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宋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到心灵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出示刘章爷爷家乡的图片,学生欣赏。

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道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质疑定标

1、质疑激趣,搭石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为什么它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边读边划,写上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以疑促思,搭石——风景?是学生所不能理解的,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精品细读

1、(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②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引生抓住“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画面。

②想象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

③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

3、(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生表演感悟朗读。

【设计意图:发现欣赏“美”中,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表演感悟、感情朗读等,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四、回归整体

再次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课文学到这,你觉得构成家乡这道风景的仅仅是搭石吗?还有谁?

2.(乡亲们)是啊,走在搭石上的乡亲们才是搭石这道风景中最美丽的风景。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说搭石够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了吧。

3.有了这样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句话。

4.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五、扩展延伸

1、欣赏图片,说说美在哪里?

2、小练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搭石及其人文内涵的理解和体验,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课后反思:

执教了《搭石》一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于理想的阅读课,崔峦老师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

实践。”所以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经验、学生的本真出发,简简单单、本本分分教语文,以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抓住了三个“点”展开训练:

一、学生质疑,巧用矛盾点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想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对话关系,首先必须找准学生的触动点、矛盾点,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为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问题作为引领学生学习全文的点金石,在对话主题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一起经历阅读过程,学生的体验在阅读中得到提升,学生从看得见的景色美到看不见的人美、情美,逐步地引导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凿开璞玉、取出金石。

二、品词析句,定准训练点

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的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体验情感、获得感受,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沉淀成文化。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本课中我抓住“风景”这条结构线,在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想象画面,拓展内容、反复咀嚼,让学生感受到了为他人着想、互相谦让、尊敬老人,在村里人的心中都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再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由读悟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犹如春笋层层剥开,直到学生充分领悟到文本的感情,体验到了人性的善和美。

三、以生为主,找准着力点

我努力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视学生为课堂的“生命体”。在体会文中“景美”和“人美”之时,我抛开了往日的做法,力避繁琐的讲解、分析,将阅读、感悟、表达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组织学生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开展合作学习后,便给了所有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将自己读书的点滴体会和感受一吐为快:“我感觉到家乡的老人非常勤劳。”、“我认为走搭石的人很友好,他们十分谦让。”、“我发现那里的年轻人懂礼貌,对老人十分尊敬。”......真的没想到,从他们的口中也道出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也许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吧,鼓励他们去寻找、发现自己的“哈姆雷特”。对于我们来说,也自然保护了他们生命中极为珍贵的富有创造力的灵性。

我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语文就像是一座森林,充满诱惑,作为在一线执教的我们,都在这条路上边走边收获,森林之中有千条万条的路,我希望在自己的路上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搭桥铺路,指引方向。

 

第二篇: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的教学反思

我执教<<>搭石>>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回顾本课,自始自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一、 读中感悟,感悟中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 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 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各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文,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极有意义。

三、 以风景统领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文字简洁易懂,但期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什么是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老人及时调整搭石“这四块内容构勒成四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教学中我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的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是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四、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下心思索,感到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中语言表达不是十分自然。

2.教学技巧有些拙劣。

3.由于心中装着教案,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些走过程。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展示的机会,以上反思仅是我个人的拙见,希望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