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斗茶》有感

观《斗茶》有感 我们都知道,中国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茶道发展史中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即茶宴、斗茶和茶馆。斗茶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做“茗战”,它是我国古代以竞赛方式,评定茶叶质量优劣、沏茶技艺高低的一种方法,可谓是中国古代品茶的最高表现形式。电影《斗茶》的一个亮点就是加入精彩的“斗茶”新元素,将赋予它新的时尚元素的魅力,将会刻画出古老斗茶文化的技艺和精髓。以饮茶的形式,用一种战斗的姿态来进行品茶比赛,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从观赏中令人感觉新鲜有趣,让《斗茶》这部时尚电影更具可视性,成为融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时尚元素为一体的独树一帜的现代电影。观看《斗茶》后我对茶的认识有加深了许多。

《斗茶》以两大茶艺世家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矛盾冲突为故事的主要线索,讲述了两大世家祖辈恩怨矛盾影响波及到他们的子女。几个年轻人之间继续着感情的纠葛和友情的碰撞,经过一次次的波折,两家人终于重归于好。 电影《斗茶》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最终战胜自己的成长过程,在励志中又体现了现代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追求。在中国茶文化的主题背景下,又展现了共同追求茶道文化最高境界的两代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恒久魅力印证给观众。

在斗茶的过程中,无论是母黑金茶柔和的力量还是公黑金茶暴戾的力量都莫名地消耗殆尽,这时,他们三人的脑海里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当时,我仿佛明白了一些道理:斗茶的胜负不在家族的诅咒,而在于谁能战胜自己的心魔,是不愿提起的伤心事。

我开始以为斗茶需要的是高超的技艺,但是实际上需要的是一种和谐恬淡的心境,也就是佛家所谓的“空”。然而真正做到却又何等不易,斗茶的过程就是炼心的过程,是涅盘的过程。我们都已习惯于掩饰自己的伤痕,又有谁愿意透过它直面辛酸过往,让心再一次滴血,如若不够坚强,我们只能任痛苦如阴霾般充塞心中本不宽广的天空。

看完这电影后,我对茶又有了新的认识:茶可以寓意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放下手里的活,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放下,故谓之茶禅一味。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第二篇:斗茶

什么是斗茶,如何斗茶,怎么斗茶

什么是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如何斗茶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怎么斗茶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什么是点茶,如何点茶,怎么点茶

什么是点茶

点茶是唐朝和宋朝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中国宋朝的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又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

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

如何点茶,怎么点茶

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具体操作是: 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

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而这种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三昧手"。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茶风,茶风有几个方面

什么是茶风

茶风是一种社会文化可以理解为和茶文化同样的含义。茶风用一词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了茶在中国文化的多元变动因素中何脱颖而出,带给人们品饮艺术的一份清香!

茶风有几个方面

茶风包含以下三方面

茶风方面一、茶叶,一种茶叶一世情,每一种茶叶都有着她自己曲折离奇的身世故事,“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 安溪铁观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茶”、“冻顶乌龙茶”、“祁红茶”、“苏州茉莉花茶”等风行世界的名茶,每—种茶都写出它们的一世传奇!

茶风方面二、茶与生活,将水煮开,置茶入壶,注汤入壶,将茶汤入杯……这一道道泡茶程序看似简单却蕴涵了如何取水、浇水、置茶的量、冲水的急慢多寡等等,都在细微中引动着茶香和滋味。

茶风方面三、茶器。佳茗必有好器相配, 才能相得益彰。中国历代经典茶器中,有不少出自名窑,或在宫廷之内、或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把玩,亦成为令人收藏主题。本系列将以中国茶器为经,以时代为纬,系统地探究每一时代品茗风格与茶器的一段不解之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