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美国》观后感

从初中上历史课开始,我就对美国这个殖民国家感到好奇,为何美国他从一个殖民国家开始,一直到现在成了世界的超级大国,它是一步步怎样做到的,从那时起,就对美国“Amercian”这个单词,产生了好奇,曾经也在地图上看到美国的领土,心想有机会一定去美国看看。这次毛概的老师让我们选择看一下大国崛起,我就果断的选择了美国。

《大国崛起之美国》,影片描述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到一个独立的国家,再到现在的世界超级大国的过程,影片平淡而真实,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个人观点也不多,可以说是原生态地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崛起的全过程。看完影片,再对比中国,我有很深的感触。 影片大概是以时间为主线,先记录了英国对当时属于殖民地的美洲大陆增加税负,从而使矛盾激化,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3个州签署《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成立,这里主要介绍了华盛顿。之后又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又一大战争--南北战争,记录了奴隶制在美国的湮灭,简单地介绍了林肯。之后又介绍了美国自西向东扩展领土,照搬欧洲技术,鼓励创造发明。还介绍了奥兰多·罗斯福反垄断,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等。

以上是影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美国精神”,所谓“美国精神”,可以用“通过奋斗,实现个人理想”简单概括。在我看来,美国精神对美国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众所周知,今天的美国是强调个性化的,这也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样一种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国家的崛起可以分解为人民的自立自强,美国精神是一种及其独立自强的精神,这对其前期发展尤为重要。再加之其独立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精神一直实用于今日。这一点对于中国,我认为可以宣传,但要适可而止,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美国是相差极大的,我们不能因为学习别人的东西而丢掉了自己的内涵。中国人讲“和”,这看起来似乎是与美国精神水火不容,但我觉得也不尽然,因为人是一个矛盾体,在一个人的骨子里可能存在多种特质,只是它们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不同时候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批判地接受美国文化,借鉴美国精神,而用之来提升和充实自己。

其次,我对美国的“创新”也挺有感触的。美国由照搬欧洲技术到后来的自主创造发明,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里不是简单的量变而引起的质变,而是美国的政策所向。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时机,鼓励自主创造发明,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专利权写入宪法,这点燃了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很喜欢影片中的那句话“专利制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这一点之于中国也是有些许借鉴作用。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没能赶上工业革命的黄金期,但美国那种鼓励自主创造发明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鼓励

自主创造发明不是纸上谈兵,要让人民看见政府是在动真格,才能激发起人民的热情与激情,要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

最后,美国抓住了发展机遇。美国的机遇就是战争,战争之于其他国家或许有一些利益可图,但它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而美国凭借其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频频参战,从中捞取利益,而其损失,无疑是小之又小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劫难,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成了一次天赐的发展良机,之后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这一点对于中国貌似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其实不然。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诚然。但美国的这种毫不畏缩,善于抓住机遇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我们一学的。

今年正好是中国抗战70周年,其实中国的崛起也挺值得人们深思的。各个国家的崛起都受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各个国家的崛起都有自身独有的模式,也难评孰优孰劣。在这里我不是崇洋媚外,而仅仅是对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感触。中国做得挺好的,但师夷长技,也许我们以后能够做得更好!

 

第二篇:大国崛起——美国 观后感

美国崛起原因分析

——大国崛起观后感 摘要:1620年,五月花号远渡大洋,来到了美洲大陆;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20xx年,美国已经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霸主地位,并将继续保持下去。是什么让一个短短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如此迅速的崛起?我认为主要有地理和人文两大因素。 1地理因素

1.1资源丰富 不同于资源贫乏、拥挤不堪的欧洲,广袤的北美大陆矿产、油气资源贮藏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xx年和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xx年提供的最新资料数据,美国目前探明的矿产储量为:石油3600百万吨,煤炭246643百万吨,天然气192.5万亿立方英尺,铁矿石6900百万吨,钼270万吨,铜3500万吨等。 其中,美国的煤炭、稀土、铁矿石、钼、铜、铅、锌、金、银、硼、硅藻土、天然碳酸钠、重晶石等矿产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7.1%(煤炭)、14.8%(稀土)、4.3%(铁矿石)、31.4%(钼)、7.4%(铜)、12.1%(铅)、13.6%(锌)、6.4%(金)、9.3%(银)、23.5%(硼)、27.2%(硅藻土)、95.8%(天然碳酸钠)和12.5%(重晶石)。分别列居世界第1、3、7、2、2、3、3、5、6、2、1、1和3位。此外,美国的石膏、滑石(和叶腊石)、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储量或资源量,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美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全国5大油气区30多个油气盆地中。5大油气区分别为:墨西哥湾含油气区、北美地台含油气区、加利福尼亚含油气区、落基山含油气区和阿拉斯加含油气区。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德克萨斯、路易斯安纳、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等4个州。其中,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储量占美国总储量的22%,路易斯安那州占20%;阿拉斯加占20%;加利福尼亚州占18%。美国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伊利诺斯州、怀俄明、西弗吉尼亚、堪萨斯、宾西法尼亚、德克萨斯和印第安那等州,其中,蒙大拿州和伊利诺斯州是美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两个州,蒙大拿州煤炭资源量占美国煤炭总资源量的24%,而伊利诺斯州占美国煤炭总资源量的21%。美国金属矿产资源如铜、铅、锌、金、银、钼、铀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蒙大拿、爱达荷、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

然而这片宝地“愚昧落后”的原住民早被“文明人”屠戮一空,所以美国更本不需要开拓海外殖民地来掠夺生产原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也预示着美国不会像德日等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一样,为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重新瓜分世界(即获得更多殖民地)而与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列强直接爆发冲突。

1.2交通便利

北美大陆被大洋包围,海岸线延绵悠长,拥有众多优良港口,贸易便利(不要忘了同样的新兴强国沙俄,当初为了夺取一个不冻港付出了多少代价)。另外,美国不与亚欧大陆

接壤意味着本土不会直接卷入日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地缘政治良好)。在其他各国打的不可开交之时,美国却可以保持自己高速发展同时通过贩卖武器物资,大发战争财。当战争结束时,美国又可以通过他积累的巨大经济实力在制定新秩序时获取足够的政治权力,从而迅速的崛起。说到美国的交通,不得不提那条奇迹般的铁路。美国铁路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轨,正式宣告了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迹的横贯美国东西的大动脉建成。这条铁路原计划建筑14年,但由于勤劳坚毅的华工积极参与,仅用了7年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7年。铁路运输对美国经济发展曾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其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2人文因素

2.1美国是民族的大熔炉

无论你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什么信仰,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美国从建立之初就不断有许多不同国家的人加入,他的发展集合了不同民族的智慧,吸取了不同的经验。因为各个民族的人思考方式不同,可以互相启发,有利于发明创造。美国的大学和研究生院里集合了全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非常有利于技术创新。而且,各个民族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爱尔兰人喜欢政治,犹太人擅长经商,中国人擅长科研,德国人在机器制造上领先,而瑞士人擅长精密制造,大家能各尽所长,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所以许多在本国不得志的人才纷纷前往美国,在那里焕发新生,开创辉煌。美国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科技上惊人突破,带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2.2独特的美国梦

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例如洛克菲勒,摩根,他们白手起家成就商业帝国,创造了一个个励志故事,受到后人赞扬与崇拜。美国人骨子里都流淌着这样一种敢于拼搏,不轻易放弃的血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这种精神已成为美国的精神象征,吸引着世界各地有志之人前往美国,前往那个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2.3资本主义的辉煌

美国虽然最早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由于残酷的剥削,所以对于英王室的统治并不感冒。在独立之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所面临的任务不是铲除封建制度,而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大胆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这就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建立了比较彻底的资本主义制度,后来经过不断完善,几乎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典范。相比较同时期英国王室封建力量依旧强大;法国复辟还在上演;德国、沙俄处于封建分裂,美国没有任何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在随后的几百年里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至今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巅峰,是自由的代言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