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安庆民俗——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

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只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天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代表作有《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纺棉纱》《女驸马》《慈母泪》《牛郎织女》《小店春早》等许多经典。代表人物有: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等著名演员。

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后,欣赏了黄梅戏《天仙配》,收获颇丰。

《天仙配》是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成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

《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其中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剧情如下:汉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

(父与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只好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的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去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钱是我给你的”。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丧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是一定要勤劳服侍您,尽心尽力,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干什么?”董永答道:“会织布。”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就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吧。”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布,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天而去

(主要是王母娘娘的阻挠,导致两人无法厮守,最终导致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演员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的十分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体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影片中的七仙女真实的犹如我们身边的身着古装的邻家大姐,她的身上没有半点仙家千金的架子!

《天仙配》剧情简单,角色也不复杂,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情节悲喜交加,简洁却勾人心弦,非常的适合普通大众的品味。《天仙配》是根据历史上的孝子董永的故事改编而来,加入了一些神话色彩进去。故事中表现的不仅仅是孝,情,还有反封建,追求幸福的时代特色。

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里吹来的风”,

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天仙配》的戏曲音乐,无论从词还是曲来看,都是非常的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它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广为流传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妇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担柴”,很简单单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辞藻、不需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剧、昆曲那样复杂的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他点,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黄梅戏作为安庆的一种特色文化,我们必须要好好继承它,不要让时下的流行文化淹没了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

 

第二篇:安徽黄梅戏

大家知道安徽著名黄梅戏《天仙配》?黄梅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走进了世界 ;用戏曲之音乐精华,独特的风格推崇者艺术;将表演质的细致·真实和活泼呈现给观众。

记得以前妈妈天天喜欢看黄梅戏,她拉着我去安徽大剧院看戏了但是我听不懂,不喜欢就不喜欢,兴趣不大。为什么妈妈在看黄梅戏是那样激动?我不解,干什么为了一部戏剧千里迢迢的赶路来呢?我怕妈妈会生气。我们到那天热闹极了后轻轻地坐在妈妈身边,听黄梅戏对于我来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的心情得到平静。唱完后,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夸演员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比如:《天仙配》、《红楼梦》、《女驸马》、《江姐》、《风尘女画家》等等,一首接一首,听的人都陶醉了。我妈妈最喜欢的还要数《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民女冯素贞女扮男装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片中的冯素贞表演的淋漓精致,那长长的语音声长而悠远。开篇冯素贞诉说着丈夫长期未归心中的思念之情时,唱腔在空气中打着颤儿如泣如诉,她还不时举起衣襟拭泪,让我也不禁悲伤起来。而当冯素贞听说丈夫回来时,高兴的两条袖管都摇摆起来,唱腔欢快轻佻,遮起半边脸以示害羞。在又听说父母因为嫌丈夫穷逼他退婚时,惊吓得一下子做到了地上,动作夸张,让我也不得不赞叹演员们的表演精湛了。 安徽的黄梅戏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传承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