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1观后感

ET

很小的时候看过,没什么记忆了已经,唯有的印象就是E.T.圆圆的脑袋和大大的眼睛。这次把E.T.重温了一遍,还是深深的被感动了。这部电影讲述了小男孩爱尔特与一个因意外被留在地球的小外星人ET之间真挚感情的动人故事。爱尔特发现了小外星人ET并偷偷将它带回家。et是一个外形丑陋,行动笨拙却十分可爱的精灵.尚处于孩童时期的爱尔特及其兄妹,很快接受了et。他们十分融洽的相处着.并建立了深厚而纯真的友情. et一直想回到它自己的家,在爱尔特及其兄妹的帮助下,几经转折,et终于找到了他的同类,回到了属于他的世界.

这部电影从两个电影反映了两个世界人得不同看法。一方面展示了儿童纯洁善良天真的天性,另一方面通过成人对待et的种种做法。值得人们对现实的思考与回味。

最让我揪心的还是那一幕:爱尔特与et在森林里呆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醒来时却发现et不见了.爱尔特病倒了.他的哥哥麦克在溪水边找到了奄奄一息的et.当爱尔特的妈妈看到和爱尔特躺在一起病重的et时,内心充满了恐慌与不安。生命垂危的et看到爱尔特妈妈,喊出了一个词"妈妈",尽管几个孩子一再向他们的妈妈解释et不会伤害她,这并未减少爱尔特妈妈面对一个异类的恐惧。她惊惶失措地将几个孩子强行拉出了房间. 看着绝望的呼喊着“妈妈”的et被孤零零的留在了房间里,我不禁泪流满面。。。。。。。

然而,在大人们面对ET时的做法让我深深的思考。发现et行踪的调查员们,全副武装声势浩大的朝爱尔特家扑来。.面对几近死亡的善良的et,他们却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而无不及,毫不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可怜无辜的et见到全副武装的调查员们,伸出了双手,呼喊着"家,家". “妈妈”和“家”是多么温情的字眼,却无法唤起成人们内心丝毫的温情。在他们眼里,et永远都是一个怪物,一个异类,是他们应该时刻防备的对象,是他们的研究标本。没有尊重与关爱,更无关尊严。et被隔离了,他们救治它的主要目的却只是为了能更好的研究et。当et“死去”的时侯,人们摘下了他们的帽子和口罩,虽然他们失去了et,失去了研究它的机会,却也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他们的“威胁”解除了。

电影讲述的是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在讲述我们自己的世界?童年时的自己,简单,纯真,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美好的憧憬与梦想。而当我们长大成人、渐渐成熟后,却发现,我们将自己在厚重的壳里越包越严实,我们不再轻易相信别人,不再轻易付出真爱,并时刻防备着周围的人们。童真时的美好与纯洁越来越遥远,渐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第二篇:《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睿智,消除戾气,开阔胸襟,修养德行。祖先创造的灿烂国学经典,可谓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在快餐式阅读风行的今天,读经典除了要有一种静如止水的心境外,寻找便捷的途径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读古文综合选集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古文选集中的佼佼者,毫无争议当属《古文观止》。该书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以来一直传世不衰,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该书编辑吴楚材、吴调侯取书名为 “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古文观止》博采众长,所选以古代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绝大多数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无愧于“观止”的称号。该书精选了《春秋》三传、《国语》、《礼记》、《战国策》、《史记》中许多文字精练、意蕴深厚、富于趣理、善于刻画的精彩篇章,以及千古传诵的名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散文力作。这些国学的璀璨夺目的珍奇瑰宝,永远值得我们推崇和珍爱。

《古文观止》所选文章长短适宜,每篇文章都有简要评注,便于初学者熟读记诵、反复揣摩,从中领悟文章立意、布局、措辞、造势等,找到学习写作的门径。该书在选编时敢于创新,打破自古以来古文选本依据明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体例的思路,克服以条目为主线,分类繁琐的缺点。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使用方便快捷。正因为如此,尽管后人编选了不计其数的各种风格的古文选本,但无一能出其右者。

《古文观止》编辑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才器过人,潜心力学,古文造诣很深。有人称赞他们“下笔数千言无懈漫”。该书取名《古文观止》,可以看出他们才盖天下、自信满满的豪气和力臻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观止”的牛皮吹了300多年不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是,编者处在封建时代的种种局限,难免出现少数权衡欠要,选择不当之处。编者对于先秦诸子散文一概不收,甚至《论语》、《孟子》也予封杀,难免使人产生沧海遗珠之憾。这主要是编者囿于崇古尊经的偏见所致。同时,由于清朝考古业尚不发达,传媒出版业受到印刷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古代散文编选难度颇大。编者干脆知难而退,对先秦诸子文章视而不见,这一点也可以理解。

由于编者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编好,《古文观止》难免有看人下菜之嫌。比如被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作品被排斥;因看宋徽宗、高宗误国乱政,他们的文学佳作弃之不用。至于诸如托名李陵所作《答苏武书》为投敌变节者辩解,托名苏询所作《辩奸论》对改革创新政治家以人身攻击的文章反而被收录,真伪不分,是非不明,就是明显的失误了。好在这些所占比例很少,其影响仅白壁微瑕而已。

编者颇具经济眼光,为了把销量搞上去,顺应科举策论需要,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该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虽然没有达到洛阳纸贵的畅销效果,但毕竟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赚了一笔银子。从总体上看,吴氏叔侄编书的主要动力是个人爱好,并没有期望编书带来滚滚财源。用现代眼光看,他们干的是一番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当时没有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情况下,编辑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当时已有活字印刷术,印出这样一辑宏篇巨制没有雄厚财力支撑是难以如愿的。况且当时并没有著作权一说,编者完全是倒贴编辑、印刷费,不拿一分钱稿费干起来的。类似的编撰一般由皇家主持,他们也没向政府跑补贴。用流行的话说,哥图的不是钱,是名气。凭信仰、爱好和公心干事的态度,让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观止”大名,也算是对编者的一种肯定。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这种形势下,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认真研读国学经典,医治目前浮躁趋利的世风,无疑是一剂良药。读《古文观止》,更是一剂清凉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