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观后感

聆听音乐 品味高雅

—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观后感

20xx年10月12日,怀着对国家级剧院的憧憬和对音乐的向往,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国家大剧院,观赏聆听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曾经在北大百年纪念堂聆听过姜波强先生的钢琴独奏,轻快灵动的旋律在偌大的纪念堂里回响,令人沉醉,让我一度认为音乐会就应当在音乐中与作者和演奏者对话,而表现力则是次要的。这次的音乐会,却给了我别样的震撼。

在金色的大厅内坐定,看着手里的节目单,我心中充满了期待。上午十点整,在观众的掌声中,乐团指挥谭利华先生走上台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即将演奏的作品。在之后的演奏中,每个部分结束后谭先生都会向观众讲解作品的内涵及背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

演奏在气势宏大的序奏中拉开序幕,强烈而热情的节奏引我们进入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中。指挥投入的神情,小提琴演奏者一致的动作,各个乐器间的高度契合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表演而非单纯的演奏。在第一乐章结束后短暂的静默里,指挥始终闭着双眼,仿佛在与交响曲的作者交谈,听他诉说浓浓的乡愁。接着,在几个哀伤的和弦之后,英国管独奏开启了整个交响乐中最著名的乐章—第二乐章。长笛与双簧管的交替演奏让整个旋律充满奇异的美感。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

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第三乐章的开始使整个音乐厅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清丽明亮的旋律使听众们不自觉地扬起了嘴角。灵动的音符在大厅上空跳跃盘旋,中间部分悠长而婉转,使我仿佛看到了离家的游子即将归乡前的喜悦。

进入第四乐章后,整个乐曲突然变得激昂而宏大,仿佛一股情感的洪流,一下子喷薄而出。在威武而雄壮的乐曲声中,我仿佛看见了游子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面。作者所有的情感,在辉煌的旋律中完美收场。

演奏结束,场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指挥在谢幕两次后,观众们的热情仍不减退。最终,谭先生又指挥乐团为大家演奏了一段,大家才心满意足的离开。至此,音乐会圆满结束。

离开国家大剧院,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息。我钦佩那些演奏者的专注和投入,以及一个乐团默契的配合。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给我了一个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希望将来还能够有幸来到大剧院,聆听音乐,品味高雅。

---环境144班

 

第二篇:音乐有感

读《 音乐笔谈》听经典音乐

学校:贵阳市致和实验中学初二(4)班 白蕴维 指导老师:柴莉

温馨的奶黄色封面,图文并茂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清香。我轻轻翻开这本书—《音乐笔谈》。

在这本书中,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站在音乐爱好者的角度,集多年分管教育、文化工作的经验,将他的人生启悟以及数十年来学习音乐的心得凝练于字里行间,通过对50位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概述,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的历史,教我们从音乐家的人生和创作历程来认识音乐。

全书虽尚未品完,但我已受益匪浅。

音乐,是文化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典音乐更是情感、艺术、乐器、阅历的结晶体,他们所蕴涵的情感经过了时间与空间的漫长历练。

音乐终归还是要去听的。今晚人静,我在地板上铺上一床柔软的绵毯,手捧《音乐笔谈》,打开久违的音响,经典的音乐缓缓升起。

一、《如歌的行板》

首曲是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舒缓的音乐就仿佛随地板的振动顺着脚尖轻轻地传遍全身。它深沉而优郁的气质深深地打动着我,我确信,那里一定储存了太多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片断,有喜悦的、有悲伤的。

耳畔云绕的乐声把身体里那些被生活和学习克扣的水分和氧气重新灌溉,想得起的和想不起的人和事一会儿逼近一会儿遥远,心中荡起无数的感动。也许,生命的种种,包括那些想要和不想要的人和事,就该是如歌的行板中的那个某个小节,短小但却不可以没有,否则,生命将不能如歌般美丽,脚步将不能如行板般流畅。

忽然觉得那些童年天真烂漫的日子,流逝得太快,就好像有好多的话还没来得及倾诉、好多游戏还没有尽兴玩够,就稀里糊涂如云随风了。春天是悄悄来的、黑夜是匆匆走的、花儿是静静开放的,我们是自己长大的,一切都会离去。可我依然相信,成长的痕迹就像那花一样,无论花开花谢,总会有一些东西沉潜于心底,成为痛苦的安慰和快乐的凭证陪伴一生。

1

《如歌的行板》,这是柴科夫斯基1871年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而受到世人的青睐。

二、饱受苦难而又充满爱的音乐

20xx年,日本一家五星级酒店为情人节特制了一款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巧克力,它以莫扎特《土耳奇进行曲》的曲谱为外观,镶嵌107颗钴石。售价5亿日元,约等于425万美元,3400万人民币。

文明的进程真是令人感叹!

诞辰于250年前的莫扎特的音乐属于古曲音乐时期的中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乐思更加成熟,风格更具纯器乐化,带来的结果是他们作品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其中以莫扎特最为著名,以《土耳其进行曲》的曲谱为那块天价巧克力的外观,足以见得莫扎特作品的无价地位。时至当今的所谓莫扎特年,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各式各样、千奇百怪、达到极至,对莫扎特和他的痴迷者而言,莫扎特精神的如此繁衍是否得体,我难以分析。

莫扎特的生平是天才的历史中一个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个例。通常情况下,我们这样去理解:把握莫扎特的真正伟大,理解他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拯救力量和深刻奥秘,就必须牢记,这个人的高贵灵魂曾忍受痛苦,曾屡遭挫折,曾蒙受屈辱,曾竭力挣扎,但他的天性中支配一切的特征是无穷无尽的,虽然备受折磨,但他的作品却不以痛苦为基调。如他创作于1778年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具有东方气息的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是第三乐章,也是这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乐章。这一年,莫扎特回到他不喜欢的故乡,并遭受了母亲去世的巨大精神打击,但他仍然以华丽轻盈的笔触写下了这首作品,这是令我们常人难以理解的。

解开莫扎特内心及音乐的密码是全世界每一个他的爱好者的欲望,我也一样,但我知道我没有足够的音乐阅读量和理解力去解码,所以这个欲望也只是欲望,就像那块以爱心为诱惑力的巧克力,可望但不可及。不过,这块巧克力却让我感到,岁月流逝了250年,莫扎特是那样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然而,更为真实的是,看过动画片《小猪麦兜的故事》吗?莫扎特就藏于我们家装动画片的小柜子里,这部动画片的整个背景音乐都是莫扎特的乐曲!

三、刚柔并济的《小调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是他32首钢琴曲中的 2

第八首,旋律简明扼要。引子是这段乐曲的感情重心,它在展开部和尾声部中有两次再现。重听这段乐曲,我猜想引子包含两种矛盾的因素:一种是严峻的压力,用沉重的和弦表现出来;另一种是对光明热情的期望,用高音区的旋律与节奏匀称的和弦伴奏表达出来。两种因素在音区上一高一低,在力度上形成了强弱对比。

我喜欢这首乐曲大气而不失轻柔。听它,仿佛是站在巍峨高山下、滔滔河水旁,肆意地将生命中那些或凝重或轻快或惹火的感觉泼向丛林、闪电、大地,场景如俄罗斯油画般的苍茫悠远,却一派和谐。世界上无数的钢琴演奏家演奏过它,尽管每个人的理解和诠释的方法不同,但相同的是作品中刚柔并济的精神所带来的感召力令人望而止步!

忽而联想到生活与学习也可似作弹奏钢琴,温柔中带点刚劲的风范,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有条不紊,重在控制。在音乐上,这种张弛有度被视为人琴合一。

四、《英雄》的主题,红军的脚步

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于1842年的钢琴作品《大波罗乃兹舞曲》(作品第53号,又名《英雄》)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的波兰舞曲,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诗。作者描述了17世纪波兰的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历史,倾注了作者全部的爱国热情。从视角纵、横两个方向去审视和理解谱面,令人很容易想象:高音谱号就是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低音谱号就是一把把闪闪发亮的冲锋号;线和线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雪山、草地、沼泽;小节线、音与音之间的连线就是天上的轰炸机、地上的敌军;而勇往直前行在其中的音符,符头或朝上或朝下的就是我们或顶天或立地的将士!乐曲第一段英雄主题进入,充满信心与力量。第二段描绘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有均匀清脆的马蹄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强,仿佛革命力量汇成千军万马之势;有雄壮的进军号,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第三段整体气势更加宏伟,胜利的凯歌中结束全曲。

全曲结束了,可我依然觉得它的旋律还在耳边、在心中回响,就像仔细回读长征中那些同样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章节。这部作品打动我们的是它宏大的构想、高扬的乐念、英雄的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将士们雄伟的身姿,听到了将士们坚定的脚步。它所表现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正是我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念。

3

无论国界、无论时光倒流顺流多少年,人类与自然、与自身、与侵略较量,并夺取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的,而这种精神也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永恒财富,没有什么力量能将这种精神压制!

亲爱的朋友,你喜欢这首乐曲吗?愿我们卸下一切的疲惫,在音乐中接受洗礼,一同坚定不移地沿着红军的足迹,去寻找去倾听那些流传至今的红军故事,去发现去感受那多彩贵州、那爽爽贵阳所展示的崭新姿态吧!

夜深了。我仍在聆听。

品味音乐是一种寂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

音乐,是语言的转化,是声音的享受。生活中假如没有音乐,就仿佛没有了声音。

音乐家给予音符伟大的生命,让神奇的音符创造了奇迹,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种享受,每一种享受都让人更滋生对生活的热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