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那谁来说说海水涨潮是什么样的? 生:海水涨潮很壮观。

生:海水涨潮很令人震撼。

师:说的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中国著名的涌潮: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江,也 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会读了吗?生字词都能读准吗?

生:能!

师:哇,大家都说能,这么自信呀。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看屏幕,会读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读。

生读生字词

师:嗯,字的发音都读的很标准。特别是第二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真棒。好,我们全班一起来。

全班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都预习得很充分。这些字都是多音字,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准字音, 读 顺句子。

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了,那也会写了吗?这里有一个字老师要提醒大家,“贯”这个字的笔顺有点儿复杂,拿 起 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书写)好,会写了吗?课后一定要多写几遍,记住它的笔顺。好吗?

三、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思考两个问题:1 第一自然段和下面自然段是什么关系。2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什么?听清了吗?好,开始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那谁来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好,后面这位同学,你来。

生:第一自然段和下面自然段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总的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345自然段分着来写钱塘江大潮。

师:他回答出了第一个问题,谁在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好,请你来。

生: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嗯,概括得很准确。

师:第一自然段总的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全班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天下奇观)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天下奇观和观潮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好,你说。

生:不一样,观潮的观是观看的意思。

师:那天下奇观的观呢?不懂呀?没事,赶紧请教下手边的字典。好,现在谁来说说? 生:天下奇观是天底下奇特的景象,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解释得真到位。请坐。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潮来时是怎样一番景象。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两个问题1 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2你喜欢哪些句子,与同学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读得真好,那课文是怎么写大潮声音、形态变化的呢?我们先来说说声音好不好。那谁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声音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好,你手举得真端正,那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体现了潮水声势之大。还有其他句子吗?谁再来读一读?好,你来。

生: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嗯,前半句是描写声音的,但是后半句不是哦。对,大家说出来了。现在潮声越来越大了。谁再来?嗯,你来。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这三句话都是描写大潮的声音,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从小到大。

师:把句子说完整。

生:大潮的声音从小到大。

师:对,那大潮的声音为什么会从小到大呢?

生:大潮离人们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师:回答得真好,我们带上这个分析的结果再来自由读读这三句。

嗯,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1生2读,全班读。

师:说完声音我们再来说说大潮的形态,谁先来给大家读一读关于大潮形态的句子,好你来。 生: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张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

师:找得很准确。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谁能来读出这种感觉。 生1生2读,全班读。

师:读得真棒,这两个自然段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大家同桌互相读一读。等一下大家来分享一下。

生: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 激动。

师:对,也来越激动,如果能读出这种感觉就更好了。再试一遍,

嗯 ,比刚才更有感觉了。

全班一起来读。嗯,我感觉到你们的激动。

师:谁再来分享?你刚才读的很好哦,那就请你和大家分享下吧。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 嗯,读得这么好,看得出你确实很喜欢这句话,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 生:这句写出了大潮的气势雄伟,声音巨大。

师:那你是从哪个词看出声音巨大的?

生:从山崩地裂这个词看出的。

师:看来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注意要读出雄伟的气势来。嗯,读的很有气势,老师都被震撼到了。

最后再请一位同学来分享。好,你来。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城墙。

师:哇,两丈城墙很壮观对不对,你有读出这种壮观的感觉咯。好,我们分成男女生来读,记住要读出壮观的感觉。嗯,女同学读的抑扬顿挫,男同学读出了浪潮的气势,都很不错。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作者又是如何写潮来前超过后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篇: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 阅读材料——钱塘潮

钱塘潮(钱江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著名景观: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最佳观景地点:海宁市盐官镇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简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别是印度恒河潮,亚马孙潮与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

潮风俗。

观潮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

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

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

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却步如兵溃,白浪高于阅景坛。”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钱江观潮 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

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

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

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

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

2

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特色

萧山南阳钱江潮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当涌潮西行至此,全线与围堤成一锐角扑来,坝头以内的潮头同坝身、围堤构成直角三角形,潮头线两端受阻,分别沿坝身和围堤向直角顶点逼进,最终在坝根“嘣”一声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狮,化成一股水柱,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个"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3

冲天潮

交叉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又名十字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

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

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

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

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

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

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

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在一旁观潮的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

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

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

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

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

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

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

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

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

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4

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钱塘江“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犹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

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丁字潮

两股潮是形成了一个?丁?字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丁字潮”的形成原因还要研究。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丁字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怪潮

钱塘江的江道河床变化多端,可能前一米江水还很浅,后一米就会很深,弯道较多加上潮水大小有别,以及潮波遇到类似沙洲类的障碍物反射,这些都可能是形成类似“怪潮”的原因。

鬼王潮

含义:农历七月十八,为农历7月望汛大潮,

俗称“鬼王潮”。

20xx年8月1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钱江

大潮在萧山美女坝冲击丁字坝后形成的回头潮十

分凶猛,经过碰撞翻越护栏,冲上江堤,现场有多

名观潮人被大潮打湿。

20xx年8月13日下午3时左右,钱江大潮如千军万马之势涌向杭州下沙七格沿岸,令许多观潮者、行人在防护栏内躲闪不及,被冲倒在地。

问题解答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6

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地球离太阳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又有东移八堡之势。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xx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xx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几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而19xx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xx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萧山区围垦十七工段。

由于20xx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江潮的衰微现象,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造桥

从杭州湾大桥规划伊始,就有专家和市民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大桥会不会影响钱江潮的雄壮景观?杭州湾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正桥长35.7公里,估计有7000多根桩矗立在钱塘江。由于杭州湾大桥将向海底打入7000多根桩,有关专家估计,这将使潮水高度降低约20厘米。水利专家称,(钱塘江上)“如此规模的造桥,尤其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7

将极大地影响到钱塘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也说,我省规划将在钱塘江上建造多座大桥,这对钱江潮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尚无定论。

围垦

浙江近几年来大规模围垦,在钱塘江口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一种观点认为:大规模围垦使河道变窄,河道变得更加弯曲,阻力变大,造成进潮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钱江潮;再加上近几年来钱塘江流量比往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山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河床抬高,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能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南阳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钱塘江大规模治理之后,钱江潮有三个变化:一是涌潮最大的地点略有下移,移到了原来盐官下游12公里的海宁大缺口,最佳的观潮点也稳定了,如海宁盐官、大缺口、老盐仓和萧山观潮城、美女山坝;二是涌潮的反射作用强了,沿江潮差增大,钱江潮随之增强,尤其大潮期更甚。三是这几年钱江潮的潮水景观有所变化。

观潮指南

钱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海宁市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 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阅读材料钱塘潮

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回)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xx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观潮之最

介绍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本世纪最大钱塘潮

受(20xx年)日全食影响,如果没有特殊的降水、风力因素影响。

浙江海宁市水文站发布消息说,钱塘江潮水的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以往,钱塘江大潮通常出现在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初五、八月十五到八月二十两个时间段。根据日全食之后的水文记录,大潮的持续时间则由往常的5天延长至7天到8天。

传说

潮神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七年(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渡过长江,进入楚国的仇敌,日益强盛的吴国。

伍子胥投入吴国公子光门下。于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由他所荐壮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回王位,称吴王阖闾。伍子胥遂与谋国政,“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营造阖闾大城。从此,苏州成为春秋吴国的国都。伍子胥还在高淳向东至太湖的百余里开挖宽深的运河,并筑五条堤坝,以节制山水。既利农业灌溉,也是进兵楚国时的便捷运输水道。此运河称为”胥溪”,”胥河”。

经伍子胥和孙武振军经武,在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都城,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平王已死于公元前516年)。而伍子胥也因功被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夫差元年(公元前495年)大兴水利, 伍子胥连接惠高,鼓港,处士等河流的运河,称为”胥浦”, 9

减少了水灾,使经济繁荣。伍子胥终因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力主停止伐齐而渐被疏远。以致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死,投尸江中。吴人敬仰其忠烈,尊为潮神,建伍子胥庙,胥王祠,立坟墓,历代祭祀。现祠庙被毁,墓已重建。

巨人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