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手》读后感—张誉洲

陪着学生们看完了《我的左手》这部电影,深受感动,就像看完《士兵突击》一样,心灵受到了“信念”“坚持”这些字眼的强烈震撼,于是我鼓励我的学生去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因为我知道看完的当时只是震撼心灵,但达不到改变心灵的效果,只有去写、去思考、去提炼,才会对孩子们的心灵有持续长久的冲击和改变。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必须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执着,很高兴看到了孩子们在写观后感中的思考和收获,把其中的一些收集整理了一下,给自己和孩子们留个念想,留个成长中的痕迹,一共整理了五篇,希望对他人也有些许的启发和借鉴!

《我的左手》观后感一

宁阳实验中学 初一十三班 张誉洲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 你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题记 有人说:“手是人的擎天柱,手是人可以做到许多事情的基础,没有了手,几乎也就一无所有。”我认同这种观点,可看了电影《我的左手》以后,我的这一想法被改变了。

他叫胡小军,是一名战士,在一次战争中,断掉的血肉模糊的右臂,给他留下了一道清晰的伤疤。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磨砺。当我看到这个片段式,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没有右手,他应该怎么办?他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一开始,他拒绝吃饭,他不甘就这样变成一个废人。可是当他看到他的母亲因他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时,当他想起为救他而牺牲的两个战友时,他选择了面对。因为当他穿上了绿军装,他就已经把他的身心交给了他的

祖国和人民。他也没有迷恋于占有用生命为他搭建的一等功勋,过起所谓的英雄应该过得生活。

面对,不仅需要信念,还需要行动。他曾在夜深人静时,练习一只手臂打背包;他曾在暴风雨呼啸时,一个人练习单手抓单杠,尽管他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跌入泥水中。朋友们,请设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听首长的命令乖乖去当英雄,还是留下来坚持,只为诠释一个兵的职责?恐怕,选后者的人会寥寥无几吧!

他的坚持,感动了荧屏中的护士,也感动了荧屏外的我们。当他得知他心爱的女护士要与别人结婚时,他痛极了。但他用他的自信、阳光和勇敢,赢得了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赢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支手臂”。

断了臂膀,不能改变他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折了翅膀,也不能阻挡他拥抱天空。同学们,想想我们的学习吧!当你抱怨作业多时,你有他负担多吗?当你抱怨压力大时,你有他压力大吗?当你抱怨你的生活不够充盈时,你有他体会过断臂的哭吗?一个残疾人,都能成就自己的辉煌,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呢?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站不起来!亲爱的同学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其实,挫折没什么,只是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弱者,一次小的失败都有可能将他击垮;而对于强者,他只会越挫越勇!坚持吧!因为有时,信念也可以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这个家使冬子感到屈辱,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种寄托。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水珍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压抑??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残缺。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情感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能力的人。因此,笼统地说冬子是“被淡漠谋杀的男人”,并不完全确切。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写了这么一个独特的人物,对他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作了深入的开掘,而这(对人类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开掘)也正是女作家钟晶晶小说的主要特质之一。这让我想到了钟晶晶的另一个中篇小说《你不能读懂我的梦》,这篇带有精神分析特点的小说,触及到人类赤裸裸的灵魂和灵魂深处隐伏着的“原欲”。《我的左手》尽管不同于《你不能读懂我的梦》,但在探寻人类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钟晶晶的小说之不同于凡俗,就在于她能够发现并开掘独特性,表现个别人物的个别的特征,而不是“类”的特征。

这篇小说的主体叙述者是“你”——冬子生前最知心的朋友。“你”是带着深深的愧疚之心和怀念之情来回忆他与冬子的友情,以及他有愧于冬子的过失的。作者在《创作谈:面对记忆下跪》中也坦言:她写这篇小说和写《家谱》、《第三个人》一样,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绪:内疚”。这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普世忏悔情怀,在钟晶晶的不少小说中都存在着。但当作者对冬子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一番深入开挖后,在内疚之情之外,又升华出另一种悲悯情怀——对像冬子这样的心理和情感残缺者和弱者的悲悯,并成就了一曲对心理和情感残缺者的深情的挽歌。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