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观后感

《大腕》观后感

广告学课上,我们花了2节课的时间看完了由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大腕》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国际著名导演泰勒在中国拍摄《末代皇帝》期间灵感尽失而被制片方所抛弃,在与自己的在中国雇用的贴身摄影师尤优聊天时偶然了解到中国的喜剧葬礼,因此在自己即将不醒人事时,授权尤优为自己办一场喜剧葬礼。

尤优不负所托,热火朝天的同自己的朋友王小柱一起操办起了泰勒的喜剧葬礼,而当尤优向泰勒的助理索要葬礼费用的时候却被告知葬礼费用得尤优自己解决,无奈之下尤优只得选择在葬礼上植入广告的形式来获得葬礼资金,由此葬礼上的广告铺面而来。可口可笑公司的大红天幕使人联想文化革命红的耀眼铺盖中国的政治广告;那位搜狗公司代表嗲声嗲气一番理论,眼球经济,新产品交易平台啦,分明是网上IT致富一族统一语言;还有葬礼新闻发布会上的滚动招标版块招标,无疑准确无误地参照了央视最新广告标准;爱岛公司VCD不失时机超强纠错,下辈子做女人“挺”好的丰乳霜,报丧鸟啤酒,意大利名牌家具,666烟草,x牌西装短裤,标驴运动鞋,杜十娘项链,杀手牌太阳镜与硕士牌眼镜左右兼顾,大清神奇茶,Y牌洗发液,打进葬礼的乐哈哈矿泉水,在丧乐改为欢快的伴奏曲中,让人笑出几分尴尬无常。更夸张的是是中国影界大腕明星傅彪声泪俱下的补钙哭灵表演,将广告的荒诞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从广告学角度看,在喜剧葬礼中大量植入的广告提高了各大厂商的曝光率,同时也使受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一种绝佳的信息接收环境中,感受到商品和品牌信息,从而接受了广告信息的刺激,形成强大的品牌渗透力。但是,这种广告形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广告由于和商业利润相依,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用各种方式甚至是媚俗的方式换取受众的青睐,污染了社会环境。例如在电影中,电影界投资大腕甩出500万使其新片《潘金莲》新角妮娜趴在泰勒遗体上扮演他的小情人,这种为出名的不择手段的方式,不仅严重的损害了泰勒导演及妮娜的个人名誉,也把文艺界弄的乌烟瘴气。用媚俗的方式换取受众青睐的广告,污染了社会环境,降低了广告本身和产品的品位。广告在传递商业信息的同时还传递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当前一些商业广告中出现的庸俗化乃至低俗化倾向对于大众媒介文化无异于一种侵蚀,它们严重玷污了人们的视听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其次,广告的广泛传播使受众陷于广告的魔幻文化情景中,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攀比陋习。电影中最后一幕在精神病院里,那个绘声绘色介绍楼盘情况的房地产老板,最后一句台词“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以幽默的方式揭示出了当今社会有钱人的购物心理。现实生活中一些广告为了实现产品的促销,大宣、特宣“谁穿谁精神”、“XX男人的标志”、“地球人都知道”等等宣传,无形中扭曲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相互攀比,名牌消费成了趋势。在高度消费社会的时代,通过物质来表现富裕的的生活态度造成了无休止的追求差异化的竞争。而鼓励享受、鼓励奢华消费的广告无疑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追求享受、时尚与炫耀成为大众心理的一个构成因子时,这又势必反过来影响广告的创作。如此恶性循环,只会将大众文化引向拜金主义的泥潭,使大众文化走向庸俗堕落。我国仍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仍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上,对那些先行富裕起来的人们,如何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广告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应当有所作为。

最后,广告宣传的不严肃性扭曲了传统文化,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正常发展。电影中通过植入大量广告的这种喜剧葬礼的形式本身就是极其不严肃的。中国人虽然对寿足而终的葬礼有一种豁达的看法,称之为“喜丧”,但总的来说,亲人离世毕竟是一件极其哀痛的事情,哀伤的心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国人骨子里对待葬礼的态度是很严肃的,而且葬礼往往

是展现子女孝道的一个“仪式。所以这种极其荒诞的葬礼形式有悖于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这种广告流行则会挑战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观,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从而误导人们形成不良的价值取向。

广告的这些负面影响会降低受众对产品的信任,对产品品牌本身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不良广告无疑侵蚀着大众媒体文化,严重玷污人们的试听。因此,广告商在制作广告时,在扩大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应顾及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广告的社会教化功能,这样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第二篇:大腕 观后感

最近偶然从朋友那里拷了部《大腕》,看过后,除了搞笑,同时也给我些启发,又看了N次后,总结如下:

《大腕》讲述了一名好莱坞导演远赴中国拍摄一部超级大制作,在拍摄过程中,忽然患病,性命垂危,中方一名具生意头脑的宣传人员想到为导演在中国策划一场空前绝后的葬礼,除了邀集各国媒体,还要招募广告赞助商。片中为没死的人的葬礼的广告招商极负夸张镜头,在搞笑的同时探讨了中国社会内部因素问题,尤其是对媒体宣传的各种现象予以表现,夸张但不失真实。

《大腕》片中的尤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招商,利用一个老头的葬礼就轻松搞到数以千万记的资本,这就是媒介经营的力量。

媒介经营管理就是利用自己所占有的媒介资源进行整合,出售,最大限度的实现媒介价值。因此,要利用媒介赚到钱,首先得有媒介资源。在《大腕》中,尤优的资源便是大导演泰勒的葬礼,有了这个葬礼,尤优才能尽情展现自己的经济头脑。

有了资源,下一步便是整和,出售了。我们再看一下尤优是如何做这一步:

第一:葬礼进行包装,为泰勒举办一个“节目丰富多彩,形式类似春节晚会、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同时又有点象赈灾义演一样的葬礼。葬礼将由电视向全球直播。”这在无形中又将葬礼这一资源进行了升值。

第二:寻找赞助商,也就是所谓的拉赞助。王小柱先后招徕数位商家洽谈合作事宜。由于尤优的善良,洽谈破裂。

第三:当尤优知道露茜没钱必须自己筹钱后,尤优便大胆策划,进行了一次广告招商大会,而且引起厂家激烈竞争,广告费攀升不止。甚至超过了预想收入。

到此时应该说,这个葬礼的宣传,出售都以完成,但葬礼的资源并没有完全利用,尤优甚至将灵车与遗体也进行了利用,拉上了广告。

到这里可以说这场精彩的营销便告以段落了。一场葬礼可以赚到几千万,想必可以让电视台的那些营销人员眼红的了。

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启示,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抓住各种媒介商机,利用自己的营销策略与方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我从《大腕》中得到的。

戛纳电影销售市场最旺

导演制片人解析电影“创收”新概念

每年戛纳电影节,最热闹的是什么地方?不是人头涌动的影节宫;两个大厅加起来,能看电影的人数也不过2000人左右。也不是万众瞩目的红地毯,因为就算所有的记者加上围观粉丝,门口那条路也顶多能装下三四千人。相比之下,由海边的无数帐篷加上地下的一条街组成的电影销售市场,才真正是每年5月这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太多的人来这里卖片,太多的片商来这里买片。单是中国电影,今年要上映的几乎所有大片都来了:《让子弹飞》、《狄仁杰》、《剑雨江湖》??顺带也拉来一堆明星,姜文、杨紫琼??看他们如此不遗余力地宣传,你会认为在戛纳卖掉版权,对于这些人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事实上也基本如此。因为按照传统的模式,一部电影要想回收成本,基本上只有这样一条道路:版权

销售—票房—衍生品。只是,近年来随着植入广告的崛起,这种单一的道路也发生了变化。单就中国电影而言,我们在戛纳就发现了这样三种不同的回收成本道路。

○电影创收三部曲

1、卖版权和广告

2、卖品牌

3、卖概念

传统商业人

卖版权和广告每个国家卖几万到十几万美元

中影海外推广公司欧洲总代理杨桦:国产商业片其实不是特别指望国际版权的销售,因为很多我们的商业元素,在欧美一些国家会让人看不懂。

按照传统的理解方式,电影回收成本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版权销售。而对这一套玩得比较聪明的,当属今年在戛纳会面的两位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和王小帅。事实上,正是因为贾樟柯,我们才知道,原来“版权也可以这样卖”。

贾樟柯的卖片方式,其实非常简单。他以往所拍的许多电影,其初始成本都很小,基本可以控制在一两百万人民币之内。而这些片子做成之后,就送去国际上参赛,由于艺术品质比较高,往往很容易获奖。而作品一旦获奖,国际上的发行商自然蜂拥而至来购买版权。贾樟柯们开价也不高,每个国家只卖几万到十几万美元———由于人民币和美元的差价,卖出两三个国家,100万人民币的投资也就回来了,所以,这种电影自然是要多多参加电影节,多多获奖,多卖版权,卖得越多,赚得越多。至于国内的票房数量,由于其本身没有多少商业价值,因此基本可以忽略。

但对于国内的商业电影而言,这样的廉价卖片其实对他们很有损害。因为这种模式针对小成本电影还可以卖钱,但对成本较大、投资过亿的国产电影来说,除非一下子卖到100多个国家,否则这些美元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过,根据中影海外推广公司欧洲总代理杨桦的说法,这些国产商业片其实也不是特别指望国际版权的销售:“因为很多我们的商业元素,在欧美一些国家会让人看不懂。比如我们平民持枪是重罪,但在美国,几乎每家都有枪,所以观众就不会理解这样的情节。”因此,在他看来,不少国产电影到戛纳来卖片,无非是一个添头,有则更好,没有也损失不了什么,毕竟大家的主要成本回收方式还是广告和票房。但他最大的担心,则是由《非诚勿扰》和《杜拉拉》所引发的现代片广告植入大战,会让大家对电影品质变得敏感,进而影响到电影本身的票房。

艺术家思维

卖品牌不是某一部电影而是持续合作

《让子弹飞》制片人马珂:从红牛和华彬两大品牌手里,姜文就拿到了5000万的赞助。他们看中的不是《让子弹飞》,而是姜文这个品牌,这一次的投资,只不过是一系列深层合作的开始。

植入广告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回收成本的方式,但也是一个“赤裸裸”的向大家展示电影与金钱关系的地方。所以,在已经引发观众那条敏感神经的前提下,稍微有些想法的导演都不会犯这条忌讳。

最近几天戛纳比较轰动的一条消息是,中国导演姜文乘私人飞机从北京飞过来,为他的新片海报揭幕,顺便跟欧洲片方洽谈《让子弹飞》的版权销售问题。姜文果然大手笔,单是私人飞机的费用就超过了500万元,而来到戛纳的第一天,就在电影宫德彪西厅正对面包下了一个小酒馆搞PARTY,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等人在内的诸多大腕都来捧场,而包场的费用自然也价值不菲。 姜文的豪阔并非来源于他自己。那架私人飞机,其实是红牛的老板提供给他的。而红牛与佳能,这两个国际品牌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了《让子弹飞》的赞助商。据该片制片人马珂透露,从红牛和华彬两大品牌手里,姜文就拿到了5000万的赞助。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他们拍片的一半成本已经回来了。

不过,姜文这部《让子弹飞》是一部民国戏,按照常理,这样的品牌很难形成植入广告,而如果仅仅是在电影结尾时打上一个“鸣谢”字样,显然又不是这些品牌所乐意看到的。这样还能让这些广告商们变成“冤大头”,马珂认为这是因为大家已经不在单纯的电影层面进行合作。“其实他们看中的不是《让子弹飞》,而是姜文这个品牌,这一次的投资,只不过是一系列深层合作的开始??”马珂说的话很实在,因为姜文在两个月前,的确已经变成了佳能DV的代言人之

一。只是这种所谓“深层合作”,不管怎么听都有些寅吃卯粮的感觉。

至于传统的出售版权模式,马珂称他们依然在进行。如今单是东南亚地区,已经卖掉了120万美元。所以经过一段时间推广,这一方面应该还是他们收回成本的一大支柱。

新势力妙想

卖概念地产开发与影片同步进行

新锐导演李芳芳:《80后》安排在6月份全国上映,但到现在为止,我的投资早被赚回来了。现在光靠票房和植入广告回收成本,很过时了。

今年到戛纳“凑热闹”的,还有一部很特别的中国电影:《80后》。这部原名为《天长地久》的电影看起来根本上就是一个“三无”电影:没有大投资,没有名导演,更没有大牌演员。该片导演李芳芳之前最成功的作品不过是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这部电影里最大牌的演员也是在江湖上很久没有露过面的史可。甚至投资也不大,根据李芳芳的说法,这部电影所投入的资金,其实只有

1300万人民币———作为一个新导演能够拉到这么多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当年宁浩拍《疯狂的石头》,不过是从刘德华那里拿到了100万的“亚洲新星导”的扶持资金而已。但即便有了上千万的投入,在如今的电影界依然属于“小成本”。

就算如此,李芳芳依然敢来戛纳,而且她不是来卖片,而是来放映,想了解一下影评人的看法。之所以如此高调,她说,“电影安排在6月份全国上映,但到现在为止,我的投资早赚回来了。所以,以后上映时的票房,就是纯利润了。” 李芳芳解释说,她所设计的电影成本回收之路,跟传统的卖版权—票房—衍生品有很大差别,但也不是完全像冯小刚那样做植入广告,而是在探索另一条商业之路。李芳芳说:“其实成本回收可以从其他领域的收入发掘。比如《80后》的主题曲,就是一大经济来源;影片中设计了一处茶楼,也被开发商看中,这些都是盈利点。所以,现在光靠票房和植入广告回收成本,很过时了。”

李芳芳说,她这种做法最困难的是开始的融资。在融资阶段,这部《80后》其实是跟她另外4个剧本一起打包给投资方看的,而且每个剧本都写明了具体的商业开发点。以《80后》为例,这部青春偶像片中,男主角为女主角设计了一个玻璃房子,后来在漫长的等待中,女主角真的自己建造了这个玻璃房子,将它做成一个普洱茶室,给了男主角一个巨大的惊喜。而在现实之中,这个茶室同样存在,而且就在冯小刚《非诚勿扰》取过景的杭州西溪湿地。只是,这个“玻璃房子”现在并没有建成,还是毛坯阶段。但建成营业之后,李芳芳和她的公司同样会拥有其中一部分股份,也就是说,因为《80后》为这个茶室所做的宣传,就像是地产开发的前奏,日后他们会有一笔“可持续发展收入”。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郑照魁发自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