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观复兴之路有感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这部电影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辛酸、愤苦、坚定、是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第一集:千年局变;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把帝国主义侵略扩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与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结合,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第二集:峥嵘岁月;这一集是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 产 党从诞生、发展。中国共 产 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 产 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 产 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

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集:中国新生;这一集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 产 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四集:伟大转折;这一是集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农村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撕开了高度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迈出了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同时被提上日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这一集是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20xx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集体再次实现平稳交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这一集是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同时,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献的精神为党为国家努力学习和工作。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

 

第二篇:《拆掉人生的壁垒》读后感-名利-原创

名利

假期读了一本好书——《拆掉人生的壁垒》,书中,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为读者讲述了人生智慧的精髓。书中用海瑞、白居易、钱钟书、吴冠中、陶渊明、颜回等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现对待名利的正确态度:以平常心来对待名利。用季羡林大师的说法就是,名利于我如浮云。

古代的仁人君子,提到“名利”二字,就觉得脏了自己的耳朵,污了自己的脸面。于是就有了庄子的“逍遥游”,有了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有了严子陵的渭水垂钓,有了杜甫的“富贵于我如浮云”,有了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些人本来对名利淡然处之,以粪土视之,他们就想逃脱名缰利锁的羁绊,过一种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

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世间熙熙皆为名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名与利仿佛空气一般,充斥在每一个人左右,绕也绕不开,躲也躲不掉。于是,南亩不再随便躬耕,渭水边少了独自垂钓的清净,精神失去了家园,心灵找不到安放的空间。名利便与人们如影相随,缠缠绵绵,挣不开,脱不掉。世人对名利趋之若骛,斤斤计较。商人们,政客们,学者们,百姓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门子的找门子,有路子的寻路子,有竿子的爬竿子,只想赚个头顶光环灿烂,手中钵溢盆满。平民百姓找不到门子,寻不到路子,但今天参加个认证考试,明天参与个优秀评比,得到一个名分并不难。虽然获得这样的名份一

般要先交银两,但毕竟心想事成,竟也兴高采烈,心满意足。一方要“利”,一方求“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真可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谓的证书除了换得众人的仰慕,换取不断晋升的职称,更重要的是随之增长的工资,或是更多的利益。要“利”,则得“利”;求“名”,则得“名”。

最为戏剧性的是,千百年以后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让人们顶礼膜拜,见贤思齐的,恰恰是那些最不想要名利的人。而那些卑鄙龌龊,蝇营狗苟,处心积虑,追名逐利者,却遭人唾骂,指责,有的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有的如同草芥被湮没在尘埃之中,随着浩荡的历史长河,永远的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用通俗的句子诉说着历史和现实。

季老也坦然承认自己并非没有名利思想,也从未将之看做粪土。他既不把名利看得过重,也不会完全拒绝。对于名利,得之、失之,从不给予过多关注,更不值得他不择手段的追求。作为普通人,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仁人君子拒绝名利,但至少可以保有一颗平常心,只有淡泊了名利才能真正得到幸福、享受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