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诗情呈现--《孔雀》观后感122

现实主义的诗情呈现---《孔雀》观后感

看完顾长卫的巨作《孔雀》后,心里积淀多年的那种对平凡人生怜惜之情豁然涌上心头,盈满整个躯体,情到深处而为之随笔。影片中,姐姐,哥哥和弟弟三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遭遇演绎了一首平凡真实的曲调,观后使人为之惆怅,为之慨叹。作为一部好电影,导演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功得表现了现实生活的诸多感触,从而更多地留给观众对人生的品读和思考。

的确,对开屏的向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上天所赐予的禀赋,姐姐也不例外,她率真,叛逆,桀骜不驯,一心想往摆脱周遭的庸碌人群去获得自己梦想的生活及爱情,她那带有朦胧之美的梦想认为只有当上伞兵,与军官的结合才是她的至上幸福,所以她不惜一切代价去换取这一开屏的瞬间。但最后她的梦想却被残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当她看到曾经的心上人,英气勃发的军官已沦为小镇上彻头彻尾的小人物时,发觉人在庸俗面前是那么的脆弱,感悟到梦想原来是那么不堪一击时,姐姐哭了,为自己的理想和爱情的幻灭啜泣。在那一刻,凡是为梦想在平凡生活中挣扎过的人,凡是历经梦想因现实的流变与禁锢而破灭的人,都会在那一刻有种惺惺相惜的感伤。这不是张静初过于真实的表演哭痛了观众的心,而是催化了每个人追忆起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背负梦想的苦旅而在内心深处默默的流泪。

从电影的表现手法上来看,女主角张静初对《孔雀》做出这样的评价,“《孔雀》只不过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外壳,却有着表现主义的内核”。可以说表现主义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性的摹写,它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延展了传统展现方式的自由度,使表现的精神和感情更为厚重和丰满。比如编剧李樯曾说,姐姐在自行车后飘扬自制的降落伞就是从现实主义过渡到一种表现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情节虽然没有在现实的层面上延续性,但是却从现实主义的感受出发,里头所包含着的那种情感力量引领出了一种共鸣,进而使观众的领受更上了一个台阶。由此看来,正所谓诗情画意所焕发出的意境可以弥补语言和描摹在各个维度的局限性,同理本片采用一种充满着隐讳含蓄的诗情化的展现及象征作为表现手法来对大众人生的感触做了带有升华性质的阐释,也恰好得做到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

顾长卫是一个为观众制造思考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它形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孔雀一样,被观赏的同时也在观赏着别人。平凡的我们总是假想着自身那曾经充满激情的华美乐章和璀璨夺目的瞬间总是不可磨灭的,但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这一切在世俗的喧嚣中却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很多时候转瞬即逝,而很多时候又与它失之交臂,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恐怕是人们对梦想的祭奠。诚然,这是颇为遗憾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平凡人曾经拥有的甜美梦想的力量却又是伟大的,它也是我们平淡一生中的珍贵亮点,驱使我们苦苦追寻着。虽经岁月的无情冲刷,却丝毫不能打乱它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妙旋律。

有人说片子的基调很悲观,而我却不以为然,太过现实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是悲观,这种淡淡的忧伤恰恰描绘了人生在现实当中的共感之处。好的影片不是教给我们逃避和自欺,而是要告诫我们正视和自救。影片直到结局也没有向悲观主义投降,片尾的那一句“立春快要到了”,这也许是导演顾长卫给予观众的最好启示,这不仅昭示着旧时代的桎梏正在土崩瓦解,希望的时代正在悄然走近;而且同时也在阐释着人生中很大的过程是在等待,就像等待孔雀开屏一样,尽管逝去的岁月如何不堪,但那开屏的惊鸿一瞬总会来临。

 

第二篇:电影《孔雀》观后感

12年5月31日

刚刚看完《孔雀》,之前一直都想看但有时又忘记或是被其他事情给扰乱了,所以一直没能静下心来看。之前只知道是张静初演的,对具体情节并不太清楚,只依稀记得有一幕是女主角蹲在贩卖西红柿的菜摊旁挑菜,挑着挑着就哭起来···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突然想起自己好久都没看文艺片了,其实文艺片有时候到底要表达什么,看过后自己也未必明白,但以前是那么喜欢这之类演片的慢节奏、叙事方法、人物细腻的情感表达···

片中高儿为梦如痴如醉般的执着,在我看来她不在乎青春的流逝;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她有很多不在乎,哪怕是不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但其实她又是期望的,就像她希望自己成为伞兵的理想破灭时,她懊恼、沮丧,而最后她屈服了,接受了妈妈找的洗瓶子的工作。 我不懂她对那个所谓的会永远爱她的人怀有的是什么情感,但也许她自己也不明白吧,故事最后当她看见当年那个年轻俊朗的伞兵变得如此狼狈时,她还是很执着的说你会永远爱我,直到那人说“你,你贵姓啊”时,她才转身离开。

我在想她真的喜欢或者说是爱过他吗,也许只是那份执着吧,是那么多年支持她生活的信念,又或者是她在他身上能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找到自己年轻时的梦吧···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呢,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所经历的一些人或事,在那个阶段被赋予了一种特定的意义,让我们在每一次回顾的同时都会闻到一股当年的气息,清晰得那么明显。或许是不堪的,又或许是刻骨的···就像故事中弟弟所说的,人生其实真的很短,感觉仿佛睡一觉起来就已是六十岁了,变得跟父母一样的老···

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片子要叫“孔雀”,整部演片中唯独最后结尾时出现了孔雀,在主角们都退场后才开屏的孔雀。我不愿到网上去搜寻答案,因为我觉得对艺术品的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好吧,我可以这样来理解,其实故事里的孔雀指的是人----片中哥、姐、弟三兄妹。因为故事是由这三条主线拉开的,分别讲了三兄妹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就像三只孔雀,都想炫耀自己的青春以及人生,有自己的情感要宣泄,在他们看来,生活中他们就是主角就是最漂亮的孔雀,当他们生活如意时仿佛孔雀开屏般的骄傲,当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弄得遍体鳞伤时,好似耷拉着羽毛不肯开屏的孔雀般的失落,但人始终会成长,会懂得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现实,就像故事结尾孔雀终于还是开了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