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影评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王梦雅

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我们……还是太过年轻。----题记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不用再重复它的情节,虽然它的背景并非我们所生活的年代,物质条件也远远不及现在,但是对于爱情而言,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写它的影评,是因为我们都有青春,不论是逝去了的,此刻拥有的,又或是即将来临的,在这条短暂单纯的生命旅途中,我们有太多要说的,有太多值得珍惜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不仅是因为舆论给予它被吸引的噱头,更多的是它触及了我们的情感,或者说是它影射出我们生命中那段纯真美好的青春回忆吧。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那是不容侵犯的绝版宝藏。

看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挥别了年少时的“玉面小飞龙”,挥别了郑微、陈孝正、林静……也挥别了他们所经历的青葱岁月……也许多年后的梦里,当郑微再次遇见那个深深爱过的陈孝正,也只能说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青春终将逝去,曲终人散之时,或许才能明白爱有多铭心,伤有多刻骨。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孤傲冷峻的阿正,那个一生中最亮的月光和月光下你的面容,那棵老槐树,那本《安徒生童话》,那场七年的失约,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分享彼此的阮阮,小北和娟儿,统统都将被埋葬。

每个女生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

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里的陈孝正,而每个陈孝正都要在失去之后才能蜕变成为林静,而每个郑微却都要等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有人说,所谓长大,就是把原本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原本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我想成长是需要代价的,也许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当时并不觉得珍贵,但在若干年后,千帆过尽,才明白这些东西将不会以后的生命中出现了……只是,每个人或许都是这样,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懂得什么该珍惜,什么该舍弃吧。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这些对人生的理解如果能让我们在以后的旅途中走得更好,也许就是值得的。以后的以后,过去的记忆萦绕于心,幸福也好,伤痛也罢,都是青春存在过的证据。它告诉我们,青春,它来过。虽然只能最终封存在记忆中,但我已经觉得很幸运,在我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里,最单纯的一段生命中,有你来过又去的痕迹,不需提醒,我就能想起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话语,这样,就够了。希望很久以后,当你看着夕阳想起过往的种种,也能会心的一笑,我们曾经的傻气。

我最喜欢林静说的那段话,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我们会和其中的一些人一起走过一段,一个人走得太久,难免太过孤单,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只是不到最后,我们谁都不知道谁才是自己最爱的那一个。我们都太过年轻,我们都爱自己超越爱爱情。也许只有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年华老去,青春褪色,这些记忆却仍然印证着我们逝去的青春,刻录着我们曾经的模样,我们才会明白人生的挚爱,理解青春的箴言吧。

 

第二篇:《致青春》影评

学 号:姓 名:

学院班级: 201214300415 建工学院工程管理四班

如果爱,请深爱 致青春那个吧看了三遍,枪版看了一遍,影院看了一遍,教室又看了一遍,怎么说呢,看了这么多遍吧,我小小的总结了一哈。“郑微改头换面开始批评下属不够严谨,陈孝正没了洁癖直接穿着白裤子坐台阶上抽烟,阮莞从陪别人堕胎到被人陪着自己堕胎,朱小北成了记忆培训师却故作失忆。记忆里的人都仿佛失去了记 忆,变成了相反的人。谁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或许会变成以前自己所厌恶的样子。” 曾毓跟许开阳的故事告诉我们,钱跟权从来就是一对儿;阮莞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用羡慕校花班花,风光的外表下也有苦不堪言的时候;朱小北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男女主角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命中注定是你的人不管滚多远迟早会滚回来。最后,本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先爱自己。 最感触的是郑微那首《红日》;最搞笑的是陈孝正那句:''你神经病吧!'' ;最爽的是朱小北的歇斯底里;最恐惧的是阮菀的那声"砰"!而最感动的,居然是张开最后的那束满天星。。。” 其实我是没有读过《致青春》的小说就走进了影院,看后感觉,以毕业为分界,前后两段像是出自不同主创者的手笔。校园生活讲得顺风顺水,张弛有度,犹如一碗满而不溢的水,端平了稳定前行,而当时光移转,众人踏足社会,这碗水就陡然不稳定起来,时而枯竭时而满溢,情绪张力时强时弱。后半段仿佛一个拼拼图的过程,结局已经写定,众人已被安置归宿,只看如何快速归位:于是角色们迫不及待的掏心窝子,倾诉衷肠,聊天的台词不断拿来交代镜头外人物的命

运,闪回也一个接一个的解开谜团……一个镜头也不浪费,飞快的推进着故事。

当然我们都知道,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只有一位,不存在集体创作,那么唯一的解释,正如映后笔者请教原著读者得知的,就是影片后半段对小说改编和压缩极大。不过观众若是80后一代,尤其是与角色们在后半段年龄相仿,倒会对这前紧后松的设置产生一份莫名的认同:出了象牙塔几年,生活节奏加快了,风花雪月也没精力了,与之对应的,叙事变得紧凑、“功利”化,不正在默默诉说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吗?如此一来,诸如张开突然由街头作家晋升陈孝正合伙人等突兀之处,也变得不那么难接受了,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太多的撕心裂肺和惨不忍睹,也该给点阳光和希望了。

郑微一角有一句台词,爱情不是生活的一切。但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到了后半段的闪回,墓前祷告还在继续扩大化呢),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

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跳脱了“爱不爱,爱谁”的简

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

影片的爱情观是,爱情里没有全知全能者,也没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真爱大胜利”,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者,无可避免的被刮到鲜血淋漓,甚至失去生命。这是(当然有原著的功劳)最贴近现实的层次感,青春时代的爱情,还不就是这么茫然又炽热,陷入时,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面对岔路,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举步维艰,不断质疑、权衡、否定着当下的状态,却对迈出崭新的一步战战兢兢。 谈谈印象深刻的演员和角色。赵又廷的流川枫式演法很吸引人,那木讷的脸孔和与众不同的台湾腔反倒成了营造孤傲酷感的天然优势,但他的扮相却并不讨喜,演学生时一看就是老青年装嫩,留起胡子又显得故作沧桑,以他这个年龄,这种长相,也确实挺为难造型师。他最华丽的表演不是失声痛哭,而是屡次义正词严的训斥杨子珊“没有教养”、“胡搅蛮缠”,那时刻真如正能量炸弹在银幕上被引爆了一样,完全可以被我公安机关拿来震慑恶势力,笔者强烈期待赵公子演更多的银幕英雄,而且必须要有正义演说。

杨子珊这种演员天生就适合装嫩,学生时代毫无违和感,一到办公室白骨精就显得底气不足。郑微倒追陈孝正的段子,笔者在大学时代曾目睹过现实版,那姑娘的性格和郑微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关系进展也大同小异,不知原作者是否也来自亲身经历。女调戏男的野蛮俏皮台词十分出彩,恰到好处的无赖,蛮横中蕴藏的小可爱,叫人无法抗拒。关键时刻那句“是不是太小了”,爆笑过之后想想,还真

是这种姑娘这时候该说的话。

说到实感,最经得起考验的还属包贝尔饰演的张开,该片所有角色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戏剧化,惟独张同学高度写实,笔者特地琢磨了一下,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举止,放进现实里都毫无做作,事实上,谁读书时候周围没一两个这种人呢,讲义气的老油子,外表混不吝的洒脱,心里有从不示人的酸楚。而阮莞一角则被不可避免的“演义化”,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神,她的出场风光无限,但走下神坛后,却是被命运一步步摧毁的最彻底的人。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看,如果观众事先察觉这美好之物早已千疮百孔,倒并不觉得太过悲戚,只是哀其不幸之余,实在狠不下心怒其不争。

影片种种校园景致,令笔者找回几缕象牙塔时的回忆,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时代感的混乱:BP机、红白游戏机和DVD影碟共存,实在不知身处哪个年代;“七年不见”的台词,结合后半段的布景,也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犯了跟《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失误。另外,很多对白也很不对味,明明是两人对话,却反复加上对方全名,非常缺乏生活感,这方面香港做的好多了,角色只有在见面招呼、强调、争执和多人场合才会先称呼全名再说话,所以港片有一种独特的“市井味”,相比之下,《致青春》比台湾的《那些年》好些,但还是有一份挥散不去的做作。

种种与现实的错位,犹如一层隐形却坚韧的薄膜,阻止了青年观众代入电影世界,无法像短暂陷入童话的郑微一样,沉浸在真伪难辨的世界,而只能透过银幕,窥探一场属于别人的青春。那一幕幕悲喜

人生,一段段爱恨别离,如同平行世界中的翻版,童话王国的传奇,并不是我们切实拥有过的青春。但是,正如科幻片可以影射当下,恶搞片可以讽刺现实,这部看似架空现实的作品,仍揭示了关于青春的某种真谛,影片最后一个场景,虽受谎言蒙蔽,却笑靥如花、欢蹦乱跳的郑微,向我们传达着:趁还有青春,如果爱了,就请深深爱,来日若不能圆满,那也不必遗憾,因为青春终将逝去,唯有对青春的回忆不朽。

对青春这个话题,或跌宕或平淡,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虽然有些伤痛可能不是我们这个年纪能处理的,但也要坚持着活下去并且要努力活的更好不是么。 青春,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理解。但也完全可以浓缩成人人共通的情感,当然靠的绝不是“我觉得我终于可以不再爱你了”“我可以重新爱你吗?”“我来找你,就是重新爱你的”这种小说都不屑用的对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