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堤春晓观后感(完整稿,20xx字)

《翠堤春晓》观后感

《翠堤春晓》是一部音乐传记题材的影片,它描写了关于奥地利作曲

家――“华尔兹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片。主要介绍了施特劳斯因酷爱音乐而被解雇后专门从事华尔兹舞曲的创作,他的舞曲得到古典派的蔑视,但同时也得到平民的欢迎,及有关他与妻子波蒂和皇家歌剧院卡拉.唐纳之间的两段恋情关系。

影片中描绘了两类爱情,一类是平静的、深沉的、无私而又无畏的,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幽香中,体会到的是自然的、平和的,却又悠远深广的气息。正如施特劳斯夫人对他,充满了深沉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宽容。一类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烈的爱,就像一瓶浓烈的白兰地,入口就给人以刻骨铭心的感受,如同兴奋剂般,让人上瘾,让人亢奋,瞬间使温度上升,心灵与感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施特劳斯与歌剧演员卡拉唐纳的爱情就是这样。

或许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奈。彼此相爱的两人,往往因为某些责任与情义等外在的因素,而不能够在一起生活。但正如作家张扬说的:“爱情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生活上的结合,它可以是心灵的结合,是精神的一致,是感情的升华。”即使相爱的两人不能够在一起生活,但只要对方都幸福地生活着,那也就满足了。爱一个人往往就是有那么的伟大。

在《翠堤春晓》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像是斯特劳斯与卡拉他们乘着马车在维也纳森林的路上穿行的情景。一缕缕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在地上投下树叶的点点斑影;一群群的牛羊在树下啃着草,牧羊人在一边吹着自己心爱的笛子;马儿在“嘚嘚”地跑着,小鸟在树上欢快地鸣叫着,马车夫吹着诙谐的口哨,车上的人儿欢快地唱着他们的得意之作??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让人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静静地欣赏这人间的美景。在美丽的环境中,创造了美丽的歌曲,也创造了美丽的爱情。斯特劳斯与卡拉的爱情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同样热情奔放的人,有着共同的音乐追求,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能不催化出一段真实而浪漫的爱情吗?

还有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镜像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斯特劳斯与波莉两夫妇去参见国王,国王说斯特劳斯是“维也纳之王”,并把他带到窗口去。当他一出现在窗口,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人们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斯特劳斯在望着那黑乎乎的一大片的人影时,头脑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幻觉,他仿佛又看见卡拉在人群中翩翩起舞,唱着欢快的曲子??而这个幻觉的出现,正说明了虽然斯特劳斯没有与卡拉在一起生活,但斯特劳斯始终没有忘记卡拉,没有忘记对她的爱。那种爱是深藏在心底的,不为人知的。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偷偷地从心底冒出来,咬噬着斯特劳斯的心。

看完了整个影片后,我的感触很大,很同情剧中的人物。无论是斯特劳斯,还是卡拉,还是波莉,我觉得他们的命运都很悲惨,但他们都很伟大。

在他们三人当中,比较幸福的应该要属波莉,因为她始终与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她也不能够说是完全幸福的,因为她爱的人的心里爱的是另一个女人。即使如此,她依然一如既往地付出她的爱,所以我又觉得她很伟大。对于波莉携枪闯剧

院,但最后却没有开枪的原因,我想应该也是因为爱吧。因为她看见斯特劳斯与卡拉在舞台上是那样的搭配,而斯特劳斯那种对音乐的沉迷与陶醉,那种沉醉于音乐中的神采飞扬的神情,是与她一起生活时所看不到的。波莉深深地知道,只有让斯特劳斯与卡拉在一起,斯特劳斯才能够在事业上得到更大的成功,才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所以在最后关头,她放弃了开枪,而是衷心地祝福他们。有些人说波莉这样做是一种争夺爱情的计谋,或许也是一个因素吧,以退为进的高超计谋!

而卡拉呢,我之所以认为她伟大,是因为在最后关头,她以谅解的心接收了斯特劳斯的退缩,没有丝毫的怨言。她理解了爱一个人就是要为爱人放生的道理。她也明白即使斯特劳斯与她一起走了,以后斯特劳斯也会因为对波莉的内疚而不开心,而深深自责。她不希望她爱的人生活在内疚的痛苦中,所以她给斯特劳斯放生

再来看斯特劳斯吧,我认为他从没爱过波莉,当时与她结婚也只是因为一时的气愤,一时的冲动,所以当他再次遇见卡拉之后,才会想与卡拉远走高飞,因为他心里爱的是卡拉。也正是在伯爵家里,他知道了卡拉与伯爵的关系,又受到了伯爵的侮辱,所以出于气愤或是出于对卡拉的报复心理吧,他毫不犹豫地与波莉结婚了。而为什么在他与卡拉远走高飞的组后关头,他却退缩了,留了下来呢?我认为他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一种对波莉的内疚之感吧。由此可见,斯特劳斯是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人。为了家庭,为了旅行他作为丈夫的义务,他放弃了与心爱的人一起的生活。所以他也是伟大的。我想:一个艺术家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艺术的生命,一个是面包的生命。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会使他的艺术生命萎靡,而也就令他面包的生命失去颜色;唐拉夫人会使他艺术的生命开满鲜花,但也将剥夺他面包的生命。幸运的是,两个女人都站在了使约翰.施特劳斯的两个生命都最充分的得以滋润的位置上。于是世界有了维也纳,维也纳有了施特劳斯。

 

第二篇:读后感20xx字

读后感2000字

《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单位要成功,就得靠每一个员工做好每一个细节.

就我们培训中心而言,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中心的总体工作的正常运行就不能得到保证;教研培训人员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就不可能保证教研培训工作的质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行为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一个单位若想成功,就必须把单位每个员工做的每个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单位发展壮大.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的确,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予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

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对照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