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这一要求不仅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对于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州是西部老工业基地,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生工作理念,坚持有情、用心、创新的民生工作“六字要诀”,不断增加民生工作投入,办好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实事。

一、坚持以民生民富为重,办好群众想办的大事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富民强柳。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本质要求,保障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科学发展一直是并且仍将是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的第一要务和首要大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创业为动力,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更加关注民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了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推进富民强柳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20xx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500美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2%,20xx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8%,20xx年达到229.5亿元,打牢了富民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 1

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们落实富民优先总体要求,坚持创业富民,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施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以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3%,实现了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和谐统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实施三大民心工程,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立足柳州实际,切实关注群众想办的大事,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广西乃至全国首创的三大民心工程。一是为解决柳州北部融安、融水、三江三个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实际困难,每年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受益学生10.3万名。工程实施以来,柳州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由20xx年的90.49%提高到20xx年的92.83%,学生平均身高、体重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20xx年至20xx年北部三县共回流学生3671人,“免费午餐”为控辍保学、稳固“两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称赞和各方认同,中央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全面报道并向全国推介。二是筹资53亿元实施改制企业困难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惠及人口8.66万人,让更多的市民群众特别是为柳州老工业基地建设作出贡献的改制企业困难职工享受到改革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成果。三是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少数民族群众木质房屋的防火难题,筹资7.24亿元实施少数民族村寨火灾隐患综合整治工程,完成967个村屯的水改、电改、灶改、寨改任务,受益村民近12 2

万户、50多万人,少数民族村寨面貌明显改善,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和80%。20xx年,在进一步深化“三大民心工程”的基础上,又增加实施老年愉悦、商贸便民、交通畅达、全民康健、家园绿美、就业援助、和谐平安等七项工程,发展形成了柳州特色的“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成为推动柳州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总载体和总抓手。

二、坚持以民本民享为先,办好群众关注的要事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百姓享受更多成果。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始终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要事。一是深入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建设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市财政拿出四分之一以上新增可用财力用于支农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新农村试点建设“三项会战”,实现了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二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各阶段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西部最大的“职教园”建设。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柳州每千人拥有卫生资源指标均高于全国和广西水平。三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20xx年启动实施“十大文化建设工程”,建成了免费向群众开放的水上喷泉、水上浮动大舞台、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柳州文庙 3

等文化基础设施。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作了《八桂大歌》、《白莲》、《铜鼓敲出壮乡情》、《红瑶梦》等文艺精品,向国内外展示了柳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了20万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实现了农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柳州成为广西唯一的农家书屋建设示范城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国际水上狂欢节”、“国际奇石节”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柳江之夏”群众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中国侗族多耶节”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精品剧目月月看,群众文化周周演”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城乡居民享受到更便捷、更多样的文化生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人宜居城市。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既是柳州市历届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始终关注的民生要事。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先后投入500多亿元逐年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抓好柳钢循环产业示范园建设,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柳州先后荣获“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等称号。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重点污染 4

源的在线监控,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连续多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三是全面开展绿化造林,从20xx年开始每年投入绿化造林建设资金2亿元以上,大力开展“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活动,柳州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绿地率达33%。柳州已由过去的“酸雨城市”华丽变身为生态宜居城市,20xx年柳州获得了温家宝总理“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赞誉,20xx年柳州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坚持以民安民和为基,办好群众认可的实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长治久安。一是着眼于建设充分就业城市,进一步完善以创业促就业的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扶持微型企业创业,开展就业援助月、就业服务月等专项行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织就了社会就业保障网。“十一五”期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5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1.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二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规模,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5

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市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820元/月和300元/月,达到广西最高水平。三是稳步推进安居工程,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1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69万套,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以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为支撑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26.12平方米,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新提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平安和谐柳州。办好民生实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到全局高度来谋划,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第一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重大决策前听证、公示公告等制度,搭建群众参与全市性重大决策的平台。每年通过新闻媒体征集为民办实事的“金点子”,确定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邀请和接受媒体监督、群众监督,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快推进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农事村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直接、更便利的服务。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打造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二是不断提高社会和谐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能力,有效化解 6

社会矛盾,确保了柳州社会大局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柳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作者:中共柳州市委书记)

7

 

第二篇:安全是民生大事

安全是民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