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定稿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上个星期六上午,我们观看了几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这部纪录片主要是通过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的访谈言论、中外教育的比较和我国现存的普遍又典型的一系列教育现象,对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在纪录片中,给呈现了我国教育的糟糕现状。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甚至现在都出现了拉杆书包;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一个孩子从会说话走路开始,便开始了人生的竞争,家长们疯狂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教室里的孩子个个端正地坐着,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是木讷的。中国目前最苦的不是工人,不是劳动人民,是孩子。大人们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但是孩子双休日却比谁都繁忙。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孩子的眼里,学习是可恶的,是讨厌的,是可怕的??处在教育食物链最高端的高考,年复一年地挥舞着冷酷无情的指挥棒,无形中操控着教育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投入了畸形惨烈的教育竞技场。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记录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片段或者话语。

其中,让学习英语的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总结出几点:1、中国的孩子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勤奋的学生;2、中国的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做家庭作业,3、中国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称之为最优秀的学生,并给他们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美国人以此预测中国人在今后的20年科学技术上将远超过美国。然而有趣的是,中国也派了团队出使美国考察,访问团发现,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成绩高低,个个都是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他们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失去控制,课堂如逛街一样,混乱不堪。当时的中国代表团认为美国的教育已病入膏肓,而事实是正是这种病入膏肓使得美国诞生了80多个诺贝尔获得者。

教育体制的好与坏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的,美国和中国教育情形比较地球让我们深思。但是,我们不能单单说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多么的先进,也不能说我国的教育制度又是多么落后。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是的,中国教育虽然比较死板,教育制度也相对落后,但学生的基础学的比较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显然,要彻底更改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弥补缺点,创造出中国式的教育体制制度。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引进美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先进的思想理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在中国猖獗的学术腐败现象。另外,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之外,如果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会使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兼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中国高等教育也将会名列世界前茅。

 

第二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定稿)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国庆期间,认真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深。无可臵否,此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教育书,反映出了教师的需求与乐趣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追求和委屈。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时代、教育的深深思考。

从教5年的我,对于教育工作有着特别的理解和情感,虽谈不上对此职业的崇高梦想和追求,但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确实是受益颇多。书中肖川老师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 每每读到这里,不由得对肖川老师的精辟见解深深折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 肖川老师这本书折射出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用轻盈灵动、细腻雅致、明快练达的文字写出了老师的真情呼唤。看完此书受益非浅。作为老师,我们都在一直不停地思考……怎样才能做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老师?我想,在适应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当今社会已经逐步向信息化、科技实用化发展,学生所需要的更是一种创新式思维,一种能有效正确利用相关条件的能力,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再是以前那样,他们对新科技成果尤其感兴趣。有时我也自愧,反思自己,我觉得我们教师更应该培养自己的新思维、新技能,传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有新的学习理念,能够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当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需要家长和

1

学生的配合。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唯我独尊,受不了一点点批评或挫折,多数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有少数学生的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违规违纪,势必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影响。对这类学生,我们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并及时指出错误;有的学生勤奋好学,力求上进,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的成绩,我们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还要叫其不骄不躁。对同一班上不同类型的学生,怎样才能调动他样和学习积极性,从“厌学”转变到“想学”再到“爱学”上来,都值得思考……

说实话,现在教育部门无法全面改善老师的生存环境,又无法与时俱进地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就只能对教师实行强权统治,高压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制度能“以人为本’地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吗?能叫老师乐于“传道授业解惑吗”?一个个的规定,就是我们老师头上的一道道紧箍咒,这样的压力有多少老师能够承受。肖川老师说,教师是一个公共影响很强的职业,教师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孩子梦想和幸福。诚然,教师自身要继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但现实中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太高,再加上广大媒体、社会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偏见,我们很难看到教师光鲜的一面。家长通常给老师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但社会舆论里一直反对体罚学生,打又不敢打,说也不能说,老师受了委屈只能偷偷地哭。在此书中,肖川老师客观分析了现在老师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旗臶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对于教师过高和过多的要求。肖川博士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站在教师立场,为教师说话,真的令人感动。

2

读罢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人而作,也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我们所向往的、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所呼唤的……在此书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 从肖川老师平实的话语中,我们明白了“教师是辛勤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几句话的深刻涵义。我们要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怎样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呢?首先,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精神思想至关重要,不能一味的讲课,不能用传统模式教育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厌学,使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欲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了原有的灵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扬长避短。 提升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以健康的体魄奠定基础、以创新的思想及积极的精神境界指导其行为,做一个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在于学,在不断的学习的同时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知识,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3

相关推荐