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台湾音乐剧观后感

《蒋勋之少年台湾》音乐剧观后感

“当我衰老时,看着岛屿少年走过,依然意气风发。”

——蒋勋

我很少看音乐剧,总觉得那是高深的艺术,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懂得。《少年台湾》是我看的为数不多的音乐剧,虽然我并没有全部看懂,却也从那优美的旋律中读到了一些东西。 《少年台湾》选择以一位作家拜访画家的过程为梗概,选择了中国台湾的九份、鹿港、龙坑、笨港、龙峒等10个地方,以戏剧和诗歌的表演方式,串组成一部音乐剧。这些地名我从未听说过,后来在网络上查找发现,这些地方也确非著名的景点。但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美丽的故事;每一个地方,都有古老的浪漫。

我看见一个眼中满含深情的作家站在龙坑自然保护区的台阶上,遥望着岛屿旷世绝伦的美而热泪盈眶;我听见荷兰水手的船只被赶走时岛民们的热烈欢呼,却又见海岸上孤独的女子向远处眺望她的爱情,她腹中的孩子,将来也会像他父亲一样优秀,成为带白帽子的船长;我看见细雨中久久等待在电影院前的少女,过路的人们向她驻足,猜测她心里的思想,她平静的外表下,有多少感情又在流淌;我看见孤单的旅者上了陌生人的便车,从未相识的两个人在交流中渐渐亲切,他感动于他的善良,他感动于他的淳真……

淡淡的略带忧伤的乡愁,总是能侵浸人们内心深处的湿润。蒋勋先生将他少年时游历台湾的见识和对岛屿深深的乡愁,揉进了文字中,。音乐与歌唱,让这些文字跳动起来,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细细碎碎的情感像流水一样缓缓流过我们的心田。如果不是因为真正的热爱,他不会那么清楚得记得那些琐碎的小事,不会在每一次叙述中都印刻着感动。可以说《少年台湾》是一部属于台湾的“大地之歌”,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在人心留下巨碑般的印象,引领着我们对人民、土地做一次深情的窥视,凝聚为美丽与永恒的记忆。

现在的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变迁,那些山水,那些人多多少少有些改变,台湾早已不是我们印象里那个台湾了。在喧嚣的时代里,人们已经很少能够平静地观察世界,而蒋勋这一代人,他们见到过什么是好的,又是在很好的传统下成长起来,如今却要亲眼目睹这些传统逐一消失殆尽。他们也许是台湾最后一批经历过旧时代,沐浴过大师风度的人文学者。他们身上有旧的传统,也有对新世界的接受和拒绝。他们的情怀和信仰,也许再难被人所理解,索性我们还能从他们留下的文字里,品出一点细密的滋味。

蒋勋说:“不管历经多少人生低潮,只要像个少年一样背起背包在岛屿上浪荡游走,在孤独里和自己对话,你的生命永远都可以重新出发……”

背上背包,像个少年一样出发,耳边又响起了剧中深情的咏唱“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

环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愿是清风吹起的风浪;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第二篇:歌剧观后感

歌剧观后感

在这一学期,上了歌剧这门课,了解中外歌剧之间的不同之处,有以下不同之处:

中国:建国后,新中国歌剧的创作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较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另一种侧重于借鉴西方歌剧的结构模式与作曲技法。两种风格各有所长,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能否成功登陆国际舞台将取决于它们的相互融合、升华及创新,有以下特点:

一、 音乐与戏剧的整体融合。作曲家、编剧、导演三方自

一度创作开始,从制订整体的音乐布局方案到具体的场景设计、人物冲突、剧情发展等方面都相互紧密合作,致使各音乐表现手段不再分散孤立。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个声部的各种声乐形式的运用、管弦乐的铺垫融合及各类色彩打击乐的运用,均在观众面前呈现出立体的交响性艺术效果。

二、 声乐与器乐部分的立体构思, “以声乐为主导,器

乐为基础,追求交响性、立体性、整体性的统一构思。”声乐和器乐是歌剧音乐创作中的两大表现手段

三、“咏叹调”与“宣叙调”的链状关系,“支点与链环的结构关系”“咏叹调”往往是全剧的框架,是支点。主要用于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并且易于情感的升华。宣叙调”则是全剧各个“咏叹调”框架之间的链环,是线条。主

要用于交代故事情节、描述冲突背景、激化人物矛盾、展现戏剧冲突。

主要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西方:1)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代表作: 01. 瓦格纳:歌剧《纽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02. 瓦格纳:婚礼合唱 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03. 比才:他们在这里 选自歌剧《卡门》

04. 威尔第:吉尔达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弄臣》 迪里拜尔

05. 瓦格纳:骑士序曲 选自歌剧《女武神》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了有这几部歌剧:《弄臣》,《丑角》,《女人皆如此》,《图兰朵》,《阉人歌手》。

以下是我对《弄臣》歌剧的观后感:

《弄臣》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善恶美丑。弄臣的女儿单

纯、美丽、善良,怀着真诚的心去爱,抱着美好去看世界,她的人性美凸显出了公爵、贵族等人的阴暗,尤其是他的父亲——弄臣。

当然,不可否认,弄臣即使再丑恶,他的身上任然有人类与生俱

来的父爱,在遭受了诅咒后,他急切地找到女儿,要女儿不要出门,注意安全;在女儿失踪后,一向高傲的他,跪下了双膝,求贵族告诉她女儿到底在哪;在女儿失贞后,赶紧预备好一切,让女儿离开,自己留下为女儿报仇……可怜的是,即使他千万个小心,千万个爱自己的女儿,最终任没能逃脱诅咒的厄运。可以说女儿是死在了他的手里。真的,站在一个父亲、亲人的立场,我真的不能不为弄臣感到伤心,觉得他是可怜之人。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善恶终有报。诅咒不是平白无故降临到他头上的。是他助纣为虐,让公爵侮辱了伯爵的女儿,事后还得意洋洋,尽是挖苦嘲讽。那时的他怎么没有想到,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自己也万分疼爱女儿,自己也非常重视女儿的贞洁。是他平日里,为了博公爵一乐,常常取笑那些贵族,使得自己后来反被贵族捉弄。那时的他就应该想到,凭什么只有他可以卖弄尖酸刻薄,别人照样可以以牙还牙。是他,在自己的女儿被玷污后,为解心头一恨,想找杀手杀了公爵,却不曾想,自己的女儿成了待罪羊羔,死在了杀手手下。

最后一幕,夜色中,狂风暴雨下,心爱的女儿在他的怀里沉沉睡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