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杀人狂》观后感

藉我体内自我主宰的力量,我宣布我俩结为夫妻。

------《天生杀人狂》影评 《天生杀人狂》讲的是一对夫妇,他们一路杀人。他们的举动让记者在自己的节目上报导,知名度很快地提高。之后入狱又一起出逃。

起初,看到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写《天生杀人狂》的影评,觉得头都大了。因为听这名字就觉得很重口味,很血腥,真的不乐意看血腥片。可是看了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血腥,反而,我看到了米基和梅乐莉的爱情。在影片的开头,两个人在沙漠里的酒馆里,梅乐莉在跳舞,到后来开始杀人直至留下一个人的时候,由梅乐莉选择两个人的谁去谁留,梅乐莉指着谁,米基的枪口就指着谁,我觉得他们是相爱的,梅乐莉随着米基,一路疯狂杀人,对于她来说爱情可以提供她所有肆意的本钱。在电影里,男女主角有真实的平等性,在双方对爱情的认可上,两个人有着强烈的依附性,缺一不可。之后讲了米基和梅乐莉的相识以及梅乐莉的家庭,以室内喜剧剧形式开始讲述了米基和梅乐莉认识的经历,其中展现了梅乐莉贪吃、乱伦的父亲以及胆小怕事的母亲。用这种幽默的方式不仅缓和了影片的暴力色彩,同时一直笑声不断的场景,表达出梅乐莉在内心中不喜欢自己的家庭的,甚至觉得自己的家庭很可笑。虽然影片中没有特别演出米基的家庭,但由米基的梦魇可以看出来,他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年幼的他目睹了残忍血腥一幕幕,之后这些场景便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 之后是两个人在桥上浪漫的结婚,米基把梅乐莉被自己用刀划出血的手和自己的血手握住,让两个人的血液纠结在一起落在江水里,以让自己的爱情能如流水般永不停歇,然后对着“上帝”所给与的山水空气,对自己宣誓:藉着我体内自我主宰的力量,我宣布我俩结为夫妻。

米基说,人都有过去、罪恶和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许多活人其实早就死了,只是需要有人帮他们结束生命。这就是我的任务。命运使者。除非小麦落地枯死,否则一旦落地生根就会结成累累果实。他不信天地鬼神,不信地狱,只信自己。经过的地方,就有倒下的躯体,用鲜血铺就前进的路途。在米基和梅乐莉心中同样存在着价值和是非善恶。一路上,他们所杀之人都是对他们不敬的人。如他所说的那样,这些都是该死的人。例如,影片开始一场的杀人片断,起因实际上是那个男人对梅乐莉下流的挑逗。而当米基因为做梦而错杀了那位印地安酋长时,他后悔懊恼,梅乐莉指着他说你不好,同时在影片的最后,疯狂起来的记者说,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活着,并且不断的开枪。米基反而拿下他的枪,不让他继续杀人,更让我们看到他们并非不分善恶的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其实我觉得米基和梅乐莉会成为这样是因为社会。这部片子借由米基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丑恶的,人人都有罪孽并且时刻想要掩盖,人性是肮脏的。万众瞩目的主持人劈腿不忠,监狱长虐待犯人,他们衣冠楚楚,内在却是丑陋腐坏。米基说,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说谎。两位主人公,所谓的“天生的杀人狂"却身世凄惨,一个受父亲虐待,一个被父亲性侵,他们才是无辜的受害者,可他们敢爱敢恨从不遮遮掩掩,这才是淋漓的人生,这才配得上“纯洁”二字。

电影里,色彩和黑白的不断转换,给与电影隐性的爆发预示,杂耍蒙太奇在这里起了很独特的作用,从梅乐莉舞蹈的镜头直接切到蝎子的特写,而后是蝎子被车压死。紧接着便是一个杂耍,画面切到流泪的鹿,给了这场暴力一个提示。生命的长河中,真实和虚假,现实和虚幻以及美丽和丑恶或许正是在分秒中穿插前行,暴力本身并不是美好的,但是当暴力消灭掉丑陋时,也会呈现出美丽的场景。当米基和梅乐莉在第一场愤怒混乱的杀人之后,他们相拥而舞,在光影之下,他们象天使般纯洁轻灵,甚至礼花也为他们绽放。其后,在布满繁星的苍穹下,梅乐莉就象个天使,她说,没有死亡,因为我和你都是天使!这就是电影在粗狂绚丽的表达所隐藏的细腻。电影很反传统的用黑色背景人物作为主线,并且给与观众一次次暴力冲动。

作为现代主义的衍生和升华,后现代主义是对主体的摒弃,对历史使命感的放弃,放弃表现深度,并扩大艺术与生活距离。当后现代主义被运用到文学艺术上的时候就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而在电影上《天生杀人狂》可以说是最典型的表现。

影片的结尾,米其开着车载着心爱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驶向光明的远方,此时影片明媚的色调和前面黑暗血腥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就是如此简单。这两个爱到可以鲜血相溶的人只是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暴力横行,虚伪与谎言充斥铺天盖地,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象美梦一样难以成真。

壁画一班

张歆慜

 

第二篇:“后现代”的寓言:《天生杀人狂》影视评论

“后现代”的寓言:《天生杀人狂》影视评论.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后现代”的寓言:《天生杀人狂》影视评论 2008-05-12 16:01:10 阅读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片名:《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出品:华纳兄弟公司19xx年出品 彩色 118分钟导演:奥立弗·斯通编剧:David Veloz, Richard Rutowski,Oliver Stone原著:昆汀·塔伦蒂诺摄影:罗伯特·理查森主演:伍迪·哈里森(饰米奇) 朱丽叶·刘易斯(饰玛丽莱)小罗伯特·唐尼(饰基尔) 汤米·李·琼斯(饰麦高士基)获奖情况:19xx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xx年威尼斯电影节Pasinetti Award最佳女主角奖,导演奥立弗·斯通获评委会特别奖观看《天生杀人狂》,对于一个中国观众的感官而言,就像一场喧哗的“盛宴”,充满了暴力、血腥、性、地毯式轰炸般的媒体和电子音乐。这是一部所谓的“后现代电影”,是用极端的影像形式,来影射美国20世纪90年代某些“畸变”的社会现实。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媒体日益成为主导大众文化形态的一股重要力量,电视通过直接的影像和声音,以最易于理解的媒体语言,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形态进行操纵。广告对消费主义的宣传,卡通、肥皂剧等对“读图文化”之形成的影响,电视新闻对意识形态宣传的渗透,无形中使大众成为媒体的俘虏和精神的牺牲品。导演创造了一个类似与“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但亦与之不同。《邦尼和克莱德》的公路流浪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的内心反叛,相对比较诗意和温和,“米奇和玛丽莱”的公路流浪也是内心反叛,但纯粹充斥了赤裸裸的暴力,更为不同的是,后者的行为经过了电视媒体的曝光,而成为一种神话和符号。在这里就形成了三层关系:片中人物对媒体的反叛,导演利用剧情表达了自己的反叛,而导演最终还是利用了影像媒体作为自己表达的方式,由此形成一个“后现代”的寓言,黑色寓言。影片充分利用了“后现代”的符号,表达自己的“后现代”观念,以此完成了一个后现代寓言。一、“后现代”符号1.电视电视本身就是影片故事清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在制造“米奇和玛丽莱”神话中发挥重大功能,对他们暴力行为的跟踪拍摄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取更高的广告收益,这里形成一个循环:一方面,这是建立在满足观众对“暴力”的欲望基础上的,另一方

面也强化了观众的这种欲望,形成恶性循环,使米奇和玛丽莱“越杀越勇”,将杀人视为一种纯粹的游戏。除此之外,影片中有很多对电视画面、电视形式的运用,构成符号化的象征,成为“后现代”的一种标记。肥皂剧 肥皂剧是美国电视屏幕上的宠儿,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诞生,主要是关于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图景,但并不反映真实生活的丰富性,而是对“美国梦”和“美国道德”的理想化、温驯化表达,如20世纪50年代的Leave it to Beaver等,到90年代,虽然肥皂剧的内容随时代而发生了变化(如对性的影射和浴室幽默等),但本质上并无差异,依然是在制造真实生活的幻想,抹平和粉饰显示的多样和棱角,同时逐渐引导观众以相同的观点看待真实生活。但事实上,真正的生活是不能通过肥皂剧完全地得以表达的。《天生杀人狂》中充满了对肥皂剧手法的引用,在借用形式的同时,在内在本质上对其进行反叛。如开头介绍玛丽莱的家庭。玛丽莱生长在一个充满漫骂的家庭,这是一个美国家庭肥皂剧(或低成本电视电影)的惯用题材,导演制造了这样一个家庭背景,而且演员都是电视观众熟悉的肥皂剧演员,如扮演父亲的Rodney Dangerfield和扮演母亲的Edie McClurg,但两人在本片中完全不同于肥皂剧中的人物形象。玛丽莱的父亲称女儿是“臭婊子”,还抚摩她的臀部,同时声道部分出现观众的笑声——肥皂剧的典型特征。以为美国影评人写道:“这些场景同典型肥皂剧家庭严重不符,但恰恰反映了真实世界中的家庭。”玛丽莱同样也超越了“肥皂剧女儿”的典型形象。她从自己家庭中得出的结论是;道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了逃离这样的世界,玛丽莱只有彻底否定“道德”,同米奇一起杀死父母,最后对她的弟弟说:“你自由了,Kevin。”同时掌声响起,一如肥皂剧的结尾。在这一段落中,也有一些正播放肥皂剧的电视屏幕的镜头,同段落本身的肥皂剧风格形成有趣的呼应。新闻节目 导演拍摄本片的中心意图是揭示暴力和电视之间的关系。通过伟恩·基尔的“花边新闻节目”——“美国狂人”,导演将米奇和玛丽莱由非现实的肥皂剧主人公转化为超现实的“杀人明星”。所谓“花边新闻节目”是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类型,一般的新闻节目主要关注严肃的国际、社会等新闻,而“花边新闻节目”则类似于专门传播花边新闻的小报,比较注重娱乐性,因此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所放松。伟恩·基尔是典型的“花边新闻”主持人,他用英国腔的英语作为一个严肃的面具,来为“不严肃”的内容包装。在这样的新闻节目,电视

台迎合大众的娱乐趣味,通过媒体或“无中生有”或“夸大事实”,制造了无数夸张的“屏幕英雄”。导演之所以选择这类新闻节目在影片中出现,就是因为它们同社会暴力的密切关切。影片中,米奇和玛丽莱的杀人行为一直由“美国狂人”节目跟踪报道,除了报道事件本身之外,还有对普通观众的采访,并且以“煽情”的方式剪辑在一起,使他们成为观众关心的焦点。在他们被捕一场戏,还有一个日本电视台在做现场报道,导演在此强调了媒体的全球性。影片的高潮是基尔在监狱中采访米奇,米奇说了一些内心的话,他说,“杀戮是纯洁的,是你让他们不纯洁,你用他们来做买卖的本钱……”可谓一语中的,导演通过米奇之口,说出了对媒体最大的蔑视。2.音乐音乐是在影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导演用以交代故事背景的重要手段,导演在19xx年接受“美国在线”采访时说,《天生杀人狂》中可以听到将近100段音乐,对音乐类型的转换比对影像类型的转换更频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音乐几乎无法发挥文化背景的功能,因为我们无法分辨它们对美国人的特定含义。其中有一小段中文歌曲,用在片中十分奇特,可能是导演用以表达媒体全球化(“地球村”)的“后现代”观念。本文引用对影片声音的分析,借以了解这些我们难以解读的背景。首先是在开头的“肥皂剧”段落,导演用“肥皂剧”惯用的音效,同显然不同于“肥皂剧”的对话形成鲜明的冲突。当玛丽莱的父亲向女儿大吼:“你这个臭婊子,你看看你说了些什么……”,音乐则是20世纪50年代“肥皂剧”配乐的那种乐观向上的调子。这种奇怪的并置不仅说明此段是对“肥皂剧”的滑稽模仿,也内在决定了观众对此段落之类型形态的接受方式。观众不仅通过角色的对白理解影片,也可以通过音乐和影像理解导演的意图。导演还在另外一个地方也通过音乐创造特殊的效果。影片开头,观众第一次看到米奇和玛丽莱在一个路边餐馆里杀人,声道部分是沙哑的蓝调音乐,影片以一种既残忍又性感的方式处理他们俩的暴力行为,这段音乐在此犹为合适,杀戮之后,他们开始一个柔情万种的拥抱。接着,音乐切换成Edith Piaf的《玫瑰生活》,之后又是极端的暴力场面,同音乐产生强烈的冲突,提醒观众导演的操纵。通常,观众对影片的声道部分是不自觉的,因为导演一般总是选择同影像内容相匹配的音乐。而奥立弗·斯通则故意制造不协调,以提醒观众,音乐只是电影的一种传播技术,对传播媒体的无法操纵要保持高度的警觉。3.MTV的影像风格MTV是音乐电视的

简称,是流行于电视媒体上的“后现代符号”的典型代表。音乐电视的影像通常是碎片式的,不具有明确的意义和叙事结构,而只是光影的切换,用来表达情绪或形成纯粹视觉上的快感。《天生杀人狂》是一部电影,但它运用了MTV的影像语言,完全背离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影像传统,无视“三点布光”“180度系统”等经典电影语言,有些画面构图严重倾斜,有的色彩极度失真(如米奇闯入药房,药房的店员一个脸部特写,银幕充满绿色的影调),将专业摄影机和超八机器等混合使用,形成不同的影像效果。此外,还将动画、新闻记录片镜头等插入影片中,表达幻想、幻觉、影射等意义。导演的镜头剪辑几乎没有任何“章法”撒谎能够的顾及,同MTV一样,是由碎片组成的影像。奥立弗·斯通通过“杂乱”的电影画面,影射了媒体的“喧嚣”和暴力的喧嚣。基本上,暴力段落和电视画面的插入是平行的,导演隐喻了两者内在的相似之处。前者是对肉体的杀戮,后者可以说是对精神的杀戮。二、“后现代”观念上文主要分析了影片运用“后现代”符号表达的对媒体的批判。从传播学角度看,报纸、电报等大众媒体的广泛使用,标志人类由人际传播进入大众传播的新阶段。从传播效率来看,大众传播媒体大大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传播速度实现了一个飞跃,到互联网的发明,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信息流通的加速当然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标志,但大众媒体成为主要的交流手段之后,媒体作为中间人,往往被经济、政治等利益取向所控制,对于人类文明的自由发展形成了一种限制。这就是所谓“后现代”的处境。《天生杀人狂》在批判媒体和现代文明的同时,在背景中提出了导演的价值取向,即对野性、天性和童年的回归情绪。以下对话是伟恩·基尔采访米奇时的对话,是理解米奇和玛丽莱的杀人行为的一把钥匙:伟恩·基尔(简称W):是什么驱使你去屠杀这些无辜的孩子和普通人?米奇(简称M):无辜,谁是无辜的?你是无辜的吗?W:是啊,我就是无辜的,如果我被杀。M:谋杀就是谋杀,那时上帝创造出来的行为,到森林中看看吧,那些动物不是也一样吗?在森林中互相残杀同类,那是自然定律。我认识很多人,不应活着的人……W:他们为什么不应活着?M: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秘密和曾经做错的事情……很多人根本已是行尸走肉,只不过需要别人来帮他一把。我就是哪个命运之神,除非他们自己先死,否则我就来帮他们一把,那是世人得益……W:杀了这么多

人,你有没有后悔过?M:我希望那个印地安人没有死……他有一条响尾蛇,能玩于掌中,他能看到魔鬼。W:什么魔鬼?M:每个人都有心魔,它靠憎恨来生活,屠杀、强奸、屠宰,利用人的弱点和恐惧。每个人都要做错事,从出生开始,你知道吗?从见到印地安人之后,我已不想杀人,他驱走了我内心的魔鬼,那老头想帮我们,我只是错杀了。我要在梦中回到我的童年,在黑暗中和动物赛跑……玛丽莱和我擦出光辉,你知道什么能战胜心魔,是爱。我想玛丽莱是我的救星。……M:杀戮是纯洁的,是你让他们不纯洁,你用他们来做买卖的本钱……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米奇和玛丽莱杀戮的是人类的荒谬,是人的天性和文明在人心里种下的心魔。大多数人在媒体的操纵之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来认为自己是“无辜和清白”的却不知道自己内心的魔鬼和罪恶。米奇他们对这种罪恶拥有深刻的清醒,怀着极端的痛恨。他们的杀戮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畸变心理。在暴力的另一个极端,恰恰是天真、纯洁和真爱。镜头中时时插入一些动物和儿童的镜头,那是纯洁的幻象,代表了米奇和玛丽莱的梦想,米奇和玛丽莱的性爱镜头,也被导演神化为一种爱的仪式,象征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媒体等制造的阻隔之后的纯粹交流。导演的“后现代”观念是一种回归的思想,是批判之后的回归。美国是全球消费文化的主导者,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制造的诸多神话,一定程度上控制在此影响范围之内的部分人群,通过这种途径,形成进一步的经济落差、政治“专制”和文化霸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形成的“后现代”图景,在媒体的喧嚣中纷纷登场,有电视对暴力的表现,有电影利用电脑技术对科幻场景的描画……20xx年9月11日,世贸大厦轰然倒塌,似乎是这幅后现代图景的现实中最极端的演出。对其中社会、文化意义的评说,不是本文的重点,但至少在19xx年拍摄的《天生杀人狂》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对这种“文明怪圈”的批判。人类的心魔需要什么来驱除呢?艺术至少提供了其中一种努力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