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河观后感

电影《天河》观后感

以往对于“南水北调”工程仅限于字面的理解,通过观看《天河》这部电影,我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这项工程所有的建设者更是满怀敬意;对库区移民所做的牺牲,他们内心的难以割舍,感同身受。这不仅是一部为所有日夜付出的建设者,为千千万万做出巨大贡献的移民们歌功颂德的电影,更是通过感人至深的细节描述,让所有的观影人流着泪看完的电影。

电影《天河》主要是以事关国计民生的“南水北调”伟大工程为主线,围绕着总工程师董望川,其妻周晓丹,学生江浩以及库区移民之间的生活、工作、感情问题展开。作为总工程师董望川常年出差,“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和妻子周晓丹也因为聚少离多而产生隔阂。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却因为学生江浩突然离职没有能够按时回家陪妻子好好吃一顿饭。就连最后妻子病倒,也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能够陪伴在侧。这让我想起千千万万被迫离开家乡,外出谋生,投身伟大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人们。谁又想到处奔波不得安宁,谁又想聚少离多不能相聚,可是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自身的进步,谁能不作出割舍和牺牲呢?就算是在常人眼里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南水北调”总工程师也不例外。隔行如隔山,作为外行人我们也许无法切身体会,但是这部电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些建设者们的光荣、伟大、奉献和坚持。他们是值得敬佩的,是应该被铭记的。

董望川的学生江浩,这亦是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为了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女儿,他不得不被现实逼迫离开他曾坚守的岗位,另寻出路。当他决定离开,他的恩师董望川十分不解,继而愤怒地向学生江浩表明“此生你不再是我的学生!”我理解董望川的心情,更同情江浩的处境。而后江浩以另一种身份再回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工地上。为了节省医药费,为了方便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他把父亲接到工地上简易的板房里,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照顾年迈体衰的父亲,看到这一幕,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自古忠孝两难全,而江浩他却做到了。当董望川得知事情的真相,并没有责怪江浩,还暗地里为江浩的女儿安排学校。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情,更重要的是战友情谊,为了同一个理想奋斗。江浩努力工作,拼尽全力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差点丢失性命。当他顺利逃脱险境,他的恩师董望川哽咽地说道“你永远是我的学生“。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建设者,他们都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和牺牲,为大家不顾小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共同的信仰竭尽全力,共同守望。他们值得被歌颂,他们应该被歌颂。

影片中作为库区的移民,丹阳市槐树村村民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一样感人至深。由于涉及到迁移祖坟的问题,村民们迟迟不肯配合政策移民。对于这点,从小在农村

长大的我深感理解。因为在农村人眼里,把祖坟看得比天还大。后来市政府修改方案,决定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修整,怎可知此时大小村民冒着雨齐聚在市政府门口,表示愿意配合市政府安排迁移祖坟,而不同意政府修整烈士纪念碑。因为那里躺着曾为保护村民们而牺牲的烈士。可想而知,村民们不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故土难离,安土重迁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村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知恩图报的情怀最终战胜了他们对故土的依恋,服从政府的安排,到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所有移民的牺牲精神都为人所折服,深感敬佩!

向所有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第二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我早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这次刚好借着学习的机会来看了这部电影,了解中国曾经遭受的的劫难。我们现在是一个崇尚娱乐崇尚物质的时代,而陆川的一部《南京!南京!》又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电影中的画面让人觉得真实,甚至真实的有几分可怕,但是那还仅仅是电影,是艺术处理过的,很难想像一个真实的南京大屠杀是怎么样的,也不敢去想。

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特别的,首先是用黑白色调,没有用天文数字来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没有用屠刀和尸山血海展现惨烈,没有用血的鲜红告诉我们中国人死的有多惨,好像有纪实的意味,但又不是,总之从那没有血淋淋的场面给我们展现了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刘烨说:“保不住了,散吧。”那时我的心里只有酸楚,一个民族无力保护自己,而结果只有被无情的践踏。看到人们面对枪炮投降时,看到那些女的为了换得吃的用的和过冬的东西而自愿去做慰安妇时,内心的那份对同胞的感情已无法压制。

德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元凶之一,而在电影中,德国人拉贝收留了很多南京的难民,虽然他是德国人,但他身上丝毫没有那些战争贩子的影子,而他的善行让人敬佩和感激,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他们一样,都是人类的善良的使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恩人。

《南京!南京!》关于死亡场景很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

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感觉很近,这种真实的氛围有时让人压抑,唐先生的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裸体的女子,倒在日本士兵枪口下的中国军人,普通民众……

电影中,我记住了很多人物,刘烨饰演的的中国军人,范伟饰演的翻译,高圆圆饰演的姜教师,还有那个侵华日军士兵角川正雄,甚至还有几个叫不出来名字的角色,范伟的太太,那个日本的妓女——百合子,难民中的那个中国妓女——小江,还有那对父子等等。对他们我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备。也许他们都是受害者。

日本军人角川正雄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但同时他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场战争,他和慰安妇百合子一样,都是奉命来到中国的无奈牺牲者。

在死前,他对士兵说:“活着比死去更难吧”。对角川正雄来说,死成为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佳选择。陆川导演也借由这个角色完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人性还原,同时也揭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在人性驱使下的战争才更可悲!

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罪恶的,可是当今的世界人燃战火纷飞,人类自己折磨着自己。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勿忘国耻,只有一个民族团结强大了才不会被欺凌。另一方面和平不是弱者的祈求,而应该是强者的觉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