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影评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影片是不会被中国人拍出来,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对于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国外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早就不屑一顾,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质疑的解释,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说书人口中的“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都为个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圣人反复陈述的观点,也是极受统治者欢迎并不断强化的“人生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圣先贤的话都是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头脑只是用来服从,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则脑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对如此系统的人生规划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思考什么“存在的意义”?还需要追求什么个性?我们要做的只是认认真真的装孙子。

不过时代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圣贤的控制范围,曾经无比辉煌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被PK掉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而PK它的是曾经被我们一代代天朝大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兽。于是乎思想的盛殿开始摇晃,理论的图腾开始崩塌,曾被孔老圣人唾弃的商人,成了时代的主角,生活在21世纪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可能不知道《论语》,但绝对知道麦当劳和好莱坞大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时代感叹“礼崩乐坏”的圣人,对于今天这种局面,会发出什么感慨。不过老圣人还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

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泱泱大国的亿万小民,还是非常习惯于装孙子的!

话说了很多,似乎离题万里,不过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是欧美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而我们在有这种困惑的同时,还要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装孙子。影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已被肉体俘获、禁固,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重获自由的那一刻。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还要先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勇气与努力,否则,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何谈精神的自由。

先说说电影: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参加各种团体谘询会,只为了能接触人群。在某一个团体谘询会上,杰克遇上了一个跟他同样理由来参加的女烟枪,玛拉(海伦娜宝汉卡特饰演),在莫名激素的影响下,杰克和玛拉一起逃离了谘询会,两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个街头大战中,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莱德皮特饰演),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并开始创建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彼此不戴护具而互殴的聚会,宗旨在发

泄情绪。“搏击俱乐部”也成了全国性的地下大组织,所有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为了辨识起见,成员还都剃了光头。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疯狂模样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他决定疏远泰勒。但是,此时的“搏击俱乐部”成员却发起全国性的暴动,他们炸毁了不少建筑物……,一切的局势都是杰克始料未及的,他该如何解决这混乱的现状?原来杰克与泰勒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格分裂的双重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制造,而这一切也只有他自己摆平。

平凡的都市白领,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带来的是,一份无聊,一份空虚。生命在无目地的忙碌中慢慢被消耗。拼命的工作,小心的处理与人的关系,小心的谈着没有目的的恋爱。日复一日的做着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很多人的“标准照”,也是我们装孙子的“基本条件”。杰克,一个现代都市的典型角色,一个标准的孙子:对老板唯唯诺诺、绝对服从而丧失自我,喜欢追求物欲享受而精神虚空,生活枯燥乏味却也无惊无险。周而复始的刻板丝毫没有为他带来快乐,痛苦的失眠折磨,更使他长期处于“没法子安眠,也不能清醒”的恍惚状态。参加阉割者聚会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一个生理没有被阉割但心理已经丧失做男人勇气的人。看着杰克在阉割者聚会的样子,我觉得这家伙真是一条社会中的蛆虫,过着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生活,也突然想到自己,难道自己的生活足以嘲笑这个孙子吗?我不敢回答。泰勒,表面一个卖肥皂的商贩,暗地里拉帮结社,组织“搏击俱乐部”、筹划“大破坏行动”,寻求对身心和

社会的摧残和捣毁,使两者达到“破旧立新,获取自由”的目的。他在积极的反抗,但破坏之后会如何,泰勒并没有想到,有破而无立,所以这种反抗也是一种逃避。但当我自问,对于不甘于现状的你,是积极的反抗还是积极的逃避时,我又一次不敢回答,当我想说“来日方长,要从长计议”这类的话是,仿佛感觉到电影中的泰勒冲我诡异的一笑,说“装吧,你真他妈的孙子”。

正是太多的被包装粉饰的和我们自欺欺人的劣习和惰性,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思考的勇气和能力,逐渐的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往往都非常“他信”,如同填鸭般被灌输各种思想,并当成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主宰。在商品经济社会,各种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经过包装之后被堂而皇之的奉为金科律例、人间指南。我们不知不觉也无处可逃,逐渐的习惯、逐渐的上瘾,上瘾就意味着被自己之外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就意味着生活的自主权被阉割。直到某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的却是一阵阵空虚,感到生命的无意义,我们才发觉,上当了,但却积重难反,因为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对物的依赖超过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所以只能过着“失眠而又不清醒”的生活。

改变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影片虽然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甚至毁灭,但我认为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改变并不一定非要毁灭,可以是重构,历史告诉我们,推翻旧秩序的目的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

了建立新秩序,思想的改变同样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构思想,探询活着的意义,给自己一个解释,在当今这个物质世界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证实自己的存在,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是否只有权、钱、色,才是我们的最爱,才能够找到灵魂的自由?或许我们都应该反省一下,如何在理性与疯狂中,找到生命的价值。 生命本是一场虚无(Life is an illusion),你认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

即使有一天,你从梦中醒来,也不必害怕,你会发现,有更多的人比你更渴望做梦。

人的一生,本来一半便是在梦中度过。

最先接触FIGHT CLUB的是它的海报,当时好像刊登在《看电影》杂志上(那时的《看电影》未有现在这般泛滥陈辞)。吸引我的是BRAD PITT的“闪电般”的肌肉,叼着一支烟,没有穿上衣,下面是一条穿得快烂的脏脏的仔裤。他棕色的头发被汗水浸染成一丛一丛的,与一些不知名与他同样看起来同样颓废暴力的人群在一起打桌球。

于是我发誓要找到这部片子,因为从海报上来看,它的颓废力度气氛已经能够吸引我。

而我第一次看完这部片子,几乎是一路笑着看完的。但是结尾让我非常非常失望,感觉有力的电影开头,拖了一个为了向观众交代而

不得不妥协的大团圆结尾。

首先是EDWARD NORTON扮演的角色,一个萎靡不振的白领,很多时候感觉他像那时的我。写字,很闷,碍于旁人眼光,穿得十分妥帖,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常常怀疑自己的品位是否够得上某个阶层。于是不停地去IKEA买家具,填满房间里每个能展示自己的品位的角落,甚至去买带裂纹的碟子(我是真的干过这种事的,买过一只带裂纹的水晶碟子用来装烟灰,以显示自己的无谓),如果能买到阴阳桌(其实就是八卦形状的桌子)都会去买。好像接近有文化的家私间接展现了自己的社会阶层。

他还失眠——那时候我也有,每晚睡不着,常常看着DVD或者写作到深夜。凌晨三四点,写得累得不行才决定躺下。当时市内有个朋友家里有几百盘DVD,那段时间我干脆搬到他家的沙发上去住,醒了就看DVD,喝咖啡,在手提上写影评,累了抱着遥控器一起睡。每天的食物是蚕豆酱拌饭(居然还很好吃,吃了很久)。我累了睡下的姿态就如EDWARD NORTON张大嘴巴白痴的表情一样,而且你不得不相信,这种白痴症状是会被传染的。

EDWARD NORTON扮演的杰克实在很幸运,说他幸运有二,第一是他可以去教堂参加各种即将死的人类的互相安慰会,感受即将要死但是又会感激自己在生;第二是他竟然碰到一个他的同类,而且对方是女的(意味有乱搞的机会)。

医生对杰克说,你不是最惨的,你如果想知道谁比你更惨,那么请君移步去教堂看看篝丸癌症患者。被切除X丸的BOB因为雌激素刺激而长大了胸部,杰克于是感叹:上帝的胸怀也不过如此。这种苦中带乐的句子让我即刻喷饭了。

伴随着有节奏的电子乐,杰克总是在说,每天晚上,我生一次,死一次;白天工作,晚上参加这些安慰活动,感觉就是在度假。但是好景不常,一个看起来像是坏女孩(因为有着严重黑眼圈并且非常瘦,如果在现实中我会怀疑她是白粉妹)的玛拉出现了。她需要安慰,也需要梦幻,她说她分分钟想死,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她没死成。

玛来的角色让我想到我自己,也让我想到了许多我曾经遇到过的女孩。她们抽着大麻,看过许多书,声音粗涩,从男朋友的生殖器到今年的时尚潮流,分析得透彻得一塌糊涂,大麻一样芬芳,鲜血一样纯清,陨石一样一击即中,那些性格,那些人,在如今的生活圈子里都是很难遇到的了。可是她们永远都是悲剧,带着僵尸一样的面孔穿着旧的裙子,衣不遮体地奔赴每个舞场,第二天醒来发现真丝衣服被男人揉烂甩在身上,同时手边还放着男人的电话号码和一笔钱——尽管她们要的不是这样。玛拉就像一个需要被人安慰,被人需要用长久性爱刺激才能确定自己依旧活着有意思的女人,而我们许多人,何尝不是这样。

从这里开始,杰克的人生就出现了分裂了。出现了一个有着闪电式肌肉的男人,他经历过大学教育,但是贬低物质,看不起依靠物质而活的人,用人类脂肪做肥皂,同时执意住在破旧房子里,看一些类似《琼斯大妈》的杂志。

他甚至将强腐蚀性药品倒在杰克的手背上,跟他说,你不要想依靠任何东西,从此在心底将一切希望都放开。如果你不能完全放开,你就不能拥有完全新的开始。

其实在影片的后来我们都知道,这个如此激进富有思想的男人,就是杰克本身。是在他不知觉的情况下分裂出来的一个自我。他热衷于性爱,坦率,面对自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马上去解决它,碰到难以发泄的怒气就用搏击的方式排泄它。他不仅将搏击安排于两个人之间,更是要求更多的人加入他们,加入的条件就是搏击,但是不要讨论搏击俱乐部。目的只是发泄,发泄。

我很羡慕BRAD PITT扮演的这个角色,也就是杰克想象出来的另一个男人。他做了我们很多平常人想做的事,包括我自己。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最有力的伤害方式就是打架,肆无忌惮地打架简直是一种享受。并且因为这种直接的暴力方式,有人称呼你为首领,顶礼膜拜,最后因此你还可以成立一个环绕全世界的组织,发动一场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有影响力的大爆炸活动——简直太神奇了。

电影中的一些话,让我忍俊不禁,也发人深思。

1 EDWARD提到,他的父亲每六年就搬一处新的地方,有新的老婆和新的孩子,于是BRAT PITT打趣道,难道他是在开分公司吗?

2 BRAD PITT黯然提到自己的父亲,说自己20岁和25岁打电话给他,他只是说,工作吧,结婚吧。似乎非常冷淡,没有关心。BRAD PITT感叹,为什么一定要找女人呢?我们这一代就是被女人养大的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找一个女人继续下半生吗?

3 BRAD PITT问EDWARD,你现在想和谁打架,EDWARD说,和我的老板。BRAD PITT说,是吗?我想和甘地,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4 EDWARD说,我要去世界各地办理事务,每天醒来都在不同的飞机不同的地点,但是为什么我就不能以不同的身份醒来呢?飞机上的食物,饮品,都是一次性的,就连飞机上遇到的朋友都是一次性的——下了飞机以后,就不会再遇到。

5 EDWARD致力于跟一个老妇人形容自己如何计算自己公司一辆车出事后的出事率,一些场面听得老妇人非常震惊,老妇人不禁要问他,你是哪间公司的(估计是不想买他们公司的车了),EDWARD非常自豪地答道,最大的那间~

6 玛来在长久性爱后说道,安全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水晶鞋,每遇到一个陌生人,就戴上一个~彻夜欢舞之后,就扔掉它——我是指安全套,而不是那个男人~(有次看到这句话,简直想哭。) ……

有很长时间,我过着像BRAD PITT扮演的那个角色那样的生活。喜欢穿旧的衣服(特别是棉的),鄙视物质,抽烟,喝酒,抛弃一切,颓废,完全靠一点点文字稿费而活,生活潦倒,无病呻吟,就差没有搞一个无政府组织。

不过他说的是对的,如果你没有试过完全放弃,你必定不懂得重新开始。而完全放弃之后,又积极进取的人,就像陈安之成功学里形容的每一个成功人士,想要,才能得到。曾经放弃过的人才太懂得时间的宝贵和无聊是种美德。

每次看这部片子,我都像获得了重生,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向过去依赖物质和神经性失眠苦于没有社会地位的日子告别,如今的一点一滴,都是从最底层的时候一步一步想到去做而得到的,完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系统。有时候我想,为什么导演大卫一定要用EDWARD NORTON发现了有两个自己,最后灭绝其中一个为结局呢,为什么能就不能让梦继续呢?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还做着梦,一但不再做梦的人,就不再会拥有激进的力量。我想,这个解决大概是为了向奖项和社会规则妥协吧,黑色幽默到最后成为了一个

正面的团圆大结局,可悲可叹。

 

第二篇:搏击俱乐部影评

搏击俱乐部影评

用MTV导演而出名,80年代至90年代,他都在为麦当娜拍摄MTV。芬奇借助拍摄MTV的手法,运用数字技术,把电影拍得可以说是更好或者是更糟了。观众也许觉得他的表达方式不那么“电影化”而更“MTV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芬奇将全片的故事结构设计得更为复杂,从头至尾使用的画外音,以“我”

搏击俱乐部影评

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来讲故事。

搏击俱乐部,这部片子是一部引发人们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看待上态度的一种深究,杰克,一个高级白领,拥有稳定而又高收入的工作,好的公寓,各种昂贵家用品(阴阳形状的咖啡桌,整组个人的咖啡杯,家用固定的脚踏车,绿色条纹的高级沙发等等)奢侈的追求,可以说物质追求上达到了上流生活水平的享受,享有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杰克,面临看似平常上司下达的任务表现出各种不满,在上司的背后做着小动作,最让杰克困扰的的是,他居然睡不着,整整六个月来,他却睡不了一晚上的安稳觉,他必须寻求解脱,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影片开始,以一种倒叙的手法,以结尾的部分开始,利用结尾的精彩部分瞬间抓住观客的视线。影片以穿插杰克生活的玛拉为一根辅线,杰克寻求精神解脱的方式作为主线,讲述整个故事。杰克得以在淋巴癌,肺结核癌,睾丸癌这些活动找到精神的寄托,通过活动获得一晚上的安稳觉,可是小小的满足却由于假患者同样寻求生活乐趣的玛拉的到来而破坏的零碎。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一种折射。当人沉沦的时候,像一种低迷的生活方式获得快乐,这无异于吸毒一样,在毒品帮助下有了短暂的快感,当毒品的药劲过了,此时面临的无疑是更大的空虚与寂寞,需要毒品,需要快感,可是这种不健康的方式带给自己的将会是更大的伤害。杰克以将死的病患的痛苦的经历,来慰藉自己的那空虚的心,别人越是痛苦,哭的稀里哗啦,就越能以他们最真切的痛苦触及杰克的灵魂,杰克那累积的不可承载但又无法找到发泄方式的负面情绪,通过情绪之间触动,引导,从而得以将累压的情感宣泄一些些,得到短暂的轻松,可是这种宣泄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很不对的,可以说以人类的痛苦,来获取自身的快乐。这一开始就违背了道德的底线,这也许更甚于毒品,你猜想下,世界上的痛苦,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痛苦,哪有那么多的痛苦的经历,而且当你感受这些自以为习以为常的痛苦的时候,你又怎能找到更大的痛苦来让自己快乐,这其实也是导致后来杰克带来重大而又无法挽回的灾难的时候,自己却浑然不知的,你想啊,找不到,我就自己创造痛苦,创造灾难啊。这何尝不是现实的写照,你沉沦,你堕落,却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道坏的习惯,坏的事物给自己做了一次由里到外的“洗礼”,自己却永远不知道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害,给别人乃至社会带来多大的负面的影响。

杰克炸掉自己的公寓,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用杰克自己的话的意思是说抛弃物质的束缚,追求最真实的自我,杰克创办了搏击俱乐部,一群男人对自己的肉体进行着残酷的厮杀,感受肉体极限的苦痛,都把自己内心压抑着的痛苦,倾注在厮杀中肉体的打击下,从最真实的肉体上的痛苦上体味着生活中不公平(地位上的,有的人可以高官,高管,自己却

是服务员 清洁工等地下的地位等等),他们在厮杀中将内心的愤恨,极致的宣泄着,肉体上感受最大程度的揉拧,极大地摧残,无与伦比的疼痛,在这痛苦之中,相反他们却从疼痛中感受到的是快乐,轻松,愉快,相约着下一次的厮杀。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条条框框,人们生活在其中必须跟着原则制度走,这就是游戏规则,有不公平,不公正,可是你却想继续游戏,你必须遵守原则,违背自己的意愿,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掩藏起来,埋在心里,从而得以寻求追求的物质生活,精神上却是在对自己一步步的摧残。放弃物质,拒绝束缚,还原本我,享受自由,这其实就是搏击俱乐部能迅速壮大起来的根本原因。杰克炸掉自己的公寓,威胁自己的老板都是对自己精神上受到打压后作出的最有力的爆发和报复。从搏击俱乐部锻炼出来的人他们早已抛弃了人类的本性,给自己兽化了,本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但是他们却只能体现人性丑恶的一面。他们在搏击中一次次感受苦痛。苦痛,仇恨都已占据了他们的内心全部,他们已忘却痛苦的感觉,相反却看到了,无惧苦痛,所给自己带来的无上力量,他们的无所畏惧给他们的破坏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那个酒吧老板卢的,无奈的放弃自己地下室,杰克的老板接受了杰克不用上班还发工资的提议,他们彻底的无所畏惧了,他们享受到了破坏的乐趣,他们彻底抛弃了人性的善良面了。

鲍勃的死,可以说是故事的一大转折,杰克仿佛被鲍勃的死一下子从迷失中惊醒了,当他再看身边的人时候,却发现他们早已把他们自己善良的一面埋藏的深不见底,他们只想着破坏。杰克各处奔走想阻止灾难的发生,可是他却发现到处遍布着搏击俱乐部的人,早已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的局面。杰克举枪自尽自己的另一面泰德消失了,杰克和玛拉站在窗口前,看着自己一手造成却欲救不能的灾难,眼睁睁看着高楼一栋栋坍塌。在影片中,玛拉一直穿插着杰克的生活,杰克爱玛拉,杰克想挽救灾难一部分原因也是不想玛拉死,玛拉时不时出现在杰克的生活中,杰克被睡眠困扰的时候,玛拉出现在杰克的癌症课上,杰克在进行破坏时,玛拉出现在杰克的床上,当灾难来临时,玛拉和杰克一起看着大厦的坍塌。玛拉仿佛是杰克生活中的一面镜子,通过玛拉见证杰克的变化。大楼的坍塌,只留下善良的杰克,泰德消失了,可是灾难还是发生了,善良的杰克,恶的化身的泰德,留下的善良杰克,可是只有善良的杰克却还是阻止不了灾难的发生。

这样的结尾可谓以为深长,你是想说一个人只具有善良是不完美的,一样会造成灾难;还是说镜子般的玛拉,我们应该时常审视自己,杜绝隐患于未来;还是说就像杰克和玛拉一样,看着灾难的到来,大楼的坍塌,却当成奇迹般的一道瑰丽的美景,我们安于命运不做挣扎,尽情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一切。是这样,是那样,是怎样?生活五光十色,我们得自己体味,但是我们要做一个完整的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