将成为这些革命先烈中的一员。其实,我觉得这是遐想也好,假设也罢,都毫无意义。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新的方式去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最后,谨以此片表达我们心中对于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也希望我们这些作为晚辈的,

能够发自内心的去保持对于前辈先贤们的崇敬,并以其为榜样,激励自己,为了那一份信念、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第二篇:《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观后感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班级:******** 学号:*********** 姓名: ***

人们常常在那些伟大的事件过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回首时,方觉其意义非凡。 在1840年之际,中国发生了对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来说无关遽变的事件,尽管后来人们知道,这一年发生的帝国与遥远的的以致不知其名的“小国”之间的恩怨情仇,竟然以莫名的力量改变了中国这一庞然大物两千年的风风雨雨、雷电冰雹、海啸地震都不能使之改变的历史惯性,并深刻影响生活在这片久远辽阔的华夏大地上炎黄子孙的过去现在直到将来。就在这一年之后的在历史的长河里甚显短暂八十年间,中国犹如一辆残破至极随时可能倾覆却又内蕴生机并将外显的巨轮,载着她的众多子女驶过过山车道一般的历史轨迹。

欲想探究一件事物的今生与将来,前世必要细考,内因需查,外因也需要仔细较量。同样,要想对中国那风云变幻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八十年,就应当了解认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轨迹,及认识世界同期的动态,参考这个时代后历史的脚步有走向了何处。

这八十年首先要从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讲起。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竟然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统治阶层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需要交纳高额的地租。大地主又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又加之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而且情况愈发严重,到清朝中期最终达到了顶峰,这种体制严重压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力。文化思想方面的独尊儒术、文字狱、八股等文化专制都是对人们思想的摧残。而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在后期因其保守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放缓,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例如,中国的朝代频遭更迭,中国的一些“盛世“一般总是出现在这些朝代的前期或中期,朝代后期随着统治阶级对下层人们的剥削加重,阶级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

致下层为生存而奋起反抗。历代上层所进行的改革多是加强统治阶层对人民控制和集权程度,而不能改变历史重蹈覆辙,并最终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的僵化,北宋时期王安石领导进行的改革非但没在当时被认真执行,更被后世所唾弃,致使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处于畸形状态,不能正常发展。生产力停滞不前。

到清末年的嘉庆、道光年间,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腐朽破败边缘,国内潜伏众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只等有力量对她进行最后一击。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经过从16世纪至19世纪的产生、发展,走向对外扩张的的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是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标志着古老封建的中国开始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直接剧烈冲击,和中国封建主义走向穷途末路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经济侵略是中国遭受苦难深重,中国人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这种侵略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些改革和抗争主要包过以下几个部分: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合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确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的指导思想喜爱,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而且,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依赖外国,他们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此外,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许多官员借管理企业中饱私囊,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行。

维新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其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他们不

敢否定封建主义,只是幻想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而且,他们还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国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虽然表面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是为了乘机扩大在华侵略势力,因此,都落空了。此外他们脱离了群众,没有人民的力量做后盾,故注定失败。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但它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看,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首先,它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且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些改革与抗争尽管确定有其进步意义,但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也就是说它们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也未能将中国人从深重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当它们给后人留下一笔可观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遗产,为后人部分指明了方向。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曾经的那些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像秋瑾、徐锡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人,他们的探索精神已为后人所继承去建造美丽的新中国,他们也注定将被我们永久仰望、纪念、感怀。

另附诗一首: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