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传统、现代与未来

陆明

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自五月一日开幕以来,参观人数已有四千多万。作为一个上海市民,绝对不能错过这一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盛事。七月初,我手持世博大礼包,迫不及待地去观看世博了。

来到世博会后才了解到本届世博会共有独立场馆146个,想要一天看遍那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有些热门场馆如:中国馆、沙特馆、英国馆、德国馆等等,没有三、四个小时的排队是根本不能进入的。听说,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功勋级人物,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先生在参观不用排队的前提下,,四天也只参见八十三个馆。就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普通市民了。因此,我一通过安检,就奔向那些排队人数较少的场馆门口等候入场,一天下来也就参观了十二个国家馆。

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世博的介绍,我认为本次世博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展示民族性。很多国家馆具有浓郁的民族建筑特点。从

外观上一看便知其国家名称。代表国家有: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泰国等等。来到了这些国家外馆前就似

来到了这个国家。马上就体验到了这个国家强烈的民族

特性和浓缩的民族文化。而且进入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

点的国家馆内,还能体验到他们特有的文化气息。在馆

内展出的大部分都是代表本国或本族文化精髓的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手工艺织品或者药材。通过世博这

一舞台,这些国家将他们的文化精髓或本国特产展示与推广,给广大的游客留下深深的印象,起到很好的效果。也正应了一句话: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

二, 体现创意。参观世博会,我们肯定会被一些奇形怪状的

场馆所吸引,当然这些场馆肯定是热门馆了。其中尤其以英国馆、西班牙馆,法国馆、芬兰馆等等。这些国家馆以其独特的创意体现出对于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与诠释。英国馆的创意理念是:“传承经典,铸就未来”;法国馆是:感性城市;西班牙馆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芬兰馆是优裕、才智与环境。 三, 实践环保。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主题呢?世博会内很多展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建馆理念实践着这一主题。很多场馆无论从外表、使用的建筑材料、内在的布置以及制冷设计与设备都体现环保、绿色、节能的理念。实践着城市人如何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的理想。如很多国家在建馆时就建造了很多雨水存储池,通过净化可以饮用或冲洗。或者在馆内四周铺设水管,让水反复循环从而制冷,达到节能的目标。还有许多馆在设计建造时,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太阳光进入馆内,从而避免开灯照明,节约能源,也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产生能量以满足馆内电量的需要。更有甚者,在本届世博会上被

称为:“创意之国”的瑞典选择用木材建造瑞典馆的入

口大厅,并介绍“木循环”这一新的建筑环保理念。采

用全木材建造的木屋被称之为“会呼吸的房子”。对人

的健康有益,对环境的污染相对影响较小。而且木结构

的房子除了环保之外,抗震功能也较为出色。像大家熟

知的北京故宫等传统皇家木结构建筑,已经经历了数百

年之久。而我国正是木结构房子的鼻祖之一。这也对我

们提出了传统与继承发扬的要求。

四,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世博会强大的吸引力,

自开幕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万人,甚至五十多万人来

世博园参观。主办方预测到了这一情况,在热门场馆门

口设置了围栏,以便参观人员有序安全入场。并考虑到

残疾人和老年人开辟了绿色通道。此外,主办方考虑到

世博会举办期间正是夏季,温度高,因此在安检口,场

馆入口处安装了遮阳伞与水雾喷射器以助于参观者降

温。也在馆内许多地方安装了直饮水设施和椅子,为入

园者提供饮水和休息的便利。主办方在世博园内处处为

参观者考虑,事事为入园者着想,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们感受到世博会的魅力与精彩。

当然,世博会的展示是多样性与多元化的。还有许多国家与地区馆展示了最新科技与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未来世界的向往与想像。这也正是世博会最大的宗旨:展示与推广最新科技。我们知道世界上许

多最新技术首次亮相都是在历次的世博会上:如第一台收音机、第一部电梯、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太多的第一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是与人相关的,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本届世博会也秉承了这一理念,是一届传统、现代与未来集中展示的盛会。所有的场馆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与实践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本届世博会肯定会成为一届“精彩、成功、难忘”世博会。

 

第二篇:我看上海世博会

我看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世博园内的100多个展馆的展示是世博会的主要内容,几乎每天都有开馆日活动,内容非常丰富,预计将有7000万中外宾客参加观看,平均每天40万人,高峰时可达60万人。这真是一个盛大的一幕,我相信每个人此时都想前往上海观看一番。

我觉得世博会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世博会发展史上,艺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博会所搭建的坚实平台,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同时,世博会上的艺术展示和艺术活动也有力地推动着世博会的发展,使其贴近民众、深入人心。因此,当艺术与世博相遇,创造出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世博会不仅是主办国和参展国的文化舞台和艺术殿堂,也是培育艺术大师的摇篮。通过参加世博会,艺术大师的作品得缘同最广大的观众见面,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并逐步树立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简而言之,艺术大师为世博会添彩,世博会为艺术家的腾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馆这些天来,我相信走进上海世博中国馆的观众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在一张面积达832平方米的数码巨幕墙上,画卷中身份各异的1068位“古代百姓”在汴京城池里游弋穿梭,脚夫赶着毛驴缓缓步向城门,虹桥上商贾百工云集,商人牵着驼队进城??大量声光电技术手段的运用,使艺术品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这说明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艺术表现,这也是艺术本身的进步。

世博会发展至今,展示的已经不仅是技术、产品,而是思想。思想如何展示?必须依靠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我们已经从单纯的绘画、雕塑发展到了声光电、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这是对今天视觉艺术的一场综合考验,是全新的视觉文化的试验场与萌生地。艺术离不开高科技,它从来不是一个能够脱离社会发展的独立存在,而是必然地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思潮的转变。时代催生的科技进步,造就或实现了一件件艺术品,使人类无穷无尽的美好创意化为现实,凝结成有形而永恒的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