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话教学设计与反思

《动物说话》教学设计与反思

                                  延平区实验小学  刘志红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册

课题:第4课可爱的动物 ——表演《动物说话》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节奏听辨与模仿进一步掌握“X X. XX X. X XX. XX XX”四种节奏型并能用不同的方式拍打。

2、培养音乐听觉记忆,以听赏旋律的同时,能够配上节奏并学唱新的歌曲。

3、.理解歌曲训练内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4、.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能够应用人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声音。丰富情感体验,在实践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理念设计:

《动物说话》这堂课教师设计了外星人“杰西卡”这一人物,贯穿全文,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杰西卡”这一人物,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完成这首歌曲的学习,并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编潜能。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唤醒孩子们对音乐美的感悟,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外星人“杰西卡”到地球森林来做客的情境导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心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语言渲染、点拨、歌声的回答,学生歌词、动作的即兴创编,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创编歌词、动作,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允许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道具——森林背景、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反思: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形象各异的小动物来到了学生们的中间,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            从兴趣出发,在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教学活动。外星人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实践参与,积极踊跃,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并且体验了艺术的魅力。

三、            学生们在进行表演或游戏时,教师应参与到他们中间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活动,在共同体验中了解学生,指导他们活动,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四、            在创编歌词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不拘一格的言语掀起一个一个小小的高潮。歌词的举一反三使孩子们更乐意演唱自己创作的内容。

五、            提高学生们的群体活动,学生主题参与,给孩子们充分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了满足与快乐的情绪体验。

 

第二篇: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昆虫翅和鸟类翅的比较,使学生能说出鸟翅与昆虫翅的异同。

2.通过对蝗虫等节肢动物的观察,使学生能总结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两栖动物青蛙的体验,使学生能总结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捕捉和搜集各类昆虫,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干制标本。

2.通过对鸟翅与昆虫翅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体验和经验再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4.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使学生形成总结回顾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的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昆虫的翅,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两栖动物的总结概述,使学生认同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确立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本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

1.比较昆虫与鸟类的翅有何异同。

2.对本章内容的小结及引出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观察式、启发式、举例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蝗虫生活史的浸制标本。

(2)蜜蜂、蚂蚁等昆虫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3)其他节肢动物的图片或标本。

2.学生准备:(1)捕捉各种昆虫和其他的节肢动物。

(2)查找关于昆虫、节肢动物、青蛙的资料,搜集关于昆虫的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欣赏各种昆虫图片,交流诗句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昆虫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由此提出问题,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它的身体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昆虫

1、认识昆虫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昆虫的资料,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常见昆虫的名称:蜻蜓、蝴蝶、蝗虫、金龟子、蚊、蝇、飞蛾、蚕、蝉、天牛...... 肯定学生的答案,对不是昆虫的要指出,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从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善于飞行。那么,昆虫是如何完成飞行的呢?引入下一个问题。

2、昆虫的翅与鸟翼的对比

展示昆虫翅和鸟翼的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与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昆虫的翅和鸟的翼结构适于飞行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 说出昆虫的翅对其生活和分布有何影响?

学生观察图像,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结果。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共同得出结论:

1、昆虫的翅与鸟的翼在适于飞行方面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2、 蜜蜂通过翅的运动可寻到蜜源(食物)并运回蜂巢;蝗虫可通过翅的运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尾,并到适当的场所产卵。可见翅对昆虫的觅食、避敌、寻偶繁殖、寻找栖息地等有重要作用。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对其生存和繁殖有重要意义。

强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而有的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因为昆虫的运动能力很强,所以昆虫的已知种类超过100万种,而且分布十分广泛,遍布生物圈的各个范围。

3、昆虫的主要特征

展示昆虫标本和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结合你手中的昆虫描述它的外形特征。

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2)体表有外骨骼;

(3)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学习目标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蜘蛛、蜈蚣、虾、蟹的图片,引导学生: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动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对比这些动物与昆虫的异同,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学间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1)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2)体表有外骨骼;(3)足和触角分节。

学习目标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观看青蛙的发育过程标本,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等,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有四肢无尾,营水陆两栖生活,称为两栖动物。

强调: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物不论是生活在水里、陆地上还是空中,都能适应各自生活的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在地球上繁衍生存下来。这正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为了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地球上各个物种的延续。我们必须要学会爱护生命,爱护我们的家——地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适于飞行的特征,同时学习了节肢动物及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昆虫的翅和鸟的翼一样适于飞行?

2、 你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吗?

3、 你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4、 你了解青蛙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昆虫

1、认识昆虫

2、观察与思考

3、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阐明昆虫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昆虫翅的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动物的活动可能跨越各种环境,这节课主要采取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认真分析昆虫与功能的适应性,

由具体的昆虫特征归纳总结出所属门类的主要特征,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列举动物生活环境的不单一性实例来理解动物活动跨越各种环境这一生物学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与备课设想一致,学生都能分析归纳出问题的实质,教学效果较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